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发现水果
5264400000030

第30章 柑橘类(1)

南国佳果—橘子。

橘属芸香科常绿小乔木。又名黄橘、福橘、朱橘、蜜橘等,因其产地、品种不同而得名。

橘和柑自古并称。因为柑橘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橘、柑、柚、橙、柠檬等都是这个家族的成员。它们外形相近,如孪生同胞一样,但是,稍加留意,它们还是有所区别的。据植物学家解释,实形正圆,色黄赤,皮紧纹细,不易剥,多液甘香的叫柑;实形扁圆,色红或黄,皮薄而光滑,易剥,味微甘酸的叫橘。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亦云:“橘实小,其瓣味微酸,其皮薄而红,味辛而苦;柑大于橘,其瓣味甘,其皮稍厚而黄,味辛而甘……如此分之,即不误矣。”他又解橘字之用意云:“橘从矞,音鹬,谐声也。又云五色为庆,二色为矞。矞云外赤内黄,非烟非雾,郁郁纷纷之象。橘实外赤内黄,剖之香雾纷郁,有似乎矞云。橘之从矞,又取此意也。”

橘,被认为起源印度支那,而有些品种又显然起源于我国、印度和日本。因其品种居多,很难溯源其祖先。橘子直到近世才由东方带到西方。生长在地中海地区的第一批橘树似乎是由阿拉伯人在北非各地所种。19世纪早期,几种橘树由东方和北非引入欧洲,在那个时候,某些欧洲人由摩洛哥的丹吉尔进口了橘子,并称之为柑。不久,几种橘子引入美国的佛罗里达州,经过品种改良,又有了新的品种。

我国是柑橘的故乡,有4000多年的栽培史,据《尚书·禹贡》载,夏禹时代就有了橘、柚的栽培。其时,在橘、柚的集中产地,还专门设有橘官,负责橘的生产和征收等工作。橘之外又有枳,据说就是橘的变种,《周礼·考工记》云:“橘逾淮而北为枳,此地气然也。”《晏子春秋》中亦云“橘生河南为橘,生河北则为枳”,这句根据自然现象而总结出的话已成为寓意深刻的著名箴言。历代诗人写有诸多与橘有关的诗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战国屈原的《橘颂》了。唐诗人张彤诗曰:“凌霜远涉太湖深,双卷朱旗望橘林。树树笼烟疑带火,山山照日似悬金。行看采掇方盈手,暗觉馨香已满襟。”盛赞了浙江橘林的美景。宋代苏轼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南宋时,我国就有了第一部有关橘学的专著—韩彦直撰写的《橘录》,对橘的栽培、管理、采摘、贮运、食用和保健功能等作出了详尽的记述。并论述了橘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尤其对《晏子春秋》中橘跨过淮河以北品质越变越坏,向南发展至洞庭湖则品质越变越好的现象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目前,我国的橘子品种最多,果肉有甜有酸,或甜酸兼有。著名的品种有:浙江早橘、乳橘、水橘、朱橘、温橘、春橘等;湖南红橘;江苏洞庭红、早红、朱橘;江西蜜橘等。其中以浙江黄岩蜜橘和江西南丰蜜橘最负盛名。

营养食用。

橘的营养成分,见表24。

表24橘的营养成分(每100克食部)

成分含量成分含量成分含量。

水分(克)89.1胡萝卜素(毫克)0.18磷(毫克)25.0。

蛋白质(克)0.7硫胺素(毫克)0.24铁(毫克)0.5。

脂肪(克)0.1核黄素(毫克)0.04镁(毫克)4.0。

碳水化合物(克)9.1尼克酸(毫克)0.3锌(毫克)0.17。

热量(千焦)234.5抗坏血酸(毫克)33.0铜(毫克)0.04。

膳食纤维(克)0.7生育酚(毫克)0.27钾(毫克)105.0。

灰分(克)0.3钙(毫克)42.0钠(毫克)1.7。

此外,橘子尚含葡萄糖、果糖、蔗糖、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等多种有机酸,橙皮甙、川陈皮素、β—谷甾醇及多种醛类、烯类、醇类物质。

