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食物排毒养生法
5332500000017

第17章 食物排毒方法(1)

植物汁排毒法

所谓植物汁是指蔬菜、水果和医食同源的其他植物的汁。既然吃了蔬菜和水果,为什么提倡喝它们的汁呢?这是有其原因的。

1、植物汁排毒法的作用

研究表明,农业使用的杀虫剂及其他化学制剂,都集中残存在蔬菜和水果的纤维素中,通过榨汁的方式,含有有机矿物质和酵素的汁从纤维素(细胞组织)中被挤压出来,而有毒的化学物质仍留在纤维素内。

固体性质的蔬菜和水果在人的消化道中往往需1小时以上才能被消化,由胃经过很长的肠道,最后进入器官和组织,在这一过程中,其品质已丧失很大比例。它们的消化,不仅夺去一部分消化能量,而且消化器官把它们作为制造能量的原料来使用,只有不大的比例被作为细胞建设物质来使用。如果服用蔬菜和水果汁,那么,服用后10分~15分钟就会进入血液中,就能被肌体全部用作营养物质,用作修复清理和建设细胞、组织和分泌腺的物质,这是直接食用蔬菜和水果所无法相比的。

生的蔬菜和水果汁还能调和不同类食物在消化上的“对抗性”把不同类食物(特别是蛋白质类和碳水化合物类)同时吃到胃里,因不同食物需不同性质的消化液,不同消化液在胃里的“对抗”导致食物不能及时消化,形成腐败物和毒素。如果饮用蔬菜水果汁,就能对不同类食物在消化过程中起到某种调和作用,从而可减少腐败物和毒素。

植物汁中含有大量酵素。它具有水解、氧化还原与分解等作用,是食物的催化剂,食物得到充分消化,才不致于形成体内垃圾。酵素的重要功能还在于净化血液,抑制肠内异常发酵。

蔬菜水果及医食同源的植物汁,除富含有机矿物质,维生素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外,还含有叶绿素。叶绿素进人人体组织中,能清除人体的杂乱废物、残留的药物和毒素,有清肝、清血作用,可以改善血糖指标,叶绿素还有造血功能。

如果人改为天天喝蔬菜水果汁后,过一段时间,身体的某一部位可能出现疼痛感,这表明某一器官已开始得到清理。

蔬菜水果汁疗法在一些欧洲国家已颇为盛行。从一些医书中得知,蔬菜水果汁疗法创始人之一美国的翁科尔博士、日本的甲田光雄博士、俄罗斯的沙塔洛娃医生、瑞士的贝纳医师、住在美国的华裔林隆村医师等都用果蔬汁或配合其他植物汁治愈许多疑难杂症,成为不药而愈、妙手回春的医界名家。果蔬汁,这种营养良好,作用特殊,看上去不是药而又强过药的妙物,其清理毒素和保健作用已日益受到青睐,当今在欧美日国家,果蔬汁已成为寻常百姓餐桌上一道常用的饮料。

2、制作和饮用植物汁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1)选用生态清洁的新鲜植物

选用的蔬菜、水果和其他医食同源植物一定要新鲜,无化学农药和化肥的残留物,最好选用有标识的绿色食品。选用野菜和野生瓜果也应依据这一原则。

(2)选用多品种植物

如果不是有专门针对性医治某种病,即对于一般人来说,选用制汁的蔬菜水果及其他医食同源植物品种越宽越好。高加索地区的长寿民族—洪扎人食用的植物品种约200种。我国拥有的可食植物种类十分丰富,特别是蔬菜水果品种有广泛选择余地。

可供选择的蔬菜有:胡萝卜、白菜、芹菜、甘蓝、萝卜、菠菜、生菜、菜花、西红柿、苋菜、空心菜、茄子、洋葱,大葱、蒜、蒿子杆、苦瓜、南瓜、青椒、香菜、黄瓜、芽菜等等,可以说,凡生汁无毒的菜,包括土豆、地瓜的生汁,都可选用。只有个别蔬菜生吃有毒(如豆角等)。

