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眼科疾病防治手册
5332900000022

第22章 玻璃体疾病的防治(1)

什么叫星状玻璃体病变?其临床表现是什么?

星状玻璃体病变常发生在老年人,发病率1/200,单眼患病占75%。糖尿病患者的该病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浑浊物的主要构成是脂肪酸和磷酸钙盐。临床表现:无明显症状,视力不受影响。眼底检查可见玻璃体内散在白色,大小不等的卵圆形小体,星状小体小而分散,静止后也不下沉,玻璃体也未发生液化现象。

什么是老年性玻璃体变性?其临床特点有哪些?

随着年龄的增长,胶样玻璃体逐渐减少,液化的玻璃体逐渐增多,玻璃体周围组织基底膜层逐渐增厚。玻璃体液化与基底膜增厚产生临床的飞蚊症,并发生玻璃体后脱离。年龄增长后,玻璃体中的透明质酸解聚,析出结合的水分,形成多个小液化腔。此过程的持续进行,有更多的水分析出,小液化腔逐渐扩大。并与相邻的液化腔合并成大腔。与此同时,组成支架网的胶原细纤维也发生变性,浓缩聚集而形成浑浊体。玻璃体老年变化的另一改变为玻璃体周围的晶状体、睫状体、视网膜的基底膜的变性和增厚,结果使组织间的联系减弱,容易发生玻璃体后脱离。当玻璃体发生后脱离时,一部分病例可产生视网膜裂孔与视网膜脱离。

什么是眼内炎?其病因有哪些?

眼内炎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玻璃体的炎症,本病可分为:

(1)内源性:病原微生物由血流或淋巴进入眼内或由于免疫功能抑制、免疫功能缺损而感染,如细菌性心内膜炎和肾盂肾炎,可引起眼内细菌性感染。器官移植或肿瘤病人化疗后常发生真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

(2)外源性:手术后眼内炎,如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移植、玻璃体切割和眼穿孔修复术后等内眼手术,以及眼球破裂伤和球内异物。

眼内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内源性眼内炎症状为视力突然下降,细菌性者多在术后1~7天,真菌性者常发生在术后3周。内源性感染常从眼后部开始可同时存在视网膜炎性疾患。病灶色发白,边界尚清楚,初期是分散的,以后扩大蔓延到视网膜前,产生玻璃体浑浊。也可发生前房积脓。手术后细菌感染常有眼睑红肿,球结膜混合充血,伤口部位有脓性渗出,前房积脓或玻璃体积脓,不治疗视力会很快丧失。真菌感染常侵犯前部玻璃体,造成前部玻璃体表面积脓或膜形成,治疗不及时感染可向后部玻璃体和前房蔓延。

什么是玻璃体脓肿?

玻璃体脓肿又称玻璃体积脓,为眼内炎的一种表现。玻璃体发生周围炎症时,大量的血浆与白血球的渗出液积聚在玻璃体内,多为外伤、角膜溃疡等原因所致。患者视力急剧下降,斜照瞳孔出现黄色反射,出现白瞳症。

什么是玻璃体混浊?

正常人的屈光间质即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及角膜是透明的。它们中的任何部分发生混浊,都可以在眼前出现黑影。角膜和晶状体的混浊是不动的,只有玻璃体的混浊才会随眼球的活动而飘动。许多人都会发现眼前有黑影飘动,尤其是老年人。其实,黑影飘动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生理现象,一种是病理现象。

生理现象又叫飞蚊症,一般不影响视力。漂浮物多呈半透明状,有人形容为线状、丝状、蜘蛛网样、苍蝇腿样等。为防止漏诊、误诊和减轻患者不必要的顾虑,应做眼科有关方面的检查。病理现象又叫玻璃体混浊。患者常发觉在眼前有灰尘状、斑点状、线条状、雪花状等的黑影随眼球运动而上下或左右飘动,而且在眼球停止运动时,又回到原来部位。常见的有出血性混浊、炎症性混浊、变性性混浊。

玻璃体混浊是如何形成的?

