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集《大年》研讨会(北京)摘引
2006年6月(以发言先后为序)
读完郭文斌的小说让人大吃一惊。没想到还有这么美的短篇小说。没想到还有这么美、这么纯粹、这么含蓄、这么隽永、这么润物无声的小说。他的小说你要作理论上的概括可能不容易,但是你可以被陶醉。郭文斌的小说感动得我掉泪。郭文斌给我们提供了罕见的审美体验,其作品提供的美学价值,那种罕见的美,尤其是值得我们珍视的。
——原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著名评论家 雷达
《大年》(短篇小说)是2004年中国乡土写作最重要的收获。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著名评论家 白烨
谈到乡村文学,我要力推最近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郭文斌的小说集《大年》。有人说都市文学之所以还没有超过乡村文学,还没有出现令我们叫好的作品,就是因为作家对都市的经验消化得不够。其实也不能说完全就是对都市经验消化得不够,有些作品,比如表现都市情感生活的作品,有些固然是矫情、滥情,但仍有不少作品真实地传达了都市情感生活的经验,不仅相当丰富,而且体会得也相当深刻。可是我们仍对这样的作品感到不满足。为什么?因为我们读小说不是为了学习生活经验的,我们还有其他的诉求。这种诉求隐隐在我们心头,这是一种精神的诉求。郭文斌的小说中就充盈着这样的精神诉求。这首先是说,作为作者,郭文斌本人就有强烈的精神诉求,他把精神诉求看得比经验更重要。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 贺绍俊
(摘自《文学不应成为进化论的奴隶》
刊登于(《中华读书报》2005年7月13日)
在今天,读郭文斌的小说有些奢侈。看完郭文斌写都市部分的小说,真是显示出作者的不得了,让人有种特别想和别人交流的欲望,现在有很多东西看完也就看完了,但看完郭文斌的作品确实有一种交流的欲望。读郭文斌的小说需要静下心来,旁边放上一杯茶,慢慢地看,慢慢地品。
——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著名评论家 牛玉秋
我觉得郭文斌的小说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风格面貌,但风格面貌的背后是有一种独特的精神上的面貌,要不然他的这种风格面貌是不可能真正有力量的,能打动人心的。前面说过了,他的小说有一种抒情诗风格。这种抒情诗以前汪曾祺说过,他说写民俗就是一个民族的抒情诗。他前面写民俗的部分非常多,这确实有一种生活抒情诗的味道,既温情又酸辛,而且有的作品使人感到震撼。
——原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著名评论家 吴秉杰
读完《大年》后感到作家具有多种可能性和多面的色彩,他更愿意表现一种原始的、本色的、本真的东西,他没有被浮躁的社会所影响。他写了许多童年视角小说,用不懂的目光看懂的世界,如看侦探小说,先看到结果,再看过程,这其实是非常难操作的,但他操作得非常好,这是郭文斌小说中不可替代的元素。
——中国作协办公厅副主任、著名评论家 阎晶明
《大年》(小说集)是2005年中国文坛最好的两部短篇集之一。
——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作家 张水舟
郭文斌的小说我是一向比较喜欢的,他能够在小说中保持对经验、对心灵的直接性,在他敏感、温厚的书写中,生活难以言喻的复杂况味,乡土的残酷、坚硬、温暖、柔软和美,同时被看到,同时被表达。
——《人民文学》副主编、著名评论家 李敬泽
(摘自《不“西部”与“不隔”:读〈大年〉》
新浪网读书频道2005年7月7日)
如果把郭文斌的小说放在西部文学来考察,显得特别有价值,郭文斌用艺术的手段使西部的生存严峻性变成了一种诗一样的东西,他把小说写得值得玩味的地方很多,他小说的风格非常安静,这种安静在乡土文学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文艺报》副总编、著名评论家 张陵
郭文斌是一位对文学有敬畏感的作家,是一位有哲学意识的作家。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乡土小说比城市小说好看,更有文学性,看了郭文斌小说集的序和跋,才明白是怎么回事。郭文斌能够把事物的表面剥离开来,表现出最本质的东西,所以人们都爱看。他能够用最简单的词表达最丰富的意义,我很佩服也很喜欢这种风格。他的小说节奏非常慢,这种慢把人的精神和感受写得真是无以复加。慢,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文学品质,非常适合于文学。因为他掌握了这几点,所以写出来的作品非常有力量。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著名评论家 胡平
作者以对汉字表意空间的心领神会和白描手法的纯熟运用,使其作品诗意地表达了乡土和都市经验,还有对生死轮回的形而上思考和时间观,也在文坛独树一帜,从而形成了个人化的叙述风格。
——《小说选刊》副主编、著名评论家 冯敏
郭文斌中短篇小说创作年表要目
《吉祥如意》
获得2006年度“人民文学奖”(为当年唯一获该奖的短篇小说)
获得2003至2006年度“小说选刊奖”短篇小说第一名
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2004至2006年度)短篇小说第二名
获得中国小说学会2006年排行榜短篇小说第二名
本书所选作品进入跨世纪文学集成篇目
《大年》选入《新世纪优秀短篇小说选》(阎晶明推荐,中国小说学会主编,朱小如选编,花城出版社2007年版)
郭文斌部分中短篇创作年表
