书城亲子家教养育有出息的男孩
5255500000019

第19章 修炼好胸怀,去征服世界(1)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男孩是属于整个世界的,而纷繁复杂的世间百态,是不可能都随着自己的心愿安排的。这样,就难免遇到不喜欢、不如意的人和事。这个时候,男孩的态度决定了男孩的得失。如果因为一点小小的不公平、小小的坎坷就怨声载道、哀叹不已,那么,不但失去了人心,最为重要的是失去了迈出新的步伐的勇气。人生也就因此被圈定成了一个“小”字,当然无法做出大事业。

带孩子走出“一己”

有一位妈妈这样描述她的儿子:“我们一起出去旅行,他是从来不愿意拿东西的,都是自顾自地玩,即使父母身上带的包包太大、太多,他也视而不见,根本考虑不到父母会累。如果是驾车出去,他是一定要坐最前面的位置的,说是能够看到更多的风景。至于坐火车、坐飞机出去,靠窗的位置一定是他的。即使没人安排,他也会心安理得地冲那个位置坐过去。如果有好吃的、他喜欢吃的,他会吃好多好多,根本不会去想是不是也让别人多吃一点。”

这位妈妈说:“我觉得孩子这样,完全是由我们的娇惯导致的。我虽然想让孩子生活得更好,但是又觉得一个自私的孩子将来是不会有大出息的,可能还会惹是生非。我怎么做才能向儿子很好地表达我对他的爱,而又不至于让他太自私呢?”

自私自利终害己

这位妈妈的担心一点也没错,如果一个孩子很自私,那么他就只会为自己打算,只图个人利益,即使损害了别人的利益也在所不惜。当然,任何一个人做事都会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这样才能使自身需求达到平衡,才能为他人谋福利。

但是,如果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一旦侵犯了别人的利益,那么就会伤害别人的感情,让别人觉得不舒服,同时也就等于以自私的行动提示别人:“这个人很自私,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利益。”当别人因此变得也很自私的时候,那么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淡漠了,人际关系因为充满了戒备而变得无比紧张,每个人都成了单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根筷子,经不起岁月的风霜。

所以,我们要教孩子把握好一个度,要教他们认清如何在保证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也兼顾到其他人的利益。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适度的吃亏是福气,占别人的便宜是给自己找麻烦。

如果我们只是把这些道理讲给孩子听,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一些孩子可能不起作用。如果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把这样的理念贯彻进去,那么孩子在性格构建的过程中,就有了把爱他人、尊重他人、谦让他人的行为内化的过程,也就不会形成自私的性格了。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孩子适度的爱,不溺爱孩子,同时也不让孩子缺爱。

给孩子适度的爱

凡是自私的孩子,都没有享受过适度的爱。一种是被父母过度溺爱,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养成了骄纵的性格,自私自利,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另一种是父母对孩子不够关爱,导致孩子爱的需求、物质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于是,孩子在这些方面也会比较吝啬、自私。相反,那些科学地爱孩子、满足孩子爱的需要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反倒能够正确地权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1.幼时充分满足孩子爱的需要

一岁的孩子是皇帝,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像对待封建皇帝一样服从孩子的命令、揣摩孩子的需要,并充分地去满足孩子,那么孩子的内心就会充满满足感,就能打下孩子对这个世界的信任、热爱、负责的心理基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当然还要满足孩子,但是,要一步步引导孩子,让他明白自己之外还有他人,要照顾到他人的情绪、他人的感情。

2.三岁以后,一定要适度满足孩子的需要

孩子三岁以后,不管是吃东西,还是看电视等简单的生活内容,不能什么都任由孩子,而要让孩子照顾到别人的需要。举个简单的例子:新闻联播的时间到了,爸爸想看新闻联播,但是孩子正在看动画片,这个时候,就要跟孩子商量。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慢慢地在经历了这样一些在小事中谦让他人的行为后,孩子就会将这些小事内化成一种品质,就是不可以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要照顾到他人的需要。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会提出一些不适合他们的行为和需要的无理要求,这个时候,我们先要给孩子讲明白为什么不能满足他们,然后就要坚决执行。即使看到孩子一副不理解的可怜样,也不可以心软。

