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犹太人的智慧
5360900000031

第31章 积蓄精力,成就卓越(3)

在犹太人眼里,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经商智慧,关键看其能否靠不断滚动周转的有限资金把营业额做大。

犹太人普利策出生于匈牙利,17岁时到美国谋生。开始时,在美国军队服役,退伍后开始探索创业路子。经过反复观察和考虑后,决定从报业着手。对于一个毫无资本和办报经验的人来说,想通过报纸赚钱无疑是痴人说梦,但普利策却坚定不移地按这个奋斗目标前进。

为了搞到资本,他靠运筹自行做工积累的资金赚钱;为了从实践中摸索经验,他到圣路易斯的一家报社,向该老板求一份记者工作。开始老板对他不屑一顾,拒绝了他的请求。但普利策反复自我介绍和请求,言谈中老板发觉他机敏聪慧,勉强答应留下他当记者,但有个条件,半薪试用一年后再商定去留。

普利策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忍耐老板的剥削,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他勤于采访,认真学习和了解报馆的各环节工作,晚间不断地学习写作及法律知识。他写的文章和报道不但生动、真实,而且法律性强,不会引起社会的非议和抨击,吸引着广大读者。面对普利策创造的巨大利润,老板高兴地吸收他为正式工,第二年还提升他为编辑,普利策也开始有点积蓄。

通过几年的打工,普利策对报社的运营情况了如指掌。于是他用自己仅有的积蓄买下一间濒临歇业的报馆,开始创办自己的报纸--《圣路易斯邮报快讯报》。

普利策自办报纸后,资本严重不足,但他很快就渡过了难关。19世纪末,美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商业开始兴旺发达,很多企业为了加强竞争,不惜投入巨资搞宣传广告。普利策盯着这个焦点,把自己的报纸办成以经济信息为主,加强广告部,承接多种多样的广告。就这样,他利用客户预交的广告费使自己有资金正常出版发行报纸,发行量越来越大。他的报纸发行量越多,广告也越多,他的收入进入良性循环。即使在最初几年,他每年的利润也超过15万美元。没过几年,他成为美国报业的巨头。

普利策初时分文没有,靠打工挣的半薪,然后以节衣缩食省下的极有限的钱,一刻不置闲地滚动起来,发挥更大作用,是一位做无本生意而成功的典型。这就是“不做存款”和“有钱不置半年闲”的体现,是成功经商的诀窍。

有准备的人才能更好地把握机会

纵观犹太民族的发展史可知,犹太人善于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所具备的条件和优势对自己人生进行理智的设计和运作。在商场上他们也是如此,他们根据时代的潮流选择、设计和把握生意,以致他们被称为“撞上运气的人。”

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一带曾出现过一次淘金热。年轻的犹太人列瓦伊·施特劳斯听说这件事赶去的时候,为时已晚,从沙里淘金已到了尾声。他随身带了一大卷斜纹布,本想卖给制作帐篷的商人,赚点钱作为立足的资本,谁知到了那里才发现,人们不需要帐篷,却需要结实耐穿的裤子,因为人们整天同泥和水打交道,裤子坏得特别快。

于是,列瓦伊·施特劳斯用那卷斜纹布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条牛仔裤。

后来,列瓦伊·施特劳斯又在裤子的口袋旁装上银纽扣,以增强裤子口袋的强度。此后,列瓦伊·施特劳斯开始大批量生产这种新颖的裤子,销路极好。尽管大量服装商竞相模仿,但是列瓦伊·施特劳斯的企业一直独占鳌头,每年大约能售出100万条这样的裤子,营业额达5000万美元。

列瓦伊·施特劳斯就是被运气撞上的人,但运气只撞那些有准备的人。或者说有准备的人才能抓住偶然撞上门的“运气”。金融巨头安德烈?麦耶就是一个有准备的人。

麦耶出生于巴黎一个生活艰辛的家庭。1914年,16岁的迈耶为了生计辍学,成为巴黎证券交易所的一名送信员。同年夏天,他受雇于巴黎的鲍尔父子银行。这不仅使他从此进入了银行界,而且由于战争造成金融人员大量流失,使他在16岁时就得以自由地学习这个行业的所有的东西。不久,麦耶的精明能干就得到金融界的一致赞扬。

