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特工心理学
5259200000014

第14章 情报谍战:FBI情报战(1)

不论是冷战时期的美苏情报大战,还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情报大战,FBI在维护美国安全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冷战时期,FBI与苏联的克格勃一直暗中较量。冷战结束后,FBI依然在国内捣毁了一些特务机构,抓捕了许多他国的间谍组织成员。与此同时,在反间谍行动中,FBI还破获了来自本国的几起双向间谍大案。2012年,FBI在对美国中情局局长彼得雷乌斯“桃色事件”的调查中,也是不遗余力,最后,因这起事件而有可能引发安全问题的中情局局长不得不提交辞呈。一个国家的情报安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联邦调查局虽然在一些事情上令很多人反感,但对于国家安全的维护还是尽心尽力的。联邦调查员的素质和身手都非常优秀,办案手段也十分灵活,这为各种间谍案的破获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减少了国家的损失,更好地维护了国家尊严,同时也对他国在美国境内的间谍活动给予了重创。

1.美苏全球争霸,FBI大显身手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苏两国处于“冷战”状态。为了遏制对手,双方各出奇招,而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手段就是两国之间的谍战了。

在两国进行的全方位、全天候的谍战中,军事机密一直是两国情报部门至关重要的关注点。而在谍战中,窃听是美苏之间使用最普遍、最有效的间谍手段。(对美国来说,窃听苏联核武库的密码,更是重中之重。)

当人们翻开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谍战史时,无不感叹谍战故事的扣人心弦和无孔不入。被称为“千面人”的苏联间谍之王鲁道夫·阿贝尔,曾在1957年被美国的中情局捕获,并被判处30年监禁。1962年2月他作为与美国U2侦察机飞行员鲍尔斯的交换,回到苏联。阿贝尔返回莫斯科之后,政府授予他“苏联英雄”的称号和“列宁勋章”,并担负起克格勃的间谍培训工作。从那之后,美苏之间的间谍交换成了经常的事。

1978年的一期《时代》周刊,以“纳坦·夏兰斯基的试验”为话题,描述了一个让美国总统时常操心的间谍。夏兰斯基出生于苏联,是犹太人,后来在莫斯科某大学专攻应用数学专业。1973年,他的移民签证被以色列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签。他曾追随萨哈罗夫为“民主自由”奔走,成为苏联犹太人人权活动家。1973年,苏联政府因怀疑他是美国间谍,将他拘捕。1978年,他被指控向美国记者提供机密情报,以“间谍罪”被判处3年监禁和10年劳改。1986年2月11日,夏兰斯基在美国总统里根的帮助下,在苏联和美国的间谍交换中获得自由。美国人认为他是从内部推翻苏联制度的“间谍功臣”。

正因为间谍在冷战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所以,间谍的故事备受美国《时代》周刊青睐。

在向苏联告密的美国间谍中,美国联邦密探汉森就是一名双重间谍。美国同行称他的经历可以写成一部“间谍百科全书”。

1971年,汉森加入了芝加哥警察局的一个反贪特别小组,5年后,又加入联邦调查局,因其大学期间曾学习过俄语,所以,在联邦调查局中很快获得升职,专门负责间谍和反间谍活动。1985年,汉森被派往纽约分局。2年后,升任苏联部门副主任。由于他的职务关系,他能够接触到美国对苏联谍报工作的全盘资料。不仅如此,他同时还能够接触几乎所有的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及其情报机构的反情报文件。

1986年,汉森背叛了自己的祖国,成为一名苏联间谍。他的转变,除了苏联方面的原因之外,还有他向往间谍的变幻莫测,而且他对着名的双重间谍——菲尔比非常仰慕。他与苏联合作了6个月后,曾在写给克格勃的信中说,他为克格勃做事不是为了钱,他曾在14岁时看了菲尔比的回忆录,那时他就下决心走双重间谍这条路了。

虽然后来苏联解体,但美苏两国之间的谍战并没有结束。

2001年2月,罗伯特·汉森因涉嫌为前苏联和俄罗斯提供情报,从事间谍工作长达15年之久被联邦调查局抓获。

2010年6月28日,美国联邦政府司法部发表声明,联邦调查局逮捕了10名在美国为俄罗斯搜集情报的间谍,另有一人在逃。司法部文件显示,这些俄国特工在美国深度潜伏多年,借助高科技暗中联络,采取多种手段向美国政府决策层渗透,搜集核武器、美国对俄政策等情报。

