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超值金版)
5264700000048

第48章 文化神话(12)

“头人阿波呀,你在水里忙前忙后地干什么呀,这样浅的水都害怕,你还怎么带领这么多的部落人呀!”

没有想到,他嘻嘻哈哈的声音惊动了睡在水底的河神。河神晓得他们的字书是件宝贝,就派三个波浪神去抢,河神说道:

“我们只会天天在这水里趟着,安稳得很,你们三个赶紧去把那些书拿来,让我们瞧瞧,也变得聪明起来!”

三个波浪神来到水上,头一个像水牛一样吼着跳着去抢。贝玛见了,发现事情不对,赶紧把字书从背上拿下来,紧紧地抱在胸口,任凭波浪神再吼再跳也不给它摸着。波浪神脚跳酸了,嗓子叫哑了,也没有抢着,只好回去了。

第二个波浪神说:“哼,有这样怪事?”就像老虎一样,一纵老高,“噢噢”地吼着扑过来。贝玛赶紧把字书扛上肩头,用胸膛抵住波浪的手,波浪神跳得脚瘫手软,“呼呼”地喘着粗气,也蔫头耷拉脑地回去了。

第三个波浪神是大哥,力气最大,声音最响,老石崖也耐不住它一捶,吼起来像天上打雷。它见弟兄们抢不着,气得脸发白,手发抖,“轰—”一下飞起来,好像老龙打架一样朝贝玛扑过来。贝玛害怕了,赶紧放大声音问头人:

“阿波,波浪神太厉害了,我怎么办呀?”

头人早已经望见了,急忙对他喊:

“喂,你不会拿嘴咬住字书,两只手和它打嘛!”

贝玛一听有道理,忙把字书咬在嘴里,用两只手和波浪神打起来。他们两个打了七架,一个打不赢一个,打到第八架,贝玛手软脚软了。

波浪神见他没有了力气,就使力扑过来,手刚刚要够着字书,贝玛一急,张开嘴巴,“咕噜”一声,把字书吃进肚子里去了。波浪神气得直叫:“老贝玛,你把字书吐出来!”

“吐出来就被你抢掉了,我会这样傻吗?”

“你不吐,也要叫你吐!”

波浪神伸手一拉,把贝玛拉倒在水里,“咕—咕—咕—”,灌了他一肚子水,波浪神不知道字书被水一泡就会化掉。

这样一来,先祖传下的字书就化在贝玛的肚子里,后世的人再也见不着了。但是天上地下的事情,都装在贝玛的肚子里,他变成了最聪明最能干的人。以后,他把字书里的本领教给后人,使人们也变得聪明起来。但,他们的文字却没有传下来。(哈尼族)

西荫找桑。

在上古黄帝的时期,人们没有衣服穿。那时,天冷了,人们不是围着树叶挡风,就是披着兽皮遮雪。黄帝轩辕和他的王后西荫氏看了以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俩想:“自己身为人王,却不能让人们吃饱穿暖,当这个王还有什么用处?”可是,他俩想啊想,总想不出个好法子来解决这穿衣大事。愁得他俩饭吃不下,觉也睡不着。

这天夜里,西荫氏在朦朦胧胧中,忽然,看见一个白胡子老头来到她面前,对她说:

“你如果想让你管辖下的人们穿上好衣裳,就到崂山东海里的扶桑山,去找扶桑大仙,他会帮助你的!”

西荫氏醒来一看,原来自己做了个梦。不过,梦中的老头给她指出了一个解决人们穿衣的好办法。她欢喜地从炕上蹦了下来,一边跑,一边喊:“太好了!太好了!我这就去……”

西荫氏带上一点儿吃的,便朝东海崂山的方向走。她走啊走,爬了七七四十九座山,过了九九八十一条河,翻山越岭走了三个月零十天。腿走肿了,脚磨破了,还是不见扶桑山的影子。

这天,西荫氏来到东海边上,向前一看:眼前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海,挡住了去路。她不由得喊了起来:

“扶桑山啊,扶桑山!你在哪里呀?”

她一边喊,一边哭,还一边叨念着:

“海神啊,海神,快让我过海去吧,我要去找扶桑大仙!”

