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上被封杀的幕后真相
5359000000014

第14章 书中自有误读处(2)

朱熹在他的《与陈师中书》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柏杨认为:“中国对妇女的贞操问题,尺度一向很宽。像当过短期宰相的范仲淹的母亲,在范仲淹父亲死了后,即行再嫁,没有人对她轻视。到了程颐,才开始对妇女加强迫害,订立片面的苛刻标准,即男人可以随便再娶,妇女则绝对不可以再嫁。曾有人问他:‘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程颐断然说:‘绝对不能,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朱熹

程颐和很多人都把“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句话给狭窄化了,实际上朱熹当初的这个观点并非专门针对女性提出来的。他的这套理论学的主要思想宗旨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套做人的哲学学说,是教导人们如何做一个杰出的人、高尚的人、了不起的人、伟大的人……朱熹本人从来没有针对女性提出些什么具体要求,更没要求女性要把贞操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主要是针对君子和大丈夫提出来的,是宣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所指的是一个男人的气节与骨气。“失节”重于“饿死”,“气节”重于“生命”,这涉及人生观、生死观的问题,是对男人较高层次的精神要求。

朱熹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样,表现的是对个体精神价值的认识,显示了一种藐视权贵的浩然正气和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自主人格。这既是孟子坚守仁义节操的自我写照,又是对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坚守正义、刚直不阿、英勇奋斗等优良传统的概括和总结。这种大丈夫气概,成为鼓舞人们为正义而英勇奋斗的精神力量,对后代许多刚直不阿、忠贞不渝的志士仁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这样一个坚守民族气节的人,他生前的“衣带诏”里是这样写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明清之际的洪承畴就因为缺少这种“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舍生取义精神,所以当了汉奸,背叛了国家,背叛了民族,毫无节气可言,成为民族的败类。而年仅17岁的夏完淳却能始终坚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高尚精神,和文天祥一样保持了自己气节和尊严。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雎阳齿,为颜常山舌……”他们正是因为坚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大义而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正是这种对信仰执著追求、刚强坚毅的浩然正气,不畏强暴誓不低头的气节,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血性。

朱熹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与“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它是一种崇高的品德与境界,是儒家思想中宣扬的自强不息与不畏强暴的精神与信念,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气节,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骨气。

所以说,朱熹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指的是一种精神气节,而不是轻视妇女、灭绝人欲的封建糟粕。

贾母才是大观园中“一把手”

提起大观园中最具实权的人物,人们往往第一个就会想到王熙凤。她在大观园里呼风唤雨的本领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王熙凤深得贾母的宠爱,管理家里的大小事物,在贾府可称得上是大权在握的实权人物。但是,很多事情王熙凤仍需向贾母请示报告。“善将将者”才是真正的第一高手,大观园中的一把手依然是贾母。这个自称“老废物”的史老太君其实最懂得一把手之道,不显山不露水,谈笑之间就稳稳控制住局势,是整个贾府中最深藏不露之人。

贾母看上去无所事事,实际上却是贾府里的镇宅之宝。她不但是贾府秩序的保障,而且也是贾府的文化带头人。她为大观园里的风花雪月捧场,积极寻找各种娱乐项目,批评评书里的老套观念,她在家庭装修方面的艺术天分至今仍受人称赞。有了她,荣国府这台庞大而衰老的机器至少还能正常运行,还能保持些许健康清新的气息。相比之下,宁国府的无法无天、乌烟瘴气,正是因为少了这么一个智慧的老太太。

与大多数一把手一样,贾母也有坚硬锐利的一面,身怀利器,隐而不发。在她慈祥温和的背后,你能看到寒光闪烁,随时都有可能亮出,割开与他人之间的距离。上一刻还和颜悦色,下一刻就会疾言厉色。这是作为一把手必备的优良素质。毕竟盯着她的人太多了,或是有所求,或是想要蹬鼻子上脸,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原则才能当好一把手。

比如在《红楼梦》第七十三回中,贾母认为值夜班的老妈子聚众赌博会给园中带来不安定的严重后患,“夜间既耍钱,就保不住不吃酒,既吃酒,就免不得门户任意开锁。或买东西,寻张觅李,其中夜静人稀,趋便藏贼引奸引盗,何等事作不出来……这事岂可轻恕!”贾母才刚定了调子,下面的人立即卖力追查,可见其威力。结果查出的三个人都是平时最得宠的人,一个是林之孝家的两姨亲家,一个是园内厨房柳家媳妇之妹,一个是迎春的乳母。黛玉、宝钗、探春等一起为她们求情,但是贾母却毫不容情地给驳了回去,说:“你们不知,大约这些奶子们,一个个仗着奶过哥儿姐儿,原比别人有些体面,他们就生事,比别人更可恶,专管调唆主子护短偏向。我都是经过的。况且要拿一个作法,恰好果然就遇见了一个。你们别管,我自有道理。”黛玉、宝钗、探春等只得罢了。

上述这段话足可见贾母作为一把手不容侵犯的原则和铁腕。别看她平时和蔼可亲,对一个小道士也要连叹数声“可怜见的”。但在关键时刻,是任谁也不能阻碍她的意志的,她从来就不是李纨那样的大善人,会把姐妹们的面子放在心上。

即使是从一些细节点滴里,我们也能很容易地窥见贾母的一把手面孔。比如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贾母携她玩乐一天,亲切地喊她老亲家,戏称自己是老废物,好似全无架子。但是等这一天过完,刘姥姥前来辞行,贾母只令鸳鸯带几句话,全无昨日的亲密无间。可见,贾母跟所有的一把手一样,偶尔有可能降尊纡贵,但却不大会随便跟谁交上朋友。

深藏不露才是真正的高手,贾母成长于四大家族的鼎盛时期,受到过优良的教育,在大家族的钩心斗角中,在十年媳妇熬成婆的过程中,不动声色的权谋技巧早已修炼得炉火纯青。大观园里能窥见这一层的也只有薛宝钗和当事人王熙凤。在第三十五回里,薛宝钗是这样说的:“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她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还有一个是王熙凤。贾母夸她,又忧虑她聪明太过,怕活不长。王熙凤说,“这话人人都说,人人都信,只有老祖宗不该说,不该信,老祖宗只有比我聪明十倍的,怎么这样福寿双全呢?”贾母听得哈哈大笑。王熙凤的话不全是马屁,只有聪明人才能看出聪明人的聪明来,她们这老中青三代人,倒也有些惺惺相惜,自然也知道自己在大观园中的分量与地位。

淮河不是橘与枳的楚河汉界

在中学课本上有篇叫《晏子使楚》的课文里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赐晏子饮酒,酒意正浓时,两名公差捆着一犯人来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说:“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都是善于偷盗的吗?”晏子离开坐席回答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南就结橘子,生长在淮北就结出枳,叶子仅仅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原因是什么呢?水土不同。现在这人在齐国不偷盗,到了楚国就偷盗,莫不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盗窃?”“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于是很多人就因此误以为淮河是橘与枳的分界线。事实并非如此。

淮河,是我国的著名大河。它源于河南省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等省,最后流入江苏省的洪泽湖。洪泽湖以上,河长845公里,流域面积16.4万平方公里。洪泽湖以下,主流出三河经高邮湖由江都县三江营入长江。全长约1000公里,流域面积18.7万平方公里。下游原有入海河道,公元1194年黄河夺淮以后,河道淤高,遂逐渐以入江为主。但是不管怎样更改河道,淮河以北仍然不能包括广东一带。

《辞海》中说我国“北至山东,南至广东”均有枳树分布,这说明,枳树既可以生长于淮北,更可以生长于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