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肯定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大全集
5274400000020

第20章 推销自己,让光彩美丽绽放(1)

在这个张扬个性的年代,仅仅拥有才华是不够的,你必须通过各种手段使自己的才华为人所知,得到社会的认可。你必须用最简洁的语言,以最有利的方式,在最恰当的时机表现自己。善于展示自我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所以,要想在诸多供给者中脱颖而出,你就必须向别人推销自己,证明你是最好的。

怀才不遇是因为不善表现

这是一个日趋多元化的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在各个领域间的界限非常清晰。对于隔行如隔山这句话,人们体会更加深刻了。但是社会的发展又需要各个专业和领域的协同和沟通。沟通是现代社会的首要法则。怎么样别人才更快地接受和认同你呢?你必须用最简洁的语言,以最有利的方式,在最恰当的时机表现自己,内容必须是最主要的。

传统的中国人,一向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只注意自己的内在品质,而不大注意自己的外在表现。

时代的列车已驶入二十一世纪,媒体日益发达,社会交往频繁,人际关系复杂。我们的事业受他人影响越来越深,树立和宣扬自己的公众形象、推销自己越来越重要。

张艺谋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时已经27岁了,而学校规定招生的最高年龄是22岁,制度无情,年龄一项把张艺谋阻拦在门外,他多方奔走,终无结果。

他失望了,但他没有绝望,他要创造自己的命运。当时国内时兴“某者来信”,提倡“伯乐精神”,强调各级领导要重视和认真对待来自基层的各种意见和要求。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得到建议,给文化部长黄镇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还附了几张能代表自己摄影水平的作品。

黄镇看到信后认为张艺谋人才难得,逐写信给电影学院,并派秘书前往游说,终于使电影学院破格录取了张艺谋。

我们身处困境不能解脱,关在屋子里生闷气总不会有任何好处。积极寻求出路,适时地表现自己,毛遂自荐,才不会使仅存的一丝希望破灭。

自我表现就像是戏剧高潮中的精彩表演一样,让人一看便被明星风彩迷住了。有的人虽然腹有诗书,胸藏大志,但是由于缺乏表现力,缺乏脱颖而出的勇气,最终才能被埋没,等到年纪老迈时才后悔,可此时已是“廉颇老矣”。像汉代的将军李广一样,虽然很有才干,可是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给后人留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抱憾之语。

这个社会人才辈出,竞争激烈,要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只有毛遂自荐,抓住时机,主动“才美外现”,才能赢来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否则,只能让“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最终在“怀才不遇”的慨叹声中凋谢。

大胆表现自己,不做谦谦君子

传统观念的人们总是喜欢把“含而不露”看做一种美德,一个人的优点、成绩和才能,只能由别人来发现。至于自己,尽管你已做出许多成绩,有渊博的知识和惊人的才华,也只能说自己“才疏学浅”。如果有谁锋芒太露,就容易招来非议。人们喜欢恭顺谦让者,勇于表现自己才华的人,也总不如“谦谦君子”那样受到欢迎。

然而,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年代,一味地做“谦谦君子”,却有可能成为一大缺点。竞争就是要“竞”要“争”,就是要敢于和别人去一比高下。那么,我们有些傲气又未尝不可呢?一个强者是需要一些傲气的,当然,这里的傲气,并不是说凌驾于他人之上的霸气,而是一种基于自身资本的一种气质,对自己肯定的一种姿态。

傲气是一种自豪的体现,是人对自己直接的认识,是自信的象征。自信,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任何一个获得事业成功的人倘若缺乏自信与傲气,便缺乏创造性的本来动力。

傲气总是有资本的。没有资本的傲气就是轻狂、狂妄。俗话说的“骄兵必败”,是因为没有正确地估量自己以及对手的形势、情况,也就是是失去了傲气的资本。有资本的傲气是一种自信性的傲气。傲气的最大敌人是虚荣,虚荣是企图借助外在的喝彩来建立内在的高度自信,而傲气却是基于强烈的自信心之上的。真正的和符合心理科学的傲气,不仅是接受来自心理及社会的各种压力、推动力及挑战力的刺激,而且可时时对准自己所追求及进攻的创造目标,激发极大的综合创造力。尽管有时也有失败,但失败仅仅是一个调焦的过程,从而更加激发创造力,向更深层次拓进,达到成功。

