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特工心理学
5259200000042

第42章 笼络人心:心理操纵最隐秘的“隐形杀手”(2)

由此可见,无论是多么冷酷无情的人,也需要别人的关怀,需要感情的慰藉。有人说:“世界上没有冷漠无情的人,只有痛苦的、需要关怀的人。”感情是每个人生命中都不可缺少的情感,是人类维持精神正常的力量。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所产生的很多矛盾并非全是问题本身所引起的,感情在很多事情中占据主导地位。如果人们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感情所产生的神奇的力量,相信生活中定会减少很多麻烦。

3.出丑效应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将四个情节相似的短片放给实验参与者:第一个短片中的被采访人是一个十分优秀的成功人士,他在自己的行业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采访期间,他表现得很成熟干练,而且谈吐不凡,充满自信,他的出色表现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第二个短片中的被采访者也是一个非常杰出的成功人士,但是他在台上表现得比较羞涩,主持人在向观众介绍他时,他由于紧张竟然将桌上的水杯打翻了,并淋湿了主持人的衣服;第三个短片中的被采访者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没有前两位那样杰出的成就,在采访过程中,他虽然表现得很自然,但是也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第四个短片中的被采访者也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与第二个短片中的成功人士一样,他也将水杯打翻了,淋湿了主持人的衣服。当实验的参与者将短片看完后,心理学家要求他们从那四个人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与最讨厌的人。

你能猜出实验的结果吗?毫无疑问,最不受欢迎的人就是第四个短片中的那个人,所有的参与者都选择了他;而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最受欢迎的并不是第一个短片中表现完美的那个成功人士,而是第二个短片中打翻水杯的那位,竟然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选择了他。其实,这就是心理学中着名的“出丑效应”,也被人称为“仰巴脚效应”。

对于一些在某方面有杰出成就的人来说,一些很小的失误,比如打翻水杯这样的小事,不但不会降低他们的形象,反而会让人觉得他们真诚可爱,值得信赖。相反,如果一个人表现得过于完美,让他人看不到任何缺点,反而会让人产生距离感,降低人们对他的信任度。因此,想让他人喜欢你,而并非觉得你高高在上,就应该时不时地犯点无伤大雅的小错,而不是事事追求完美,否则只会事与愿违,让人对你产生距离感。

FBI在长期的工作经验中也得出一套笼络人心的心理策略。首先,FBI在工作中从不将自己的优点向外人表露。一位资深的FBI专家曾经说:“优点虽然是对一个人有利的存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随时将自己的优点暴露在外,因为这样反而会招致某些人的蔑视,甚至会使自己陷入危险之中。”FBI曾经在破获一个案件时,就抓住了对方的心理,借出丑效应之力取得了对方的信任。

美国好莱坞曾经有一位明星,因为涉嫌毒品交易而受到FBI的调查。FBI经过多方寻查并没有得到这位明星贩卖毒品的相关证据,FBI意识到除非接触到他本人,这样才有可能找到相关证据。于是通过某种关系,FBI探员马恩伪装成明星经纪人到了这位明星身边。马恩在与其交往中发现,这位明星非常讨厌比自己演技好的人,而且也不喜欢能言善辩的人。马恩抓住对方的心理后,就在其面前表现得很谦恭,任何事都顺从这位明星的意见,而且还常常故意在他面前出丑。时间久了,这位明星自然觉得自己是很聪明的人,而“经纪人”马恩也成了他最满意的搭档。于是他将很多重要的事情交给马恩处理,甚至还将毒品交易与藏匿的地点告诉了马恩。当马恩掌握这些信息后,就立即向总部汇报了毒品藏匿的地点。在不久后的一次毒品交易时,当FBI出现在这位明星面前时,他顿时惊愕,恐怕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落网吧!

出丑是笼络人心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当一个人在别人面前将自己的缺点展露出来时,别人就会从心理上产生优越感,认为自己要比对方处境好,并因此而产生一种满足感。在这种情境下,我们就会很容易取得对方的信任。FBI表示,要想得到更多人的喜爱,就必须将自己的缺点适当地暴露出来。英国喜剧演员罗温·艾金森就是一个在公众面前出丑的形象代表。他塑造的“憨豆先生”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影视剧中的憨豆先生就是通过恶搞自己的方式深得人们喜爱,可以说他将出丑效应运用得淋漓尽致。

4.喜好原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从人的本性来说,大家都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交往,与自己拥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人更容易让我们产生亲切感。美国的一名心理学家对200多名不同的人进行了研究,研究目的是看他们怎样能够尽快地成为朋友。结果表明,能够迅速成为朋友的人多数都是有着共同的爱好与兴趣。

喜好原理指的就是人们总是愿意和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交往,或者是喜欢满足与自己有相似之处的人的要求。英国一位叫鲁克森的年轻人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个原理,他所在的学校有一个到法国留学的名额,但是却有20人参与竞争,考试要求用英语回答法国老师的问题。鲁克森当时综合分数相比其他人较低,但是最后却获得了这次难得的留学机会。当时,他并没有按照要求用英语回答问题,而是用法语问候了老师。当法国老师听到他开口说法语时,脸上立即展现笑容,并问他怎么会说法语,他告诉老师自己曾经在比利时待过,法国老师说自己也在比利时住过,于是考试似乎变成了“聊天”。鲁克森巧妙地运用了喜好原理为自己争取到了留学的机会。

