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林清茂(1262~1329),元代临济杨岐宗虎丘派松源系僧。字古林,号金刚幢,别号休居叟。乐清(今在浙江温州)林氏子。十二岁依天台山国清寺孤岩启禅师得度。及后,次第访晤明州雪窦山简翁居敬、南屏石林巩、承天觉庵真。复从能仁寺横川如珙禅师座下参禅,举“云门不起一念”公案有省,十九岁时即嗣其法。后归国清寺,大德二年(1298)隐居天平山白云寺,九年后迁至开元寺,又转隐于虎丘山绍隆塔院,重拈雪窦重显之百则《颂古》。皇庆元年(1312)再住开元寺,曾两度奉旨开堂说法,因杨国公之请,蒙赐“扶宗普觉佛性禅师”之号。延祜二年(1315)移居饶州(江西鄱阳县)永福寺。最后说法于建康凤台山保宁寺。天历二年(1329)示寂,世寿六十八。师晚年奉朝廷之命,列席金山大会,备受王臣大夫尊崇,士庶求法语者不下数千人。嗣其法者有了庵清欲、仲谋良猷、竺仙梵仙、月林道皎、石室善玖等人,其中,后二位为入元日僧。竺仙梵仙亦曾东渡日本,并开创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中的竺仙流,因竺仙是古林的嫡嗣弟子,所以该派又被称为古林流。古林清茂曾著《续宗门统要》一书,并有《古林清茂禅师语录五卷》、《古林清茂禅师拾遗偈颂二卷》等语录行世。其墨迹较著名的有《别源圆旨送别偈》(泰定二年九月二日作)、《月林道号》(泰定四年三月望日作)、《冯子振保宁寺赋跋》等。
据《竺仙和尚住建长寺语录》记载,当时在保宁寺从古林清茂禅师受学的入元日僧多达三十二人。雪村友梅此时已入元整整二十年,其特殊的经历与深厚的汉学才识使得他成为日僧中的佼佼者,深受古林禅师的器重,并亲自书偈赠之:
道人海外来,历涉几艰阻。
不唯凌驾惊,益遭世网苦。
脱身万死中,克志在佛祖。
有如百炼金,绕指色可睹。
由于受到古林清茂禅师的青睐,雪村友梅的名声大增,其蒙冤受苦却依然克志佛祖的事迹被人们广为传唱。终于,元泰定四年(1327)秋,雪村得以平反昭雪,大赦被释。
归国后,雪村也常常赞扬古林清茂禅师的功德,积极倡导刻印有关他的语录,并为刊行《古林清茂禅师拾遗偈颂》作募缘疏:
古林和尚平生语要,奚翅充栋汗牛,而世得传者如海一滴耳,其残膏剩馥,人得味之,如甘露之灌肠沃胃,不知厌也,玛侍者昔游海外,传之而归,意欲镂板与诸好事者共之,其功既繁,其费不少,辄持短疏,遍扣英檀,慨然乐施,则与夫佛性禅师同一劳侣也。
龙象众集,结龙藏于毕钵岩中;凤凰台空,传凤鸣于扶桑国里,是宜佛祖芳猷之不坠,岂非古今作者之同途,遗簪堕珥印中提,拔楔抽钉机尽妙,片言行四海,跳出寻常葛藤窠;一字直千金,唤回多少担板汉,只凭毛锥子,扶起金刚幢。
天历元年(1328),元文宗即位,听闻雪村友梅经历,深为感动,遂特赐“宝觉真空禅师”尊号,并请往长安翠微寺任住持。据日本学者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记述,史册留名的入元日僧多达二百二十余人,对于有德誉的,元政权会加以礼遇。例如,以“宝觉真空禅师”赐给雪村友梅,以“佛惠智鉴大师”赐给月林道皎,以“真觉广慧大师”赐给大朴玄素,以“圆通大师”赐给铁舟德济:令龙山德见住在龙兴的兜率寺,雪村友梅住在长安的翠微寺,约庵德久住在嘉兴的圆通寺,无我省吾住在建康的牛头山等等。在这些人里面,雪村友梅是唯一一位被特赐尊号并请住西北地区大寺的日僧。也许,将雪村友梅请往曾经流放过的翠微寺任住持,包含着元政权对他的一种忏悔之意。
