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香港媒体记者的采访时,陈百洲坦言道:“有些挫折确实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让挫折压倒了站起的勇气。在某些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前,最重要的就是找到支撑自己向上的力量,这种无形的力量会让自己暂时忘却眼前的困难,会推动自己不断地向上、向上、再向上,就像那上升的水柱,终会在上升的顶端开出自己梦想的花朵……”
其实,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中都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都会经历岁月的风雨和艳阳,都会经历生命的花开花落。最重要的,是要永远保持开花的梦想和热望。那样,才会源源不断地给心灵输送顽强奋进的巨大动力,才会将所有的坎坷与磨难都踩在脚下,才会让不服输的信念支撑着生命,坚定地朝着辉煌的远方迈进……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经说过这样振奋心灵的格言:“生命中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这位屡遭磨难又屡次站起的著名人权领袖,用自己鲜亮的人生经历生动地诠释了这句话。是的,生命的确非常需要这样的一种弹性――既能不满足现状,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攀上理想的峰巅,又能在深陷谷底时,犹有不泯的热情燃烧在心头,犹有“一切从头再来”的坚定与执著。
生命如水,不仅仅在沸腾时会开出花朵,在被希望和热情的力量向上牵引的路途中,也会盛开绚丽的花朵。时时葆有积极向上心态,乐观地迎接风雨,笑对人生,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骄傲的收获。
用心灵倾听
幼时的她是那样的活泼可爱,像春天枝头绽开的花朵,寒微的家境因她的到来,陡然增添了许多的快乐。望着她那甜甜的笑靥,一辈子都那样普普通通的父母,禁不住在心中为她的未来编织起无数个绚丽无比的梦想。
然而,就在她两岁的那年,因一场突发的疾病,不慎使用了过量的抗生素,等到她病好以后,她却完全失去了听力。
望着失聪的宝贝女儿,父母先是不迭的痛苦、懊悔、自责……继而,他们开始坦然地面对命运的无常,开始让聪颖、美丽的女儿懂得――上帝向她关上了一扇门,还会向她打开一扇窗,她同样可以拥有自己的骄傲。
虽说女孩的求学之路要比同龄人艰难得多,有时老师的一句简单的话,她都要努力地猜上好半天。可她那一贯的认真和执著,让她一天天地优秀起来。很小的时候,她就特别喜欢舞蹈,每每看到电视上那些翩翩的舞者,她都会不由自主地去模仿一下。为了能够“听清楚”音乐,她把音响放到最大的音量,面颊紧紧地贴在音箱上面,在音箱的震动中感知那些跳动的音符。有时,她用手臂贴在音箱上面,一点点地感受那些优美的旋律。
谁都不会想到,耳朵一点儿声音也听不到的女孩,在她13岁那年,就走出了国门,在国际大赛中拿到了舞蹈金牌。
后来,美丽的女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美术学院,一边用画笔涂抹自己玫瑰色的青春梦想,一边用漂亮的舞姿书写着年轻的追求。大学快毕业时,她又遭遇了一段绝对浪漫、结局又绝对美丽的爱情。再后来,女孩领舞的舞蹈《千手观音》先是在许多个国家地区演出大获成功,受到了如潮的赞叹,又在2005年春节晚会上赢得亿万观众的一致的赞赏。
