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每天一堂非遗文化课(民间文学卷)
5328800000009

第9章 神话传说(5)

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为济公传说赖以生存、流传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生的济公传说一度面临着失传和湮灭的危险。这一切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所以开始大力抢救保护这一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从而让济公传说的影响力得以逐步的提高。电视连续剧《济公》的播放,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们的热烈欢迎,甚至在国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悠悠华夏五千年,蕴涵着数不尽的传奇故事;放眼中原大地,又有着道不完的离奇传说。在我国山东、河北和东北等地的许多地方都广泛流传着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其中在东昌府区道口铺以及阳谷张秋镇等地,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只要到了每年七月份的时候,当从东北刮来的狂风骤起,黑云密布,倾盆大雨就要落下来的时候,当地的人们就会纷纷跑回家避雨,一边跑还一边不住地喊道:“秃尾巴老李祭母来了,秃尾巴老李祭母来了!”“秃尾巴老李,连风夹雨”的传说在当地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时至今日,在聊城东昌府区的道口铺王海子村秃尾巴老李的母亲龙母三娘的庙址仍有遗存。当地的村民都纷纷说道:“我们世世代代都相信秃尾巴老李和龙母三娘。不管天气多么恶劣,冰雹也从来都不会砸到这里,因为有秃尾巴老李在保佑着呢!”

龙母三娘庙位于王海子村的西头,虽然庙址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坑,但是当地的老人都能清晰地记起龙母三娘庙当初的结构、牌位、朝向以及当地人向龙母求雨的情景。相传秃尾巴老李就是出生在王海子这个地方,这其中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传说,很早的时候在村子的东边住着一户人家,姓李,男的主要靠打鱼为生,女的平时就在家中料理家务活,夫唱妇随,日子过得十分和睦。可是两个人结婚多年,妻子也已经有三十多岁了,就是没有生下一男半女,这也成了夫妻二人的一块心病。

这一年下了一场百年难遇的大暴雨,导致山洪暴发,河水暴涨,水几乎就要将整个村子给淹没了,直到三天之后大水才逐渐地退去。第二的早晨,妻子特意起了个大早,想要去河滩上捡一些被河水冲上来的鱼虾贝壳什么的来贴补生活。妻子挎着一个小篮子走在河滩上,只见刚刚退潮的沙滩上面,有一排很大的脚印,妻子觉得非常的稀奇,心想这么大清早的,什么人会有这么大的脚印呢?于是就好奇地抬起自己的脚踩在这个大脚印上面,忽然妻子的身上就像是触了电一样,感觉麻麻的。妻子回到家中后就像是喝了酒一样,昏昏沉沉的,过了没多久,妻子就怀孕了,夫妻两人对此十分开心。

丈夫每天都会去买很多鸡鸭鱼肉,开开心心地照顾着怀孕的妻子。当两人还沉浸在即将当爹当娘的喜悦中的时候,一个问题忽然又围绕着他们。一般十月怀胎就会生下孩子,可是妻子怀了十个月居然没生下来,一年过去了没有生,二十个月又过去了也没有生,只是看见肚子变大,却不见妻子临盆。

这下子可急坏了夫妻两个,直到两年以后的七月十四日,这天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妻子急忙告诉丈夫,说要生孩子了。这下子可把丈夫高兴坏了,忙前忙后。妻子疼得在床上滚来滚去,孩子却还是没有生下来,却从肋下爬出来一条小黑龙。“天啊,这是怎么回事,到底造了什么孽啊?!”丈夫看着已经死去的妻子失声痛哭。

小黑龙出来以后,见风就长,一会儿就爬到了房梁上面,丈夫见此更是愤怒不已,赶忙从旁边拿起一把镰刀,将小黑龙的尾巴给削了下来。受伤的小黑龙赶忙冲出屋外,在天上不停地绕着圈子不肯离去,最后对着屋子点了三下头,然后腾云驾雾,离开这个村庄向东北方向飞去,小黑龙腾着云驾着雾,在天上一直飞行了几千里,然后低头看见一条弯弯曲曲的白水横在地面上,江面并不宽但是很长,江的两岸也是高山耸立,树木环绕,水面也是波光闪闪。于是,小黑龙决定在这里停留,就拨开了云头,冲进了水中。

这条江叫做白龙江,原来一直都是由一条白龙镇守。由于白龙喜欢耀武扬威,性情多变,所以周围的老百姓们都深受其害,再加上每当有船只路过的时候,白龙只要看到美丽的女子就会抓走,看到金银珠宝就会抢走,周围的老百姓都对它痛恨不已,可又无可奈何。这个时候白龙正在自己的水府中休息,猛地听到一阵猛烈的水响声,只见一条没有尾巴的黑龙闯了进来,心中不禁勃然大怒,“你是谁?竟然敢私自闯入我的水府,侵犯我的领地,看来是活得不耐烦了!”说着就伸出龙爪想要抓住小黑龙,小黑龙奋力抵抗,两条龙就在水中厮杀了起来,最后由于小黑龙的力气比较小,被白龙打得伤痕累累,只好逃出了水府,变成了一位黑衣少年,昏倒在了江边的一个茅草房门口。

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天气也变得越来越冷。采药的老人从山上回到了家门口,看见一位黑衣少年昏倒在自家门口,就赶忙将少年扶到屋内的床上休息,然后烧水做饭照料少年,黑衣少年慢慢地苏醒了过来。草药老人就从箱子里拿出了一个千年老人参,炖了鸡汤照顾黑衣少年,从而让黑衣少年慢慢地恢复了体力,然后两个人就交谈了起来。