这时,一只大雕“嗖”的一声,飞落到她的眼前,对她说:

“你不用发愁,我驮你过海!”

西荫氏一听,非常高兴。

大雕又说:“你趴在我的脊梁上,把眼睛闭上,我不让你睁眼,你就不要睁。”

西荫氏照大雕说的办法趴在它背上,紧紧地闭上了双眼。那大雕一展翅,驮着她飞了起来。只听耳边“呼呼”的风声和“哗哗”的浪头声。不多一会儿,大雕说:

“睁开眼吧。”

西荫氏睁开眼一看,眼前果然有座大山。山的四面都是水,看不见一间屋,见不到一个人。她急忙转头找大雕,想问问这是什么地方。谁知,那大雕也不见影了。

西荫氏在这座山上,找啊找,找了东边,找西边,东西南北全找遍,还是一个人影没看见。这时,她又累又饿,便想找个地方歇歇;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坡上,有一个山洞,心想:先上这山洞里去吃点饭,喝点水,歇歇再说。

她走到洞口,刚要往里进,看见洞里坐着两个白胡子老头。没等西荫氏问话,一个老头说:

“你到这里干什么?俺这里是不准女人来的,赶紧走吧,不然你就没命了!”

西荫氏说:“老伯伯,俺是轩辕黄帝的王后西荫氏,特地上这山上来找扶桑大仙,求他帮着俺为人们找做衣裳的东西。”

老头听了摇摇头说:“这里没有什么扶桑大仙,你问的事俺不知道。”

西荫氏说:“找不到扶桑大仙,就是死在这里,俺也不回去!”

另一个老头说:“俺这里什么仙也没有,满山遍野只有桑树和吃桑叶的蚕。你老远来了,没别的送你,给你些桑树种子和蚕子吧。”

说着,便用两张大树叶包了一包桑树种子和一包蚕子,递给了她。

西荫氏想:我跑了这么些路,吃了这么多苦,连个扶桑大仙的影子没看着,你给我这么两包东西就叫我走,这怎么能行。正想再求这两个老头,指指找扶桑大仙的路,抬头一看,哪有白胡子老头,就剩下她一个坐在山坡上,面前放着用树叶包的那两包东西。

西荫氏望着这两包东西,水喝不进,饭吃不下,流着泪只叹气。

这时,驮她过海的大雕又飞来站在她的面前,说:

“行了,你要办的事全办完了,回去吧。”

西荫氏忙说:“不!不!我还没到扶桑山,没找着扶桑大仙,不能回去。”

大雕哈哈大笑了起来,说:“这山就是扶桑山。你没见满山上长着桑树吗?刚才和你说话的那两个老人,就是扶桑大仙。他送给你的桑树种子种在地里,明年就会长出桑树来。把蚕子变成蚕虫,养在桑树上,蚕吃了桑叶,长大了,便能做成了蚕茧。把蚕茧抽出丝,织成布,人们就有衣裳穿了。”

西荫氏一听大雕的话,恍然大悟,连忙跪在洞口,不住地磕头、作揖,口里还念叨着:“多谢扶桑大仙!多谢扶桑大仙!”

西荫氏把桑树种和蚕茧,仔细地放在自己围着的兽皮里面,又骑在大雕背上,向老家飞去。飞着,飞着,那包桑树种子和蚕子的树叶破了,桑种和蚕子,一粒粒顺着裂缝撒到地上去。大雕不停地飞,桑种和蚕子也不住地撒。大雕飞到哪里,桑种和蚕子就撒到哪里。就这样,从东海边一直撒到她住的地方。当西荫氏从大雕身上下来,拿出放在兽皮里包的桑叶和蚕子一看:糟了!树叶破了,桑种和蚕子大都撒了,只剩下几粒桑种和几个蚕子,一时急得西荫氏哭了起来。

这时,就听大雕说:“不要急,你把这些桑树种和蚕子撒到土里,放到树上,明年就能长出桑树,生出小蚕来。一年少,两年多,一年年繁衍下去,还愁人们没有蚕丝做衣裳穿吗?”