这个女孩就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年轻的舞蹈演员邰丽华。许多人惊讶完全失聪的她和她的同伴怎么听懂了那些美妙的音乐,她带着一脸慈爱的微笑着告诉人们:倾听到世界的美丽与深邃,不单单只是靠耳朵,还要靠眼睛、鼻子、手、脚……最最重要的,是靠心灵,靠热爱生命和生活的心灵。
是的,只要拥有一颗饱含爱意的心灵,就没有什么残障能够拦住一个人的倾听、阅读、感受和表达,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拦住精彩人生的演绎。
废墟上的花朵
那是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大大小小的余震还在不断地制造着新的危险,而在一个简易的帐棚里面,两个正在读高三的小女孩,却借着桔红的烛光,捧起粘着尘土的课本,认真地阅读起来。她们说:“地震毁坏了我们的教室,可我们不能放弃学习,因为我们还有许多梦想要实现啊。”
望着镜头前两个小女孩脸上洋溢的坚毅和从容,我被一种由衷的敬佩深深地打动了。我不禁想到了那位在地震中刚刚失去了丈夫和女儿的中年女子,她强忍着别人难以想象的悲伤,起早贪黑地带领乡亲们一次次从倒塌的房子下面挖出粮食和衣物。夜幕降临时,她一身疲惫地回到自己用塑料布围拢的小窝棚前,总要停下来,用手电筒仔细地照一照那残垣断壁上整整齐齐摆放的三盆花,那是她从废墟中挖出来的,红色的花开得正艳。
原来,有些美丽是永远无法被夺走的。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为那些在山摇地动的震撼中仍傲然绽放的花朵,为那些伤痛无法击倒的坦然。
那是一个头发有些散乱、衣衫不整的农民,大灾难发生后,他一直开着自己的农用车,一次次地拉着乡亲们向安全地带转移。当一位记者举起相机要拍摄他时,他赶紧挥手示意记者暂停,迅速换了一件从不舍得穿的干净的迷彩服,跑到一棵葱茏的老榆树下,并坚持只给他拍一张侧影。记者问他为何如此,他从衣兜里掏出两张照片,指着上面宛若世外桃源的画面,告诉记者:“这是我们村子在地震前的景象,多美啊!我可不希望你拍眼前这些破烂的景象,不想把很快就要过去的不好的景象留下来,我相信这里很快还会比以前美丽起来的。”虽然我不知道那个农民的名字,但他阳光的言谈举止,让我的内心里涌入了一股股的暖流。
那天,跟那位一连给15名伤者做了手术的外科医生朋友聊天,他跟我讲了一次难忘的手术经历:那个10岁的叫婷婷的小女孩,特别喜欢跳舞,曾好多次在舞蹈比赛中获奖。这次地震,她永远地失去了可爱的父母,她还必须要接受截去一条腿的冷酷的现实。手术前,小女孩竟然露出了一抹微笑,她安慰医生:“我不害怕,没事儿的,只要有一条腿,我就可以继续跳舞。”手术后的第三天,她让护士帮她找来画笔,她悄悄地告诉护士,如果将来跳不了舞了,她还可以当一个画家。我那位见过太多生离死别情景已很少落泪的医生朋友,在跟我讲诉小女孩婷婷的故事时,多次擦拭着总也止不住的眼泪。他说那个小女孩的坚强和自信,令他终生难忘。
是的,汶川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给许多美丽的家园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给无数的人们带来了终生难以磨灭的重创,那弥漫于很多心灵的巨大的伤痛,恐怕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抚去。然而,就在那一片片的废墟上,当绿军装的队伍一拨拨地开过,当武警消防官兵红色的衣帽耀眼地出现,当一身洁白的医生护士们令人欣慰地走来,当无数系着绿丝带的志愿者穿梭而过,许许多多的眼睛和心灵里面都盈满了爱意,盈满了温暖的感动。我们知道,风雨过后一定有绚丽的彩虹,废墟上一定会诞生美丽的风景。因为震不倒的信念、震不跨的意志和震不散的挚爱真情,正凝聚起无以匹敌的力量,正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奇迹。
废墟上的花朵正迎风绽放,另一种真实的风景,主题依然是美丽。
