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就大事的70个好习惯
5352000000017

第17章 好习惯带来好心情(3)

在某市曾发生这样一件事:一妇女带着孩子到路边摊点买了两根冰棍,每根1块钱,她给了10元钱,摊主找回8元。可是这位妇女却记成给了50元,那么就应找回48元。摊主当然不能答应,并且翻遍钱箱也找不出一张50元的钞票,但那位妇女依然不依不饶。双方为此争执了半天也无结果,无奈打电话给“110”。民警赶到现场时,事情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摊主高声向民警陈述详情,而那妇女则不停表示是自己记错了钱数。一场闹剧就此收场。民警对笔者一脸苦笑地表示,这虽是一件小事又是误会,但总不能不来吧。

这样的事件频频发生,让110系统疲于奔命而又无可奈何。

试想,那位妇女当时若能冷静地想一下,或许就可记起自己所给的真实钱数,接下来也就不至于双方争吵得不可开交,引得路人围观,冰棍化了也未来得及吃。甚至还让每天忙于接处警的民警多辛苦了一趟。

人需要冷静。冷静使人清醒,冷静使人聪慧,冷静使人沉着,冷静使人理智稳健,冷静使人宽厚豁达,冷静使人有条不紊,冷静使人少犯错误,冷静使人心有灵犀,冷静使人高瞻远瞩。

在美军历史上,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

美军历史上,共授予10名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是晋升得“第一快”。这一军衔潘兴从准将到五星上将用了13年;马歇尔从上校到五星上将用了20年;麦克阿瑟从上校到五星上将用了16年;布莱德雷从上校到五星上将用了9年;阿诺德从准将到五星上将用了12年;欧内斯特·金从上校到海军五星上将用了19年;切斯特、尼米兹从海军上校到海军五星上将用了18年;威廉·哈尔西从海军上校到五星上将用了16年,威廉·莱希从海军上校到海军五星上将用了27年的时间。而艾森豪威尔他从上校到五星上将仅用了4年的时间!这是他的“第一快”。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艾森豪威尔被调到陆军部工作的第一天发生的事情。由于艾森豪威尔曾经是在麦克阿瑟办公室工作,在麦克阿瑟办公室工作了6年,对菲律宾防务非常了解,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本人的关系又非常好,俩人私交很好,但是他们是上下级关系。所以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马歇尔就把他调到陆军部作战指导计划处负责远东事务。

1941年12月7号,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10日,艾森豪威尔向马歇尔报到。报到这一天,马歇尔跟他讲了20分钟,为什么把你调来?然后问他一句话:“我们在远东太平洋行动方针是什么?” 就问他这一句话。如果艾森豪威尔当时就回答是什么,是什么的话,你不问我吗?“知无不言”啊!那么就很可能不会有后来我们见到的艾森豪威尔了。因为马歇尔最讨厌对重大问题脱口而出的行为,马歇尔认为,这种不加考虑就给予答案的做法,投机的成分很大。

然而,艾森豪威尔却想了片刻,冷静地说:“将军,让我考虑几个小时再回答你这个问题,可以吗?”

马歇尔说:“好!”但是,在他的笔记本里面,艾森豪威尔的名字下面又多了几个字:此人完全胜任准将军衔!这是第二件事情,上他笔记本了。

冷静,正是马歇尔选将的重要标准。

面对金钱、美色、物欲的诱惑时,人需要冷静;得意、顺利、富足、荣耀时,人需要冷静;面对错综复杂的事物,人需要冷静;被人误解、嫉妒、猜疑时,同样需要冷静……

在大事大非面前,我们应该拥有马歇尔一样的头脑,也应该抱定这种原则。对于一个政治家如此,对于个人与个人之间也是如此。

如果一个企业浮躁,这个浮躁的企业终会没落,如果一个人浮躁,这个浮躁的人终会失去自我。做学问也好,办企业也骂罢,以及自谋生路,都来不得半点浮躁。我们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平和冷静,脚踏实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浮躁使得我们缺乏幸福感,缺乏快乐,太过于计较个人得失。其实,浮躁就是失衡的心态在作崇,一旦丧失了心理调节功能,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便会发生倾斜,甚至最后发展到人格的严重扭曲。

所以,一个大气从容、成熟稳重的人,总是把冷静这种习惯带入到自己的处事风格中。

一个浮躁的、善变、功利的社会中,需要一位冷静者、坚持者、挑战者。

不管是现实还是梦想,首先要冷静的生活,脚踏实地的生活,不要流于世俗,也不要天花乱坠。

培养自己脚踏实地的做事习惯吧!让自己拥有冷静的好习惯,用冷静的习惯消除你的浮躁心,等自己真正宁静下来后再投入社交活动、投入工作、爱情。

38.要有认识自己缺点的习惯

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桶壁中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我们的缺点,就是木桶壁中那块最短的木板。