2.FBI破获中情局局长桃色案件

随着美国前中情局局长彼得雷乌斯婚外情的曝光,越来越多的人被卷入到这个桃色旋涡之中。一时之间,美女、性、国家安全,仿佛一部好莱坞谍战大片一样,吸引着大家的眼球。

彼得雷乌斯曾任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统管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被认为“9·11”事件之后美国最伟大的将军。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是国际关系学博士,被他的支持者称赞是卓越的将才。2011年9月6日,彼得雷乌斯在白宫宣誓就任中央情报局局长一职。然而,仅仅14个月后,他的光荣与梦想便被断送在“石榴裙”下。2012年11月9日,60岁的彼得雷乌斯自曝婚外情,并宣布辞职,成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历史上任期最短的局长。

2012年美国媒体爆料称,佛罗里达州坦帕市的社交名媛吉尔·凯利报警称自己受到匿名电子邮件的威胁。联邦调查局调查后发现,这些邮件是撰写彼得雷乌斯的传记的作者葆拉·布罗德韦尔用彼得雷乌斯的个人邮箱发送的。于是,中情局局长和美女记者的婚外情随即曝光。而随着调查的深入,联邦调查局在布罗德韦尔的电脑里发现了很多机密信息文件,调查局怀疑这些信息是彼得雷乌斯泄露的,至此,这起婚外情立即演变为国家安全事件。而彼得雷乌斯不得不提出辞去中央情报局局长职务。

在美国政坛上,高官卷入桃色事件后,通常并不影响其继续担任要职。那么,彼得雷乌斯为什么会毅然辞职呢?而这一丑闻中的女主角布罗德韦尔又是怎样的一个女人呢?

布罗德韦尔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2006年,彼得雷乌斯在哈佛大学演讲时,遇到了在那里担任助理研究员的布罗德韦尔。两年后,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布罗德韦尔再次与彼得雷乌斯取得联络,并表示希望他能接受采访。2010年,彼得雷乌斯成为阿富汗战争指挥官,布罗德韦尔决定把彼得雷乌斯的采访写成一本书,因此,二人时常通信,布罗德韦尔还先后六次前往阿富汗,两人感情迅速升温。虽然布罗德韦尔自称是严肃的传记记者,但在为彼得雷乌斯撰写的传记《全力以赴》中仍然充满了溢美之词。

而不论是身为驻阿富汗司令还是中央情报局局长,彼得雷乌斯在二人交往中都不该将自己的电子邮件账号告诉给这位情人,此举对他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2012年夏天,吉尔·凯莉收到匿名女子电子邮件的威胁,于是,她将此事告诉自己的联邦调查局探员朋友。联邦调查局随即从她的邮箱中追踪到彼得雷乌斯的邮箱。在检查彼得雷乌斯的电子邮件账户时,联邦探员发现来自彼得雷乌斯的消息充满了随意的个人口吻。调查局怀疑有人入侵彼得雷乌斯的中央情报局个人账户。

联邦探员在调查中发现,彼得雷乌斯和布罗德韦尔二人共用一个邮箱号,他们经常将信息放入同一草稿文件夹。这种方法经常被恐怖分子利用,使得调查人员很难跟踪。在这种情况下,这一行为也会让探员们怀疑是黑客入侵了这个账户,于是,联邦探员立刻警惕起来。另外有报道说,联邦调查员在布罗德韦尔的手提电脑里发现了一些机密文件,而彼得雷乌斯立即澄清这些文件不是从他手里流出的。因此,彼得雷乌斯的辞职,被人认为将他拉下台的不是“性”,而是“国家安全”。

然而,这一桃色事件到此并没有结束。随着事件的深入调查,一位美军的高级将领又被牵扯进来。美国国防部的一位高级官员透露,驻阿富汗美军司令约翰·艾伦涉嫌与凯莉有“不恰当”通信,并因此接受调查。联邦探员在调查中查获艾伦与凯莉的通信,内容长达近3万页,信件大多为电子邮件,时间跨度为2010年至2012年,两人平均每天通信达30页左右。联邦调查局对凯莉电邮中的部分内容保持警觉,因为艾伦不时会用类似“亲爱的”这种词语称呼凯莉。

之后,国防部长帕内塔要求参议院推迟对艾伦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最高军事长官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提名的批准,奥巴马总统批准了这一要求。

中情局局长彼得雷乌斯辞职后,引起阴谋论大爆发。美国联邦调查局是否借此机会对中情局动手?