让想象飞翔
一位诗人跟随两位科学家走进了的撒哈拉大沙漠。
在大漠腹地,骤然而至的一场巨大风暴,在他们毫无防备时,卷走了他们随身携带的所有东西,包括行囊里最珍贵的水。
面对茫茫无涯的沙海,两位科学家了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解决可怕的缺水难题。他们不由得悲切地叹息,如果再过一天找不到水,他们就只能束手待毙了。
夜幕降临,焦渴难耐的诗人,仰望星空,想象的翅膀悄悄地张开了——迎着晨曦,穿过鸟语花香的林间小径,诗人悠然地来到一个很大很大的果园,放眼望去,枝头悬挂着无数红硕的苹果,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那苹果上面正滚动着晶莹的露珠……
“哦,露珠!”他猛然惊喜地坐起,大声喊道。
第二天没等太阳升起,诗人便带着两位科学家在沙漠里找到几株荆棘,那叶片上果真凝结了许多细小的露珠,他们贪婪地吮吸了起来。
此后,每天凌晨,他们都赶在太阳出来之前,吮吸那些夜间潮气凝在叶片上的露珠。一周后,他们走出了大漠。科学家感激地说多亏了露珠,诗人则自豪地说——应该感谢想象。
诗人说的没错,是神奇的想象,让他们摆脱了死神的纠缠。
让想象飞翔,就是让视野开阔起来,就是让心灵走得更远。
让想象飞翔,即使最简单的生活,也会闪耀出迷人的光泽。
让想象飞翔,即使很平淡的世界,也会陡然增添许多绚丽的色彩。
让想象飞翔,就会灵感突发,就会有许多奇思妙想扑面而来,就会有茅塞顿开的喜悦,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然。
让想象飞翔,就会在风雨里见到霓虹,就会在泥泞中看到坦途,就会让失落的征帆重新扬起,就会让跋涉的信念更加坚定。
让想象飞翔,生命的画卷上,就会写下摇曳多姿的章节,就会展开无数神奇的风景……
可贵的赞赏
省电视台的一档名牌节目欲招聘节目主持人,报名者呼啦啦来了上百人。几轮考试过后,三位竞聘者脱颖而出,准备进行最后的角逐,争夺唯一的入选名额。
主持复赛考试的是台长,考题看似很简单、回答起来却不大容易——你是怎样评价进入决赛的另两名竞争对手的?
复赛前两名的选手分别出场了,两人回答的风格很相似,在简单地肯定了对手几句后,话锋一转,开始咄咄逼人地指陈对手的种种不足,并大量列举相比之下自己所具备的优势,语气里透着自己比竞争对手更优秀的自负。
轮到她回答了,她侃侃而谈,把两位对手的优点一一地条分缕析起来,认真得像个小学生,语气里洋溢着钦佩与赞赏。在她的评述中,仿佛那两位对手实在太优秀了,最后胜出的也理应是她们。
台长禁不住问她:“难道你没感觉到她们身上的不足之处吗?”
她思忖了片刻,坦言道:“也许是我更多地关注了她们的优点,所以,我目前尚未发现她们明显的不足。”
“这么说,你感觉她们比你要优秀一些?”台长微笑着注视着她。
她点点头:“是的,她们都很优秀。不过,如果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向她们学习,争取做得比她们还要优秀。”她谦逊而自信的回答,赢得了在场众多评委一致的赞许。
最终,她出人意料地胜出,不久,便成了台里的“名牌主持人”。
事后,曾有人问台长为何录用复赛成绩排名最后一位的她,台长这样平静地的解释——不错,另外两名选手的确也很出色,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她还要高出一筹,但她们关注的目光却更多地停留在了别人的缺点上面,唯有她能够把赞赏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别人的优点,这样懂得敬重他人、虚怀若谷的人,才是最有提升潜力的。
道理就这么简单——敬慕别人,赞赏别人,经常把别人看得很重要,不仅体现了一种宽阔的胸襟,更展示了一种可贵的品性,这样的人必定是不断上进的,幸运的机缘自然会垂青这样的有识之士。