《伊索寓言》里说:当初普罗米修斯造人,让每个人身上挂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挂在胸前;另一只装自己的缺点,挂在背后。结果,人人只消一低头就看见了别人的缺点,而对自己的缺点却很难看见。中国的一句老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反映出同样的道理。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人本身就是带着缺点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人生的过程就是在不断改掉缺点、完善自己的过程,因此,敢于挖掘和暴露自己缺点的习惯是非常有必要和再正确不过的选择。

有一个人在一次面试中就遭遇了这个深刻的问题--

面试开始了,他排在30名面试人员中的第29位,而名额只有一个。

他默默地等着,一个个面试者满面春风地从老总的房间里出来,他很是羡慕。终于轮到他了。

“你好。”老总满脸笑容地和他握了握手,他忙道了声“谢谢”。

问话开始了。“你知道你应聘的是什么职位吗?” 他微笑着点了点头:“营销部经理。”

“你对‘一瓶白开水当一瓶高档饮料卖’这句话有何见解?”

“我认为这种营销理念是错误的,因为产品的价格体系是建立在产品成本与产品质量的基础之上,产品质量是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当产品的成本质量与价格不相等时,那么就构成了对消费者的欺诈行为。这种营销理念将会断送产品的潜在市场,同时失去产品的生命力。”

一切话题像书本上提到的那样,他轻松地回答着。

“你的缺点是什么?”突然,老总问了他一个书本上没有提到的话题。

他的缺点是什么?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也从来没人问过他,即使是恋爱的时候也没有。他该说什么呢?咳,反正是没有希望了,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吧。

“我很清高,不会吹牛拍马,常目无领导,爱发牢骚,做人过于死板,常与世格格不入......不过,这一切是别人告诉我的。到如今,除了不爱做家务外,我不太明白我还有什么大的缺点。我也说不清楚,真的。”

老总微笑着点了点头:“其实,一个人找自己的缺点很难,而找优点则很容易,有时候别人认为是缺点的而往往是你的优点,有时候自己认为是优点的,在别人眼里却成了缺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张先生,你很实在,也很坦诚,我们公司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欢迎你加入本公司。”

没想到,他竟成了30面试者中唯一的幸运儿。

要发现自己的缺点,就必须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剖析,不单单是找出优点、肯定成绩,更关键的是要把自我剖析的手术刀滑向心灵的深处,对心灵进行忏悔式的追问:我的缺点到底在哪里?明天我将如何努力?

我们不仅要有认识自我缺点的习惯,还要养成善于“补短”的习惯。

的从个人来讲,纵观古今中外历史,有哪个是因为“补短”后成为完美之人而名垂千古的?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元太祖、毛主席……有哪位是因为完美无缺而载入史册的?而且优点越突出的人,往往其缺点也越明显。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美国着名的咨询公司盖洛普通过对美国2000名社会知名人士、成功者的长期研究发现,尽管其路径各异,但成功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懂得“扬长避短”,即充分发挥其优势避免短处而不是补短造就了他们的成功。补短”意味着要做很多不喜欢自己的事情,而没有兴趣就很难积极投入,这样也就很难有创新。如果我们真的想有所创新,就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一些传统观念。“补短”往往意味着平衡发展(这也是我们从小就受到的教育),往往意味着小而全、大而全,最后很少有人在某方面特别突出。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总统任命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当时有人告诉他,格兰特嗜酒。林肯却说:“要是我知道他喜欢喝什么牌子的酒,我就给其他的将军们也送一二桶去。”林肯孩提时代是在肯塔基州和伊利诺斯州边境渡过的,他无疑知道关于喝酒及酗酒滋事的危险性。但是,在北方军中只有格兰特被证明一贯能运筹帷幄指挥战争赢得胜利。格兰特的任命,正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这是一个有效的任命,因为林肯在选择他的将领时,是看他具有久经考验打胜仗的才能,而不是因为他是个毫无缺点的完人。然而,林肯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才明白这一道理的。在他挑选格兰特之前,他先后任命过三四位将领,条件都是没有重大缺点。结果是尽管北方军在人力和物力上都占绝对优势,但从1861年至1864年三年里北部同盟军几乎毫无进展。南部联邦军在用人上与北方形成明显的对照。以李将军为指挥的南方军,人员选用是从长处着眼。李将军的将领中,从斯通沃尔·杰克逊起,几乎所有的人都有不少明显的缺点。但李认为,这些缺点关系不大,而他们每个人都有某一方面的真正长处。李正是运用了这个长处,并使之得到发挥。结果,林肯任命的“各方面都不错”的人,一再被李手下只有“一技之长”的人所击败。李的人员很不全面,但长处非常突出。所以林肯最后才力排众议任命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后来林肯说:“我的生活经验使我深信,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优点也很少”。人才使用,当用其长处。从长处看人,世无无用之才;从短处看人,人人难逃平庸。

用人不是为了克服人的弱点,而是为了发挥人的长处。古人云,“人之才行,自古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德鲁克说,谁想在一个组织中任用没有缺点的人,这个组织最多是一个平平庸庸的组织。

弥补自己的短处,有效的解决办法是设法控制弱点,只要它不严重影响、制约你优势的发挥就行,腾出手来把优势磨砺得更加犀利,用你的超强优势主题来盖过你的弱点。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充分发挥你的优势,在你所在的领域成为No.1就是成功,360行行行都可以出状元,都是成功!