橘子中的多种有机酸和维生素对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等生理机能大有好处。下面提供3例食疗小药膳,供参考。

冰糖银耳橘瓣篮成熟橘子2个,银耳30克,冰糖适量(按个人口味,不宜过甜),枸杞10粒。橘瓣带橘络,与银耳一起放入盛水锅中,盖盖蒸煮半小时后取出,加入冰糖,撒入枸杞,待温后食用。本品口感甜中有微甘微苦之味,适用于风寒感冒出现微咳症状的咳嗽。但肺热咳嗽者勿用此法。

柑橘山楂饮生山楂30克,陈皮20克,大红橘1个,用其橘核和鲜橘络。用水共煮以上山楂、陈皮、橘核和橘络40分钟,得液体500毫升,分两次饮用。本品适用于妇女乳房胀痛初起。

橘饼茶橘饼1个,干山楂10克。橘饼切成薄片,与干山楂一起放入茶壶内,用刚烧沸的开水冲泡,盖上茶壶盖,泡10分钟即可。本品具有宽中下气、化痰止咳之功效,适用于小儿伤食或多吃生冷、瓜果后导致的腹泻。

以橘为辅料烹制的菜肴开胃通气,风味特殊。广东佛山天海酒家特级厨师东鉴一家三代祖传的名菜“陈皮烤鸭掌”、上海绿杨酒家的“陈皮牛肉”、合肥名产“虎皮金橘蛋”等皆颇负盛名。橘皮经盐渍、蜜饯可制成小食品,橘皮切丁用白糖或蜂蜜浸泡两周制成的糖橘丁可做糖包子、汤团、糕点的馅。糖橘皮、橘皮酱、糖橘丝等更是优等蜜饯。

橘子除鲜食外,还可烤食,以烤着吃的方法最好。具体方法是将橘子1~2个洗净后,放在40~50℃的开水中浸泡1分钟,然后擦干放在铁网上,用中火烧烤至微焦为止。这样,橘皮中的成分可以渗透到里面去,且这样处理以后,橘皮也可一起吃下去。每天早中晚各食用这样的橘子1个,对动脉硬化、高血压、咳嗽、哮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炎、胃酸过多、便秘等病的治疗有一定帮助。

药用效能。

中医理论认为:橘子性温,味甘、酸;入肺、胃经。具有生津止渴、润肺化痰、健脾顺气、醒酒利尿的作用,适用于胸热烦满、胃热口渴、小便不利等症。橘子甘甜者润肺,甘酸者开胃消食,民间有“橘子黄、医生藏”之谚语。

《食疗本草》:“止泄痢,食之下食,开胸膈痰实结气。”

《日华子本草》:“止消渴,开胃,除胸中膈气。”

《饮膳正要》:“止呕下气,利水道,去胸中瘕热。”

《本草纲目》:“橘皮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随息居饮食谱》:“橘子甘平润肺,析醒解渴……然多食生痰聚饮,风寒咳嗽及有痰饮者勿食。”

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吃橘子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及老年中风,这和橘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有关。吃这种天然的维生素C和吃药片维生素C不一样,因为天然的维生素c在体内生物利用度高,而且和其他成分(橘子含有170余种植物化合物和6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有协同作用,其中的大多数物质均是天然抗氧化剂。这些营养成分有增强血管壁弹性、防止血管破裂出血、抗感冒、降血脂及阻止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对减少吸收胆固醇及其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肪亦有重要作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发现,每天吃1个柑橘类水果可使脑中风的危险降低19%,每天饮1杯橘子汁可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脂代谢。这充分说明柑橘类水果具有非凡的心血管保护效应。

日本中医食疗研究会的专家认为,橘子中富含的维生素C与柠檬酸,前者具有美容作用,后者则具有消除疲劳的作用。如果把柑橘内侧的薄皮一起吃下去,除维生素C外,还可摄取膳食纤维,它可以促进通便,并且降低胆固醇。橘子属典型的碱性食物,可以消除大量酸性食物对神经系统造成的危害。常吃橘子能使人精力充沛、醒脑和增强记忆力。

