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食物排毒养生法
5332500000030

第30章 健康饮食禁忌(3)

15.饮水的不宜

虽然水是人的生命之源,但在饮水的时候,有6种水不能饮用。

(1)生水。即未经煮沸或者未经过滤消毒的水,因为这种水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喝了这种水很可能引发胃肠炎、肝炎、痢疾等;如果喝的生水被工业废水和农药污染,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2)老化水。俗称“死水”,即长时间贮存不动的水。这种水不仅使细胞的新陈代谢减慢,而且随水贮存时间增加,水中的有毒物质也增加。有资料显示:食道癌、胃癌发病率与饮用老化水有一定关系。

(3)千滚水。即沸腾了很长时间的水,或者是在电热水瓶中反复煮沸的水。这种水因煮沸过久,水中不挥发性物质,如钙、镁等重金属和亚硝酸盐含量很高。它们不仅会干扰人的胃肠功能,造成腹泻、腹胀及消化功能紊乱,还可能造成亚硝酸盐中毒。

(4)蒸锅水。蒸锅水就是蒸馒头等的剩锅水,特别是经过多次反复使用的蒸锅水,亚硝酸盐浓度很高。喝这种水或用这种水煮饭,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水垢中的钙和镁同样对人体的消化、泌尿和造血系统造成影响。

(5)不开的水。人们日常喝的自来水,虽然经过了消毒灭菌处理,仍有部分余氯留在水中,其中卤代烃、氯仿就有一定的致癌、致突变作用。当水温达到90℃时,卤代烃含量会明显增加,经常喝这种水,会增加患膀胱癌、直肠癌的可能性;然而当水温达到100℃时,这两种有害物质会随着蒸汽蒸发而大大减少,如继续沸腾3分钟,则饮用安全。

(6)重新煮开的水。有人习惯把热水瓶中的剩余温开水,重新烧开再饮,目的是节水、节煤(气)、省时。其不知这种方法,会使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升高,长期饮用会引起硝酸盐中毒。

16.饮茶的不宜

茶叶含有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既可解渴,又可健身,但并非所有的茶叶都是如此。

(1)陈茶不宜饮用。茶叶存放久了,就会色泽灰暗,香气低闷,茶汤浑浊泛黄。这是因为茶的醛类、酪类、维生素等物质会在空气、光线等的作用下变质氧化,降低了茶叶的品质。因此,最好不饮用陈茶。

(2)串味茶叶不宜喝。茶叶具有较强的吸附异味的能力,不仅能够吸收花香,也能吸收各种不良的气味。茶叶一旦吸收异味,就很难消除。异味会影响茶的香气和滋味,严重还会使茶叶失去饮用价值。

(3)受潮茶叶不宜喝。茶叶中含有各种亲水性有机成分,加之具有多孔性组织结构,所以很容易受潮。茶叶受潮后,不能直接在阳光下晾晒,否则会使茶叶氧化、变色。最好的办法是将茶叶烘干后饮用。如果茶叶表面已出现霉变。就不应再饮用。

(4)茶有提神醒脑、促进消化、有益健康的作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饮茶存在着许多误区。下面的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喜喝浓茶。如果饮茶过浓,就会伤害身体。一般来说,经常性地大量饮用浓茶容易出现很多身体不适状态,比如说容易造成胃液稀释,不能正常消化。一个人每天正常分泌胃液是1.5~2.5升,这些胃液能够对一个人每天所摄取的食物进行合理消化。当大量饮用浓茶后就会稀释胃液,降低胃液的浓度,使胃液不能正常消化食物,从而产生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症,有的甚至还会引起十二指肠溃疡。另外茶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茶叶中含有鞣酸,红茶约含56%,绿茶约含10%。当人体大量饮用浓茶后,鞣酸与铁质的结合就会更加活跃,给人体对铁的吸收带来障碍和影响,使人体表现为缺铁性贫血。而且喝浓茶易产生便秘症。茶叶中的鞣酸不但能与铁质结合,还能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一种块状的,不易消化吸收的鞣酸蛋白,导致便秘症的产生。对于患有便秘症的老年人就会使便秘更加严重。最后,浓茶致使血压升高和心力衰竭。浓茶中的咖啡因,能致使人体心跳加快,从而使血压升高,同时,浓茶液大量进入血管,能加重心脏负担,产生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加重心力衰竭程度。凡事有度,饮淡茶可以养生,饮浓茶则有损健康。

(2)嗜饮新茶。由于新茶存放时间短,茶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人的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易诱发胃病,产生胸闷欲呕等不适感。因此,新茶宜少饮,存放不足半个月的茶应忌饮。

(3)饮头遍茶。由于茶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受到农药等有害物的污染,茶叶表面总有一定的残留量。为确保健康,应让头遍茶发挥洗茶作用而弃之不饮。

(4)空腹饮茶。空腹饮茶可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加上空腹状态时吸收率高,致使茶叶中某些不良成分大景吸收入血。引发头晕、心慌、手脚无力、精神恍惚等症状。

(5)饭后饮茶。由于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肠道黏膜难于吸收,时间一长易引起人体缺铁,甚至诱发贫血症。正确的方法是:餐后1小时后再饮茶。

