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秦帝国的崛起
5285600000010

第10章 与子同仇(2)

然而,秦嬴部族毕竟这个时候还比较弱小,而且身处西戎腹地,部族生存条件比较艰难,要想在周王室和西戎两大强势政治军事集团的双重挤压下生存下去,发展壮大自己,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更何况秦嬴部族的首领更换频仍,更为其发展带来了很大不利影响。这一点,在《史记·秦本纪》里多有记述,比如,《史记·秦本纪》在“秦侯立十年卒”之后,紧接着就记录下了这样一段话:“公伯,秦侯子,立三年卒。”也就是说,在秦侯去世后三年多一点的时间里,继他而立的儿子公伯又去世了。短短的13年时间里,先后有三位首领去世,对于一个弱小的部族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我们完全可以大胆的推测,秦嬴部族首领的相继去世,大概都与和西戎各族的征伐战争有关,这与后面的西戎灭大骆之族,秦仲死于和西戎争战都可以形成印证,否则,秦嬴部族的首领就不会更换得如此频繁。由此可见,秦嬴部族的生存际遇是多么的艰难!

但值得庆幸的是,公伯去世之后,由他的儿子秦仲接任了部落首领。②秦仲接任部族首领的时候,正是秦嬴部族生死危亡之际,也是周王室的多事之秋。准确地说,就是周王朝内部发生了“厉王弥谤”、“国人暴动”、“召公共和”和“戎灭大骆”等一系列极其严重的政治事件。

据史料记载,周厉王姓姬名胡,是周王朝的第十位天子,“厉”是他的谥(shì)号,意思是“杀戮无辜”,厉王,就是喜欢杀戮无辜的王,这是一个恶谥。不过,这个谥号对周厉王来说,倒是名副其实,他不但喜欢杀人,而且更喜欢与民争利。据说周厉王当政的时候,非常宠信一个名叫荣夷公的大臣,由他来担任周王室的财政部长。荣夷公采取专卖政策,为周厉王敛聚财富,他实行渔猎“专利”,霸占了一切湖泊、河流,不准国人利用这些天然资源谋生。这些资源本来是周王室和国人们共同享有的,专利的结果,剥夺了国人们获得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来源,等于断了国人的生路。那时候,住在野外的农夫叫“野人”,住在都城里的平民叫“国人”。周王都镐(hào)京里的国人不满周厉王的暴虐措施,怨声载道。大臣召公虎看到国人个个怨气冲天,就跑进宫苦口婆心的劝诫周厉王要广开言路,关心百姓疾苦,不要与民争利。可是周厉王却一句也听不进去,反而变本加厉地去剥削和压制国人。公元前841年,国人忍无可忍,终于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暴动。起义的国人围攻王宫,扬言要杀掉周厉王。周厉王得到风声,慌慌张张带了一批人逃命,一直逃过黄河,直到彘(zhì)邑(今山西省霍县东北,据说是以养猪而闻名天下)才停了下来,并在那里与猪共舞,苟且度日,一直活到公元前828年。

周厉王逃走后,朝廷里没有了天子,周王朝的政务处理就成了大问题。怎么办呢?好在当时周王朝的那些大臣们都很有政治智慧,同时也很尽职尽责,他们商量了几天之后,决定让召公虎和另一个大臣周公共同主持贵族会议,暂时代替周天子行使职权,主持没有天子的中央政府,历史上称为“共和行政”。

这场“国人暴动”不但给周王室带来了灾难,而且给周的附庸国秦嬴政权带来了灭顶之灾。具体说吧,就是在国人把周厉王赶出都城的时候,原来已经归服周王室的戎族人乘机反叛了周王室,趁着周王朝群龙无首、无睱西顾之机,出兵消灭了犬丘大骆秦人部落,把周王室封给大骆秦人的封地统统给夺了去。③