可供选择的水果和野果有:苹果、山楂、猕猴桃、柑橘、葡萄、沙棘、树莓、草莓、梨、大枣、香蕉、柠檬等等。

可供选择的野菜有:马齿苋、蒲公英、苦苦菜、刺儿菜、小根蒜以及可食用其他野菜。

可供选择的植物有:大麦苗、小麦芽、繁缕、鱼腥草、蔷薇花和果实、百合花、鸡冠花以及其他医食同源植物。

如果想既要保健,又要治自己的某一疾病,那么,就要多服用某些有特定医治作用的植物汁,如:高血脂症、冠心病患者可多服用马齿苋、苦瓜、大麦苗、苹果、山楂榨出的汁;有炎症的人多服用蒲公英、苦苦菜、芦荟等植物汁;有胃肠溃疡的人要侧重喝生土豆汁;有家族患癌症史的人,应多服地瓜、西红柿、芦笋、萝卜、大蒜、姜的汁;想抗衰老的人多服茄子皮、天竺葵、青椒、大麦苗的汁,如此等等。至于某种病需服用哪种汁,最好向有关专家和医生咨询。

(3)应选用本地产的植物

本人所在地区生长的蔬菜、水果及其它植物,在它们的物质结构和水分中,都“录有”太阳(白天与黑夜),时间(四季反映出的太阳辐射强度)、土壤、空气、磁场、星辰等发出的信息或能量,饮用本地区植物汁,也就摄入了这些信息或能量,使饮用者与本地区产生谐同关系,能最大程度地适应本地气候,减少生病。

(4)选用的植物要经常调换

饮用植物汁,忌只饮用一二种。考虑到不同植物营养成分各异、阴阳属性不同、疗效成分有别,所以,每天选用的蔬菜水果和植物,要保持4种~6种,品种应经常调换,根类蔬菜(胡萝卜、萝卜、山芋、土豆、地瓜等)和茎、叶、果实类蔬菜要搭配使用,胡萝卜可适当多用。

(5)现做现用

新榨出的植物汁很快就会氧化变质,所以,必须在15分钟内喝完,不可图省事一次做很多。

3、植物汁的制取方法:

植物的纤维素粉碎得越细,榨取的汁越具价值,粉碎得越粗,价值越低。如果家里有电动榨汁机,但没有榨汁后自动挤压出汁的功能,在榨汁时,应往切碎的菜中放一点水,就容易被榨汁机绞碎,然后用纱布包上挤拧出汁。如果无电动榨汁机,根类蔬菜可用绞肉机或擦菜板弄碎,叶类菜可用绞肉机或捣蒜器弄碎,然后用纱布包上挤拧出汁。

小麦草或其他草类植物,可用纱布包起来放在砧板上,用菜刀背敲打,然后拧出汁来,如此反复敲打和挤汁3次后,再倒入少许冰融水或温开水(不可用开水),再敲打拧汁1至2次。

为了改善植物汁的味道,饮用时可适当添加蜂蜜、柠檬汁。每天喝多少植物汁(蔬菜水果或其他植物汁)为宜?

可以说,只要不是自己强制自己,您愿喝多少就喝多少。但为了达到治疗作用,每天服用量应不少于600克,若要达到很好的效果,根据欧洲人的实践,每天应服1升~4升汁。早午晚均可饮用。胃功能弱的人,可在汁中加入与汁等量的水,可减少植物汁对胃粘膜的刺激。当胃的适应能力提高后,再逐渐增加原汁的比重。有胃溃疡病的人,可每次适量饮用用生土豆榨出的汁。生土豆汁对治疗此病有较好的疗效。

饮食流汗排毒法

在室温较高的环境中,连续喝入1~2碗热粥,很快就会引出一身汗。这种“喝粥”流汗法,适用于风寒感冒、胃寒腹痛的人,此法还具有排毒、开胃、养脾的功效。这种流汗排毒疗法很安全,但要避免因出汗遇多而发生虚脱等不良现象。

1、饮食流汗排毒法的功用

(1)清除体内毒素

流汗是一种排除身体毒素的方法,许多由于新陈代谢所产生的体内毒素能通过汗液排出,这些毒素是经常在洗澡擦背时就可以见到的人体分泌物。当人体的肾脏功能衰竭时,排尿减少,体内毒素的排出,就主要靠流汗来完成。由于流汗能排出身体毒素及废物,便可防止身体发生酸中毒。

(2)治疗疾病

中医认为,透过流汗,可以祛除体表面的某些病症:例如:消除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不适,因为流汗能消耗人体的热量,因而降低了体温,使病人感到舒服。

