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胜任才是硬道理
5313000000003

第3章 工作首先要做到位(2)

冈部瑞穗最初留学美国,学习饭店管理,也是从最基层开始做起,虽为老板娘,却事事身先士卒,她还要求中国的孩子们到了日本,不要把自己当客人,而是要以日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把饭店当成自己的家,对待客人要像家人。冈部饭店接纳中国研修生,已经连续7年了。

冈部瑞穗的作风在其他几位饭店老总的身上都能看到。

在日本的温泉饭店,客人要走时,饭店的经理、工作人员等都会站成一排,跟客人道别,直到客人的车消失在视线中,他们还要深鞠躬,说一声“感谢光临”。这一点,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亲眼见过,在日本,这是很自然的事情,让人感触颇深。

研修生们说起来,收获就更多了。“对客人要微笑,就像照顾小孩一样的微笑。”

这是日本饭店业或者服务业对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

几乎所有的老板都提到了这一点。他们认为,这是不需要花费,但对客人却是最重要的服务。

“绝对的客人第一,整个酒店都围着客人转。他们真正把客人当成了神!”

“日本的员工工作不局限于一个部门,通常会大家协作做好一件事情,团结合作的精神特别强,也特别有忍耐力。这一点跟国内酒店不同。”

“饭店告诉员工,‘你们不是从饭店拿工资,而是从客人那里拿工资。’”

把问题一次性地解决

对于任何一件工作,要么干脆别动手,要么就有始有终,彻底完成。

从前有一位地毯商人,看到最美丽的地毯中央隆起了一块,便把它弄平了。但是在不远处,地毯又隆起了一块,他再把隆起的地方弄平。不一会儿,在一个新地方又再次隆起了一块,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他试图弄平地毯。直到最后他拉起地毯的一角,看到一条蛇溜出去为止。

很多人解决问题,只是把问题从系统的一个部分推移到另一部分,或者只是完成一个大问题里面的一小部分。比如,工厂的某台机器坏了,负责维修的师傅只是做一下最简单的检查,只要机器能正常运转了,他们就停止对机器的彻底清查,只有当机器完全不能运转了,才会引起人们的警觉,这种只满足于小修小补的态度如果不转变,将会给公司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总是觉得很简单的东西没有必要做得很详细、很彻底,多浪费时间呀。但是,我们没有看到,人家做的并不是无用功。比如修建一条马路,中国人可能就只把马路铺好,其他的事情不属于自己管,自己也不再理会,等到需要铺水管或者电线的时候,再一次次将马路挖开。但在德国却不会这样,他们在修建马路一开始就会将污水管道、水管、电线都铺好。

许多人有一种把工作做了一会儿,或是只完成工作的某部分,就把工作停止放在一边的习惯。而且他们充分相信,他们似乎已经完成了什么。

事实果真如此吗?这样做,犹如足球运动员在临门一脚的刹那收回了脚,前功尽弃,白白浪费力气。有些时候,它甚至会耽误人们发现错误与危险的最佳时机,导致危害的大规模爆发。

人人都说先学做人,然后再谈做事,这好像是把次序搞颠倒了。什么样的员工才算是一个好员工呢?好员工的标准就是把事情做好。一定的内容需要一定的形式才能表达出来,把事情做好就是衡量一个员工是不是好员工的标准。因为一个好员工一定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

了解做事的事理,把事情做得彻彻底底,才算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如果你有能力,业绩却远远落后于他人,不要疑惑,不要抱怨,问问自己是否能把工作进行到底,答案如果是否定的,这就是你无法取胜的原因。对于任何一件工作,要么干脆别动手,要么就有始有终,彻底完成。有一句话说得好,“笑到最后的,才是最美的”。

平凡的事重复做好

什么叫不简单?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千百遍都能做得很好;

什么叫不容易?就是大家都认为非常容易的事情你能认真地去做好它。

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汪中求先生觉得电影、电视里的武打场面总要设计一些奇招、怪招、绝招,观赏性是很强,但大多不符合实际生活,武术本没有绝招,事实上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不管是解决问题、处理事务,还是策划市场、管理企业,也都没有什么绝招。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事务的重复。这些事做成了、做好了,并不一定能见到什么成就;一旦做不好、做坏了,就使其他工作和其他人的工作受连累,甚至把一件大事给弄垮了。

对于一家大企业来说,企业的价值链已经很完善,要做好这些工作,需要的往往不是灵感和创意,而是兢兢业业、有条不紊,把众多被细分的小事情做好、理顺。员工们不再有一人兼顾几个方面工作的机会,更多的是要持续反复地做细分和规范好了的某一部分工作。

