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招贤纳士重用人才上来说,李建成也不比李世民差。李建成也曾广罗人才,善待贤良。“倾财赈施,卑身下士,逮乎僧道博徒监门厮养,一技可称,一艺可取,与之抗礼,未尝云倦,故得士庶之心,无不至者”。他招揽的许多谋臣猛将大都成为后来的贞观名臣,为贞观之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李建成曾甚礼之的谋臣魏征后来在贞观年间以谏诤而闻名,曾被李建成视为心腹的武将冯立也在后来的贞观年间“甚有惠政”。另外,还有名臣韦挺、郑善国、李纲等,都曾受到李建成的优待。
玄武门兵变时,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翊与冯立痛哭不已,与众将士言:太子生前对我等不薄,此刻正是报恩之时,遂奔赴玄武门,为李建成报仇。古来就有士为知己者死,二冯所为正是此之注脚。
假设没有玄武门之变,这些大臣们定会继续跟随李建成。李建成上台的第一件事也必是轻徭役,这是肯定的,因为这也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而这些大臣们在李建成的领导下,也未尝不可开创出另一种模样的大唐盛世。
隋炀帝不是一无是处的暴君
“隋炀帝”中的“炀”的意思是“好内远礼、逆天虐民、去礼远众”,是谥号中的坏谥,史籍中记载他“弑君父,杀兄弟,骄淫无度”、“虐民已极,怨深盗起”、“好大喜功”,最终将江山断送,这些罪名加起来,连著名暴君商纣王都不是他的对手。
然而,历史上的杨广是否真的如此呢?他真是个一无是处、十恶不赦的暴君吗?
首先,隋炀帝的一大罪名是“好色荒淫”,甚至到达“淫母”的地步。事实上,隋炀帝虽有声色之好,内宫多蓄美女,但是并不为最。
他当时的后宫编制是:后一,夫人三,嫔九,婕妤十二,美人、才人十五,宝林二十四,御女二十四,采女三十七。后世有文说隋炀帝荒淫,夺兄弟之妃妾,可翻阅《隋书》和《北史》均未讲过隋炀帝有夺纳兄弟妃妾之事,而唐太宗杀其弟元吉后,却将元吉妃杨氏纳入后宫。再与汉武帝相比,武帝要骄淫得多,他的两位皇后失宠被废,宠妃无数,及至晚年,好仙道,喜房中术,纵欲不禁。据《隋书》中的《后妃传》记载,隋炀帝虽好色,但与正宫萧皇后仍相守终生,“帝每游幸,后未尝不随从”。所以,说他“荒淫”有失公允。
隋炀帝
其次,在历代史学家笔下,隋炀帝最大的罪过就是开凿运河,而开通大运河也是成就他“千古骂名”的开始。
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第一年就征发百万士兵和夫役,修造通济渠,同年又改造邗沟。公元608年,又征发百万河北民工开凿永济渠,公元610年又沟通长江河。至此,开凿大运河的工程基本完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前后用了六年的时间。隋炀帝先后外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还有从淮河进入长江的邗沟;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到达余杭(今浙江杭州)的江南河;引沁水向南到达黄河,向北到达涿郡(今北京)的永济渠。这些渠南北连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运河。大运河从北方的涿郡到达南方的余杭,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多里。隋炀帝在修运河的同时,还在运河两岸筑起御道,种上杨柳树。从长安到江都,沿途建造离宫40多处,沿运河还建立了许多粮仓,作为转运或贮粮之所。
运河的开通为北方军事防务、军备积储、为南北贸易交流、为中国造船业发展、为南北文化交流、为各民族迁移融合、为下层人民创造就业机会、为城市形成与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中国绝大多数有名的发达古城都坐落在运河两岸,这条人工河是隋以后中国的命脉,而这一切始于隋炀帝,就这一点来说,隋炀帝的历史功绩是不容抹杀的。
杨广还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这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科举制度的创建,重才学而不重门第,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任人唯贤”,并恢复了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每一部历史都是由改朝换代的胜利者组织纂写的,但我们不要忽略这么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新王朝为了突出自己的文治武功,不免要对它推翻的王朝曲笔删改,这也在情理之中,所以也给后人留下了众多的疑案。要想看清杨广的真实面貌,就必须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
宦官并非全猥琐,太监也曾变过法
提起太监,人们自然会想起那些面白无须、娘娘腔的猥琐之辈。提及宦官专权,历史记载必定称之为“乱政”,于是人们更将其与卑鄙猥琐、为非作歹、祸国殃民联系起来,其实这是所谓儒家正统观点的思维,有很浓的偏见在内。历代宦官多来自民间底层,因生活所迫、走投无路才自愿进宫的,通常学识浅薄,无甚大志,干不出太祸国殃民的事来。少数在历史上留名的奸恶太监也是因为皇帝昏庸所制造的产物。太监并非全是猥琐小人,他们之中也有部分难得的精英,如改善造纸术的东汉太监蔡伦、七次下西洋的三宝太监郑和等。太监也并非全都是扰乱朝政的阴虫鬼魅,他们之中也有正直之辈,例如明代变法的刘瑾。
刘瑾,陕西兴平人。得到皇帝信任之后当上了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即秘书角色,可是武宗耽于玩乐,怠于政事,刘瑾每有请示,“武宗辄叱曰‘吾安用尔为?而一烦朕!’自是不复奏,事无大小,任意裁断,悉传旨行之,上多不之知也。”
