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养育有出息的男孩
5255500000007

第7章 你知道儿子在跟你学什么吗(3)

我曾经听我的一位朋友抱怨,说她帮助一个男孩介绍女朋友,这个男孩快到三十岁了,还没有对象,朋友们都替他着急。可是,之前介绍的女朋友,都没能谈成。大家一起找原因,一个一个地把可能的原因排除后,觉得问题不在女孩那边,男孩也不是很挑剔,更不是性格不合的问题,而是这个男孩与女孩的相处能力太差,或者说根本就不具备跟女孩相处的能力。见到女孩就傻了,说不出话来,甚至词不达意,这个样子,怎么与女孩相处呢?

这个男孩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后来得知,他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他,他和爸爸相依为命。妈妈是男孩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之一,是男孩对女性了解和认识的启蒙。如果男孩没有与妈妈相处的经历,而又没有另一个更重要的女性来抚养他,那么,他的记忆里女性的形象就是模糊的,所以,可能就会不懂得怎样去跟女性相处。

在这里提到这个故事,只是想提示各位家长,那就是男孩对女性的态度、男孩与女性的相处能力很重要,需要我们的关注。

妈妈影响儿子的社会化水平

妈妈是男孩接触到的第一位女性,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更是孩子社会化的开始。有研究显示,如果妈妈对男孩缺乏情感温暖,孩子长大后就容易发生人际交往不良、攻击性强等心理行为问题。

家庭可以说是孩子社会化的起点,妈妈是孩子实现社会化的重要角色之一,母子在相处过程中形成的关系决定着这个孩子的社会化品质。比如,幼儿和妈妈形成了依恋型安全关系,这样的孩子对这个世界就充满了信任,比较容易与人相处,长大后就会拥有很多积极的品质——自信、勇敢、坚强、乐观等。但是,这不是说,孩子与妈妈的依恋型安全关系建立得好,就具有了良好的与人相处的能力。

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基本单位,各种社会关系通过家庭这个中介反射到儿童身上。如果我们只是关心母子关系对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就显得有些片面了,因为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亲戚朋友之间的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等,无时无刻不与我们的生活相连。如何处理这些关系,不但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影响着孩子们的社会化能力和社会化水平。

我曾经见过这么一个男孩,他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他推着购物车,妈妈挑东西。这时,男孩看到了一种软软的面包,就对妈妈说:“这种面包拿一个吧,给奶奶吃!”妈妈拿起来看了看,说:“这种面包不好吃。”男孩说:“奶奶喜欢吃,我问过。哼,你舍不得花钱才不买的!等你老了,想吃好东西,我也不给你买!”妈妈听了却无动于衷,还在兴致勃勃地挑选自己想吃的东西,完全没有听懂儿子话里的意思。

这样的妈妈之所以没有赢得儿子的尊重,是因为她没有尊重自己,没有尊重他人。这样的妈妈,不但自己社会化水平低,而且还会影响孩子的社会化水平,导致儿子与他人的相处能力变低。

做一个有力量的妈妈

在国际上有一个著名的研究,叫作SES。研究指出,母亲的收入、教育水平、职业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决定着孩子的性格、学习成绩、未来发展。所以,我们要力争做一个有力量的妈妈,让孩子拥有较强的社会化能力。

1.妈妈要有自己的事业

当下,全职妈妈很多,很多全职妈妈放弃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好好地养育孩子,但结果却令她们大失所望。

有一位妈妈曾经抱怨:“为了儿子,我都不去工作了。只要儿子在家,我几乎时时刻刻都在盯着他,提醒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作业时也陪在旁边,有错误就给他指出来。儿子出去,我也都跟着,当儿子跟人交往时,我只要在边上,就会反复叮咛‘你要好好听,好好回答’。可是,儿子学习成绩还是不好。老公还说,整天就管孩子这一件事,还做不好。这种埋怨的话我听了很不舒服,所以转过身,我对孩子的要求更苛刻了。就这样,孩子的学习成绩成了我这个全职妈妈评估自己成败的风向标。每到儿子考试的日子,我就特紧张,有种揪心的感觉。”

为什么妈妈手把手地教,孩子却不如妈妈期待的那样优秀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看低了孩子的能力,以至于孩子对自己的标准也降低了,远远落后于孩子实际应有的能力。

2.妈妈爱学习、有文化

有的妈妈常常因自己没有读过大学而自卑,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教育孩子,于是在孩子面前小心翼翼的。其实,一个人的素质、文化跟学历没有多大关系,相反与一个人是否积极进取、虚心学习有关系。如果一位妈妈积极接受各方面的知识,与时俱进,用民主的方式教育孩子,那么孩子就会积极乐观。相反,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如果还以传统方式教育孩子,就会使孩子变得怯懦、胆小等。

