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他的构想是,先与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商合作,在有线电视用户的电视机上,加装一个“点石为金”的顶盒(set-topbox),令用户将来可透过人造卫星及有线光纤宽频系统,接收电视节目之余,同时又可宽频上网,进行各项的电子商贸活动,包括网上购物、银行理财、买卖股票,以至公司之间的商业往来。
这一计划的难点是解决宽频技术问题。现有的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宽频网络由光纤网络组成,就像宽阔的高速公路,所有文字、话音、影像、数据都各自以包裹形式,沿路标有秩序地高速传送。
宽频上网速度达15Mbps,是一般窄频电话线56K的30倍。但香港电讯的宽频互动电视自面世以来,客户对输送质素的投诉之声却不绝于耳。
李泽楷出手不凡。他向全球富豪提示了这一重大商机之后,要求与他合作的函件雪片般飞来。李泽楷环球巡视一番,握住了英特尔总裁伸过来的手。
英特尔的名字是与它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美求学期间,李泽楷曾详细地研究了戈登·摩尔的个人档案。
作为英特尔共同创始人之一的摩尔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工程师,但是人们提起他,并不是因为这个,也不是因为他的财富和职位,而是因为他34年前提出的“摩尔定理”。
摩尔定理最早出现在他于1965年发表的一篇极不起眼的文章里,却像一股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统治了硅谷乃至全球计算机业整整三十多年。
这个定理指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每隔一年半左右就会增加一倍,性能也提高一倍。
英特尔正是在摩尔定律的指导下,冲破层层技术难关,逐渐脱颖而出,并走上光明前途。而今摩尔定律仍是公司至高无上的指挥棒。至于整个计算机产业,则跟随英特尔而走。
在学校,摩尔的聪颖很快显露出来,但他并不是书呆子,比起做作业,他更愿意在运动上多花时间。“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高中,所以对我的今天,很多同学多少有点奇怪,那时我并不是班里最好的学生。”中学毕业后,摩尔如愿以偿考入计算机重镇——加州伯克利大学,学习他向往已久的化学专业。
1950年,摩尔获学士学位,继续在加州工学院深造,1954年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作为家中的第一个大学生,这无疑是摩尔家族始料不及的荣誉。
摩尔曾想在家乡附近的西海岸过平静的学院研究生活。他进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两年漫无目的的研究工作改变了他的思想。当时他的方向是观察红外吸收线性状和火焰分光分析。不久,研究小组因两个上司的离去而名存实亡。之后,摩尔进入了仙童半导体公司。
1960年,著名的仙童半导体公司开始地震。人心浮动,经营失控,以往团结一致的整体开始涣散。
诺伊斯回忆道:“记得我站在公司的前院跟戈登·摩尔说话。我告诉他,我将从仙童辞职。他也许是公司里与我最亲近的人,我指的是,他曾是仙童半导体公司的共同创始人,我觉得应该将这事告诉他。我们就此事商谈,诸如‘你打算做些什么’,推测这一领域的下一件大事是什么。那时我们就意识到,也许我们合伙共事一定会很有意义。”
1968年8月,诺伊斯辞职。一个月后,负责研发的技术天才摩尔也追随而去,同行的还有当时尚没有什么名气的格鲁夫。
三人一致认为,半导体最具潜力的市场是存储器芯片。这一市场完全依赖于高科技,你在一个芯片上放尽可能多的电路,谁的集成度高,谁就是这一行业的领袖,就能创造奇迹。三人首先拜访风险资本家之王阿瑟·罗克,他是当年最早帮助创建英特尔的人。
起初,摩尔担任执行副总裁。1975年成为公司总裁兼CEO,1979年,更成为公司主席兼CEO。其中CEO的头衔保持到1987年,主席一职保留到1997年,接替这些职位的就是格鲁夫。
1965年,有一天摩尔离开硅晶体车间坐下来,拿了一把尺子和一张纸,画了个草图。纵轴代表不发展的芯片,横轴为时间,结果是很有规律的几何增长图形。这一发现发表在当年第35期《电子》杂志上,这是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文章,这篇不经意之作也是迄今为止半导体历史上最具意义的论文。
“当时我在写一篇集成电路的文章,要旨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产品更为便宜。我发现并在文章中描绘了它增长方面的复杂性:一个芯片的容量会逐年递增。从60个组件扩展到64 000个,每年翻番,而价格上则是相应的逐年递减,当时买一个组件的价格10年后可买一个集成芯片,这是一个长期推断。它的事实曲线比我想象的更好!”
