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虚假信息识别36招
5286900000033

第33章 追根问底

虚假信息由于内容虚假,在理论上必定是逻辑混乱,在事实上必定是漏洞百出。企图以虚假信息谋利的人深知这点,同时深知事实毕竟是事实,无论一个人多么善辩,但用谎言来掩盖事实总是很难做到滴水不漏,所以言多必失是必然的。既然如此,要想不讲错话最好的办法是不讲话。所以企图以虚假信息谋利的人最怕诱骗对象没完没了地问有关交易对象的内容,碰到这种情况,他们总是想方设法把话题岔开,或者故意做其他事情如接待其他顾客,或者找借口如讲太累了要休息一会儿,少回答甚至不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者有时讲好话,递烟,给对方买东西的优惠等。

以真实信息谋利的人正好相反。当然他们也希望都能碰到那些不太算计的顾客,但这种人很少,一般人特别是收入不高的农民,多是把自己的一分钱都算计,能少花钱则少花钱,真要交易多是问清才出手。故而他们一般遇上这样的顾客,态度很积极,认为顾客多询问是成交的前提、成功的信号。所以他们不但认真回答顾客提出的问题,在顾客想不出问题后,他们还主动启发顾客,帮助顾客想尽一切不放心的问题尽快提出来,好尽快成交。

因此,对散布信息者追根问底,看他的态度如何,更重要的是将他回答的话,进行逻辑分析,同事实相对照,常常可以鉴别出信息的真假。

如,贵州省盘县边远地区的农村出现一些张贴几天就撕掉的小字广告,这些小广告再通过人们口头传递,内容是:中国的木材老板招人去缅甸国伐木,一个月收人可以有3000元以上。伍海生等农民看了十分动心,这个收入相当于在国内城市打工所得二倍以上啊。于是他们找到招工人员。招工人员自称名叫何工果,何工果说这事很简单,他们带上衣服,被褥蚊帐,跟着他出去就行了,按件计工,伐下木头装上汽车后,马上就得到第一笔工钱。去到中缅国境的车费,如果哪位工人实在没有钱,可以由他先垫支,到伐木挣得工资后再从工资中扣。

伍海生等人跟亲戚朋友讲了这事。有些人提出疑问,说虽然许多人都做过伐木的劳务,确实非常简单,收入也较高,但这是在国内,去缅甸毕竟是出国啊,要把情况弄清楚才行。伍海生的堂叔郑世常读过高中,到外面闯荡过较长时间,在这地方农民中算是见多识广的人,他说现在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是去多问问那个招工的人。于是郑世常去找何工果,假装说他和上百人也想参与这一劳务,想问清楚情况。何工果听说有一百多人,眼睛一亮,就说你问吧。

郑世常问他们招工,为什么不在报纸或者乡镇登广告,而来这些边远地区登字体很小的广告,是不是做这事在我国是违规甚至犯法的。

何工果说做这事是合法的,他们之所以来边远地区招工,是因为这地方的人找工作难,这里穷,所以这里的人更能吃苦耐劳。

郑世常又问广告怎么用小号字,贴了几天又撕掉。何工果说因为电脑只能打印小号字,至于撕掉不是他们所为。然后转口大谈我国木材资源如何缺乏,需求又如何多,并举出我国家具出口占世界很高份额的报道。郑世常知道他想把话题岔开,就也把话题咬住,说这些我们都知道,我们觉得我国需要木材不等于就同意公民出国采伐别国的木材呀,因为这恐怕涉及许多问题的。何工果见绕不过这个问题,就说他并不知道,老板没允许他问。但是这并不重要,缅甸和我国云南省有两三千公里的陆地边境线,多是人烟稀少的山区,抬脚就可以出国回国,边境的居民到缅甸赶集走亲戚,从来不用办护照的。就是说即使是国家表面上不允许,人们不办正式合法手续就跟老板去缅甸伐木,也不要紧。