(6)发烧饮茶。茶叶中含有茶碱,此种物质有升高体温的作用,发烧病症人饮茶无异于“火上浇油”。

(7)溃疡病人饮茶。茶叶中的咖啡因可促进胃酸分泌,升高胃酸浓度,诱发溃疡复发甚至穿孔。

(8)经期饮茶。女性在月经期间饮茶,特别是饮用浓茶,可诱发或加重经期综合症。医学专家的对照研究发现,与不饮茶者相比,有饮茶习惯者发生经期紧张症的几率高出2.4倍,每天饮茶超过4杯者,增加3倍。这可能与女性经期体内一种叫做环核苷酸的生化物质变化有关。

(9)一成不变。一年四季节令气候不同,饮茶种类宜作相应调整。春季宜饮花茶,花茶可以散发一冬郁积于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生发。夏季宜饮绿茶,绿茶性味苦寒,能清热、消暑、解毒,增强肠胃功能,促进消化,防止腹泻、皮肤疮疖感染等。秋季宜饮青茶,青茶不寒不热,能彻底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津液,使人神清气爽。冬季宜饮红茶,红茶味甘性温,含丰富的蛋白质,有一定滋补功能。

(10)便秘的人。由于茶叶里的茶多酚类物质对肠胃黏膜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因而影响了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易引起便秘或加重便秘。

神经衰弱、失眠症的人。由于茶叶中的咖啡因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有着明显的兴奋作用,饮茶尤其是饮浓茶,会使人脑处于一种过度兴奋状态而得不到休息。

贫血者。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会使食物中的铁形成不被人体吸收的沉淀物。

缺钙或骨折的人。因为茶叶中的生物碱类物质会抑制十二指肠对钙质的吸收。同时还能促使尿中钙的排出,使人体钙质少进多出,导致缺钙和骨质疏松,使骨折难以康复。

患有胃溃疡的人。因为人的胃里有一种能抑制胃壁细胞分泌胃酸的磷酸二酯酶,而茶叶中的茶碱会降低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使胃壁细胞分泌大量胃酸。

痛风病人。因为茶水中的鞣酸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因而不宜饮茶,更不宜饮泡得过久的茶。

高血压或心脏病人。由于茶叶中含有咖啡碱对人体有强心兴奋作用,而这种兴奋过程会影响到机体的生理活动,提高某些基础代谢。

患病饮食禁忌

1.甲亢病人忌多吃海带

甲亢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在一些缺碘的地区尤为多见。很多甲亢病人认为吃海带可以治疗甲亢,因此就大量进食海带,结果非但未痊愈,病情反而加重了,这是为什么呢?

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简称,其缘由是各种因素引起的大脑皮质机能失调后,致腺垂体分泌过多的促甲状腺素,使甲状腺组织增生、肿大和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所致。正常情况下,甲状腺能摄取碘,合成甲状腺激素,从而调节和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新陈代谢。甲状腺激素合成多少,与人体摄入碘的量有关。常吃含碘多的食物如海带等,就为生产甲状腺激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这就是人们认为多吃海带可以治疗甲亢的由来。

人体摄入碘超过一定限度时,会暂时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除了受碘摄入量的影响外,还受到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制约。甲状腺和垂体的功能是互相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这就使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这也是中医利用海带等含碘多的药物改善甲亢症的道理。但这种作用却不能持久,因为甲状腺会很快适应这种高碘状态,医学上把这种适应称为“脱逸现象”。脱逸后,甲状腺激素在甲状腺内的合成又会加剧,大量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后,即引起全身代谢亢进、某些系统的器官功能异常,以致原有的甲亢病情加重,或延长了控制甲亢的疗程,甚至可以引起甲亢复发,而且复发后的病情比过去更重。这时,如果再用甲亢药物治疗,剂量要加大,疗程也会延长。所以,应避免摄入大量的碘,不能多吃含碘丰富的海带、紫菜等食物。

2.胃病患者忌“少吃多餐”

很多胃病患者以为,少吃多餐是胃病康复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对于消化道病人来说,“少吃多餐”不仅毫无科学根据,而且弊多利少。因为食物进入胃以后,除了和胃酸发生中和以外,同时也强烈地刺激胃黏膜分泌胃酸,每次进餐后胃酸持续分泌2~3小时,所以多餐后会不断地刺激胃酸分泌,从而使溃疡面经常受到胃酸侵蚀,不利于溃疡愈合。因此,溃疡病人除了在病变时期和幽门梗阻时,短期采用少吃多餐的方法以外,平时仍应保持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还有不少人认为,得了胃病后应多吃细软的食物,这也是错误的观点。因为人在进食的时候,由于反复咀嚼而增加了唾液分泌,唾液不仅能中和胃酸,而且能增强黏膜屏障作用。相反,吃细软的食物,唾液中的淀粉酶不能充分发挥消化作用,从而间接使胃酸分泌增多,促使胃病加重。因此胃病患者的饮食以一日三餐定时定量,粗细搭配,才能使胃肠通畅。

3.糖尿病人忌过度缩减饮食

很多糖尿病人为了使血糖下降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往往会盲目地缩减饮食,以致整日饥肠辘辘,备受饥饿折磨。这种饮食方式对糖尿病的治疗和好转并无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