成都军区总医院曾对我国西南地区近5万人的调查表明,长期食用柑橘的地方,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极低,认为适量吃柑橘有防治心血管病的积极作用。有试验表明,血液中含充足维生素C的人,死于心脏病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日本果树研究所对6045人进行调查后发现,喜欢吃柑橘的人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的概率比较低。他们还发现,柑橘类水果的皮中所含的橙皮油素,具有抑制肝脏、食道、大肠及皮肤发生癌症的功效;所含的橘皮甙可以加强毛细血管的韧性、降低血压、扩张冠状动脉,因此可以说,柑橘是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的佳果。

国外研究发现,橘子中存在一种抗癌活性很强的神秘物质,被称为诺米灵,它能使致癌化学物质分解,大大降低其毒性,可切断病毒核酸的长碳链,抑制和阻断癌细胞生长。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发现,诺米灵能防胃癌形成,其机理在于,它能使体内除毒酶的活性提高2倍。

日本静冈县柑橘实验场在实验中发现,柑橘的含糖量越高,它的β—玉米黄质含量就越多,从而它的抗癌功效也就越好。静冈县的此次研究成果是科学家首次发现β—玉米黄质与柑橘含糖量的相互关系。研究人员对180名健康者血液里的β—玉米黄质含量进行比较后发现,食用柑橘越多的人,血液中β—玉米黄质的含量就越高;而对100名大肠癌和肺癌患者血液进行的检查结果则表明,他们血液中β—玉米黄质含量要比健康者低大约20%。

β—玉米黄质是柑橘类水果中所含有的一种色素类胡萝卜素。专家建议说,每天吃2个柑橘,摄入足够量的β—玉米黄质,有望获得抑制癌症发生的最佳效果。

日本某大学通过动物实验证明,柑橘中的食物纤维庚炔有抑制淀粉酶形成中性脂肪的作用。因此,多食用柑橘可以减肥。他们用两组大白鼠做实验,一组只喂高脂肪食物,另一组喂含有12%庚炔的高脂肪食物。进行比较后发现,后者的脂肪重量显然要比前者少得多。原来人们只知道庚炔有抑制血中胆固醇的作用,它的减肥效果是通过这次实验才知道的。

世界卫生组织在《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的预防》的报告中提出,柑橘类水果可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柑橘类水果中叶酸有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作用,后者可损伤动脉血管,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柑橘类水果富含钾元索,有助于调节血压、维持正常心律。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均有抗脂质氧化作用,可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橘子全身是宝。

橘的肉、皮、核、络、叶等都是常用的中药。

橘皮:干后叫陈皮,入药以久贮者为佳,故名。中医临床经验认为,橘皮有理气健脾、燥湿行滞、健胃祛痰、镇咳、祛风利尿、止逆及止胃疼功效。还有抗炎、抗溃疡、利胆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橘皮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柠檬萜、橙皮甙和脂肪酸等,有兴奋心脏、抑制胃肠、子宫运动等作用。橘皮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能预防脚气病、末梢神经炎;所含的维生素P,有强化毛细血管的作用,可降低毛细血管的脆性以防止血管破裂,增加维生素C的吸收,是治疗高血压、心肌梗塞、动脉硬化、癌症、脂肪肝的良药,故为成药脉通的原料之一。

橘红:即橘皮外层的红色薄皮,内层白皮叫橘白。橘红味辛、苦,性温,可治喉痒咳嗽、痰多不利、胸痛胀闷。据《药品化义》描述:“橘红辛能横行散结,苦能直行下降,为理气的要药。治痰需理气,气利则痰自愈,治一切痰病。”中药成方橘红丸就是以橘红为主制成的止咳化痰成药。橘白的效果不如橘红,但补脾胃、化浊腻之功胜之,主要用于痰滞咳嗽、胸闷胸疼。

橘络:是附着在橘皮和果肉上的白色筋络,其味甘、苦,性平,有行气止痛、通络活血及化痰的功能。对经络气滞、胸肋疼痛、久咳、痰中带血、伤酒口渴等症有一定疗效。橘络含有维生素P,能使人的血管保持正常的弹性和密度,防止血管硬化及高血压病人发生脑溢血、糖尿病人发生视网膜出血。橘络对体胖者尤有益处,因体胖者气血循行迟缓、多痰多湿,而橘络正有此疗效功能。