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姬静即位,恢复了君主统治,周王室出现中兴局面。但是,内乱方平,外患未已,活跃在周王室西部地区的戎族部落虎视眈眈,觊(jì)觎(yú)王室。周宣王出于周王朝安危的考虑,在公元前824年,召见了非子的曾孙秦仲,慰问死难的秦嬴族人,并且大张旗鼓地表彰秦人部族为周王室效命守土的功绩。为了进一步拉拢秦人部族,周宣王在政治上为秦人部族升格,赐封非子的后人秦仲为大夫。

秦仲受赐为大夫,心里自然很高兴,但是,他当然明白,周宣王决不会无缘无故地给他一个好果子吃,果然,在赐封命令到达的同时,让他率领族人讨伐西戎的命令也紧接着就到了。

对于周王室的赐封与出征的命令,秦仲一并欣然接受。因为,秦人与西戎本来就是宿世冤家,从西戎手中夺过名义上的国土,是秦嬴政权每一任国主的历史使命,更何况这个秦仲本来就是秦国历史上一位嗜战如命的英雄人物。秦仲当上附庸国主的第三年,就赶上了西戎攻灭犬丘大骆族秦人的危及秦族命运的大事。于是,他欣然接受周宣王的任命,率领秦人部族向西戎发起新一轮进攻。据《史记·秦本纪》载:“秦仲立二十三年,死于戎。”也就是说,秦仲率领秦人部族与西戎战斗了整整20年,而且最后战死在前线。秦仲对于周王室,对于秦人部族真可以称得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不过,尽管秦仲生逢战乱,死于征战,但在秦仲之时,秦嬴部族的疆土开始扩大,国力也渐渐强大起来,并初步形成了一套车马礼乐制度,中原文化开始进入秦人文化之中,换句话说,就是秦人部族开始接受中原文化。这一点,在秦仲的身上表现得最为充分。《诗经·秦风》中有一首《车邻》,是专门“美秦仲也,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也”。④其诗曰: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

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阪(bǎn)有漆,隰(xí)有栗(lì)。

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今者不乐,逝者其耋(dié)。

阪有桑,隰有杨。

既见君子,并坐鼓簧。

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车邻》开首即赞:“有车邻邻,有马白颠”,以旁观者的眼光,赞叹着秦仲的车队,驾车的马都是额上有白毛,人称戴星马的好马。印证着秦人养马业的兴盛和秦嬴部族对马的喜爱之情。车呢?在那时是显贵身份与地位的象征,秦人与车也是很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前面说过,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穆王”,驾骏马送周穆王西游,及至徐偃王作乱,造父又驾车一日千里,送周穆王归周。秦仲被封为大夫后,地位有了改变,加上秦人对车马的独特感情,所以有了辚辚的车队。随着国力的发展壮大,生产力的提高,制车技术的不断完善,才有可能按周人的礼仪制度,来制礼作乐,车马礼仪也不断发展,从以上可以看出秦人对车马的感情中洋溢着自豪之情。

《车邻》的后一部分,吟唱出和谐融洽的君臣关系,虽然在见面之前需要小臣去通报,但见面之后却可以平等相处,宴饮弹琴,而且君臣能像朋友一样推心置腹:“今者不乐,逝者其耋(亡)”,什么意思呢?就是今天不和你高高兴兴地喝一通酒,对不起这大好的时光。在秦王朝统一以前,秦的统治者很多都能礼下贤者,比如秦穆公接见西戎的使者由余时,就和由余“曲席而坐,传器而食”;秦孝公接见商鞅时,在交谈过程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语数日不厌;《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关于秦王对尉缭的记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正是这些做法,使秦能留住大量的外国人才,如百里奚、由余、商鞅、范雎、吕不韦、李斯、尉缭,这些人文能出谋划策,武能跃马挥戈,同心同德,使秦人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位被族人喜爱和拥戴的英雄,在与西戎作战中英勇牺牲之后,周宣王在镐京召见了继承附庸国国君之位的庄公,鼓励他率领秦人部族继续与西戎战斗。同时,还封秦仲的另一个儿子康于梁山(今陕西省乾陵处——依《陕西文史》说),其后即为梁姓。秦仲的五个儿子个个都是好汉,他们在长子庄公的率领下,带领着周宣王借给他们的7000兵士向西戎发起了复仇的反击。这次反击战打得漂亮,不但收复了犬丘宗邑重地,而且还占领了西戎的大片土地,为此,周王室给予庄公以“西垂大夫”的封赏。⑤