3.教孩子为别人做事

一个没有为别人做过事情的人,要他付出是很难的,不是这样的人心肠冷,而是他们没有品尝过付出的快乐滋味,更没有体会过被别人需要、被别人发自内心的感恩的满足感,所以,他们不懂付出。

如果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指导孩子为别人做一些事,那么,被感恩、付出的快乐就会让孩子觉得很幸福,觉得这样做事很有意义,从而不断地去做,这样,孩子就成了一个慷慨的人。

儿子稍有不顺就发怒

有一次,我在一家小超市附近看到一名六七岁的男孩,好像是和奶奶一起来超市购物的。两个人往回走的时候,迎面来了一个推着自行车卖氢气球的人。氢气球五颜六色,图案漂亮,有喜羊羊、灰太狼、机器猫、奥特曼、虹猫蓝兔、孙悟空等孩子们喜欢的动画主角,远远地飘荡在空中,非常有诱惑力。男孩情不自禁地跑到那辆自行车边上,快速地选定了自己喜欢的图案——孙悟空,然后就跑回奶奶身边拉着奶奶的手要买。

看样子奶奶不愿意给他买,她轻声解释了几句,可是,孩子还是扭动着身体要买,奶奶便假装看不到。这个孩子当即冲着奶奶大喊大叫,奶奶没动,他竟然趁奶奶不注意,抓起购物袋里的食品就往外扔,一边扔还一边大声地喊叫。

奶奶被搞得一点办法都没有,最后不得不给他买了一个氢气球。当时我真的好纳闷。这个孩子怎么脾气这么大呢?同时,我又想,这样一个脾气暴躁的孩子可能会让自己的人生比别人更多一些坎坷和不顺利,如果不注意,将来还可能养育出一个“小暴君”来。

搞懂坏脾气的男孩

发脾气不但容易伤人,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不利于一个人的身体健康。《黄帝内经》上说:“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当人愤怒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从而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所以,经常发怒的人,容易患高血压、冠心病,而且会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愤怒可使人食欲降低,影响消化,经常发怒会使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愤怒还会影响人体内腺体的分泌功能。

身体不健康的人是很难做到心理上的健康的。所以,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想办法培养一个好脾气的孩子。

一个人的脾气秉性与先天的气质有关,比如,胆汁质气质的人因为独断专行,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当自己的想法受到阻碍的时候,就容易冲人发脾气;而黏液质气质的人文静友善,有耐心,不急躁,是天生的好脾气,所以就不容易发脾气。先天的气质决定着一个孩子的性格,所以,很多孩子天生就脾气暴躁,而有的孩子则天生性格温柔。

同时,地域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古人曰:“南风之来兮,可以解民之愠;南风之熏兮,可以富吾民之财。”意思是吴越一带气候温润,没有北方凛冽的西北风,使这里的人脾气温和,能经商发财。阳光的照射使人的大脑产生五羟色胺,五羟色胺使人产生良好的情绪。东北地区气候寒冷,人们大多在室内活动,接受阳光照射很少,五羟色胺分泌少,便会脾气暴躁。

以上,只是影响一个人的气质的两个方面,当然还有最为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家庭教育。

如果在一个家庭里,谁也不服谁,谁也不听谁讲话,从早到晚弥漫着火药味,误解、埋怨、责骂、争吵、打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那么,在这种气氛中长大的孩子一般就会比较敏感、聪明、急躁和好强。

让儿子有个好脾气

不管孩子脾气多么暴躁,只要我们养育得当,都可以培养出一个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

1.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和谐型家庭的最大特点是民主与尊重。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重,彼此体贴、关心,如有矛盾,大多是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最重要的是,家长能够倾听孩子抱怨,孩子心中的怨气、烦恼适时地发泄了出来,就不会积攒成“情绪炸弹”。但是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正统”和“保守”的性格,可能缺乏创新力。如果家长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那么,孩子就会性格开朗,待人有礼貌,上进自觉,遵纪守法,还有闯劲和干劲,未来一定是很美好的。

2.教孩子克制自己的脾气

家长可以教暴脾气孩子一些克制情绪的方法,比如,生气的时候,可以强制自己冷静下来,并问问自己:“生气有什么好处?能起什么作用?难道让问题恶化是自己想要的结局吗?”这样能帮助自己恢复理智。

再如,生气的时候避开导致生气的地点、人物,这样也能够帮助自己冷静下来。

3.不纵容孩子的坏脾气

那些习惯性发脾气的孩子,如果不是身体有病,就是被家长惯坏了。孩子一发脾气家长就投降,是对孩子最大的娇惯,也是对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纵容,这样的话,孩子的坏品质就会越来越多。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坚决地对孩子说:“不要说你的要求不合理,即使你的要求合理,不好好跟我讲,而是冲我发脾气,我也不能答应!”

