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的社会中,是否注重细节的完美就体现在这些小事上。把每一件事做到极其完美的程度,必须付出你100%的热情和努力。我们不仅需要自动自发的精神,更需要苛求细节完美的精神,我们的工作不应该存在任何瑕疵,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仅仅满足于尽力而为,而要全力以赴地追求完美无缺,这样才能在职场上备受青睐。
立即行动,马上落实
任何奢侈的想法,如果不付诸行动,工作永远也不会落实到位。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以果断的执行力而闻名。有一次,一位年轻的支持者向卡耐基提出了一项非常大胆的建设性方案,在场的人全被吸引住了。当其他人正在琢磨这个方案、进行讨论的时候,卡耐基突然把手伸向电话并立即开始向华尔街拍电报,以电文的形式陈述了这个方案。
在当时,拍一封电报花费不菲,但1000万美元的投资项目却正因为这个电文而拍板签约。试想一下,如果卡耐基先生也和大家一样只是热衷于讨论而不付诸行动,这项方案极可能就在小心翼翼的漫谈之中流产了。
有很多人都折服于卡耐基的办事能力,羡慕他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但是,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卡耐基的成功源自他在长期训练中养成的“立即执行”的做事风格。实际上,多数知名企业家也是因其能够积极地行动与实践而成功的。
1974年6月28日,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永为他的现代造船厂举行了一次非常隆重的竣工典礼,同时也为该船厂的第一批产品举行了命名仪式。从1972年3月造船厂破土动工,到1974年6月正式竣工,郑周永仅仅用了两年零三个月时间,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而且在这段时间里,郑周永完成了挖船坞、防波堤工程、修建码头,并且还建了14万平方米的厂房。同时,郑周永还为5000名职工修建了职工住宅。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郑周永建成了一个面积为60万平方米、最大造船能力为70万吨,而且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造船厂。
这种惊人的速度和效率在世界造船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般情况下,按照当时的造船技术,如果要建像现代造船厂那样大规模的船厂,最快也要五年,郑周永做了一件别人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他让建厂和造船同时进行,在修建船坞时就开始建造油轮的各个部件,等船坞建成后,随即将油轮进行组装,下一艘油轮的制造也随之开始。假如不是这样的高效率,等到船厂建成后再造船,那笔巨大的贷款利息就会把他压垮,也就没有今天的现代集团了。
郑周永领导下的现代集团就是这样以高效和速度取胜,最终成为韩国的大财团,成为世界上着名的大公司,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工作中立即行动、马上落实的重要性。但是,在企业里,确实存在很多对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采取消极态度的员工,他们要么不去做,要么敷衍了事,要么拖拉、推诿,实际上,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会给工作带来损失。
对于自己的工作,不能立即执行、按时完成,总是拖拉延误,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恶习。在工作的执行过程中,很多员工都喜欢拖延,想着“明天再说吧,反正还有时间,等一会儿再做”。结果一拖再拖,最终不但耽误了工作的进展,而且对自己的发展也极为不利,因为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会喜欢或重用一个对工作漫不经心、总是无法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员工。
实际上,在工作中每个人都会产生惰性,事情不急时都喜欢往后拖一拖。但是,这种“以后再做”的想法,往往会使计划落空,工作变得一片混乱,后悔、自责、烦躁的情绪也会随之而来,从而影响了工作上的进步,还容易由于混乱而不能发挥应有的能力,自然也就无法保证工作落实到位。
那么,如果你想保证工作落实到位,不妨按照以下方法改变拖延的恶习:
第一,制定一个可以胜任的工作计划。
制定的计划一定是你能够胜任的,时间也要放宽松些,而且要适合自己的作息习惯。做到这一点,可以让你有能力和信心坚持做成一件事,而且在事情成功后,还可以为你带来愉悦感和继续努力下去的动力。
第二,做好自我监督或让他人帮助监督。
当一天的工作结束时,做一下自我总结,检查一下自己的工作效率。同时,你可以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别人,让他人来监督你,这样,在自尊心的驱使下可以对自己产生一定的压力,促使自己按步执行计划并且按时完成。
第三,把握住现在的时间。
富兰克林说:“把握今日等于拥有两倍的明日。”
歌德也曾说:“把握住现在的瞬间,从现在开始做起,只有有时间观念的人身上才会赋有天才、能力和魅力。”
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你应该经常抱着“必须把握今日去做完它,一点也不可懒惰”的想法去努力行动,决不要使自己变成一个懒惰成性、怠慢工作的员工,否则决不会有任何企业和老板会赏识你。