郑世常又问缅甸那边的态度呢?何工果又大谈缅甸如何穷,林业资源如何多,到处是密匝匝的森林,都能长年生长,所以木质非常均匀,有许多柚木等名贵的树种,缅甸非常需要拿木材来换取我国的钱和物。郑世常知道他又是要把话题岔开,在耐心听他演说了20多分钟后,忍不住打断了他的话,说我们想要了解的是缅甸方面同意不同意?何工果说当然同意啦,请想想,咱可不是偷伐几根木头回来搭猪舍,是做大批木头买卖的,伐那么多的木,能保得住秘密吗,既然不能保得住秘密,缅甸政府不同意能随便入境吗?

郑世常又问那个地方是否有反政府武装,治安如何,工人的安全有没有保证之类的事。何工果听了极不耐烦,说这些东西他怎么知道,咱们做生意就是知道和林木的主人讲好价钱,订好合同,咱将木头采伐下来,按合同把钱给人家,将木头运回国内卖给别人,赚取差价。至于工人,也是按老板的要求伐木,注意生产安全就行了,坐汽车去缅甸的工场,伐完木材后坐汽车回中国国内,就这样简单。他一定要郑世常看有关报酬的规定,如工人每伐1立方米的木材,老板给多少基本报酬,在这基础上,再按所伐树种的难度,运到车旁的距离等因素,增加报酬,然后算数给郑世常看,只要一般工人出满勤,一个月绝对会挣到3000元以上。郑世常说这他相信,伐木工作一贯报酬都是比较高的。郑世常还想问其他问题。何工果说要出去办事。这分明是下逐客令,郑世常只好走了。

通过追根问底,郑世常感到,这事情可能有问题,如何工果说到边远农村来张贴广告,是为了能招到更贫困因而更能吃苦耐劳的农民,这可能是口不对心的假话,因为在乡镇贴广告,贫困地区的农民也是能看到的。他们这样的目的是既想让人知道,又不想影响太大。特别是当郑世常问到一些内容时他就极力把话题岔开,说明那些内容可能存在问题。

于是郑世常再看互联网和报刊的资料,请教一些有关部门的人,较全面地了解了真实的情况。情况大致是,我国木材需求量大,并且有很大的缺口,缅甸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又较穷,需要用木材来换取我国的工业品和现汇,这是真的。但我国并不允许公民不经过合法手续,就随便到缅甸做生意、务工。云南同缅甸有数千公里全是陆地山区的边界线,许多地方人迹罕至,民间出入境不依法办手续确实是常事,但不等于伍海生等民工私自出境,不受到处罚。

缅甸边境地区存在不少民族武装,他们许多占山为王,缅甸政府多年来总是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中国许多伐木企业实际上是跟这些地方民族武装做木材生意。即在他们的实际势力范围内经他们同意伐木,交钱给他们,他们很乐意同中国企业进行这种合作,但他们不代表国家,也不依法办事,所以要想同他们正正规规地办事比较困难。

最重要的是缅甸政府希望同中国进行贸易,包括木材贸易,但希望是正规地进行,不希望中国的企业同非法武装打交道。这对伍海生等人来说是更大的风险。因为缅甸政府对非法入境、非法居留的中国公民会予以拘留处罚或遣返回国。

这些对民工来说都是非常要命的问题。何工果不可能不知道这些,怪不得郑世常一问及这类内容,他就把话题岔开。郑世常将这些情况和自己的想法跟伍海生等人说了。伍海生等人听后都害怕了,没有参与这一劳务。

这个事例说明,我们在遇到一些事情时,如果对这件事情不了解,一定要刨根问底,弄明白事情的真相再决定自己的行动,千万不敢贸然从事。

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

经验丰富的虚假信息散布者知道会有不少人追根问底,所以事先就将谎言编得更圆。根据人们以往常问的问题,以及他想到的人们可能问到的问题,事先编好谎言,这样不但能掩盖事实,而且还能促使人们相信虚假信息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