有丰富经验的FBI工作人员表示,两个人如果有共同语言,就会很容易产生信任,并能长久地交往下去。所有人的心灵深处都喜欢跟与自己有共同点的人交往,这样交往起来会更融洽,更容易理解对方的心理,从而使彼此的心灵靠得更近。在人际交往中,人们越来越难以对他人袒露真心,更难与他人成为心灵共通的朋友。但是,如果两个有共同爱好的人相遇,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双方会很快达成共识,并彼此敞开心扉。FBI在办案的过程中就常常对案件相关人员展开心理战术,他们巧妙地运用喜好原理,成功地破获了不少棘手案件。

美国费城曾经出现过一起持枪抢劫案件,抢劫犯计划周密,FBI没有得到任何线索。据目击者称,抢劫者的年龄大多是20岁左右的青年。虽然这伙人年龄偏小,但是作案手法老练,而且有着很强的组织纪律。他们在抢劫得手后,会立即撤退,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据统计,这伙抢劫犯作案次数高达一万次,而且没有一次失手,简直就是“抢劫专业户”。就此,FBI猜测到其幕后肯定有很强的靠山。于是,FBI对该伙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调查得知,这伙人的头目是一个30岁左右的英国男人,他的脾气相当暴躁,稍有不满就对属下拳打脚踢。获得这些信息后,负责此案的FBI探员艾伦决定装扮成抢劫犯潜伏到该团伙。经过周密的布局后,艾伦成功打入该团伙的内部,并开始调查团伙头目的藏身之处,可总是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令艾伦感到欣慰的是,该团伙的很多成员对自己的头儿都表示愤懑,其中有一个人悄悄向“新成员”艾伦透露:“每次抢劫后,头儿总是将抢来的钱财占为己有,有一次我向他提出要求,说自己想要分一些钱,他竟然对我大打出手,还打掉了我一颗门牙。”艾伦觉得这是一个拉拢对方的好机会,便对这个人感叹说:“其实我们两个很像,我就是因为跟之前的老大提要求分钱的事情而被他暴打一顿后投奔到这里的。”当艾伦说完后,此人还拍了拍艾伦的肩膀说:“兄弟,我们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不久后,艾伦就通过这样的方法团结了团伙内的其他人,所有人都一致地反对该团伙头目的统领,最后抢劫团伙不解而散了。可以说,FBI没有使用任何武力就成功地捕获了该团伙头目。而FBI之所以能不动一兵一卒便成功让该组织解散,并捕获该团伙头目,正是因为FBI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喜好原理,和该团伙的成员打好关系,并各个击破,最后才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生长环境与个人经历不同,所以很难遇到与自己有相同见解的人。在这种情况下,FBI提醒大家,虽然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人们可以换位思考,以对方的兴趣点来切入话题,围绕对方的思想进行交流,也能很容易地让对方对自己产生好的印象。

FBI探员马可曾经奉命追捕一名进行电子产品跨国走私的嫌疑犯,调查得知这名嫌疑犯正在飞往巴黎的飞机上,但是狡猾的犯罪分子已经通过整容手术易容,之前所获得的照片资料都没有派上用场。探员马可登上飞机,悄悄观察着飞机上的乘客,一位头戴鸭舌帽的中年男子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凭自己多年的经验,马可猜测这个人可能就是追捕的目标。于是,他联系飞机乘务员,要求将座位调到头戴鸭舌帽的男子旁边。坐下来后,马可与之攀谈起来:“这位先生一定是个做大生意的人。”这名男子奇怪道:“您怎么知道的?”马可笑着说:“我猜测的,因为我对生意也非常感兴趣,所以对这方面比较敏感。”这名男子说道:“是吗?其实我只是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而已。我在巴黎有一批产品,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我可以介绍给你。”马可假装兴奋地问道:“我正在寻找生意机会呢,不知道您说的是什么产品呢?”对方压低声音说道:“是我从纽约走私过来的电子产品。”马可顿时精神起来,为了不打草惊蛇,他继续围绕电子产品的话题与此男子进行交流,并承诺说自己到达巴黎后定会买下这批产品。对方感到十分意外,他没料到马可竟然这么爽快。就这样,该男子对马可产生了信任,两个人继续围绕着电子产品交谈。在飞机到达巴黎后,这名男子将马可带到走私物的藏匿地点,在人证物证俱全的情况下,马可连同赶到的同事对他实行了逮捕。

FBI表示,为了获得一个人的真心,必须要与对方的心理产生共鸣,即使没有共同之处,也要找到对方的兴趣点,围绕对方的兴趣展开话题,这样才能够让对方对你打开心扉。这不仅是FBI工作人员百试不厌的心理战术,也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笼络人心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