李建超先生在《终南山翠微寺与雪村友梅》一文中,对雪村住持翠微寺的原因也提出了几点可能:
雪村友梅虽也在江南霅川等地从高僧习禅与文人交结,但他后来还是来到当时日僧罕有涉足的陕西,这可能因为当时翠微寺还是香火甚胜的名刹古寺,在唐武宗会昌灭佛之后,特别是朱温墟长安之后,长安大多佛寺夷为废墟,而地处终南山之翠微寺尚无大的毁损,故而元代皇帝敕令雪村友梅住于此寺,此外,翠微寺在唐代多为名僧和诗僧驻锡之地,而雪村友梅亦擅长文学,是否为慕先贤之踪而来,亦未可知。
前文提到,翠微寺是由唐翠微宫舍建而成。而自宋代以来,翠微寺事实上是指由上院永庆寺与下院严福寺合并而成的佛教建筑群,这对于终南山甚至是整个西北地区来说,亦属于大型寺院了。曾在翠微寺驻锡过的法琳、玄奘以及楚金等高僧,均是中国佛教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雪村友梅的到来,为翠微寺的历史增添了一笔浓重的色彩。后来,上院永庆寺慢慢化成了遗迹,所幸下院严福寺得以薪火相递,至今仍传唱着这位高僧对中日友好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凡是游访过翠微寺的人,均不免发出思古之情,雪村也曾作《九日游翠微》诗,借重阳节登翠微岭赏景一事,感怀身世:
一径盘回登翠微,千林红叶正纷飞。
废宫秋草庭前菊,犹看寒花媚晚晖。
既蒙平反,又获尊号,雪村友梅此时可谓是备极殊荣,而他并没有忘记当初流放蜀地时所发出的“宴安虽可乐,艰阻备曾尝;万里鸥盟在,长江日有航”的志愿,归国的念头越来越强。既然“入元参访”的因缘已经结束,雪村便开始积极筹划回国。终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五月,雪村友梅与日僧物外可什、天岸慧广,元僧明极楚俊、竺仙梵仙、懒牛融等人一起于福州搭船,踏上了盼望已久的归乡旅途。
雪村友梅十八入元,四十岁归国,在华二十二年。游历了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等十一个省;登临过东岳泰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以及终南山、骊山、长松山、凌云山、青城山、峨眉山、洞庭君山、庐山、金山、焦山、径山、道场山等名山秀峰;渡过黄河、长江、湘江、闽江、钱塘江、济水、渭水、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滹沱河、霅溪等大川丽水。对于历史上众多的西渡日僧来说,雪村友梅在华的行履范围,是最为辽阔的了。五、归国弘法德被五山
后醍醐天皇元德元年(1329)六月,雪村友梅顺利抵达日本。因在元之时已闻师父一山圆寂后,其遗骨分葬在京都南禅寺大云庵与镰仓建长寺玉云庵,遂欲在上岸之后前往祖寺建长礼拜师父遗骨。赴镰仓途中,雪村偶遇老母,因见母亲思子心切而卧病在床,于是留在家中侍奉。是年除夕,母亲辞世,雪村作《己巳除夕》:“孤灯耿耿灵帏下,哭听临墙击缶歌。”料理完母亲的身后之事,雪村便径直前往建长寺玉云庵守护一山塔。
早在一山一宁赴日翌年(1300),晦岩居士金刺满贞就曾邀其访问信浓(今长野县长野市)善光寺,并在诹访郡(今长野县诹访市)开创白华山慈云寺,迎请他为开山初祖。金刺满贞曾任诹访大社下社的大祝,为诹访下社之最高神官,笃信禅宗,并长期在镰仓参禅求法。一山圆寂后,金刺满贞一直苦于寻访高僧继任慈云寺住持,听闻雪村归国,便亲自前往建长玉云庵参礼。在金刺满贞的请求之下,雪村友梅于元德二年(1330)四月九日出住慈云寺。