总而言之,“立即行动,马上落实”是一切成功的基础,没有什么比拖延更能使人懈怠、使工作能力减弱,也没有什么比做事拖延对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更为有害。所以,每一位员工都应培养自己良好的执行力,保证工作的落实,从而让自己更为抢手。
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在工作中,一个职场抢手人才的基本素质就是: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这也是落实工作的第一步。所谓“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简单地讲,就是一次性把事情做得符合要求。
在落实过程中,最没有效率、最浪费资源的事情就是一件事情开始没有做好,被推倒重来。工作中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每个人一生当中都会犯很多这样的错误,有的是不起眼的小错误,有的是伤筋动骨的大错误,不管错误大小,我们都要为之付出代价。
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不是一个简单量化的工作标准,而是一个改变所有企业和个人的有效的工作哲学和方法。
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哲学,是一个人实现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的第一法则。
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是对员工的期待,它时时刻刻提醒每一位员工,要尽最大的可能,在接手每一件事情时,抱着“一次就做好”的信念。
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是对“质量”品质的严格要求,只有“一次就做好”,才能尽可能减少废品,保证工作质量。
一次就把事情做好,需要员工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基础,需要员工对“一次”从事的工作有充分的准备。
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做错工作所带来的成本损失,还可以有效地避免时间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落实。
假如一次没有把事情做好,就会导致金钱、时间、原材料、精力的损失和浪费。
1984年,34岁的张瑞敏走马上任,担任青岛市海尔电冰箱厂的厂长。他刚一上任,就发布了13条规定,从禁止随地大小便开始,揭开了海尔现代化管理之路。
在1985年的一天,有一位客户来到海尔,说是要买一台冰箱。结果这位客户挑了很多台冰箱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了一台。待客户走后,张瑞敏让员工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结果,发现这些冰箱中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
张瑞敏把所有的职工都叫到车间,问大家现在应该怎么办?大多数人提出,既然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于是,张瑞敏对职工们说:“如果我允许你们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所以,张瑞敏当场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说着,就抡起大锤亲手砸下了第一锤!在砸冰箱时,很多职工流下了眼泪。
随后,张瑞敏主持和发动了一个又一个讨论“如何从我做起,提高产品质量”的会议,并制定了许多质量管理制度,三年之后,海尔企业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可见,假如在生产这些冰箱时,就让它们完全符合质量要求,就不会有这一砸冰箱事件了。尽管这是一件变坏事为好事的事情,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砸冰箱造成了时间、精力和原材料的浪费。因为时间、精力和原材料是不可逆转的。或许这正是海尔“很多职工砸冰箱时流下了眼泪”的一个重要原因。
卡耐基曾经说过:“任何一个人都没办法改变给人的第一印象,因为你的第一印象永远留在人家的心里。”有些人会说,我这一次没有表达好、没有表现好,我以后再来完善自己,那只是徒劳而已。第一次实在是太重要了,一旦第一次出现差错,就很难改变差错的事实,因为差错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需要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代价才有可能弥补。
在一次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师傅们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工作。这时,有一位师傅需要一把扳手。他便对身边的小徒弟说:“去,给我拿一把扳手来。”小徒弟飞快地跑去。师傅等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见小徒弟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拿回一把巨大的扳手说:“师傅,扳手拿来了,真难找?”师傅一看,却发现这并不是他想要的扳手。于是,他非常生气地对小徒弟说:“谁让你拿这么大的扳手呀?”
