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如何谋得好职位
5352700000021

第21章 自我升值谋得好职位:好职位偏爱终身学习的人(1)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一次性学习”早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只有终身学习才不会落伍。一个人只有把学习视为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你才能每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有所进步,才能不断增长新本领、创造新业绩、适合高新职位的要求。

学习永远无止境

学习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可贵的品质。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知识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是自己跟上社会的发展。

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歌德说过:“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学习是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我们在现代社会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知无涯,学无境。永远不要停止你学习的脚步,让学习成就你的事业,成就你的人生。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他离开家乡到处寻找名师,想得到一些真正的修为。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位高僧;并恳求师父收他为弟子。高僧见他一片诚心,又天资聪慧,便收下了他。

两年后,小和尚自以为学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师父的真传,便不想再继续跟着师父参禅拜佛了,于是就向他的师父辞行,要下山去。高僧明白小和尚的心思,他并没有阻拦小和尚下山,而是让小和尚拿来一个钵子,然后让他往里面装一些石头,装满为止。高僧问小和尚:“钵子装满了吗?”小和尚答:“满了,再也装不下什么东西了。”高僧便抓了一把芝麻撒进去,然后晃了晃钵子,芝麻一会儿就不见了,接着高僧又抓起一把芝麻撒进去,晃了晃钵子,芝麻又不见了。“钵子装满了吗?”高僧再次问小和尚。小和尚惭愧地告诉师父:“看上去满了,可是还能装下很多东西。”这时,高僧又取来一只杯子,让小和尚往里面倒水。 小和尚看杯子满了,就想停止倒水。高僧却说:“不要停,继续倒。”结果钵子倒满了水后,多余的水都溢了出来。高僧这时候才让小和尚停止倒水,然后问他:“满了还装得下别的东西吗·”小和尚明白了师父的一片苦心。

故事中的高僧利用向钵中盛物的方式含蓄巧妙地告诉急于出师的徒弟一个道理:“学无止境,切忌自满。”

当今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个人用十几年所学习的知识,会很快过时。如果不再学习更新,马上就进入所谓的“知识半衰期。据统计,当今世界90%的知识是近三十年产生的,知识半衰期只有五至七年。人才学上的“蓄电池理论”告诉我们,一块高能电池的蓄电量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地进行周期性充电,才能可持续地释放能量。那种一次性“充电”即可受用终生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因此,对每一个人来说,学习是永远没有止境的。

某软件公司新来了两名大学生,一个叫齐磊,学数学的;一个叫顾刚,学计算机的。刚进公司的时候,由于顾刚专业的先天优势,他如鱼得水,获得不少展示才华的机会,接连在好几个项目中出彩,一时颇为得意。

一年多来,他一直以自己的专业文凭为荣,总觉得自己是“科班出生”,受过专业系统训练,别人是根本竞争不过他的。于是,他躺在功劳簿上吃起了老本。平时上班一有机会就偷闲玩游戏,上网聊天,对于更深层次的软件开发研究,他没有丝毫涉猎,整天在自己营造的轻松氛围中度过,至今仍是个普通的程序员。而外行的齐磊却成了软件分析师。原因是什么呢?因为齐磊知道自己是学数学的,对计算机只是略知一二,所以就决定从头学起,从认识键盘到安装制作软件,结合教材系统,扎实地对自己进行补充,不但工作时间不溜号,而且经常早起晚归,抓住每一分时间学习。

在软件开发熟练掌握之后,齐磊并没有松气,而是把自己的长处充分地利用上,在大型软件的算法上下功夫,以严密的数学思维为基础编写程序。同时,对软件开发的最新动向也时刻关注着,并为此订阅了大量的报刊和杂志,吸收先进的东西,然后再结合现实开发新软件,就是这样不断地充电,齐磊现在已经从外行变成了内行。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个人如果不每天学习,不断充电,那么很快就会落伍。因此,总之,不管你是涉世未深的青年,还是经验丰富的长者;不管你是胸无半点文墨,还是学富五车,都应该树立学无止境的全新理念。做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真正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学习是无止境的,一个成功者的学习方式,就像一块海绵一样去吸收知识,将工作、生活当作学习的课堂,每天都带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动机,同时还要不断地自我积累、思考、归纳、总结和提升。只有这样,你才会用新的角度去思考,才能领会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将工作和学习结合起来

古人云:“士三日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当前,我们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大融合的时代,科学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对职场人士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抓紧时间学习,就难以跟上时代的节拍、适应工作的需要。

小杨22岁,大学刚毕业就进了与自己专业一致的中国远洋航海船舶公司。他刚开始参加工作时满脑子都是曾经学过的图表、模型、公式,实在不知道应该如何着手眼前的工作。但他没有被这样的困难吓倒,他很快就掌握了弥补自己缺点的方法。船长让他在刚开始工作的几个月里只是在船上到处看同事操作,熟悉熟悉环境。小杨明白船长的苦心,长时间的观察使小杨基本掌握了船舶驾驶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这时,他总算深深地认识到读大学时政治课上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哲学命题时的懵懂与幼稚。确实有许许多多东西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而真正的工作往往则更需要扎扎实实地实践。

6个月后,小杨得到了一次休假。他没有把休假时间全部花费在逛街、游玩上,而是对自己观察到的事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分析。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他认识到自己在技术上所遇到的主要的总是还是经验不足,而要弥补经验不足就得多接受船员培训,从公司工作指导手册上吸取经验。这样,他马上报名参加了公司8月份的培训班。