几千年来,很多哲学家都忠告我们,要认识自己,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把他错误的解释为仅认识和挖掘消极的一面,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认识自己。

这是一种习惯型的思维误区。认识自己的缺点是很正确的,并可借此谋求改进和完善。但如果仅认识自己的消极面,就会陷入混乱,使自己变的没有什么价值感。因此,在正确认识自己缺点的习惯之后,也是你进行自我肯定的习惯之始。

39.要培养善于调节自己心情的习惯

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如果人们不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就会被诱惑牵着鼻子走,偏离成功的轨道。所以,养成要培养善于调节自己心情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喜欢生气、为小事抓狂的人,总是让别人有机可乘。生气当然不会是件好事,至少对健康就是不利的因素,若能养成学会调节自己心情的好习惯,懂得训练自己,在生活中减少对外在环境的过度反应,也许,有助于内心的平和。

人们喜欢为了一些鸡毛蒜皮不重要的事物,争执不休,徒然浪费许多有限的生命,而一无是处。人与人之间的争吵、斗讼、诈欺、迫害,都是浪费精力又无意义的事情。

有些人,总是喜欢无所不用其极去伤害别人,造成别人的痛苦。而我们也总是被别人所影响,一般人的情绪比较脆弱、容易生气,和别人争执也多,大部分的人皆属于平凡人,所以,都有生气的经验。

生气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习惯,是对挫折、被侵犯以及不合理对待的反应。

有很多人在生气之后习惯于给自找借口,他们说道:“我天生就这样。”“我也没办法呀!”并以此来求得别人的原谅。如果是人们偶尔如此,我们就会嘲笑他,又在给自己找借口了!可是当他习惯于这样说之后,当我们数十百遍的劝谏都无济于事之后,也许你就会疑惑起来,难道他的脾气真是天生的吗?

有一个禅的故事说得很好:

盘圭禅师说法时不仅浅显易懂,也常在结束之前,让信徒发问问题,并当场解说,因此不远千里慕道而来的信徒很多。

有一天,一位信徒请示盘圭禅师说:

“我天生脾气不好,不知该如何改正?”

盘圭:“是怎么一个“天生”法?你把它拿出来给我看,我帮你改掉。”

信徒:“不!现在没有,一碰到事情,那“天生”的性急暴躁,才会跑出来。”

盘圭:“如果现在没有,只是在某种偶发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那么就是你和别人争执时,自己造就出来的,现在你却把它说成是天生,将过错推给父母,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信徒经此开示,会意过来,再也不轻易的发脾气了。

答案很自然也很明显,没有天生的脾气。世间上没有天生的东西,大自然因缘聚合森罗万象,我们的本性中包含了善与恶,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减。”任何人只要有心,没有改不了的恶习。

没有人愿意生气,但是,还是会经常为小事而生气。在盛气中,人们便会容易做出没有经过审慎判断的事。

人之所以会生气,主要是外在环境的刺激,除非是圣人,否则,一般平凡人皆会因为生活中的种种人或环境而生气,能够在生气时自省或是生完气觉察的人,就已经不容易了。

任何一个成功者都具备善于调节自己心情的好习惯,这个优秀的习惯伴随着他们走向事业的辉煌。

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亲自率领蜀国大军北伐曹魏,魏国大将司马懿采取了闭城休战、不予理睬的态度对付诸葛亮。他认为,蜀军远道来袭,后援补给必定不足,只要拖延时日,消耗蜀军的实力,一定能抓住良机,战胜敌人。

诸葛亮深知司马懿沉默战术的利害,几次派兵到城下骂阵,企图激怒魏兵,引诱司马懿出城决战,但司马懿一直按兵不动。诸葛亮于是用激将法,派人给司马懿送来一件女人衣裳,并修书一封说:“仲达不敢出战,跟妇女有什么两样。你若是个知耻的男儿,就出来和蜀军交战,若不然,你就穿上这件女人的衣服。”

“士可杀不可辱。”这封充满侮辱轻视的信,虽然激怒了司马懿,但并没使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改变主意,他强压怒火稳住军心,耐心等待。

相持了数月,诸葛亮不幸病逝军中,蜀军群龙无首,悄悄退兵,司马懿不战而胜。

抑制不住自己心情好坏的人,往往伤人又伤己如果司马懿不能忍耐一时之气,出城应战,那么或许历史将会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