摩尔指出,工艺技术的进步使计算机性能保持几何级数增长,这种增长非常有规律。这个理论由于其可预见性和重要性后来被正式定义为摩尔定律:微处理器芯片的电路密度,以及它潜在的计算能力,每隔一年翻一番。
为了使这个描述更精确,1975年,摩尔作了一些修正,将翻番的时间从一年调整为两年。实际上,后来更准确的时间是两者的平均:18个月。摩尔定律不是一条简明的自然科学定律,而是一条融自然科学、高技术、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为一体的多学科、开放性的规律,尤其是其经济学效益,使其成了英特尔公司的发展指针。
连摩尔自己也没想到,摩尔定律奇迹般地灵验了三十多年。“摩尔定律告诉我们是什么把电子产业从歇业中拯救出来,又把制造者和消费者从价格波动的‘过山车’中解放出来。生产成本持续下降,但创新步伐不断向前,摩尔定律不仅仅是定义了行业与市场的关系,而且突破了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的紧密联系。非同一般的前进步伐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商业环境,这可描述成有控制的疯狂。如果你没有创新,没有降低价格或者什么都没做,那么你的对手现在或将来肯定要把你赶出竞争行列。”
如今人们最关心的就是摩尔定律何时终止,摩尔本人认为它还会延续今后几代产品。未来十年内,翻一番的速度会明显下降。
“我没有去估算具体的速率,但可能会慢一半左右。翻一番的时间将会是3年而不是18个月。”至于媒体上沸沸扬扬的DNA芯片和有机半导体技术,摩尔则表示怀疑:“我是一位化学家,我不相信这种技术,我不认为现在的技术会被淘汰,但是我也有可能是错的,可能过于局限于我们自己的技术。”
摩尔是一个害羞的、有条理的人,他有讲究的外表,好像一生都在使分子运动。他很早就发现了格鲁夫身上有种特别的东西,并决定加以培养。1970年,两人在华盛顿动物园散步,摩尔对格鲁夫说:“有一天你将管理英特尔!”此后20年,摩尔用各种方法锻炼格鲁夫。格鲁夫说:“他是一个父亲的形象。”摩尔甘于默默无闻,但他是英特尔的“心脏”。
摩尔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处世风格,低调内敛。但在硅谷,尤其是在英特尔,摩尔是最令人敬佩的公司创始人之一,是最受人尊敬的科学家,他比其他人更能体现英特尔的模式:才华横溢,说话温柔,自我超越。
摩尔还是位杰出的实验室研究人员,一位无与伦比的幻想家,但他绝不是一位企业中“挥斧头”的人。而格鲁夫正好是这种人。“像我这样的‘偶然企业家’,是要等着被推进或者跌到机会里,才会焕发出‘企业精神’。”他和诺伊斯一起呼吸着自主经营的新鲜空气,忽然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我们创建英特尔的打算是努力制成更复杂的集成电路,我们把半导体存储器研究看成一次为所有数字设备提供产品的机遇。”
1969年,英特尔推出自己的第一批产品,双极处理64位存储器芯片。为了防止其他公司侵入,公司将扩大规模定为第一目标。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厂商还是将英特尔逼入困境。不过此时,英特尔已握有更大的利器: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成了摩尔定律的最佳体现,也带着摩尔本人的名望和财富每隔18个月翻一番。
此后,英特尔一直称雄全球高科技实业界。英特尔的雄厚科研实力与可靠家底,是李泽楷决心与之“合纵”以抗天下英雄的主要原因。
1998年3月,由英特尔和盈科共组的合资公司Pacific Century Group(以下缩写为PCG)正式成立。成立庆典上,李泽楷踌躇满志:“高科技是个高风险和涉及大投资的领域,高科技公司需要不断寻求进步,发展新项目。适应资讯时代的转变,才能在市场上立足。从长远而言,我相信高科技公司之间会建立伙伴关系或收购合并,并组成策略联盟,利用自己的技术及市场知识,发展一些彼此有共同志趣和发展利益的项目。”
言不虚发,一旦时机成熟,李泽楷就开始连连出招,大显身手。
1999年3月8日,路透社发出报道:英特尔投资香港PCG5 000万美元。英特尔公司1日表示,将投资5 000万美元,与香港PCG设立合资公司,开发亚洲高速网际网络服务。
英特尔原先已经和PCG合资成立了Pacific Convergence公司,这家公司将变为新的合资公司Pacific Century Cyber Works(以下缩写为PCC),使英特尔在Cyber Works的股份达13%。这项投资和英特尔6月与美国电信业者Hughes Network Systems(以下缩写为Hughes)公司签订的协议类似。英特尔将提供Hughes结合卫星电视与高速网际网络的视讯随选器所需的芯片。
Leglise指出,与Hughes的合作是针对美国市场,与PCG合作则着眼亚洲市场。Leglise并且表示亚洲市场很大,且成长快速。
同年6月,李泽楷曾表示,PCG将通过卫星及电视缆线,提供高速网际网络服务。
PCG指出,将藉由Cyber Works来协助吸引香港数码港计划所需的174亿美元资金。数码港是针对计算机及信息业创办的高科技园区。
Leglise表示,结合电视与网际网络,将有机会把触角延伸到亚洲数千万个无法购买个人计算机的家庭。他说英特尔试图将网际网络服务带向计算机以外的装置。亚洲有15亿台电视机,很多家庭只有电视机。
李泽楷并不满足于做香港第一,盈科数码动力的其他两大块业务已经把他瞄准亚洲第一的昭昭之心,大白天下。
李泽楷表示,希望盈科可以做到如美国的CMGI一样,盈科的营运部分是数码港和PCC宽频服务。PCC是由盈科与英特尔各占六成和四成股权,透过电视发展宽频上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