原来这位老人是一位山东人,因为家乡连年干旱,庄家颗粒无收,再加上战争连连,所以只好逃荒到了东北这个地方来,然后躲在这深山老林中靠采药打猎维持生活。这几年由于白龙占据了水府,扰的周围的居民生活不宁,原来住在这里的人们也都拖家带口纷纷离开了白龙江边。小黑龙听完老人的话以后,觉得非常亲切,就叙说了自己的身世:“老伯,我也是山东人,家住在滕县的小坞沟村,我姓李……”之后,小黑龙又讲了自己如何出生,如何被父亲用镰刀将尾巴削去,如何遭到白龙的欺负。越说越激动,最后老人又和小黑龙一起商量如何去打败白龙、治理水府、造福四周百姓的计划。

在采药老人的细心照料下,小黑龙很快就疗养好了伤,恢复了体力,面色也逐渐地红润了起来。这一天,小黑龙又进入了白龙江。白龙一看上一次的秃尾巴黑龙又来到水府中,就大声喊道:“秃尾巴又想来遭打吗?”小黑龙不慌不忙地说道:“我们都是同类,应当和睦相处,你却不管青红皂白,只想着欺负我,我今天就要治治你这危害一方的妖孽,让你知道厉害。”说着就又厮杀了起来,这一战一直从早晨打到晚上,采药老伯一看小黑龙浮出水面就赶紧往水里扔馒头,白龙一上来,就使劲扔石灰。小黑龙越战越勇,白龙一直打却吃不上饭,又被石灰迷了眼,渐渐地就觉得体力不支了,在大战了三天之后,白龙败下阵来,仓皇逃出了水面,并借着风雨,向远处逃命,从这以后白龙江就改名为黑龙江。

小黑龙接管了水府以后,调兵遣将,把黑龙江治理得井然有序,然后又兴风施雨,让周围的百姓们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受到了当地百姓们的称颂。不仅如此,小黑龙还经常变成人帮助闯关东的山东人伐木治病,帮助遇到困难的山东人脱离危险,惩恶扬善。为了表示对家乡人的思念和敬重,只要是载有山东人过往的船只,到了江心的时候,他就会往船上送一条大鲤鱼。每每这个时候船家就会双手托起,向着乘客大声喊道:“山东老乡们,秃尾巴老李给咱送礼来了。”然后再把鱼放回江里。

直到今天,黑龙江上只要船一开,都会喊上一声“有没有山东人”,一听到有人回答有山东人,船就会风平浪静,船只也会安全地过江。闯关东的山东汉子们在进入东北以后都要到黑龙江边,拜一拜秃尾巴老李,以祈祷自己能够平平安安发财,时至今日这一习俗还依然保留着。秃尾巴老李俨然已经成为山东人闯关东的保护神。

根据传说,秃尾巴老李一直没有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每过六十年他都会腾云驾雾回小坞沟祭奠母亲,每当秃尾巴老李回家祭母时,天上都会下起很大的雨,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人们就会看到满天乌云当中,一条黑龙盘旋在天空之中,迟迟不愿离去。可是每当风雨过后,小黑龙母亲的坟都始终是干的,就像是没有下雨一样。

其实,秃尾巴老李的传说还存在着这样的背景:几百年来,有成千上万的山东人闯关东来到了东北,他们克服遇到的所有困难,一代代辛勤劳作,并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可是他们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和寻根之心却无法割舍,于是便幻想有秃尾巴老李这个呼风唤雨的乡亲,能够自由自在地来往于东北和山东之间。

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些,民间还有许多有关“秃尾巴老李”的习俗:例如相传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是“秃尾巴老李”的生日,每逢这一天,他们家的人都要把他断留在家里的龙尾巴拿出来放在外面晒一晒,并还流传有“六月六,晒龙衣,阴晴四十天”,意思就是说这一天是什么天气,接下来就会持续40天这样的天气。到了后来就演变成为民间晒衣日,据说,在这一天晒了衣服穿着就会很吉利。还有一些地方的妇女会穿上绑腿裤,大热天的夜里也不敢在户外乘凉,甚至连打个瞌睡也不敢,就怕一不小心遭到龙戏,等等。

秃尾巴老李传说之所以能够在民间广泛流传,主要由于这个传说塑造了秃尾巴老李这样一位坚强、正直善良、机智勇敢、疾恶如仇又乐于助人的英雄形象。在秃尾巴老李的身上,充分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不屈不挠、敢于和恶势力斗争的精神,以及美好信仰和价值取向,因而具有了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增强了人民群众的传承性。

尽管秃尾巴老李传说的故事已经流传了上千年,但是也仅仅只限于民间的口头流传和少许的文字记载,能够完整详细地讲述原生态的秃尾巴老李故事的传承人已经逐渐减少,如今已经面临着传承断层的危险局面,不仅如此,秃尾巴老李的出生和活动地—产龙洞、班仙洞、藏龙洞以及相关设施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为了让秃尾巴老李传说这一宝贵的民间神话传说能够继续传承下去,烟台市有关人员对传说故事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搜集和整理工作,并先后编写创作了民间故事《玉姑庙的传说》,儿童电影文学剧本《黑龙》,系统完整地用文字的形式讲述了秃尾巴老李的故事。

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通过开发景区,采用法律的手段对和秃尾巴老李传说有关的玉姑庙、李春兰墓等区域进行相关的保护工作。秃尾巴老李传说故事可以入选烟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开发相关旅游景区,提升烟台市旅游品牌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另外,还进一步通过建立融合秃尾巴老李传说故事和观光游览为一体的产业经营链,以产业实体作为依托,从而实现秃尾巴老李传说由静态保护传承向动态保护传承的成功转变,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希望可以使秃尾巴老李传说得到可持续的保护、传承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