在我们的传统意识里,傲气往往被视为贬义,其实,没有傲气就没有激发创造的催化剂,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光荣的傲气,自信而又奋斗不懈,会激发人朝着目标奋进。

没有足以自傲之物的人才会贬损“傲气”这种品质。任何具有自信的、有成功者气质的人,都应该好好地正视自己的这种气质,因为拥有这种气质的人,勇于表现自己,善于争取更多的机会,会坚持不懈地朝着自己的理想奋进。

今天的时代,是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需要的是干脆利落、敢断敢行的作风。人们忍受不了那种吞吞吐吐、羞羞答答的“谦逊”,不要听那种婆婆妈妈、“弯弯绕”式的“自谦之辞”。故作姿态的“谦虚”,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和节奏。在现代社会,精明的企业家招聘员工,聪明的领导者挑选下属,并不是首先看你怎样言辞周到、谦恭有礼,而是首先看你有多少真才实学。你应当实事求是地宣传自己:我有什么长处,有哪些才能,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直来直去,使别人了解你。这样,反而容易使你得到机会。

社会变革的加快,加速了知识更新的步伐。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才能和精力都受时间的制约。错过了时机,知识就会贬值,精力就会衰退。如果一个人不能在自己的黄金时代抓住机会,大胆地、主动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总是所谓的谦虚、低调,“藏而不露”,那就会贻误时机。在知识骤增的今天,不管你怎样“学富五车”,也只能在短短时间内保持优势,能不能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获得施展的舞台,将成为决定你成败的关键。现代社会是人才济济的社会,可供社会选择的人才很多。你既然扭扭捏捏,羞羞答答,表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么,有谁还愿意放着别的能人不用,而花时间来考察了解你呢?而且,既然存在着竞争,对于机会,别人就不会同你谦让,而会同你竞争。一旦你失去被选择的机会,别人就会捷足先登,而你只好自叹弗如了。

勇于表现自己的,并不是人们常说的“出风头”。主动进取,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是对自己的尊重以及对社会的负责。有些真知灼见,你不宣传,别人就不知晓。有些对社会进步具有促进作用的创新见解,你不宣传,也就无法得到推广。这不仅是个人的损失,也是社会的损失。人们只知道贝尔发明了电话机,殊不知在贝尔以前,早有人发明了这类装置,不过当时人们不理解这种发明的社会意义,不予理睬,而那位发明人也就就此撒手了。贝尔发明电话机后,遭遇也并不比那个人更好,但他却顽强地向人们宣传自己的发明成果,像“马戏团”那样到许多城市去表演。在实在行不通的情况下,又办了个“贝尔电话公司”,最后才把电话推广了开来。倘若没有贝尔的“自吹自擂”,电话机怎能进入人们的家门?可见,勇于表现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坏。恰恰相反,这正是优秀人才不可缺少的一种品德。

勇于自我表现者,是靠真才实学,靠实实在在的行动,靠看得见的成果来表现自己的价值的。而自我吹嘘者则拿不出什么实实在在的东西,只是靠谎言和欺骗等虚假的东西来表现自我价值。这种自我吹嘘,只有一时的诱惑力,一旦真相暴露,就将被人们所唾弃。

第一亮相就难忘

心理学上有一个规律,在和比较陌生的人交往中,他给我们的早期印象往往比较深刻。有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证明了这个规律。

心理学家设计了两段文字,描写一个叫吉姆的男孩一天的活动。其中一段将吉姆描写成一个活泼外向的人:他与朋友一起上学,与熟人聊天,与刚认识不久的女孩打招呼等;而另一段则将他描写成一个内向的人。研究者让有的人先阅读描写吉姆外向的文字,再阅读描写他内向的文字;而让另一些人先阅读描写吉姆内向的文字,后阅读描写他外向的文字,然后请所有的人都来评价吉姆的性格特征。