拉扎尔兄弟银行在法国金融界声誉不菲,1925年,拉扎尔兄弟银行的老板韦尔看上了安德烈·麦耶,他认为麦耶是个可造之材。这年麦耶27岁,韦尔问他是否愿意加入拉扎尔。麦耶很感兴趣,但他有一个问题:“我何时才能成为合伙人?”韦尔未置可否,麦耶就婉拒了这个邀请。

1926年,韦尔重提此事,并提出一个建议:麦耶可以有一年的试用期,如果他的表现的确非常出色,那么一年后麦耶就成为合伙人,否则,麦耶就得离开拉扎尔。麦耶毫不犹豫地跳槽了。

1927年,麦耶如愿以偿地成为拉扎尔的合伙人。但是,迈耶并没有满足这个成就,他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家:为公司出谋划策、安排交易、筹措款项,同时为银行寻找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麦耶认为这种意义上的银行业务才是拉扎尔的主要活动所在。

1928年,拉扎尔成为雪铁龙汽车公司的主要股份持有者。当时,雪铁龙公司首次向法国汽车工业引进了赊销汽车的办法,这种办法是通过雪铁龙的一家子公司--“赊销汽车公司”,法文简称为“索瓦克”来实施的。但是,雪铁龙的老板只把“索瓦克”当做他的汽车促销工具。而麦耶马上想到了“索瓦克”更多的用途,比如赊销家用器具,甚至房产等等。他建议由拉扎尔联合另外两家银行买下“索瓦克”,把它变成一个基础宽广的消费品赊销公司。

雪铁龙的老板认为麦耶的建议对他没有坏处:索瓦克将继续销售雪铁龙汽车,不销售其他汽车,只是也将从事其他领域的业务。此外,“索瓦克”的转手,使雪铁龙不必再为开办这家相当于银行的公司提供资金,这对于资金来源相当吃紧的雪铁龙来说,是备受欢迎之举。

为了成功地策划这笔大买卖,麦耶四处活动。他眼界非常高,最后找到两家最强有力的合伙者,一家是“商业投资托拉斯”,当时美国最大的消费品赊销公司之一,另一家是J·P·摩根公司,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私人银行。

合作伙伴找到了,接下来开始寻求使用“索瓦克”作为其销售机构的商业客户,他毫不费口舌就与着名的美国电器制造公司凯尔文·耐特签订了合同。这样,“索瓦克”开始运转,它给投资者带来了持续不断的利润,即使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依然如此。时至今日,它仍财源不断,势力强大。

“索瓦克”的成功让金融界知道,麦耶是一个成熟的银行家。他不仅能想出一个宏大的构想,而且还表现出了使这个构想得以实现的决心和能力。

麦耶的成功说明这样一个道理:运气只青睐那些有准备、有抱负、有超常耐力的人;运气是偶然的,但抓住撞上门的运气绝非偶然;运气属于有准备的人。

生意中不要异想天开

犹太人认为,在商业活动中,人与人都是以利益维系的,人的良知和道德往往会被金钱扭曲,一旦轻信别人,就可能倾家荡产,而且是呼告无门。“每次都是初交”的生意经,初看之下毫不起眼,细细推敲却令人深思。

有一天,一位日本商人请一位犹太画家上银座的饭馆吃饭。宾主坐定之后,画家乘等菜之际,取出纸笔,给坐在边上谈笑风生的饭馆女主人画速写。

不一会儿,速写画好了。画家递给商人看,画得形神皆俱。日本人连声赞叹道:“太棒了!太棒了!”