众所周知,中情局与联邦调查局这两个机构的矛盾由来已久。联邦调查局是执法部门,隶属于司法部,性质上属警察体系;中情局是独立机构,直接对总统负责,从事间谍活动,但没有执法权。二者分管国内与海外事务,不过也不是完全以地理疆界来区分,如外国间谍渗透到美国境内,虽然境内的中情局也要管,但因为FBI有境内执法权,而中情局没有这一权力,所以抓捕行动需由FBI来执行。因此,这两个机构经常有摩擦。

“9·11”事件后,中情局除了要搜集情报外,还肩负起了打击恐怖嫌疑犯的任务。彼得雷乌斯辞去局长职务前,正寻求白宫支持,批准为中情局增加大约10架佩挂武器的无人驾驶飞机,充实现有规模为30至35架的无人机机群。这些情况显示,中情局在过去十年间不断寻求从情报搜集单位向准军事力量的转变。

然而,这位局长却因桃色事件被迫辞职。最令外界质疑的是,彼得雷乌斯其实是中情局与联邦调查局斗争的牺牲品。有评论认为,由于FBI与中情局的竞争关系,当FBI获悉对方最高领导有污点时绝对不会手软。

3.以色列间谍

1985年,美国曾挖出在美国海军情报部门服役的以色列超级间谍波拉德。五角大楼中隐藏着一名身居要职的以色列间谍!此消息一经传出,美国上下一片哗然,人们震惊之余不禁问道:“这个人到底是谁?他是怎样上了以色列情报机构这只‘贼船’的呢?”

联邦调查局介入调查后,迅速将调查范围扩大到美国国务院、五角大楼,乃至政府外所有与中东事务有关的专业机构。经过缜密的调查,一个人走进了他们的视野,此人就是五角大楼的资深伊朗问题专家、国防情报局老特工、空军后备役上校劳伦斯·A·富兰克林。布什总统上任后,助理国防部长菲斯费尽心机把富兰克林从国防情报局挖到自己的政策办公室,继续从事他的伊朗情报研究。

富兰克林长期在五角大楼工作,原本是国家安全分析员,冷战结束后自学波斯语,逐渐成为五角大楼的顶级伊朗问题专家。

据富兰克林的同事和五角大楼的官员说,富兰克林经常去以色列,他的一名国防情报局同事介绍说,在富兰克林刚加入空军后备役的时候,他就被派驻以色列,他是美国驻以色列特拉维夫大使馆的外国军政事务专家。但是每次完成任务后就会被立即调回国内,并没有在以色列常驻。如果他真的是间谍的话,没有人能想得出他是什么时候被以色列拉下水的。认识富兰克林的人都说,如果他真的是间谍的话,那么他隐藏的功夫实在是太深了,因为他平时的政治表现跟以色列间谍完全不是一码事。他的一位国防情报局同事说,跟他共事多年,从没有发现过他有以色列的政治倾向。他平时给人的印象也是做事踏实,能力强,对伊朗的政策钻研得透彻,对伊朗领导人和伊朗反政府力量的情况也分析得很准确。

2000年2月,富兰克林曾在《华尔街日报》发表过一篇评论员文章,对伊朗总统哈塔米进行了猛烈抨击。也许正是他把自己隐藏得很深,所以,美国反间谍机构一直没有对他产生过任何怀疑。一天,美国反间谍机构偶然截获了几封神秘的电子邮件,这引起了联邦调查局的怀疑,于是,他们开始深入展开调查,顺着一些蛛丝马迹,摸到了富兰克林。随后,联邦调查局特工对富兰克林展开了追踪窃听,最终查明他就是以色列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