秦庄公的小名叫不其,“庄”是后人给他的谥号,意思他打仗打得多,打得好。从秦庄公的生平事迹来看,这个带有强烈赞美色彩的谥号,他是当之无愧的。秦人最早的一件青铜礼器《不其簋(ɡuǐ)》,就记载了周宣王时秦庄公与白氏对西戎所进行的一次追击战。根据《不其簋》的记载,秦庄公在“西”,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西南和猃狁作战,大获全胜,白氏回朝向周王献俘,不其率领兵车继续追击,一直追到“略”,也就是今天甘肃省天水市秦安东北90里的略阳川水南岸台地上的陇域镇这个地方,又与猃狁进行了一场大战,斩获颇多。对此,周宣王非常高兴,封庄公为西垂大夫,秦庄公移住西犬丘,并改西犬丘为西垂。

秦庄公在位44年,是秦族历史上在位时间比较长的一位首领。这位秦公在位期间,真可以说是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没过过几天安宁日子,绝大多数的岁月,是在与西戎的反复争战中度过的。不过,正因如此,秦庄公之时,秦人部族在政权建设与军事斗争中多有建树,而且从他开始,秦人首领开始称公,尽管有人认为其时庄公并未称公,而是后世所追的谥号,⑥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秦人部族开始走出政治低谷,在争战中铿锵崛起。

秦庄公之时,秦人之所以能够铿锵崛起,这与秦人部族不屈不挠的生存意志、睚(yá)眦(zì)必报以战求生的部族文化传统有关。庄公的长子世父的所言所行,最能体现秦人部族这一文化性格。这位世父和他的父亲一样,也称得上是一位复仇英雄,虽然历史的风沙已经模糊了他的面影,但他不灭西戎誓不还的豪言壮语,犹如千年古钟,锽锽振耳。当庄公去世,面临君权交接时,他说:“西戎杀了我的爷爷仲,我不取得戎王项上人头,誓不回邑!”并且将继承权让给他的弟弟襄公,然后带着强烈的血亲复仇情绪,率领秦嬴部族人马和西戎大战。⑦

秦襄公也是一位英雄级的秦人首领,虽然我们现在不能知道他的名字,但从“襄”这个谥号来看,他为人不但注重德义,而且能够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夺城争地。⑧秦襄公即位后,按照秦嬴族人裂土而居的习俗,世父仍然居住在他的父亲庄公所居住的西犬丘,秦襄公居住在秦亭。秦亭介于西犬丘与秦邑之间,向西可支援西犬丘,向东可以向关中渗透。为了实现向东扩张的立国战略,秦襄公一方面和亲求睦,将自己的妺妺穆嬴嫁给活动于长安与岐山一带的戎部族的丰王为妻,以求得周边环境的安定,另一方面以秦亭为依托,向东扩张,迁都于“汧”(即今陕西省陇县),谋求更大发展。⑨

然而,让秦襄公料想不到的是,“和亲”政策收效甚微,丰戎不但未能与秦嬴部族和睦共处,反而发兵攻打起犬丘来了。世父看见犬丘被围,便率领部族兵马拼命救援,但是,寡不敌众,他不但没有解犬丘之围,反而被丰戎俘虏。⑩在犬丘被丰戎包围、兄长被戎人俘虏的形势下,秦襄公被迫率领主力转移到秦亭和汧一带,相机作战。

秦襄公这种“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灵活作战方法,收效很大。经过将近一年多的流动作战,不但扭转了不利局势,解了犬丘之围,还打了好几个大胜仗,所以丰戎最后只得“复归世父”,也就是把世父送还给秦嬴部族。世父回到西犬丘之后,孔武有力的秦襄公并没有停止对西戎的攻伐,而是领着秦族铁骑继续东进,借着周王朝的“王命”,倾尽全力攻击周边的戎族部落,发展壮大秦族势力,为后来秦人部族以战立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①王蘧常:《秦史·秦史卷一》:“秦侯者,非子之子也。秦侯立十年卒。始有纪年。”