西荫氏听了,就把剩下的桑树种和蚕子撒到了山坡上。

第二年的春天,西荫氏对大雕说:“咱顺着头年走过的路去看一看,那撒了的桑树种和蚕子长出芽来没有?”

大雕说:“好。你准备准备,明日咱就走。”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大雕驮着西荫氏,沿着头年走过的路,边飞边看。一看,沿路几千里,长出了好多好多绿油油的小桑树,树叶上爬满了刚刚生出来的小蚕。这些小蚕正在大口大口地吃着又嫩又绿的桑树叶子呢!

有了桑树,有了蚕茧,西荫氏又教人们抽丝、织布、做衣裳。从此,人们便穿上了漂漂亮亮的衣裳,再也不挨冻了。(汉族)

先蚕娘娘。

上古的时候,黄帝与蚩尤发生了一场战争,最后黄帝战败了蚩尤,建立了部落联盟,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这时开始种五谷,制造生产工具,用兽皮制作衣服。这件事便落到了黄帝的正妃嫘祖肩上。

嫘祖在制作衣冠过程中,和黄帝手下三个大臣都有具体分工。胡曹负责做帽子,伯余做衣服,于则做鞋。唯有嫘祖经常带领部落里的妇女上山剥树皮,织麻网。把男人们狩回的各种猎物,凡是能用的皮毛都剥下来,一一进行加工制作。

不长时间,部落里大小首领都穿上了衣服。嫘祖由于劳累过度,终于病倒了,不想吃饭。守护在嫘祖身边的妇女,想尽各种办法,做了很多嫘祖爱吃的东西,嫘祖一看,总是摇摇头。一连三天,嫘祖没有吃任何东西,黄帝和众大臣为此事都很着急。

有一天,嫘祖身边的几个女子,悄悄在一起商量,打算上山摘些鲜果子回来,看嫘祖吃不吃。她们一早就进山,跑遍了山山岭岭,摘了无数的果子,可是用嘴一尝,不是涩,就是酸,总觉很不可口。直到天快黑了,突然在一片桑树林里发现满树结着雪白色小果,她们以为找到了好鲜果,赶忙就摘。摘着说着,谁也没顾得尝一口。等到拿回来,用嘴一咬,根本咬不动,也没啥味。几个女子灰心地站在一起,你看我,我看你,心里都很难过。

这时,走来一位名叫共鼓的大臣,发现嫘祖身边几个女子站在一起直发愣,以为发生了啥事,连忙问怎么回事?女子们把她们为嫘祖摘白色果子的事说了一遍。

共鼓一听,随便说了一句:“现在咱们有火,咬不动就用水煮。”这句话一下子提醒了这些女子,她们连忙把白果倒在水里,架起火就煮。谁知,煮了好一阵,用嘴一咬,还是咬不动。这时,另一个女子拿起一根细木棒,无意在锅里乱搅。搅了一阵,往出一拉,发现木棒上缠着很多像头发丝细的白线。她们边挑边缠,不大工夫,煮在锅里的白色果子全部变成了晶莹柔软的细丝线。她们连忙把这个新鲜事告诉了嫘祖。

嫘祖不听则罢,一听病情好像减轻了大半,立即要看个究竟。

身边人不让她动,把缠在木棒上的细丝线拿来叫她看。嫘祖是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她在协助黄帝制作衣冠时,想了好多办法,克服了无数困难。她仔细端详了缠在木棒上的细丝线,对周围的女子说:

“这不是果子,不能吃,它可大有用处。”

接着,嫘祖就详细询问了果子从哪里摘来,在什么山上,在什么树上。嫘祖听了后,说也怪,第二天病就全好了,开始想吃东西了。她不顾黄帝的劝阻,亲自带领妇女上山要看个究竟。

嫘祖在树林里整整观察几天,才弄清这种白色果子,是一条吐细丝的虫子绕织而成,并非树上结的果子,嫘祖回来把这事向黄帝作了详细说明,并要求黄帝下令保护所有的桑树林。

从此,栽桑养蚕就在嫘祖带领下开始了。黄帝和大臣以及部落里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先蚕娘娘”。(汉族)

神农尝草。

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黎民百姓靠打猎过日子,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人们就只好饿肚子。谁要生疮害病,无医无药,不死也要脱层皮啊!