玻璃体混浊是玻璃体最常见的一种病理变化。玻璃体本身或邻近组织病变常导致玻璃体混浊。引起玻璃体混浊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这些:

(1)炎性玻璃体混浊:玻璃体是无血管组织,玻璃体炎症都是周同组织炎症扩散而致,如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等。

(2)外伤性玻璃体混浊:眼球钝挫伤,穿通伤常伴有眼内出血而引起混浊,眼内异物及继发感染亦导致混浊。

(3)玻璃体变性混浊:随着年龄的增长,玻璃体逐渐发生变性,表现为凝缩和液化。凝缩的部位密度高,可有絮状、丝状、无色透明的混浊物。液化部位玻璃体结构解体,形成充满液体的空隙。这种玻璃体混浊在高度近视及老年人中更常见,多长期不变,不影响视力。

(4)闪辉性玻璃体液化:在玻璃体内见到结晶,光照后呈闪辉外观。结晶主要是胆固醇,产生的原因不明。

(5)星状玻璃体变性:在玻璃体腔内见到漂浮着无数白色球形小体,如天上繁星,结晶是脂肪酸和磷酸钙盐。多见于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

(6)出血性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葡萄膜血管破裂出血流入并积聚于玻璃体腔内,造成了玻璃体出血。

(7)全身病与玻璃体混浊:一些热性病常并发玻璃体混浊,如流感、伤寒、流脑等,也有报道疟疾、回归热等引起玻璃体混浊。肾炎、妊娠毒血症、糖尿病也可出现玻璃体混浊。

(8)其他:眼内肿瘤、玻璃体内寄生虫病、玻璃体视网膜退行病变也会引起玻璃体混浊。

西医治疗玻璃体混浊的措施有哪些?

(1)针对病因,治疗原发病。

(2)若伴有视网膜裂孔形成或大量玻璃体积血,则应考虑激光封闭裂孔或玻璃体手术。

(3)某些眼底病变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若患者已存在玻璃体后脱离,则日后发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程度较轻。在玻璃体手术时,若已有玻璃体后脱离,不但手术安全,且术后再发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概率较低。

(4)星状玻璃体变性通常不影响视力,无须治疗。少数严重者可考虑做玻璃体手术。

(5)闪辉性玻璃体液化因患眼多已失明,故无须特别处理。继发青光眼者,可行前房冲洗或玻璃体切除术。

中医治疗玻璃体混浊的疗方有哪些?

疗方一

杞菊地黄汤

【成分】熟地20克,淮山药15克,山茱萸15克,枸杞子15克,丹参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菊花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本方系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菊花而成:六味地黄丸,既有熟地、山茱萸、山药之三补,又有丹皮、茯苓、泽泻之三泻;既发挥滋补肝肾之功,又防止滋阴滞塞之弊,为历代滋补肝肾之良方。现加枸杞、菊花以清肝明目。八味合用,可共奏补益肝肾,明目增视之功效。

【主治】玻璃体变性属肝肾亏损者。症见眼前黑点飘动,发展缓慢,时隐时现,视物模糊,眼干涩不适,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弱。

疗方二

驻景丸

【成分】菟丝子15克,楮实子15克,茺蔚子10克,枸杞子10克,车前子10克,木瓜10克,五味子5克,寒水石5克,紫河车5克,生三七粉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楮实子、菟丝子、枸杞子、充蔚子、车前子滋补肝肾,益精明日;紫河车培补真元:寒水石性寒制紫河车之温;木瓜调理肝气;三七粉化瘀生新。全方滋而不腻,补而不燥,取其平淡,具有补养肝肾,益精明日之功。

【主治】玻璃体变性属肝肾不足者。症见眼前似有飞蚊,逐渐增多,检查可见玻璃体内有点状混浊飘荡,或五彩缤纷之结晶体;舌红,苔薄,脉细。

疗方三

六君子汤

【成分】党参30克,瓦楞子3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制半夏15克,山药15克,炒扁豆15克,炒薏苡仁15克,乌贼骨12克,鸡内金12克,陈皮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甘草补脾益气;陈皮、半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炒扁豆、炒苡仁健睥渗湿;乌贼骨、瓦楞子、鸡内金化痰散结。本方具有健脾益气,渗湿化痰之效。

【主治】玻璃体变性属脾虚湿困者。症见眼前黑花飞舞,玻璃体内有尘状、点状或絮状混浊;伴面色萎黄或淡白,食少神疲,口淡痰多,舌质淡嫩,或有齿痕,苔白,脉濡或弱。

什么是玻璃体出血?其病因有哪些?

本病又名玻璃体积血,多为外伤或手术,视网膜血管疾病,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导致眼内出血进入玻璃体。如眼球穿孔伤和钝挫伤都可引起玻璃体积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和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均为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炎症、变性、肿瘤和血液病,如葡萄膜炎、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裂孔形成、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眼内肿瘤、视网膜劈裂和Terson综合征等,也可引起玻璃体积血。中医学依视力下降的程度,属云雾移睛和暴盲的范围,多因火热、气病、外伤、血瘀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