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虚假信息识别36招
52869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什么是信息?读者朋友不妨做这样一个实验,把自己关在一间没有窗户、门也非常厚实、几乎是密不透风的房子里,关上灯,什么声音也听不见,什么东西也看不见,什么东西也接触不到,不和任何人来往,只能睡觉、吃简单的饭食、大小便,在连续足够长的时间里,几天几夜,几十天几十夜,甚至几百天几百夜。在尝够与世隔绝的滋味后,突然你走出来,重新走进了实际生活。看到了阳光、白云、鲜花、草地、稻子、小麦、果树、池塘、楼房、汽车、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各种各样的人和这些人各式各样的行为,看到了电视、书刊报纸,听到了广播,邻居或熟人谈论各种各样的事情。

你所看到、听到、感觉到的所有这些内容就是信息。

虚假信息,就是和事实不符的信息。如有一家商店卖的钳子是本地家庭作坊生产的,但在某商店的广告和钳子标签上却说是上海某著名厂家的名牌产品。又如,有一个土医生说25岁以下的人服用他的一剂祖传秘方药后,肯定可以增高8%以上,而事实上服用该药后却一点没有增高。这都是虚假信息。虚假信息对人们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许多虚假信息是有人故意制造散布的。故意制造散布虚假信息的人,在很多时候也知道虚假信息会误导人的思想言行,会损害他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他们也知道按社会普遍适用的道德标准,做这种事是不义之举,但他们还是做了。其主要原因在于谋求私利,即损人是为了利己。以制造散布虚假信息为手段谋取私利的人,能不能实现损人利己的目的呢?一个很关键的环节是,他们企图损害的人,是不是听信他们制造散布的虚假信息,钻进他们所设的圈套。

由于潜在的被诓骗对象相信虚假信息,是制造虚假信息者达到损人利己目的的前提,所以制造虚假信息者总是精心选择诓骗对象,农民常常被他们定为重点目标,因为在理论上他们认为农民比较容易欺骗,在实践中农民确实常常被他们欺骗,并且受骗的程度往往比其他许多阶层更广更深,从遭受损失的程度和个人拥有的财富比较这一角度来说,更加严重。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农民知识少,包括通过书本学习得到的知识和通过实践积累得到的知识都少,素质低。农民受到学校教育的年限一般不高,许多农民还是文盲或半文盲,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一般比较低,农民平时不太注意阅读《人民日报》等报刊。即使是看书报,农民也是多看那些有趣味的内容。农民掌握的知识少,遇到问题就不能从更大的视野分析问题,不能用发展眼光看问题,看不到表面现象掩盖着的实质等。

农民鉴别信息真假的难度相对较大。从客观条件讲,相对城镇而言,农村交通不便,即使农民肯读书看报刊,看电视,上互联网,新的书籍报刊来得也比较慢,数量也不如城市多。农村电视普及率一直不如城镇高,近年来虽然基本普及了,但许多地方经常断电,乃至于电视机常常变成摆设,许多农村还没有有线电视接收系统,只能接收几个无线传播信号的电视台节目,电话普及率也还不高,电脑拥有率更是非常低,这都使得农民遇到怀疑是虚假的信息,有心对其进行鉴别,但难度远比城市大。至于求助公共服务部门帮助鉴别,由于路远就更不可能。农村人经营成本高,如农民买一包猪饲料也要亲临集市,花半天甚至一天工夫。

再加上其他原因,农民相对就比较穷,一方面钱少,另一方面需花钱的事又非常多。如农民人情来往多,红白喜事消费多。因而农民买东西对价格因素比较计较,眼睛总是盯着便宜货,这使得不良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专卖便宜的假货引诱农民上钩。农民人际、金钱、时间等资源又比较缺乏,被骗后追索的成本高,每动一步就得花钱,农民哪有那么多钱呀?于是被骗后多是只能自认倒霉。

农民法律意识又比较淡薄,做事不习惯写字据,签合同,有时即使写字据,条款也制定得抽象模糊,存在太多被人骗后又可以诡辩的漏洞。农村人居住分散,政府管理成本高,难度大。出事后,公共管理部门调查难,取证难,抓人难。这都使得不良分子用虚假信息骗农民,比骗其他的许多阶层容易得逞,所得收益更大,并且得逞后被处置的可能性更小。于是他们就特别用心琢磨如何对农民设计虚假信息来引诱农民上钩,上钩后又如何取得更多的利益,一种方法被识破后又加以改造以新的面目出现,乃至发明新的方法。

不过,随着我国法治的不断完善,市场不断发育成熟,广播电视和电话的普及,交通状况的改善,报刊送达乡镇更快更容易,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人们上当受骗经验的积累,农民素质的提高,近年来,农民识别虚假信息能力越来越强,不良分子以制造散布虚假信息为手段,诓骗农民的利益越来越不容易了。即使是比较偏僻的农村,如果信息的虚假性质明显,广大农民也能识破。于是不良分子不得不将制造散布虚假信息做得更加隐蔽,并且常常和真实的信息成分混在一起,使人们更加难以辨别,并且更多的是损人利己但又不明显地违犯法律,人们知道这些家伙是钻了法律空子却不能处理他们,许多农民知道是上了当却讲不出,有时还不敢讲,因为怕给人们落下笑柄,只能吃哑巴亏。

本书从全国各地的实际生活中,搜集了大量不良分子主要以农民为诓骗对象,制造散布虚假信息损人利己的现象,归纳了其多种多样的表现类型,细致地揭示了其骗人的伎俩,传授了36种识别虚假信息的方法,以使农民朋友在遇到虚假信息时,能有效并尽可能快捷地识破其虚假的实质,从而采取科学而切合实际的措施,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作者

200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