老百姓的疾苦,首领神农氏瞧在眼里,疼在心头。怎样才能给百姓充饥?怎样才能为老百姓治病呢?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第四天,他带着一批臣民,从家乡出发,向西北大山走去。他们走哇,走哇,腿走肿了,脚起茧了,还是不停止,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来到一个地方。

只见高山一峰接一峰,峡谷一条连一条,山上长满奇花异草,大老远就闻到了香气。神农他们正往前走,突然从峡谷蹿出来一群狼虫虎豹,把他们团团围住。神农马上让臣民们挥舞神鞭,向野兽们打去。打走一批,又拥上来一批,一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兽都赶跑了。那些虎豹蟒蛇身上被神鞭抽出一条条一块块伤痕,后来变成了皮上的斑纹。

这时,臣民们说这里太险恶,劝神农回去。神农摇摇头说:

“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能回吗?”

他说着,领头进了峡谷,来到一座茫茫大山脚下。

这山半截插在云彩里头,四面是刀切崖,崖上挂着瀑布,长着青苔,溜光水滑,没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去的。臣民们又劝他算了吧,还是趁早回去。

神农摇摇头,说:

“不能回去!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能回吗?”

他站在一个小石山上,对着高山,上望望,下望望,左瞅瞅,右瞄瞄,打主意,想办法。忽然,他看见有几只金丝猴,顺着高悬的古藤和横倒在崖腰的朽木,爬过来。神农灵机一动,有了!他当下把臣民们喊来,叫他们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层,从春天搭到夏天,从秋天搭到冬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飞雪结冰,从来不停工。整整搭了一年,搭了三百六十层,才搭到山顶。

神农带着臣民,攀登木架,上了山顶了!

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红的、绿的、白的、黄的,各色各样,密密丛丛。神农喜欢极了,他叫臣民们防着狼虫虎豹,他亲自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尝。为了在这里尝百草,为老百姓找吃的,找医药,神农就叫臣民在山上栽了几排冷杉,做城墙防野兽,在墙内盖茅屋居住。

白天,他领着臣民到山上尝百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他就着火光把他尝的结果详细地记载了下来:哪些草是苦的,哪些是热的,哪些是凉的,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写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天旋地转,一头栽倒。臣民们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经不会说话了,只好用最后一点儿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

臣民们慌忙把那棵红灵芝放到神农的嘴里,神农吃了灵芝草,毒气解了,头不昏了,会说话了。从此,人们都说灵芝草能起死回生。臣民们担心他这样尝草,太危险了,都劝他还是下山回去吧。他又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能回去吗?”说罢,他又接着尝百草。

他尝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尝,还是用木杆搭架的办法,攀登上去。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这里的山山岭岭。他尝出了麦、稻、谷子、豆子、高粱能充饥,就叫臣民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他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叫臣民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

神农尝完百草,为黎民百姓找到了充饥的五谷,医病的草药,来到回生寨,准备下山回去。他放眼一望,遍山搭的木架不见了。

原来,那些搭架的木杆,落地生根,淋雨吐芽,年深月久,竟然长成了一片茫茫林海。神农正在为难,突然天空飞来一群白鹤,把他和护身的几位臣民,接上天庭去了。(汉族)

神医砍树。

古时候,有个药匠名叫侍司懿,本事很大,啥病都治得好。吃他的药,不光治病,还能延年益寿。那时候的人,都能活到几千岁几百岁。世上没人不知他的能耐,都称他为神医,连天上也闻他的名。

侍司懿这个人很好学,他有那么高明的医术还不满足。他见天上的玉当玉母、太上老君、太白星君这些人,不但不会生病,而且也不会死。他想,天上一定会有不病不死的药。

于是,侍司懿决定上天采药去!这一去就是三十多天,天上的一日,就是地上的一年。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还有不少人早就死了。怎么死的?害瘟疫死的。有少数人骨瘦如柴,也快要死了,他便救活了这些人。对早已死去的妻子儿女和别的人,那就没法救了。因为他们的筋肉和内脏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个骨架。

侍司懿仰天叹道:“唉!原来医生只能医活着的人,不能医死了的人,这算啥本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