2000年
1.《呼吸》原发《人民文学》2000年第12期。
2.《小城故事(之二)》原发《朔方》2000年第12期,《短篇小说选刊》2001年第2期转载。
2001年
1.《开花的牙》原发《六盘山》2000年第1期,《小说选刊》2000年第5期转载;选入《2000中国年度短篇小说》(《小说选刊》选编,漓江出版社2001年版)。
2002年
1.《三年》原发《雨花》2002年第11期,选入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2002年中国短篇小说精选》(雷达主编,胡平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2.《小城故事(之一)》原发《创作》2002年第4期,《小说选刊》2002年第12期转载。
3.《开春》原发《中国作家》2002年第5期。
4.《爱情故事》原发《朔方》2002年第5、6合期,《短篇小说选刊》第7期转载。
2003年
1.《雨水》原发《长城》2003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4年2月下半月转载;《小说月报》2003年第12期转载;选入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2004年中国短篇小说精选》(雷达主编,胡平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选入《新世纪编年文选2003年短篇小说》(陈思和主编,何向阳选编,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2.《秘密》原发《西南军事文学》2003年第6期,《小说月报》2004年第2期转载;选入《西南军事文学优秀作品选》(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2004年
1.《剪刀》原发《上海文学》2004年第12期,《小说精选》第12期转载;选入人民文学出版社选编《21世纪年度小说选2004短篇卷》(刘稚选编)。
2.《大年》原发《钟山》2004年第2期,《小说选刊》5月下半月转载;《作品与争鸣》第5期转载,多次争鸣。《文艺报》《文学报》等媒体评介;入围《文艺报》作品推介榜;选入《2004中国年度短篇小说》(《小说选刊》选编,漓江出版社出版);选入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2004年中国短篇小说精选》(雷达主编,胡平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选入中国小说学会编选《2004中国短篇小说年选》(洪治纲选编,花城出版社出版);选入《2004年争鸣小说精选》(红孩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选入《中国小说年鉴》(白烨主编);选入《新世纪优秀短篇小说选》(中国小说学会主编,朱小如选编)等多家全国性选本。
3.《水随天去》原发《天涯》2004年第6期,《散文·海外版》2005年第3期转载;《作品与争鸣》2005年第11期转载并争鸣;选入2005年《我最喜欢的散文100篇》(红孩选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4.《小城故事(之三)》原发于《北京文学》2004年第2期。
5.《甜根》原发《青年文学》2004年第1期。
2005年
1.出版小说集《大年》(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最上面的一只梨》原发《长城》2005年第3期,《小说选刊》第8期转载;选入《2005中国年度短篇小说》(《小说选刊》选编,漓江出版社出版);选入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2005年中国短篇小说精选》(雷达主编,胡平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等多家全国性选本。
3.《我们心中的雪》原发《钟山》2005年第2期,《散文·海外版》第4期转载;选入《2005中国小说经典》(吴义勤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4.《睡在我们怀里的茶》原发《作家》2005年第7期,入围《文艺报》作品排行榜。
5.《瑜伽》原发《芒种》2005年第3期,《中华文学选刊》2005年第7期转载。
2006年
1.《吉祥如意》原发《人民文学》2006年第10期,《小说选刊》第11期转载;《小说月报》第12期转载;《新华文摘》2007年第2期转载;《中华文学选刊》2007年第6期转载;《中篇小说月报》2007年第12期转载。获2006年度“人民文学奖”(为当年唯一获该奖的短篇小说),获2003至2006年度“小说选刊奖”短篇小说第一名,中国小说学会2006年排行榜短篇小说第二名,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类第二名;进入“中国最新文学作品排行榜”等各种榜目;选入《2006中国年度短篇小说》(《小说选刊》选编,漓江出版社出版);选入《21世纪年度小说选2006短篇小说》(李建军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选入《〈小说月报〉2006年精品集》;选入小说学会、《齐鲁晚报》编选《2006年中国小说排行榜作品集》等多种全国性选本。