这样的企业是用组织、制度或文化来实现目标,通过一套组织、程序来约束越轨行为,或者用文化(比如客户第一)内在地改变行动观念。这样一来,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绩效就是一种紧盯目标下的简单重复过程。

有位朋友在一家制丝厂工作,制丝是流水线作业,其中一个链条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工艺。一个岗位一个人,一个萝卜一个坑,他每天面对的都是相同的工作,单调而又枯燥,平凡而又简单,但是有一句话对他触动很大,那就是:把平凡的事一千遍、一万遍地做好就是不平凡。

不管什么事情,哪怕再小、再不起眼,哪怕再不需要什么技巧与能力,也要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做好,如随手关灯,写字楼灯管不亮在当日就换好,开会时将手机调成振动,总在约定客户见面5分钟前到达等。如果真能每天做到这些,这样的公司和这样的员工就是非常了不起的。

不管是对于公司,还是个人,最重要的是将重复的、简单的日常工作做精细、做专业,并恒久地坚持下去,做到位、做扎实。获得成功的人一定是犯错误最少的那个人。

那么什么叫恒久地做到位、做扎实呢?举一个例子,评价一个人能力的强和弱,不能仅以一次举起200斤的杠铃来衡量,如果下定决心,则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但是,要将一件简单的事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地做好就不容易了!

比如拿一根绣花针,没有人办不到,但是如果要求你以一个姿势拿着,走上几千米或者保持几小时,有几个人可以做到?

最优秀的人是想方设法完成任务的人,最优秀的人是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人,最优秀的人是“为了一个简单而坚定的想法,不断地重复,最终使之成为现实”的人,这就是一个有成效的员工最不为人知却最重要的技能。

而那些成天将意志、信念挂在嘴边的人,往往只会纸上谈兵,他们不敢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们在逆境中退缩,他们谨小慎微而游移不定。毫无疑问,这样的人,永远不会取得成功——他们连成功执行最基本的健康心态都不具备!

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地做,要成功其实不难,只要重复简单的事情,养成习惯,“一旦你产生了一个简单而坚定的想法,只要你不停地重复它,终会使之变成现实。”这是美国GE 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对如何成功做出的最好回答。

只有100%才算合格

对很多事情来说,执行上的一点点差距,往往会导致结果上出现很大的差别。很多执行者工作没有做到位,甚至相当一部分人做到了99%,就差1%,但就是这点细微的区别使他们在事业上很难取得突破和成功。

水温升到99℃,还不是开水,其价值有限;若再添一把火,在99℃的基础上再升高1℃,就会使水沸腾,并产生大量水蒸气来开动机器,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100件事情,如果99件事情做好了,1件事情未做好,而这1件事就有可能对某个单位、某个宿舍、某个人产生百分之百的影响。

我们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确只是一些细节、小事上做得不完全到位,而恰恰是这些细节的不到位,又常常会造成较大影响。对很多事情来说,执行上的一点点差距,往往会导致结果上出现很大的差别。

一位管理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从手中溜走1%的不合格,到用户手中就是100%的不合格。为此,员工要自觉地由被动管理到主动工作,让规章制度成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为,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

国内某房地产公司的老总曾回忆道:“1987年,一个与我们公司合作的外资公司的工程师,本来在楼上就可以拍到项目的全景,但为了拍得更好,他硬是徒步走了2千米爬到一座山上,连周围的景观都拍得很到位。当时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只回答了一句,‘回去董事会成员会向我提问,我要把这整个项目的情况告诉他们才算完成任务,不然就是工作没做到位。’”

这位工程师的个人信条就是:“我要做的事情,不会让任何人操心。任何事情,只有做到100分才是合格,99分都是不合格。60分就是次品、半次品。”

因此,要想把事情做到最好,领导者心目中必须有一个很高的标准,不能是一般的标准。在决定事情之前,要进行周密的调查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尽量把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进去,以尽可能避免出现1%的漏洞,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生命中的大事皆由小事累积而成,没有小事的累积,也就成就不了大事。人们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才会开始关注那些以往认为无关紧要的小事,开始培养自己做事一丝不苟的美德,力争成为深具影响力的人。

做事一丝不苟,意味着对待小事和对待大事一样谨慎。生命中的许多小事都蕴含着令人不容忽视的道理,那种认为小事可以被忽略、置之不理的想法,正是我们做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源,它不仅使工作不完美,生活也不会快乐。