听到商人的奉承,画家便转过身来,面对着他,又在纸上勾画起来,还不时向他伸出左手,竖起大拇指。通常,画家在估计人体的各部位比例时,都用这种简易方法。

日本商人一见画家的这副架势,猜想这回是在给他画速写了。因为面对面坐着,看不见他画得如何,但还是一本正经地摆好姿势,让他画。

日本商人一动不动地坐着,眼看着画家一会在纸上勾画,一会儿对他竖起拇指,足足坐了10分钟。

“好了,画完了。”画家停下笔来说道。

听到这话,商人松了一口气,迫不及待地欠身过去,一看,他大吃一惊。原来画家画的根本不是商人,而是画家自己左手大拇指的速写。

商人连羞带恼地说:

“我特意摆好姿势,你……你却捉弄人。”

画家却笑着对他说:“我听说你做生意很精明,所以才故意考察你一下。你也不问别人画什么,就以为是在画自己,还摆好了姿势。单从这一点来看,你同犹太人相比,还差得远呢。”

此时,日本商人才如梦方醒,明白过来自己错在什么地方:看见画家第一次画了女主人,第二次又面对着自己,就以为一定是在画自己了。

正是基于对类似这位日本商人所犯的错误,哪怕同再熟的人做生意,犹太人也决不会因为上次的成功合作,而放松对这次生意的各项条件、要求的审视。他们习惯于把每次生意都看做一次独立的生意,把每次接触的商务伙伴都看做第一次合作的伙伴。这样做,起码有两大好处:

其一、不会像日本商人那样,因为自己对对方的先人之见而掉以轻心,相反,可以有足够的戒备防止对方可能的一切手脚。

其二、可以保证自己第一次辛辛苦苦争取得到的赢利,不至于在第二次生意中为顾念前情而做出的让步所断送。

犹太人深知,在人的潜意识层面上,“每次都是初交”往往在漫不经心中被忽略了,先人之见的厉害之处在于会使人都想不到去纠正它。直到事情结果出来了,大失所望甚至绝望之余,他们才不无懊悔地察觉自己的疏忽。

“每次都是初交”是犹太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由活生生的商业活动而得出的高级生意经,而其适用范围竟然已经到达潜意识层次。只有一个发明了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的民族的商人,才会在这种极其细微、极不容易觉察的地方,有如此清晰的认识,并且驾轻就熟、游刃有余。这是一条保持内心平衡,不被他人策动的生意经。

但有意思的是,对自己,犹太人要求做到“每次都是初交”,不为别人策动;但对别人,犹太人则毫不迟疑地利用对方对“第二次”的先人之见,来策动别人。一则犹太笑话中的某个卖伞柜台的售货员,他不用开口,利用顾客的问话,就构筑好了“第二次陷阱”。

“先生,您买这把漂亮的伞吧!我保证这是真绸面的。”

“可是,太贵啦。”

“那么,您就买这把吧。这把伞也很漂亮,可是并不贵,只卖5马克。”

“这把伞也有保证吗?”

“那当然。”

顾客犹豫了很长时间,又问道:

“保证它是真绸的?”

“不是…”

“那你又保证什么呢?”

“这个嘛……我保证它是一把伞。”

此则笑话中的顾客差一点把“第二个保证”当做“第一个保证”,从而买了一把仅仅保证是“伞”的伞。

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

在生意场上只能遵守商业规则,日常生活中的亲情、友情,尊老爱幼、礼让、助人等等其他的伦理道德规范都必须服从商业规则。在生意场上,一切都是商品,而商品则只有一个属性,那就是增值、生钱,除了犯法的事不能干,违背合同的事不能干,其他的一切都应该服从这个最高目的。

犹太人在进行商业操作之前,先排除了众多伦理道德规范的掣肘和情感的障碍,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眼界看得宽,手脚放得开,处处得心应手,无往而不胜。

在犹太人看来,创立公司无非是为了赚钱,只要能赚钱,出售自己的公司也是一种商业形式。同样的道理,犹太人在进行商业操作时,对于所借助的东西,也从来没有什么顾忌,只要是有利于赚钱,且不违犯法律,就怎么好用怎么用,完全不必考虑过多。

