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交际心理学
5352100000023

第23章 办公室交际1:与上司愉快沟通(2)

然而在许多单位都经常发生一种现象:希望传播的信息在某处停住,不希望暴露的信息却广为流传。

一般人的心理是,一听到重要消息,往往不识真假,就想迫不及待地告诉别人,以满足我比你早知道这个消息的虚荣心理。也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这种虚荣心,所以消息就你传我,我传她,一个接一个,很快就传得沸沸扬扬。

我们都知道,在一个单位中职位越高,所能获得的信息也就越多。上一级往往比下一级获得更多更机密的信息。

一般来说,上司获得信息,其可信度总比下属道听途说来的消息可靠性高。如果他尽可能地把重要信息告诉下属,这就表示上司对这位下属的充分信赖。因此当我们能够接触到这类重要信息时,就要做到如下几点:

1影响上司间关系的话要保密

在生气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说出一些在平时根本不可能说的话,比如会影响上司关系的话。作为上司心腹的下属一定要对这些话保密。

有这样的一则事例:一部队发生了一起事故,政委立即布置召开常委会,当秘书通知司令员时,司令员烦躁地说:“这个时候开什么会,乱弹琴。”显然,这句话的分量是很重的,一旦传给政委,一定会产生很不好的效果。可后来政委问秘书有没有通知司令员,司令员说了什么的时候,秘书只是模糊地回答说:“出了事故,司令员心情也很沉重,没说什么。”这样一来,政委也就不再追问,聪明的秘书就这样巧妙地掩饰过去了。试想,如果把上司在特定的条件下说的话,尤其是一些气话、过头话、牢骚话传来传去,那么后果可想而知。

2对上司的隐私要保密

在公司的白领女性,由于工作职责一般与上司的距离较近,容易成为上司的心腹。经常和上司打交道,熟知上司的各种言行举止、脾气爱好、行事作风,甚至缺点等,这就要求她们要从维护上司形象这一点出发,对上司的缺点和隐私加以保密。特别是上司个人生活上和 婚姻上的问题,更应该守口如瓶。

3对上司的过失和失误要保密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论哪个人,不可能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说得准确、完整,说漏嘴的,说“走火”的,说了无意中伤害别人的话,也是在所难免的。因此,作为下属就不能把无意当有意,把偶尔当经常,把不该当回事的话传出去,更不可抓住上司的一次失误就对人津津乐道。

比如,一位上司长期在基层工作,相对来讲对机关工作比较生疏。因此,其他上司往往称赞这位上司为“部队型”的,实干精神好。如果你从贬义的角度去分析,也可以理解为大家在议论这位上司只有基层工作经验,没有机关工作经验,或者说只适应基层工作,不适应机关工作。三人成虎,也许“说者无意”,可若是“传者有心”的话,那肯定要搞得面目全非了。

所以,下属在非正式场合涉及上司的话题,聪明的人都会选择沉默,以免引起误解,使自己陷入难堪之地。

一个聪明的下属,要充分了解单位各个方面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一个不该开口就绝不开口的下属,这样才能获得上司的真正信赖。如果你获得上司的信赖,你反而会增加接触到更多信息的机会。这对你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化解与上司之间的误会

在工作中,上下级之间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和碰撞,引起冲突。这时候,作为下属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加深矛盾,陷入困境,甚至导致双方的关系彻底破裂。那么,一旦与上司发生冲突后怎么办?常言道:“冤家宜解不宜结”,通常情况下,缓和气氛,疏通关系,积极化解,才是正确的思路。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一些方式方法:

1.先从自身找原因

心理素质要过硬,态度要诚恳,若责任在自己一方,就应勇于找上司承认错误,进行道歉,求得谅解。如果重要责任在上司一方,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就应灵活处理,因为目的在于和解,下属可以主动灵活一些,把冲突的责任往自个身上揽,给上司一个台阶下。人心都是肉长的,这样人心换人心,半斤换八两,极容易感动上司,从而化干戈为玉帛。

2.主动找上司说话

不少人当与对方吵架之后,双方谁见了谁也不先开口,实际上双方内心却都在期待对方先开口讲话。所以,作为下级遇到上司特别是有隔阂后,就更应及时主动地答腔问好,热情打招呼,以消除冲突所造成的阴影,这样给上司或公众留下一种不计前嫌、大度处事的印象。不要有侥幸心理,见面憋着一股犟劲不答腔不理睬,昂首而过,长期下去就会旧疙瘩未解又结新疙瘩,矛盾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势必形成更大的隔阂,如此再想和好就晚了,困难会更大。