2.《一片荞地》原发《十月》2006年第4期,《小说选刊》第8期转载;《散文·海外版》第6期转载;《散文选刊》第11期转载;选入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2006年中国短篇小说精选》(雷达主编,胡平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选入《2006中国最佳短篇小说》(王蒙主编,林建法选编,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选入《2006年短篇小说新选》(阎晶明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选入《2006中国短篇小说经典》(吴义勤选编,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选入《散文·海外版2005—2006年散文精品集》。
3.《陪木子李到平凉》原发《天涯》2006年第1期,《小说月报》第3期转载;《中华文学选刊》第4期转载;《小说选萃》第2期转载;《作品与争鸣》第6期转载并争鸣。
2007年
1.《大生产》原发《收获》2007年第3期,《小说选刊》第6期转载;《小说月报》第6期转载;选入《中国短篇小说年选》(中国小说学会主编,洪治纲选编,花城出版社出版)等多种年选本。
2.《点灯时分》原发《人民文学》2007年第8期,《小说选刊》第9期转载;《新华文摘》第22期转载;选入《2007中国年度短篇小说》(《小说选刊》选编,漓江出版社出版);选入《2007中国最佳短篇小说》(王蒙、林建法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选入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2007年中国短篇小说精选》(雷达主编,胡平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等多种年选本。
3.《世界上最好看的手》原发《西部华语文学》2007年第7期,《小说月报》第8期转载;选入《〈小说月报〉年度精选》等多种年选本。
4.《门》原发《上海文学》2006年第12期,《小说月报》2007年第3期转载。
5.《恰似你的温柔》(中篇)原发《十月》2007年第6期。
6.《清晨》原发《中国作家》2007年第9期。
7.《草场》原发《花城》2007年第4期。
8.《小人鱼的故事》原发《朔方》2007年第5、6合期。
郭文斌中短篇评论要目
一、作家专论
《如何看待郭文斌作品中的性》(《小说评论》2005年1期)
张晓峰
《西部生命的多情歌者——郭文斌小说散文艺术论》(《文艺报》2005年2月1日,《中国现代西部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李兴阳
《西部城市知识者的精神迷遁》(《黄河文学》2005年5期)
李兴阳
《从混沌的理念到澄明的诗境》(《文艺争鸣》2008年2期)
李建军
《诗性而唯美的经验》(《当代文坛》2008年3期)
范晓棠 吴义勤
《天高云淡的意境里阅读郭文斌》(《当代文坛》2008年3期)
贺绍俊
《别致在童趣》(《当代文坛》2008年3期)白 烨
《郭文斌论》((《六盘山》2008年1期)王佐红
《郭文斌和于丹的区别》(《孔子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序》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版)哈若蕙
二、小说集《大年》专论
《小说集〈大年〉北京研讨会发言》(《中国作家网》2005年6期,《黄河文学》2005年5期)雷 达等
《小说集〈大年〉南京研讨会发言》(《中国作家网》2005年6期,《黄河文学》2005年5期)李兴阳等
《小说集〈大年〉宁夏西吉研讨会发言》(《黄河文学网》2005年6期)
李 义等
《小说集〈大年〉宁夏大学研讨会发言》(《黄河文学》2006年3期)
李生滨等
《不“西部”与“不隔”:读〈大年〉》(《中华读书报》2005年7月13日新浪网2005年7月7日)李敬泽
《文学不应成为进化论的奴隶》(《中华读书报》2005年7月13日)
贺绍俊
《郭文斌小说集〈大年〉因何被大家喜欢》(《文艺报》2005年12期)
刘新锁
《乡村精神是一种文明积累》(新浪网读书频道)贺绍俊
《〈大年〉是对乡土的再认识》(新浪网读书频道)白 烨
《宁夏本土作家第一本宁版市场书〈大年〉编辑花絮》
哈若蕙 贺秀红
三、短篇小说《吉祥如意》专论
《人民文学奖授奖词》
《小说选刊奖授奖词》
《鲁迅文学奖授奖词》
《答记者问摘要》陈建功
《〈小说选刊〉关于〈吉祥如意〉稿签》(《小说选刊》2006年11期)
周志新
《世界是人心的镜像》(《小说评论》2007年2期)谢有顺
《唯美的书写》(《中篇小说月报》2007年12期)汪 政
《人性本真的诗意描写和审美观照》(《名作欣赏》2007年9期)徐安辉
《美、善、和谐及小说的诗》(《银川晚报》2007年1月5日)
牛学智
《乡土抒写的另一种审美传统》((《黄河文学》2007年11期)
李生滨
《送你一份吉祥如意》(《黄河文学》2007年11期)杨 森
四、短篇小说《大年》争鸣
《郭文斌小说〈大年〉:含泪的微笑》史佳丽
(《文艺报》2004年6月8日,《作品与争鸣》2004年5期,2004年《中国争鸣小说选》)
《画外人》(《作品与争鸣》2004年5期,2004年《中国争鸣小说选》)
王清淮
《是评者误读还是作者张冠李戴》(《作品与争鸣》2004年10期,2004年《中国争鸣小说选》)运 沂
《西海固人生存精神的写照》(《作品与争鸣》2005年3期)
王佐红
五、短篇小说《水随天去》争鸣
《生命真意与人间真情——郭文斌〈水随天去〉论析》(《作品与争鸣》2005年11期)李兴阳
《生命的自适与对他者的关爱》(《作品与争鸣》2005年11期)
李社教
六、短篇小说《陪木子李到平凉》争鸣
《历史的旧痕与心灵的幻象》(《作品与争鸣》2006年6期)
李向阳
《历史的多样性与自我的深度》(《作品与争鸣》2006年6期)
李社教
《每个人心中的那玉红》(《中华文学选刊》2006年4期)
李 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