结果,先阅读外向文字的人中,有78%的人评价吉姆热情外向,而先阅读内向文字的人,则只有18%的人认为吉姆热情外向。可见,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倾向于根据最先接受到的信息来形成对别人的印象。

这就是第一印象的作用。第一印象又称为初次印象,指两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所获得的印象。那么,第一印象真的有那么重要,以至在今后很长时间内都会影响别人对你的看法吗?

一个新闻系的毕业生正急于寻找工作。一天,他到某报社对总编说:“你们需要一个编辑吗?”

“不需要!”

“那么记者呢?”

“不需要!”

“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

“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了。”

“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说着他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总编看了看牌子,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们广告部工作。”

这个大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牌子,表现了自己的机智和乐观,给总编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引起对方极大的兴趣,从而为自己赢得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并且,因为对他有良好的第一印象,总编一直对他印象颇佳。

由此可见,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人们对你形成的某种第一印象,通常难以改变。而且,人们还会寻找更多的理由去支持这种印象。有的时候,尽管你表现的特征并不符合原先留给别人的印象,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要坚持对你的最初评价。第一印象在人们交往时所产生的这种先入为主的作用,被叫做首因定律。

其实,人类有一种特性,就是对任何堪称“第一”的事物都具有天生的兴趣并有着极强的记忆能力。承认第一,却无视第二。不经意地你就能列出许许多多的第一。如世界第一高峰,美国第一个总统,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等等,可是紧随其后的第二呢?你可能就说不上几个。

在生活中,人同样对第一情有独钟,你会记住第一任老师,第一天上班,初恋等等,但对第二就没什么深刻的印象。这就是“首因定律”的表现。

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给别人的第一个印象,要争取在第一次亮相的时候,就显出最有光彩的自己。

为自己营造光环

很多时候,你的光芒是被你自己掩盖住了。你不要一味地指责伯乐没有发现千里马,而是你不懂得推销的艺术,没有意识到人也需要借助包装的手段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由于不爱表现自己,使自己的优势得不到突出的显示,对自己的缺点也不懂得巧妙地加以掩饰包装,所以这种人在人才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受不到别人重视的人,身价就不会很高。因此,赢得领导的赏识,就要对自己进行适当的包装,像推销产品一样把自己推销给你的老板。

年轻人进入工作岗位,不懂得包装的重要意义,更不会想办法去包装自己。不仅缺少包装自己的思想意识,而且往往由于缺乏技巧而不能发挥包装自己这种优势。其实并非不想表现自我,只是不善于包装自我,由于方法失当、手段贫乏而致使效果不佳,或得非所愿。他们把技巧和方法不是看作一种工具,而是当作一种具有道德属性的东西加以排斥,这样就很难把自己的优点最完善地通过包装凸现出来,很难把自己的成绩最得体地呈现出来。更多的情况是,没有什么实际效果,甚至还适得其反。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性经济,别人有了需求,就需要有人供给,而要想在诸多供给者中脱颖而出,你就必须要向别人证明你是最好的。传统社会的供求模式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现代社会则转而变为“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自我宣传的意识,缺乏主动出击的精神,必然会“门庭冷落”。

要推销自己,就要用自己最擅长的东西,最突出的特色去打动人,使自己成为一望便知、众所瞩目的亮点。

一个人被别人所接受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自我推销的过程。在人际关系中运用包装手段,可以使你更快地得到别人的注意,也能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实力,从而会使你获得更多的成功机遇。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千里马,就一定要跑起来,让别人信服,不要秀于内而拙于外,表现得像匹庸马、劣马。只有在你看起来非常优秀的情况下,你才有机会证明这种优秀,进而别人才接受你的优秀,你才会获得发展,从而变得更加优秀,更具有竞争力。

适当地抬高身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