橘核:为柑橘的种子,味苦、性平。含脂肪油、黄柏内酯、闹米林等,有理气、止痛、散结等功效。可治疝气、睾丸肿痛、乳腺炎、乳腺增生症及胃痛、腰痛、膀胱气痛等症。据临床报道,将橘核碾为细末,以25%酒精调匀,铺纱布上敷患处有较好疗效。用橘核20~30粒捣烂水煎服,可防止乳胀发展成乳腺炎。

橘叶:味苦、辛、性平,含挥发油等,能舒肝散结,行气化痰,适用于乳痈肿痛、乳房有结块、疝气痛及肋痛等。夏季用橘叶煎水洗澡能防痧痱。

枳实:即晒干的未熟柑橘的青果及幼果。去瓤核晒干的又称枳壳,其味苦、性寒,含黄酮甙等挥发油及生物碱、甙类、皂甙等。能破气、散痞、泻痰、消积,对胸腹胀满、食积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有一定疗效。据临床报道,取枳实加水浸泡后切块,再放原液水煎取汁,每日服3次,每次10~20毫升,对胃下垂有较好疗效。

青皮:是未成熟橘的外皮,因其颜色发青而得名,味苦、辛,性温。具有疏肝破气,散结化滞之作用。拌醋炒干后,可治咳嗽多痰、胸腹胀满、消化不良、反胃呕吐、胸肋痛及乳房胀痛等症。

橘根:味苦、辛,性平,无毒,具有理气作用。

食用须知。

橘子虽是补阳益气的佳品,但每天食橘最好别超过3个,因为人体每天所需的维生素C,吃3个橘子就已能够补充了。如果吃多了易引起燥热、上火的症状,导致机体功能紊乱,出现口腔溃疡、牙周炎、舌炎、唇炎、咽炎、大便秘结等症状。首先是身体虚弱的老人不可多吃,否则会引起尿路结石、肾结石;其次是儿童,吃多会发生维生素C过量,从而出现消化不良、呕吐等不良反应。因为儿童的机体内“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多食橘子所产生的热量既不能转化为脂肪贮存,又不能及时消耗掉,便会积聚而易使“阳气益甚,上焦火盛”,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出现一系列上火症状。如出现上火症状,可服用核黄素或牛黄解毒片等清火药,或用海带1两洗净切碎煎水代茶饮,或吃银耳炖冰糖,木耳、莲子等食物。

小儿进食橘类过量还可引起遗尿症。橘或柑在小儿体内能产生过敏反应,使膀胱壁层起膨胀作用而减少膀胱的储尿量,并能使平滑肌变粗,发生痉挛而遗尿。

据《本草纲目》记载:“橘气味甘、酸、温。多食恋膈生痰、滞肺气。”多食柑橘又是引起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原因之一。

橘子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后,经肝脏与小肠黏膜内消化酶的作用,约有50%可转化为维生素A,最后被人体利用后,排出体外。但如食之过多,多余的胡萝卜素无法及时转化,便会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并沉积起来,导致皮肤胡萝卜素含量过高而出现黄染现象。首先是从手掌、脚掌开始,逐渐向躯干和面部蔓延,并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医学上称之为橘黄症或胡萝卜素血症。此病眼结膜并不发黄,查肝功及大小便亦无异常,这是与肝炎病状的区别。转化功能较差的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者宜患这种病,应严加注意。一旦染上橘黄症,首先停止进食柑橘和其他含胡萝卜素多的橙、胡萝卜、韭菜等,同时应多喝开水,促使过剩的胡萝卜素从尿液排出;也可适当进食一些植物油或吃些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以促进胡萝卜素的转化,可使橘黄症逐渐消退。

吃橘子前后1小时不宜喝牛奶。因牛奶中的蛋白质遇到橘子中的果酸和维生素C即会凝固沉淀,这样不仅影响消化和吸收,而且会发生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空腹也不宜吃橘子,橘子中的有机酸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炎或胃蠕动异常,使脾胃不适、嗝酸、败胃。患肠胃炎者吃橘子,会加剧腹泻症状,亦不宜随便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