每一位老板都知道一丝不苟的美德是多么难得,不良的工作作风总是会在公司四处蔓延,要想找到愿意为工作尽心尽力、一丝不苟的员工,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因为无论大事、小事都尽心尽力、善始善终的员工十分少见。

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的父亲告诫每个孩子:

“无论未来从事何种工作,一定要全力以赴、一丝不苟。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为自己的前途操心。世界上到处都有散漫粗心的人,只有那些善始善终者是供不应求的。”

我认识许多老板,他们多年来费尽心机地在寻找能够胜任工作的人。这些老板所从事的业务并不需要出众的技巧,而是需要谨慎、尽职尽责地工作。他们聘请了一个又一个员工,却因为粗心、懒惰、能力不足,没有做好分内之事而频繁将这些员工解雇。与此同时,社会上众多失业者却在抱怨现行的法律、社会福利和命运对自己的不公。

许多人无法培养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原因在于贪图享受,好逸恶劳,背弃了对待工作应尽职尽责的原则。

一个人成功与否在于他是不是做什么都力求做到最好。

成功者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绝对不会轻率疏忽。因此,在工作中你应该以最高的规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必须做到最好,能完成100%,就绝不只做99%。只要你把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完美、更快、更准确、更专注,动用你的全部智慧,就能引起他人的关注,实现你心中的愿望。

请记住,日事日毕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人性本身是放纵、散漫的,表现就是对目标的坚持、时间的控制等做得不到位,事情不能按时完成。如果拖延已开始影响工作的质量时,就会蜕变成一种自我怠误的形式。

当你肆意拖延某个项目、花时间来削大把大把的铅笔,或者计划“一旦……”就开始某项工程时,你就为自我怠误落下了基石。巧妙的借口,或有意忙些杂事来逃避某项任务,只能使你在这种坏习惯中越陷越深。今日不清,必然积累,积累就拖延,拖延必堕落、颓废。延迟需要做的事情,会浪费工作时间,也会造成不必要的工作压力。

清人文嘉有首著名的《今日歌》唱道:“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时间限定,就如同开了一张空头支票。

只有懂得用时间给自己压力,到时才能完成。所以你最好制定每日的工作时间进度表,记下事情,定下期限。每天都有目标,也都有结果,日清日新。在众多的企业中,海尔就是当日事,当日毕的一个典型代表。海尔在实践中建立起一个每人、每天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进行清理、检查的“日日清”控制系统。案头文件,急办的、缓办的、一般性材料的摆放,都是有条有理、井然有序;临下班的时候,椅子都放得整整齐齐。

“日日清”系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日事日毕”,即对当天发生的各种问题(异常现象),在当天弄清原因,分清责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问题积累,保证目标得以实现,如工人使用的“3E”卡,就是用来记录每个人每天对每件事的日清过程和结果;二是“日清日高”,即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改善、不断提高,要求职工“坚持每天提高1%”,70天工作水平就可以提高一倍。

对海尔的客服人员来说,客户对任何员工提出的任何要求,无论是大事,还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工作责任人必须在客户提出的当天给予答复,与客户就工作细节协商一致。然后毫不走样地按照协商的具体要求办理,办好后必须及时反馈给客户。如果遇到客户抱怨、投诉时,需要在第一时间加以解决,自己不能解决时要及时汇报。

人们做事拖延的原因可能五花八门:一些人是因为不喜欢手头的工作;另一些人则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要养成更富效率的新习惯,首先必须找出导致办事拖延的根源。此处列举的问题囊括了大部分起因,我们将帮你找到相应的对策:

——如果是因为工作枯燥乏味,不喜欢工作内容,那么就把事情授权给下属,或雇用公司外的专职服务。一有可能,就让别人来做。

——如果是因为工作量过大,任务艰巨,面临看似没完没了或无法完成的任务时,那么就将任务分成自己能处理的零散工作,并且从现在开始,一次做一点,在每天的工作任务表上做一两件事情,直到最终完成任务。

——如果是工作不能立竿见影取得结果或者效益,那么就设立“微型”业绩。要激励自己去做一项几周或几个月都不会有结果的项目很难,但可以建立一些临时性的成就点,以获得你所需要的满足感。

——如果是工作受阻,不知从何下手,那么可以凭主观判断开始工作。比如,你不知是否要将一篇报告写成两部分,但你可以先假定报告为一单份文件,然后马上开始工作。如果这种方法不得当,你就会很快意识到,然后再进行必要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