犹太民族在生活上的禁忌之多、之严格,在世界各民族中是很少见的,并且这些禁忌历经2000多年而能坚持贯之,极少改变。但是在另一方面,犹太人在经营商品时的百无禁忌也是在各民族中不多见的。许多原先非商业性的领域大都是被犹太人打破禁区而纳入商业范围的。

苏联刚刚成立之时,许多资本家把苏联看做洪水猛兽,只有犹太人哈默不受局限,独辟蹊径,结果在苏联发了大财。

成功使哈默信心大增,他想:我为什么不回美国一趟,联合机器和其他产品的生产企业,与苏联进行更多的贸易呢?他说服的第一个人是亨利·福特。

福特汽车早已闻名世界,其创始人亨利·福特不仅是个有名的倔老头,也是个有名的反苏派。哈默经人介绍与福特见了面,福特不否认在苏联市场上销售自己公司的产品可以赚钱,但是,“我绝不运一只螺丝钉给敌人,除非苏联换了政府”。

福特的态度非常坚决,但是哈默并没有气馁,他说:“您要是等苏联换了政府才去那里做生意,岂不是丢掉一个大市场吗?”哈默把自己在苏联的见闻、经商的经历以及列宁如何对自己开绿灯的事,一五一十地讲给福特听,哈默说:“我们是商人,只管做我们的生意,而生意就是生意。”

福特对哈默的话渐渐产生了兴趣,留哈默共进午餐。餐后,福特又陪哈默去参观自己的机械化农场,两人谈得非常投机,最后,福特终于同意哈默作为自己产品在苏联的独家代理人。哈默从福特这里首先打开了缺口,很快又成了美国橡胶公司、美国机床公司、美国机械公司等许多家企业在苏联的独家代理商。

后来,在哈默的斡旋下,福特公司和苏联政府又达成了联合办拖拉机生产工厂的合作协议,福特由此获得了滚滚利润,哈默自然也受益匪浅。

经商规则要灵活运用

犹太人是守规矩的商人,但他们总能在不改变规则形式的前提下,灵活地变通规则为其所用。下面这个故事就蕴涵着这种智慧:

一个犹太人走进一家纽约的银行,来到贷款部,大咧咧地坐了下来。

“请问我能帮上您什么忙吗?”贷款部经理一边问,一边打量着一身名牌穿戴的来人。

“我想借钱。”

“好啊,您要借多少?”

“1美元。”

“啊?只需要1美元?”

“不错,只借1美元。可以吗?”

“当然可以,只要有担保,再多点也无妨。”

“好吧,这些担保可以吗?”犹太人说着,从豪华的皮包里取出一堆股票、国债等等,放在经理的写字台上。说:“总共50万美元,够了吧?”

“当然,当然!不过,您真的只要借1美元吗?”

“是的。”说着,犹太人接过了1美元。

“年息为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归还,我们就可以把这些股票还给您。”

“谢谢。”

说完,犹太人就准备离开银行。

银行行长一直在旁边冷眼观看,怎么也弄不明白,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来银行借1美元。他匆匆忙忙地赶上前去,对犹太人说:“啊,这位先生……”

“有什么事情吗?”

“我实在弄不清楚,您拥有50万美元,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要是您想借三四十万美元的话,我们也会很乐意的……”

“请不必为我操心。只是我来贵行之前,问过好几家金库,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很昂贵。所以嘛,我就准备在贵行寄存这些股票。租金实在太便宜了,一年只需花6美分。”

这是一则笑话,一则只有精明人才想得出来的关于精明人的笑话。这样的精明,一般人想学也学不到,因为单单是盘算上的精明,是远远不够的,首先更是思路上的精明。

按常理,贵重物品应存放在金库的保险箱里,对许多人来说,这是惟一的选择。但犹太商人没有受限于常情常理,而是另辟蹊径,找到让证券锁进银行保险箱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