(3)防病益害

流汗排毒法,是借由流汗来通经活络,活跃人体血液循环,进而达到增强全身各器官功能等目的。同时,通过流汗疗法,提高了神经系统活动能力,有利于维护五藏六腑的生理功能,亦能预防疾病的发生。因此,中老年人适当流汗,可加速身体代谢,达到防病益寿的目的:老年人每周可进行1—2次流汗排毒疗法。

2、饮食流汗排毒疗方

(1)发汗排毒日常保健方:

a【原料】红辣椒1~2个,红糖适量。

【制作】将辣椒去蒂籽,洗净,切成小块,用水煎煮,加入红糖拌匀,备用。

【用法】每周一剂,趁热服用,服后卧床盖被发汗。

【功效】流汗,排毒。

【说明】流汗排毒保健法一般以一个星期一次较为合适,因而流汗过多会使人虚脱,所以大热天不要用流汗来排毒,以免引起身体虚脱。

b【原料】生姜一块,红糖适量。

【制作】将生姜洗净,切成薄片,用水煎煮,加入红糖拌匀,备用。

【用法】每周一剂,趁热服用,服后卧床盖上被子流汗。

【功效】发汗,排毒。

c【原料】葱白五根,白胡椒粉少许,热汤面一碗。

【制作】将葱白洗净,切成细末,和白胡椒粉一起放入热汤面中拌匀,备用。

【用法】每周吃一次,趁热吃面喝汤,食后卧床盖上被子发汗。

【功效】发汗,排毒。

d【原料】麦冬、赤芍、白芍、石斛、黄苓、川楝子各10克,沙参12克。

【制作】将原料都切碎,放入锅内,加入4碗清水,用小火煎至1碗,备用。

【用法】每周一剂,分2次水煎趁热服用。

【功效】发汗排毒。

【说明】此方也适用于治疗无汗症者,但需每日一剂,二次水煎服,连服3~5剂。

(2)感冒食汗方

a【原料】生苔3大片,生葱白3~5根。

【制作】将葱白洗净,切成细末,与生姜一起水煎。

【用法】每日一剂,一次服后卧床盖上被子发汗,连服二剂。

【功效】发汗,排毒。

【适用】适用于感冒初起,怕冷、发热头痛、无汗者。

b【原料】热汤面一碗,黑胡椒粉少许。

【制作】将黑胡椒粉放入热汤面内,即可。

【用法】每日吃两次,趁热吃面喝汤,食后卧床盖上被子发汗。

【功效】发汗,排毒。

c【原料】白萝卜1个,干白菜根3个,生姜3片。

【制作】先将白萝卜、干白菜根洗净,切碎,与生姜一起放入锅内,倒入3碗清水煎至一碗半。

【用法】每日一剂,分二次温服,服后卧床盖上被子发汗,连服1~2剂。

【功效】散寒,发汗,排毒。

【适用】适用于感冒初起,畏寒、发热、无汗者。

d【原料】绿豆(捣碎)30克,茶叶9克,红糖30克。

【制作】将绿豆、茶叶放入锅内,倒入500毫升清水,煎15分钟,去渣取汁,加入红糖拌匀。

【用法】每日一剂,趁热服用,服后卧床盖上被子发汗。

【功效】清热、解毒、发汗。

【适用】适用于流行性感冒。

e【原料】生姜10克,葱白6根,红糖15克。

【制作】将生姜洗净,切成薄片,葱白洗净,切段,两种原料一起水煎经数次沸腾后,冲调红糖,即可。

【用法】散寒解毒,发汗通窍。

【功效】适用于小儿风寒感冒,头痛怕冷,鼻塞流涕。

f【原料】葱白适量。

【制作】将葱白洗净,切成捆末,用沸水冲泡,即可。

【用法】每日3~5次,趁热薰鼻,并进行深呼吸。

【功效】散寒,通窍,发汗。

【适用】适用于小儿因感冒鼻塞不能吮乳者,疗效良好,一般用几次即痊愈。

(3)头痛发汗方

【原料】生姜50克。

【制作】将生姜洗净,切成薄片,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煎沸片刻,备用。

【用法】每日2次,趁温热时,洗淋头部及太阳穴,至出汗为止,连用5天为一疗程。

【功效】发汗通络,祛风散寒。

【适用】适用于风寒头痛,恶风畏寒,遇风加剧。

(4)风湿发汗方

a【原料】凤仙花、苍耳子各50克。

【制作】将凤仙花、苍耳子放入大锅内,倒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煎沸片刻,过滤取汤水,倒入浴盆内,备用。