小徒弟没有说话,但是显得非常委屈。这时,师傅才发现,自己叫徒弟拿扳手的时候,并没有告诉徒弟自己需要多大的扳手,也没有告诉徒弟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扳手。他自己以为徒弟应该知道这些,但实际上徒弟并不知道。师傅明白了:发生问题的根源在自己,因为他并没有明确告诉徒弟做这件事情的具体要求和途径。
第二次,师傅明确地告诉徒弟,到某一库房的某个位置,拿一个多大尺码的扳手。这一次,没过多长时间,小徒弟就把师傅想要的那个扳手拿回来了。
在这个故事中,小徒弟因为没有一次把事情做对,浪费了时间。而更重要的是,要做到一次就把事情做好,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好”。在工作中,有很多人都遇到过越忙越乱,解决了旧问题,又产生了新故障的情况,在忙乱中造成的错误,轻则自己手忙脚乱地改错,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则返工检讨,给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次没把事情做对,忙着改错,改错时又很容易制造新的错误,恶性循环的死结越缠越紧。在“忙”得心力交瘁的时候,我们是否考虑过这种“忙”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呢?
盲目的忙乱没有任何价值,必须终止。再忙,也要停下来思考一下,使巧劲解决问题,而不要盲目地拼体力。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把该做的工作落实到位,这正是解决“忙症”的要诀。
朋友,现在你还忙吗?当然忙!但希望你是忙着创造价值,而不是忙着制造错误或改正错误。在工作完工之前,想一想错误带给自己和公司的麻烦,想一想错误造成的损失,你就应该能够理解“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这句话的分量。
在行为准则的贯彻执行上,“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是一个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理念。如果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具备把它做好的条件,为什么不现在就把它做好呢?因为把事情一步一步地做好了,就可以达到一次就把整个事情做好的境界。
总之,要想让自己成为一个企业抢手的人才,就要保证工作落实到位,用高要求和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做事的过程中,争取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不给自己留下再三纠错的后遗症。
多找办法,少找借口
不要拿“我没干过”之类的话做借口,工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怕干不了,就怕不去干。不敢去尝试的员工,永远也开创不了新天地,只能在自己的狭小世界中徘徊。那些喜欢找借口的员工,往往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工作的困难和对手的强大。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是积极地去想办法克服,而是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为自己的懒惰和灰心找理由。
不要“难”字当头,喋喋不休,让人见到你就觉得“又来了一个问题”。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使你沮丧消沉。战胜不了自己的消极心态,就等于剥夺了个人成功的机会,最终使自己一事无成。要知道,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才是你获得成功的基础。
职场之中,很多人虽然颇有才学,具备种种获得老板赏识的能力,但是却有个致命的弱点:缺乏挑战的勇气,没有创意,只做固定的工作,不断模仿他人,不求自我创新、自我突破,并认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只愿做职场中谨小慎微的“安全专家”,对不时出现的那些异常困难的工作,不敢主动发起“进攻”。高难度的工作或许蕴藏着失败的可能,但是敢于挑战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公司领导决不会盲目批评和责备,而会清楚地看到你的努力。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各种问题的困扰,企业迫切需要的是那种能及时解决问题的人才。企业聘用一个人,给他一个职位,给他与这个职位相应的权力,目的是为了让他完成与这个职位相对应的工作,而不是让他在这个职位上“休养生息”。
1998年4月,海尔集团在全公司范围内掀起了向洗衣机本部住宅设施事业部卫浴分厂厂长魏小娥学习的活动,学习她“认真解决每一个问题的精神”。
1997年8月,为了发展海尔整体卫浴设施的生产,魏小娥被派往日本,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整体卫浴生产技术。在学习期间,魏小娥注意到,日本产品的合格率为98%。
“为什么不把合格率提高到100%?”魏小娥问日本的技术人员。“100%?你觉得可能吗?”日本人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