4.不以暴制暴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就是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会忍不住想:我每天辛苦地工作养家,你还发脾气。于是,就迎着孩子的坏脾气吼上了,整个家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火药味,一家人的脾气自然是越来越坏。

有一个坏脾气的男孩,他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栏上。

头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男孩每天钉的钉子都在减少,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容易。于是,有一天,这个男孩觉得自己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了。

他告诉了父亲这件事情。父亲又说,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洞,这些围栏将永远不能恢复到从前的样子了。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就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了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上面那位父亲是一位懂孩子的父亲,他先是接纳了孩子的坏脾气,然后通过生活体验委婉地告诉了孩子坏脾气的危害,孩子很快就改正了自己的坏脾气。

所以,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不要用暴力去压制,因为这等于我们在教给孩子一个对付坏脾气的糟糕办法,而且会使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坏。

当心儿子成为“男怨妇”

前几天,和朋友出去玩,遇到朋友的朋友——一位将近三十岁的男人,朋友和他聊天,我听着。朋友问:“还没女朋友啊?”对方说:“谁跟咱交朋友啊?家穷、人丑、工作不好,哪个女孩愿意啊?”我以为他是在开玩笑,没在意,但接下来对方的一句话,却引起了我的注意:“唉!这辈子就这样了!就是这光棍命啊!现在女孩子个个嫌贫爱富,都奔着大款去了,生不逢时啊!”

听到这里,我想,一个男人如此怨声载道,怎么可能有女孩子爱上他呢?怎么可能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成就呢?作为一名家庭教育者,每当面对这样消极的人时,我都会想,他们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呢?这样的人该是在怎样的家庭里长大的?我们怎么做才能避免孩子不消极呢?

抱怨,伤的是自己

生活中总是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抱怨,天气不好可以成为抱怨的理由,吃饭时坐的位置不好他们也抱怨,孩子成绩不好他们抱怨,工资不高他们也抱怨……总之,这样的人总能找到抱怨的理由。那么,这些真的值得抱怨吗?

我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农夫划船去送自己的农产品,因为对方急着要,所以,他划得非常快。眼见要接近对岸的时候,迎面来了一只小船,因为是顺风,速度非常快地直冲他的船就过来了。农夫生气了:太霸道了,怎么可以直接冲自己的船划过来呢?农夫老远地就冲着那条船大喊:“闪开!闪开!”可是对方毫无所动!农夫提高声音说:“怎么会有你这样的船夫啊?难道没有开过船吗?真是的!这个世界真是发疯了!”就在他不停地抱怨的时候,他的船和对面的船迎面相撞了。农夫从水里探出头来,想好好咒骂对方几句,可是,他看到的却是一艘空船。

看来,抱怨是毫无用处的,只会让自己的情况变得更糟糕。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抱怨是因为心中有不满的情绪,于是,就以责怪的方式发泄出来。有国外的神经科学家与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大脑的工作方式就像肌肉一样,如果让它听到了太多负面信息,很可能导致当事者也会按照消极的方式行事。所以,抱怨者总是在抱怨、责怪,却从没有改变过,生活也没有一点进步。抱怨者很可怜,他们就像瘾君子一样以抱怨的方式不停地伤害着自己。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培养一个不抱怨的孩子。

不断寻找内心的平衡点

我们都想着自己的孩子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内心充满阳光。要做到这一点,父母就要懂得如何做才能使孩子的内心保持平衡。

1.做不抱怨的父母

情绪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如果父母做事消极,习惯了抱怨,那么,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很容易就习得了父母的这种消极的行事方式,并很容易感染上这样的情绪。如果我们有心,就一定会感觉到,当我们不停地抱怨的时候,我们脑子里涌现的都是悲伤的、痛苦的、失败的经历,所以,情绪会越来越糟糕,这个时候,看什么都不顺眼。而当我们把不愉快的情绪放下,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时候,心情反倒轻松了下来,看什么都顺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