【用法】每日一次,趁温热洗浴全身,至发汗为止,连用15天。

【功效】发汗祛风,利湿止痛。

【适用】适用,于风湿,肢体疼痛。

b【原料】香茅500克。

【制作】将香茅洗净,放入干净锅中,倒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煎沸片刻,备用。

【用法】每日一次,趁热洗浴全身,至出汗为止,连洗7~10天。

【功效】发汗疏风,利湿止痛。

【适用】适用于风湿所导致的全身疼痛等症。

c【原料】新鲜威灵仙500克,甘草、松针各60克。

【制作】将以上原料放入干净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煎沸片刻,倒入浴桶内,备用。

【用法】每日一次,每次一小时,趁热用热气蒸薰双肢,待温热后,洗擦双足,至发汗、双肢皮肤发热为止。

【功效】活血发汗,祛寒止痛。

【适用】适用于下肢冷痛,不能行走。

(5)水肿发汗方

a【原料】紫稣240~300克。

【制作】将紫稣放入干净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片刻,备用。

【用法】每日1~2次,趁热洗浴全身,洗后卧床盖被发汗,连用3~5天。

【功效】清热,发汗,利水。

【适用】适用于各种水肿。

b【原料】葫芦瓜1~2个。

【制作】将葫芦瓜去皮,切成小块,放入锅内,用大火煎沸片刻,备用。

【用法】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趁热让患者坐在浴盆上,身上盖上大浴巾薰蒸发汗,连用3~5次。

【功效】清热解毒,发汗消肿。

【适用】适用于各种水肿。

c【原料】新鲜浮萍500克。

【制作】将浮萍洗去污泥,放入干净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煎沸片刻,备用。

【用法】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趁热让患者坐在盆上先薰蒸片刻,待汤水温热时,再洗浴全身,至发汗为佳。

【功效】清热排毒,发汗利水。

【适用】适用于各种水肿。

3、饮食发汗排毒法的注意事项

1.采用任何一种发汗排毒疗法之前都应先喝一杯温开水,并准备好一杯淡盐水,感到口渴即可饮用,以防发汗过多而引起虚脱。

2.采用中医发汗方,副作用少,发汗比较缓和,不易发生意外。

3.用浴药薰蒸、洗浴时,一定要注意水的温度,以免引起烫伤。

4.发汗后绝对不能立即到通风处或寒凉处,应让汗水慢慢散发,也可用干毛巾将汗擦干,待不流汗后再出门,以免受寒感冒。

5.采用任何一种发汗排毒疗法时,都不能使身体出汗过多。因为流汗过多,代表体内的液体流失,会使血液循环量锐减,因而发生虚脱,严重时会使人晕倒,故一定要适当控制流汗量。

食物通便排毒疗法

通便排毒法,是采用食用天然蔬果等方式,加快肠部蠕动,减少肠内容物滞留时间,促使粪便正常通畅地排出体外,消除粪便毒素,达到抗衰老、防肠癌、防心血管疾病、健身益寿等目的的一种疗法。

1、食物通便排毒法的主要功用

1.排毒抗衰: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体每天吃进去的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之后,食物的残渣通过大便排出体外,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如果大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秘结不下或解而不畅,并停留两天以上,则认为是便秘。大便秘结,产生“留毒”,以致胃肠不清,气血逆乱,功能失调,导致早衰,轻则致病,重则丧生。据国内外研究有关人体衰老的学者认为,衰老是由于人体在自身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有害于人体的毒素,这些毒素逐渐使人体发生慢性中毒而导致衰老。食物残渣久滞肠道,并在肠道发酵腐败,产生毒素,这些毒素被肠壁吸收,进入血液,可造成人体自身中毒,从而引起脏腑衰老。所以,采用通便排毒疗法,能及时地把粪便排出体外,能够缩短有害毒素在肠内停留时间,也就大大减少了肠道对毒素的吸收。故通便排毒对延缓人体衰老有很好地功用。

2.预防肠癌:食物在肠部滞留时间过长,会使肠道内厌氧细菌增多,且饮食中的高脂肪成分,在肠道内还可能被分解转化为致癌物。这些致癌物质易使结肠道发生结肠溃疡、结肠息肉及结肠肿瘤等。如果常食用能加强肠部蠕动的天然蔬果等,就能促使粪便及时排出体外,因而减少了粪便中致癌物质和肠黏膜接触的时间,预防肠道癌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