正庆二年(1332)十月十八日,雪村友梅应小串范秀之请出住嵯峨西禅寺,并为北条高时(镰仓幕府第十四代执权)焚香,此后又辗转于各大寺院担任住持。小串范秀之孙也拜于雪村友梅门下,即太清宗渭禅师。
建武元年(1334)四月,雪村友梅出任丰后(今九州岛大分县)蒋山万寿寺住持。因赤松円心之请,于建武四年(1337)又入播磨国(今本州岛兵库县)佐用郡赤松村法云寺。康永二年(1343)八月受足利尊氏(室町幕府第一代将军)之请入京都万寿寺,翌年八月因病退隐清住庵。贞和元年(1345)二月,再入京都建仁寺。贞和二年(1346)十一月二日,雪村友梅于清住庵示寂,时年五十七岁。
在雪村友梅住持过的众多寺院中,建长寺位列镰仓五山之首,建仁寺与万寿寺分别为京都五山的第三位和第五位,均在日本禅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所谓“五山”,是指日本国模仿南宋宫寺制度而建立起来的禅宗寺院体制,以南禅寺与镰仓五山以及京都五山为最高级别的禅寺。雪村友梅晚年游于五山丛林当中,除指导众僧的禅修之外,同时还传授儒家、道家甚至于诗文、书法、绘画等学问,掀起了曾在日本文学史上大放异彩的汉文学风潮。
§§§第二节 雪村友梅的禅风
一山一宁在日本创立了禅宗二十四流中的一山流,举扬临济禅法,雪村友梅出自他的门下,自然是以临济为宗。而到雪村这里,与唐代义玄禅师所创临济禅风相比,已发生了较大的嬗变。如前文所述,一山一宁知识渊博,好似一部百科全书,日本人在这位元朝使节身上,不仅看到了他精于禅学的一面,亦看重他的汉学才识。雪村受其禅法,同时也涉猎了“儒道百家、裨官小说、乡谈俚语”以及诗歌创作、书法绘画等等的学问,这使得他的禅风处处体现了汉学的影响。“以诗文会禅,援儒道入佛”,正是雪村友梅禅学思想的一大特色。
雪村的《岷峨集》,被称为五山文学的代表作,我们暂且从禅学的角度来看,这部诗集所收录的所有诗篇,不论是写景、叙事抑或是直述禅理的,均能引人入胜,使读者进入到那“山河大地是如来”的永恒禅境。
如《半云》:
上不穷高下不低,遍天肤寸未全提。
就中为雨从龙后,闲澹何曾与物齐。
此诗为写景,描写半空中漂浮的云朵。“上不穷高下不低”,正是佛家所说的“中道”;而云彩终究化为雨水洒落到人间,又是佛家所说“无常”的过程;那永恒的,恰恰是物我两忘、闲适淡泊的禅境。云朵是世间最平常的景物,在雪村的笔下,亦可彰显出如此活泼的禅机。
又如《次韵石桥》:
逸兴怜君老未疏,巴山楚水独游时。
杖头多少闲风月,乞与闲人闲作诗。
此诗为雪村自述行脚参访之事,读来朗朗上口,无丝毫造作苦吟之感,恰如从胸襟流出一般。连续三个“闲”字,将人引入那“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的禅境之中。
再如《刚中》:
不同小小静功夫,放下尘缘百念枯。
恰似虚舟沧海上,随风只载月轮孤。
此诗为直述禅理之作。佛家常以烦恼喻苦海,以菩提喻彼岸,以行道喻渡舟。而一朝万缘放下、百念枯绝,佛性即如满月朗照乾坤一般,那“虚舟”与“沧海”也就相忘于江湖了。此番功夫,即可从片刻的静虑中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