3.当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就是当下属与自己的上司发生冲突之后,作为下属不计较,不争论,不扩散,而是把此事搁起来,埋藏在心底不当回事,在工作中一如既往,该汇报仍汇报,该请示仍请示,就像没发生过任何事情一样待人接物。这样不揭旧伤疤,噩梦勿重提,随着星移斗转,岁月流逝,就会逐渐冲淡,忘怀以前的不快,冲突所造成的副作用也就会自然而然消失了。

4.找人从中和解

就是找一些在上司面前谈话有影响力的“和平使者”,带去自己的歉意,以及做一些调解说服工作,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尤其是当事人自己碍于情面不能说、不便说的一些语言,通过调解者之口一说,效果极明显。调解人从中斡旋,就等于在上下级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但是,调解人一般情况下只能起到穿针引线作用,重新修好,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要靠当事人自己去进一步解决。

5.在电话中解释

打电话解释可以避免双方面对面的交谈可能带来的尴尬和别扭,这正是电话的优势所在,打电话时要注意语言应亲切自然,不管是由于自己的鲁莽造成的碰撞,还是由于上司心情不好引发的冲突,都可利用这个现代化的工具去解释;或者换个形式利用书信的方式去谈心,把话说开,求得理解,形成共识,这就为恢复关系初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下一步的和好面谈铺平了道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此法要因人而用,不可滥用,若上司平时就讨厌这种表达方式的话就应禁用。

6.伺机和好

就是要选择好时机,掌握住火候,积极化解矛盾。譬如:当上司遇到喜事受到表彰或提拔时,作为下级就应及时去祝贺道喜,这时上司情绪高涨,精神愉快,适时登门,上司自然不会拒绝,反而会认为这是对其工作成绩的认可和人格的尊重,当然也就乐意接受道贺了。

7.宽宏大量,委曲求全

当与自己的上司发生冲突后,运用这一方法就要掌握分寸,要有原则性,一般来讲在许多情况下,遇事能不能忍,反映着一个人的胸怀与见识。但是,如果一味地回避矛盾,采取妥协忍让、委曲求全的做法,就是一种比较消极和压抑自己的奴隶行为了,而且在公众中自身的人格和形象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正确的做法是现实一些,肚子要大,宰相肚里能撑船,不要小肚鸡肠,斤斤计较,既然人在屋檐下,就应夹起尾巴做人,不妨暂时先委屈一下自己,适度地采取忍让的态度,既可避免正面冲突,同时也保全了双方各自的面子和做人的尊严。

综上所述,是站在下属这个角度而言的,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我们把话说回来,如果下属偏偏遇到的是位不近情理,心胸狭窄,蛮横霸道的上司,必欲将其置之于死地时,就应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三十六计走为上”。

上司误解你了怎么办

人与人之间的想法不同,在交往中,往往会产生一些误解,特别是有的人由于思考比较细腻,当被上司误解的时候,更容易困惑迷茫。

社会心理学家曾作出这样的分析:信任是人际沟通的“过滤器”。只有对方信任你,才会理解你的良好动机。否则,即使你提出的动机是好的,也会经过“不信任”的“过滤”作用而变成其他的东西。这种东西往往是被扭曲了的,带有怀疑主义的色彩,这使得他不可能很理智地去分析你的意见和建议,你的每一句话都会与你的“不良”动机联系在一起。

上司对下属性格、工作的不了解也会产生误解。一般来说,下属与上司产生误解的原因是上下级之间存在着信息沟通不足。由于下属和上司间缺乏足够的交流,彼此对对方的情况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判断时容易加入一些主观色彩和心理因素,这就导致对对方的不客观认识和推测。

那么,一旦你的上司误解了你,你如何做才能既澄清自己的清白,又同时不伤及上司的面子呢?

上司误解了下属,有其主观上的原因,更有客观上沟通不足的原因。上司处于一个中枢性的岗位,事务繁重,责任重大。他只能通过人事档案、他人的汇报、平时的印象、特殊考验等渠道对你有所了解,但一般而言,他不会主动去找你进行沟通。这样,便缺乏对你全面、直接和理性的认识,容易受他人意见的影响、本人直觉的左右和主观判断的影响,从而对你的言行产生认识误差。

下属对待上司误解最明智的态度就是:及时、主动地去化解它,不能让它成为上司的定形之见,更不能消极回避和等待。

1主动沟通、积极接触

有时候,理不讲不清,话不说不明。既然上司已明显地表露出对你的某些看法,而且他不可能会主动找你谈心。那么你就应该主动地走上前去,找准机会,向上司展示自己的真实个性和真正意图,使上司能对你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必要时,你不妨针对上司对自己的误解坦白地谈,这样既能直指问题要害,把扣子解开,又能为彼此的交流创造一种坦诚、公开的气氛,从而有利于解决问题。