刘瑾并非无能之辈,也未曾将国事当做儿戏。史载,刘瑾将奏章带回私邸后,都与他的妹婿礼部司务孙聪及华亭人张文冕商量参决,再由大学士焦芳润色,内阁李东阳审核之后颁发,还是颇为慎重的。
他针对时弊,推行新法,即历史上的“刘瑾变法”。其中包括建立内厂钳制东西厂的权力,“时东厂、西厂缉事人四出,道路惶惧。瑾复立内行厂”。重新丈量天下田地,将被豪强勋戚蚕食隐没的部分重新丈量出来,超过限额的给“无田民种之”,“降赋税,减轻农民负担……”刘瑾倒台后,廷臣奏请恢复在刘瑾手里调整变动的法令有“吏部二十四事,户部三十余事,兵部十八事,工部十三事”,几乎涵盖了政务的所有方面。据说包括整顿了历来最头痛的盐政,甚至还让寡妇改嫁、提倡穷人火化。
此外,“瑾峻刑”,其执法很严,颇有朱元璋之风。对于打击官员失职和贪污腐败不遗余力,以独特的“罚米例”,对失职官吏以罚米为单位的俸禄为手段,“丁未,工科给事中吴仪核宁夏、固原等处仓场秋坯亏折之数,劫历任巡抚都仰史徐廷薄等16人,侍郎硕佐及管粮郎中、副使、金事徐键等十八人,又通判董全等188人,又以马价盐课劫巡抚宁夏全都御史刘宪、巡抚陕西右副都御史杨一清及苑马寺卿、全事、知府、间知及管屯卫宫十余人,皆入罚米例,重者五百石,轻者三百石以下,致仕者半之”。又,“辛丑,给事中白思诚、御史储珊等,复参辽东仓库自弘治十五年至正德三年前后各任挪移亏折之数,遂及都御史王宗彝……及郎中、给事中、御史等凡数十人。除病故者勿追,余俱各罚米输边,自一千石以下有差,其中所罚有至再至三者”。(《明通鉴武宗》)
历代整顿吏治都是极艰难的事情。刘瑾的整顿却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他采用一般外臣不敢施行的令人不寒而栗的手段,客观上对畏恶不畏善、长于敷衍的奸猾之徒起到了威慑的作用。清丈时,居然有官员畏惧刘瑾的严厉,自劾其父。当然成果也很丰硕:仅正德三年,山东巡抚周熊一次就清出隐没田地18350余顷。
刘瑾变法期间,还组织编纂了《通鉴纂要》,此外,调整了各省的科举录取名额,增加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录取人数,降低了江西的录取人数。
值得一提的是,刘瑾虽为宦官出身,但他专权期间却禁止太监干政,限制宦官权力,“当瑾专政时,有所请多不应,永成、大用等皆怨瑾”。他的亲信都是外臣,如内阁学士焦芳、刘宇、曹元,尚书毕亨、朱恩等,并无一个宦官,以致遭其他宦官嫉恨,这也成为他倒台的重要原因。
刘瑾最后的结局是,以花甲之年时受凌迟,即千刀万剐,刘瑾总共被刮了3357刀,每十刀一歇一喝,第一天割357刀,暂时休息时给他喝点粥维持生命,总共剐了三天,惨不忍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难道就因为他是一个太监就要背负千年骂名?变法历来都是一个神圣血腥的祭坛,好多变法者都是用生命献上祭礼,比如被车裂的商鞅。我们不能因为刘瑾是太监就否定他的历史功绩,不能应为他是太监就觉得他死有应得。
商纣不是昏庸无能之辈
一说到商纣王,人们可能一下子就会想到《封神演义》中那个宠信奸臣、残暴到令人发指的昏君。事实上,《封神演义》这部神话小说是明清时写的,作者并没有亲身体验过商纣王的时代,他只是根据传说和想象力来虚构,其中绝大部分情节都是小说家做言,不可当做信史。
根据《史记》记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才思敏捷,身材高大,臂力过人”。他曾经只手托梁顶柱、徒手杀虎。还具有对复杂事务迅速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是个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深得他父亲的喜爱。
商纣王统治商朝后,曾铸造了大量的兵器,如用青铜制造的箭镞,精巧而锋利、射程远、杀伤力大,一举击溃了一直对其统治有威胁的东夷部落,把疆土开拓到了中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使中原文化逐渐传播到东南地区,大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但是,一个如此优秀的人却被丑化成一个“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超级败家子,原因有二:其一,武王伐纣,必须有政治口号,丑化商纣王只是其政治策略之一,否则,师出无名。造谣、中伤等,成为政治斗争的手段,也是来自政治需要,不把敌人丑化,怎能唤起大众的愤怒与信心。在中外历史上,这种把敌人妖魔化的事情还少吗?其二,“胜者为王败者寇”,当时的周王朝虽然灭了商,但并不是一个大国,他要巩固他的政权,稳定和笼络民心。于是灭掉商纣王的西周帝王们,以及其后的御用文人们,根据政治的需要,把死去的纣王诸事一再编排,终于使他成了一个坏到脚底生疮、头顶流脓的人,一个昏庸无能到必须有人出来替天行道将他立即铲除的人。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对商纣王做过评论。他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后世言恶则必稽焉。”子贡认为:是有人故意置天下之罪恶于商纣王。历史总是胜利者写下的。胜利者喜欢说前朝什么,前朝就是什么。夸奖你,你就是一朵花;贬损你,你就是豆腐渣,历来如此。周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当然要对前朝进行反面宣传了。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评点二十四史时,也给了商纣王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把纣王看做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统一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同时,他也指出了纣王失败的教训:“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