②《国语·郑语》。

③《史记·秦本纪》:“立三年,周厉王无道,诸侯咸叛之,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

④《毛诗正义》

⑤《史记·秦本纪》:“有子五人,其长者曰庄公。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夫。”

⑥据《秦风谱疏》。

⑦《史记·秦本纪》:“庄公居其故西犬丘,生子三人,其长男世父。世父曰:‘戎杀我大父仲,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遂将击戎。让其弟襄公为太子。”

⑧《文武诸公称谓》曰:“辟地有德曰襄。取之以义。甲胄有劳曰襄。亟征伐。”

⑨据《帝王世纪》。

⑩《史记·秦本纪》载:“襄公二年,戎围犬丘,世父击之,为戎人所虏。”

§§§第十五节秦风猎猎——秦襄公将兵救周以战功封侯

秦襄公继承秦嬴首领之后,以战求和,以和备战,所以在较短的时间里便改变了秦嬴部族周边的生存环境,部族内部万众一心,西戎各族望而生畏,而且,随着征战的胜利和物质生活资料的丰富,秦嬴部族的精神风貌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史书上没有更多记载,但从《诗经·秦风》中的《小戎》、《无衣》、《驷铁》中,可以窥测出其时秦嬴族人的社会生活及精神气度。

我们先看看这首题为《小戎》的小诗吧!

小戎俴(jiàn)收,五楘(mù)梁辀(zhōu)。

游环胁驱,阴靷(yǐn)鋈(wù)续。

文茵畅毂(ɡǔ),驾我骐馵(zhù)。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战车轻小车厢浅,五根皮条缠车辕。环儿扣儿马具全,虎皮垫座国毂长。想起夫君好人儿,人品温和玉一般。如今从军去西戎,搅得我心烦又乱。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

骐馵是中,騧(guā)骊(lí)是骖。

龙盾之合,鋈以觼(jué)軜(nà)。

言念君子,温其在邑。

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四匹马儿肥又大,六根缰绳手里拿。青马红马在中间,黄马黑马两边驾。画龙盾牌双双合,白铜绳环对对拉。想念夫君好人儿,从军戎地性和洽。何日才能凯旋归?叫我怎么不想他!

俴驷孔群,厹(qiú)矛鋈錞(chún)。

蒙伐有苑,虎韔(chàng)镂膺。

交韔二弓,竹闭绲縢。

言念君子,载寝载兴。

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四马协调铁甲轻,酋矛杆柄套铜镦。新漆盾牌画毛羽,虎皮弓袋刻花纹。两弓交叉袋中放,正弓竹柲(bì)绳梱紧。相念夫君好人儿,忽睡忽起不安心。夫君温和又安静,彬彬有礼好名声。

(以上各段的翻译,源自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毛诗正义》注解其诗曰:“美襄公也。备其兵甲,以讨西戎。西戎方强而征伐不休,国人则矜其车甲,妇人能闵其君子焉。”事实上,这首诗从秦军的装备以及秦人对战争的态度入手,写的是秦襄公时的军容士气,虽然没有涉及战争场景,但秦师的虎虎生气却跃然纸上。诗中的“小戎”专指兵车,对照出土于1980年的秦陵铜车马,我们就可以想象得出秦襄公时的兵精、车坚、民心乐战,秦国军队执坚披锐,所向披靡的情景。

就在秦襄公励精图治,秣兵厉马,一边与戎作战,一边向东发展的时候,周宣王的儿子幽王宫湦(shēng)继周天子位。“幽”是什么意思呢?古人把“壅遏不通”称作“幽”,把“蚤孤铺位”称作“幽”,把“动祭乱常”称作“幽”,这个宫湦,把这三条都占全了。宫湦登上天子位不久,就接连干出了几件荒唐透顶的事,把周王朝这艘千疮百孔的大船,驶进了满是礁石的急流险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