但是,你一定要显示自己的真诚,向上司多提供一些正面的信息,培养自己在上司心中的良好形象;同时,对自己一些缺点也不妨勇敢地承认,以便使上司能充分感受到自己的真诚和坦率。特别是对上司业已指出或有所察觉的缺点,更是要主动承认。必要时加上一些诚恳的表白或合适的辩护。自然,最后要表示改正的决心,这样会使上司有权威感。

2用自己的行动说明一切

无论是在工作生活中,还是在人际关系中,有些事情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达的,或者不宜于说破。有时候佯装不知,“难得糊涂”,反而会比洞察秋毫,反应敏捷要好得多。

因此,下属觉察到上司对自己有了某种误解后,不妨装作不知,以“大智若愚”、“问心无愧”的态度待之,抓住机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消除上司的误解。

另外,还有一种误解,就是你误会了自己上司,对上司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这个时候你要怎么应对为妙呢?

上司可能会误解下属,有时下属也会对上司产生误解。这是因为,二者所处的位置、考虑问题的角度、掌握的信息以及价值标准都存着一定的不同。因此,当上司言行中发出的信息不能够为下属所准确地理解时,往往也会造成种种误会。

1不动声色,从容应对

下属误会了上司,其种种想法可能深藏于心里,并未在言行上加以暴露,可能并不为外人所知,或为上司所察觉。

知道自己误会了上司时,下属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动声色,言行照旧,不让别人了解自己内心的这些变化,但在内心上要从容地找出应对策略。

2上司已经觉察时,主动道歉

当你一不小心,在行动中表现出了对上司的误解,而恰恰为上司所察觉时,不动声色转变态度的方法就不可行了。“解铃还须系铃人”,这时,下属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行动:

(1) 主动沟通,当面道歉

下属主动去找上司,坦率地讲出过去的误解和得知真相后的心情,并当面表达自己真诚的歉意和支持上司工作的决心,以求消除上司的误会和猜疑。

当下属因对上司有误解而产生敌意,许多时候上司可能并不真正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原因,他也可能因猜疑而对你产生种种误会和敌视言行。所以,你一定要讲明原委,以真诚的力量化解上司心中的疑虑。一旦把问题讲清楚了,上司多半会很欣然地接受,并有兴趣进一步了解下属,甚至有可能使彼此的关系发生重大的转折,迈上一个新台阶。

(2)为上司、为公司多做几件力所能及的实事

固然,下属和上司之间真诚、坦率的交流有助于双方解除误会。但是,如果没有行动上的支持,也许会有新的误会产生,甚至上司会对你的动机产生怀疑。所以,下属一定要采取实际而有效的行动,使上司感受到自己对他的支持和拥护。一个支持性的举动,会增强你的可信度,拉近你与上司之间的距离;而如果你忽略这样一个行动,你在上司心目中的可信度就会逐渐降低,甚至成为负值,彼此之间的误会则会进一步扩大。

因此,下属一定要重视行动,把握时机,甚至不惜付出损失某些切身利益的代价来表示自己的支持。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误解的发生是极其常见的,这也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涉及人的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对于职场中的每一位来说,嫉妒、多疑、防范、自负等心理很容易诱发上司对自己产生不信任感,导致种种误解。同时对上司复杂个性的不了解,是下属对上司产生误解的一个原因。

打破被上司冷落的尴尬

作为下属,被上司冷落的滋味肯定是不好受的。但是,如果你因为被冷落而抱怨、消沉,只能使上司更加疏远你。处于事业低潮,人更要调整好心态,积极地、有策略地生活,为迎接光明创造条件。

如何打破被上司冷落的冰封期?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会对你有所帮助。

1.调整心态

无论是新闻出版界,还是学术界,都曾谈论一个“情商(EQ)”与“智商(IQ)”的问题。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一个人的成功,智力因素也许并非是最重要的,而情感因素,如情绪、意志、性格、热情等却往往对人的成功产生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

其实,人的心态问题就应属于“情商”的范围,大凡事业有成者都是善于调整自我情绪的高手,即使是在逆境中也能把握自我、保持心态的某种平衡。

既然受到冷落已成为一个事实,最高明的办法莫过于坦然地接受它,并努力使自己的心态做到平和,不但不为逆境所困扰所挫伤,而且还能化不利为有利,使自己的精神永远不能被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