在培训班学习2个月后,他终于走上了船舶的驾驶岗位工作,担任副掌舵手。

对于一个员工的成长来说,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从不懂到懂,直到成为专业能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的过程。不学习将失去竞争力,好员工永远把“学习、学习、再学习”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勤奋和好学的基础上,员工也自然而然会在实际工作中产生新思路、新做法,这样的员工才能得到职位的升迁。

小张和小王同时被微软录用为程序员,小张毕业于一所着名大学的电子系,她才华横溢,设计的程序简洁明了,而且很少会出现漏洞,一开始就赢得了老板的青睐。而小王却是靠自学成材的,她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学历都没有,有人传言说,小王之所以能够被录取,完全是因为上层主管当中有她的亲戚。

平常的工作量对小张而言十分轻松,所以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逛商场购物上,而小王却只能起早贪黑,才能勉强完成工作任务。为此,小张总是瞧不起小王,她甚至说:“和这样的傻瓜在一起工作,简直是我的耻辱。”

三个月以后,老板给小王涨了薪水,对此,小张愤愤不平:“只要高层有亲戚就可以加薪,完全不考虑工作能力,这样的公司有什么前途!”

这时,主管给小张拿来了一份小王的设计程序,小张看后大吃一惊,小王的程序和原来的相比竟然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简直可以用完美无缺来形容。

原来,在小张自鸣于自己的才能的同时,小王却在勤奋学习,而此时,小王设计出来的程序已经比小张的好得多了!

在工作中,要求我们掌握熟练的专业知识。但熟练的业务知识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靠别人给予的,而是要靠不断学习和积累,要牺牲更多的玩乐甚至休息时间去获得。

人的一生都需要学习,要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地努力和磨练才能达到人生的目标及理想,我们在学校里要学习,出来工作了,当然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因为这个社会在进步,人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工作的普升,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所以在工作期间学习是很重要的。

不断学习才会进步

学习是一生一世的事,只有终生学习,不断学习,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有一位记者曾问李嘉诚:“今天你拥有如此巨大的商业王国,靠的是什么?”李嘉诚回答说:“依靠知识。”有位外商也曾经问过李嘉诚:“李先生,您成功靠什么?”李嘉诚毫不犹豫地回答:“靠学习,不断地学习。”

由此可见,不断地学习是成功必备的重要条件。我们要用学习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充实自己的生活。因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只有不断地进步,才能一步步接近成功。

对职场人士的你来说,利用多余时间学一些对工作有利及提高工作效率的知识,利用目前可供自己自由思考的时间来保证你将来成功,这既是投资,也是保险,更是将来的利润。

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即使每天工作再多再累,他也绝不埋怨,并且还能腾出时间来进修。这也正是成功的秘诀之一,因为他们相信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无止境。

1791年,法拉第出生在伦敦市郊一个贫困铁匠的家里。他父亲收入菲薄,常生病,子女又多,所以法拉第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有时他一个星期只能吃到一个面包,当然更谈不上去上学了。

法拉第12岁的时候,就上街去卖报。一边卖报,一边从报上识字。到13岁的时候,法拉第进了一家印刷厂当图书装订学徒工,他一边装订书,一边学习。每当工余时间,他就翻阅装订的书籍。有时甚至在送货的路上,他也边走边看。经过几年的努力,法拉第终于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渐渐的,法拉第能够看懂的书越来越多。他开始阅读《大英百科全书》,并常常读到深夜。他特别喜欢电学和力学方面的书。法拉第没钱买书、买簿子,就利用印刷厂的废纸订成笔记本,摘录各种资料,有时还自己配上插图。

一个偶然的机会,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丹斯来到印刷厂校对他的着作,无意中发现法拉第的“手抄本”。当他知道这是一位装订学徒记的笔记时,大吃一惊,于是丹斯送给法拉第皇家学院的听讲券。

法拉第以极为兴奋的心情,来到皇家学院旁听。作报告的正是当时赫赫有名的英国着名化学家戴维。法拉第瞪大眼睛,非常用心地听戴维讲课。回家后,他把听讲笔记整理成册,作为自学用的《化学课本》。

后来,法拉第把自己精心装订的《化学课本》寄给戴维教授,并附了一封信,表示:“极愿逃出商界而入于科学界,因为据我的想象,科学能使人高尚而可亲”。

收到信后,戴维深为感动。他非常欣赏法拉第的才干,决定把他招为助手。法拉第非常勤奋,很快掌握了实验技术,成为戴维的得力助手。

半年以后,戴维要到欧洲大陆作一次科学研究旅行,访问欧洲各国的着名科学家,参观各国的化学实验室。戴维决定带法拉第出国。就这样,法拉第跟着戴维在欧洲旅行了一年半,会见了安培等着名科学家,长了不少见识,还学会了法语。

回国以后,法拉第开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不久,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34年,他发现了电解定律,震动了科学界。这一定律,被命名为“法拉第电解定律”。

法拉第依靠刻苦自学,从一个连小学都没念过的装订图书学徒工,跨入了世界第一流科学家的行列。恩格斯曾称赞法拉第是“到现在为止最大的电学家”。

1867年8月25日,法拉第坐在他的书房里看书时逝世,终年76岁。由于他对电化学的巨大贡献,人们用他的姓--“法拉第”,作为电量的单位;用他的姓的缩写--“法拉”作为电容的单位。

法拉第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在人的一生之中,要有所成就,就必须要不断学习并且把学习贯穿于自己的一生。

未来的竞争实质就是学习的竞争,谁学习得更快、理解得更深,谁就会走在发展的前列。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职场人面临着社会、技术高速发展和高频变革的挑战,面临着更新观念和提高技能的挑战,因此,我们要建立终生学习的习惯。在这个社会里,对学习不感兴趣,或是“忙得没功夫看书”的人,终会被时代的激流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