3. 妈妈有个好职业

研究显示,妈妈如果拥有受人尊敬的职业,比如教师、医生、作家等,那么,她参与社交活动的机会就多,眼界就会更开阔,学识也会更丰富,就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实现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妈妈,在孩子心中是有力量的,是被敬重的。

父爱会影响男孩人格发展

在这里,先讲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五代后晋时期,有个生意人,后人称他为窦燕山。窦燕山年轻的时候不学好,做生意欺行霸市、缺斤少两、昧心行事,虽然赚了钱,但直到三十岁还没有子嗣。有一天夜里,他梦见自己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正、心德不端,你要改过自新、大积阴德、广行方便。”

窦燕山醒来以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梦中情景历历在目,他痛下决心改邪归正。这下,窦燕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不但从前之恶不敢再犯,而且广行善事,在家里兴办义学,积德行善、助人为乐。家里人也很守规矩,男耕女织,和睦孝顺。

后来窦燕山生了5个儿子:仪、俨、侃、偁、僖。在窦燕山呕心沥血的教导下,五个孩子个个出类拔萃,文行并优,均先后中了进士,这都得益于窦燕山的教子有方。

这个被记入《三字经》的故事告诉我们,父亲在孩子成长中对孩子的引导和教化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与父爱缺失障碍有关

中国有句古语“严父慈母”。为了保持父亲的威严,父爱往往被隐藏得很深。可是,一个没能感受到父爱的男孩,他的心里是缺少对生命把握的力量的,他的一生又会有多遗憾啊!

男孩生来是带有攻击性的,他们喜欢冒险、爱探索,但是他们也怕受到伤害,如果有父亲在,他们感受到了父亲的强大,知道自己可以依赖,便会充满热情地去探索。父亲是儿子心目中的英雄,儿子不自觉地就会受到父亲的品格的影响。如果没有这个英雄形象存在,就很容易在男孩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给他留下心理空白。

有一位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说过:“让一个男孩和一个合适的男人在一起,这个男孩永远不会走上邪路。”在这个崇尚创意的时代,父亲宽松的教育理念,相对于母亲的教育方法来讲,有助于实现孩子需要的自主。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母亲会表现得过于紧张,而父亲那有点不在乎的态度,则让孩子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思考,进而促进了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认为,父亲在帮助男孩控制情感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缺乏父亲对孩子的纪律教育和监督、指导和带领,如果男孩遭受挫折,便常常会发生各种暴力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由此看来,缺乏父爱或者父亲对孩子的教育袖手旁观,那么孩子就有成长为一个无法无天的在人格上存在障碍的人的可能。

有的父亲觉得,有妻子照顾孩子就够了,实则不是这样,父亲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的角色是母亲不可代替的。因为父亲角色的缺失导致孩子对父亲情愫的饥渴,于是,有的孩子不得不在网络游戏中寻找男性为代表的英雄,时间久了,就会沉迷于网络。男性性格成分是偏于理性的,这不同于女性天生偏感性,孩子需要从父亲身上学习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反省。父亲影响力缺失,孩子就容易缺乏自控能力,而自控力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成分。

父亲要尽到责任

既然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亲的教育,那么,父亲就要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尽到责任。

1.不要说没时间

当下,很多父亲谈起对孩子的教育,常常会因为没时间而觉得遗憾,这虽然算是一个理由,但是如果对孩子的教育足够重视,时间是一定会有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的夫人齐心,说习仲勋非常爱女儿,工作之余常把未满月的大女儿桥桥抱在怀里,有时还亲自为孩子拍照片。当桥桥稍大一点时,习仲勋如有机会就带着她外出活动。当两个男孩降生后,也是习仲勋亲自照顾。当孩子们逐渐长大,时任副总理兼国务院秘书长的习仲勋,有时还要给四个孩子洗澡、洗衣服,他把这些视之为天伦之乐,尤其是当孩子们与他摔打着玩时,习仲勋总是开心极了。

习仲勋可以说是天下父亲的榜样,他没有因为自己身担要职而忽略了孩子,相反,他对孩子们的照顾一点都不比普通父亲少。

2.不要迷恋网络

当下,男孩都迷恋网络——聊天、玩游戏、看电影,这是一件很耽误时间的事情。为了让孩子有节制地上网,父亲要做男孩的好榜样,平时以身作则,使用网络却不沉迷网络,同时要告诉孩子怎么正确地使用网络。业余时间,父亲要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如打球、爬山,这样既增进了父子感情,加强了身体锻炼,也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