第八辑 细碎的阳光给我们绵绵的温暖
细碎的阳光给我们绵绵的温暖
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下子涌现出了那么多令人激动、感动、感慨的故事,它们给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带来一次次的震撼。下面我要讲的只是几个普通的小人物面对灾难时的选择,如此自然而简单,却如缕缕春风不断地向我们吹送着温馨……
他是一位靠力气吃饭的挖沙工,每个月的工资只有800块钱,可以说,他所赚的每一分钱里都浸着沉甸甸的汗水。那两天,他生病了,但节俭的他不会去医院的,甚至连药店里最便宜的消炎药,他也只是看了一眼,便摇摇头走开了,他在心里算过:省下那一小盒药钱,可以给女儿买两个本子。然而,在路过街头的赈灾募捐点时,他却毫不犹豫地掏出了衣兜里的525元钱,全都捐了出去,面对记者的采访,他竟满面羞涩:“没啥,谁有难了,都该帮一把。”
他是一位92岁的“抗联”老战士,看到电视上那些让人揪心的画面,他急得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这个月的工资还要过几天才能领,他却等不及了,一遍遍地催促身边的保姆,赶紧帮他借了1000块钱,邮寄到灾区。而当他拿到工资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又交了500块钱的“特殊党费”,并决定连续三个月停止订购鲜牛奶,省下的钱给受灾的儿童。面对老人家苍苍白发,一脸的坦然,有一个温暖的词汇一再敲打着我的心扉,那个词,叫感动。
她是一个哑女,没有人知道她来自哪里,没有人知道她曾遭遇过怎样的人生风雨,只有一些人知道她是过街天桥上的一个乞讨者,整天坐在那里,守着一个破搪瓷缸,默默地接受各种各样的眼神,同情、怜悯、冷漠、讨厌……春夏秋冬,她已经习以为常,人们也早已熟视无睹。而当她怯怯地走进那个汇聚爱心的小屋,将最大面值是一元的一堆零钞放到桌子上时,我看到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为她献上了热烈的掌声。
他们三个是走街串巷的拾荒者,常常走酸了腿,喊哑了嗓子,很晚很晚,才能回到那脏乱的废品收购站,随便地对付一口早上剩下的冷米饭,或者只是两个馒头一碟咸菜。狼吞虎咽之后,他们又开始仔细清点白天的收获,将它们一一地分类堆放完毕,已快到半夜了,他们倒在那用捡来的砖头垒起的铺着废纸壳的床上,一会儿的工夫,便鼾声如雷,因为他们实在太疲惫了。可那一天,他们第一次给自己放假半天,去血站每人献了400CC的血,并捐了1471元钱,那是他们一个月全部的收入。他们还笑着安慰关心自己的人:“不用担心我们,只要肯吃苦,我们每天都会收入,虽然不多,但够用了。” 那些沾着灰尘的笑脸,是久久地温暖我的美丽的诗句,还没有动笔,我就听到了小溪一样清脆的流响。
以上都是我近日从本市电视台播放的诸多节目中,随手撷取的几个细小的片段,它们就像某些刻骨铭心的记忆,总是潮汐似的一次次涌来,暖暖地叩动着柔柔的心,让我坐在五月的阳光里,自然而然地咀嚼起那些诸如“大爱无疆”、“大爱无声”一类的词汇。我知道,有很多青翠的叶子和不知名的花朵上面,正汇聚着晶莹的露珠;也有很多微尘一样的生命,正在悄无声息地演绎着自己独特的精彩……
簇拥那些细碎的阳光,我感受到了一缕缕的温暖,美丽而绵长。
幸福,需要细细地品味
那天,我顺路去街角那个自制铁皮小屋取两天前送去要修的鞋。这时天空正飘着雪花,小屋里还有一点儿似乎总也散不尽的煤烟。慈眉善目的老人坐在燃得通红的煤炉前,皲裂的手捧着一个老古董般的大茶缸吱吱地喝着开水,透过那一方灰蒙蒙小“窗户”望着街上稀稀落落的行人,耐心十足地等着顾客。也许是被他的那副宁静的神态吸引了,我竟欣然地接过他递来的马扎坐了下来,拥着暖暖的炉火,与老人无拘无束地闲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