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伊甸园里,亚当受蛇的诱惑吃下禁果,欺诈与瞒骗就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故弄玄虚的宗教煽动到臭名昭著的冒名顶替,历史上的骗局屡见不鲜。
某些时候,你可以让某些人上当,但如果所有人都上当,那就成了耸人听闻的骗局。
不论骗局如何奇巧百出、匪夷所思,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利欲的驱使。
下面我们来看看最不可思议的十大骗局。
他把埃菲尔铁塔卖了两次
同一个骗局骗了法国人两次。
1875年,法国第三共和国成立后,为隆重纪念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00周年,决定于1889年在巴黎举办一次轰动世界的国际博览会。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就是要在巴黎建造一座千尺高塔。
经过政府有关部门与专家的反复筛选,建筑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的设计方案从700多个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经过21个半月的紧张施工,1889年4月5日,一座高达320米、完全由钢铁材料架构的巨塔峨然耸立于巴黎塞纳河畔的战神广场。这座以设计师埃菲尔的名字命名的三层铁塔,共耗用钢铁70000吨,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钢铁建筑。
埃菲尔铁塔本来计划在1889年的巴黎博览会之后就拆掉,但转眼几十年过去了,铁塔仍然屹立在那里,并已成为巴黎人引以自豪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时间到了1925年,有传闻说铁塔需要花巨资进行修葺,这给一名叫维克托·拉斯提格的骗子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绝佳舞台。
一战后的巴黎充满了机遇和冒险,也不乏像维克托·拉斯提格这样的超级冒险家。维克托原本只是一个靠打牌作弊骗钱的小混混,后来遇到了一个更高明的大骗家,他得到那个骗家的开导:干这一行的,重要的不是牌打得好,也不是要懂得如何作弊,而是要懂得如何让对方陷入只能憎恨自己的境地;要让对方无能为力,束手无策,只能抱怨“都是我的错”;然后,让对方转过头来求你,那才算高明。“名师”的真传让他茅塞顿开,从此他的胃口越来越大,骗术越来越高明,直到把目标盯上了举世闻名的埃菲尔铁塔。
在得知政府有意整修铁塔的传闻后,维克托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要让人们相信法国政府决定拆除埃菲尔铁塔,这样他就能从中大赚一笔。
维克托伪装成一名政府工作人员,邀请五位废品收购商为铁塔的70000吨废钢竞标。
他先让这些人相信自己是邮电部的副总监,然后带他们到塔上逛了一圈,说了一些铁塔将要拆除,卖掉这些材料能赚一大笔钱之类的鬼话。
他神秘兮兮地告诉他们,政府不想让公众知道这件事。因为一旦人们听说心爱的埃菲尔铁塔要拆除,肯定会引发轩然大波,故而必须保密。
收购商全都中计了。为了得到这笔大买卖,他们纷纷向这位举足轻重的“政府要员”行贿。在对这个子虚乌有的标的物竞标之前,维克托就已经收到了大笔的贿赂。
最有意思的是,出钱最多的收购商叫鲍里森,这个名字在法语里是“鱼儿上钩”的意思。人如其名,他就是个容易受骗上当的人,鲍里森为这些毫无价值的钢铁向维克托支付了一大笔订金。
等到收购商们发现这是一场天大的骗局时,维克托早已不知去向。私自买卖国家财产在法国是个不小的罪名,受骗的商人吃了哑巴亏,可还不敢声张,外界也根本不知晓这回事。
维克托躲避了一段时间,发现此事没有见诸报端,他毫不客气地决定用同样的办法再赚一笔。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他索性重新潜回巴黎,请来一批新的收购商,如法炮制,又把铁塔卖了一次。
这个故事的奇特之处,不在于维克托的骗术有多么高明,而是他居然把埃菲尔铁塔连续卖了两次!好像他那一套方法真的屡试不爽。
维克托一手炮制了这个骗局,似乎就为了证明那句老话,“每分钟都有上当的傻子出生”。
石膏雕制的“史前巨人”
重写人类进化的历史。
在19世纪中叶,美国人对进化论持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达尔文主义的进化论,而另一种是正统的基督教徒坚信的上帝造人说。1868年,无神论者乔治·赫尔和一名牧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当时乔治说,你是想告诉我,很久以前地球上就有巨人出没对吧?牧师说,当然,只要《圣经》说了,就肯定没错。
乔治·赫尔自称是“烟草商、发明家、炼金术士和无神论者”,是一个好管闲事的人。那天晚上,乔治想了一个办法,要戏弄一下那些冥顽不化的宗教狂热分子,顺便还可以赚点外快。他先用一大桶啤酒从采石场换回一块5吨重的石膏石,又花钱在芝加哥雇雕塑师,把它雕成一座裸体巨人的石膏像,嵌在一块大厚石板里。
乔治在石膏像上洒了硫酸,好让它显得年代久远一些,然后就把它埋在了纽约州加的夫他的堂弟纽维尔的农场里。
一年之后,纽维尔故意叫了两个加的夫的当地人来帮他“挖井”。
两个挖井的人挖到很深的地下,忽然发现地下露出了一对19英寸长的大脚;再挖下去,巨人的腿也露了出来,接着是躯干、腹部、上肢和巨大的头颅。他们发现了什么呢?乔治宣称,他们发现了一具古代巨人的化石!两天后,他用大帐篷把“巨人”遮了起来,并向来观看的人每人收取0.5美元入场费。从此,他们发财了。
因为收费低廉,成千上万的人聚到挖掘现场来观看化石。但乔治策划这场骗局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他想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宗教狂热分子不是说有巨人存在吗?我乔治给你们找到证据了!
这个“史前遗迹”比古希腊、古罗马文明还要风光。《圣经》上不是说地球上有巨人吗?我们在美国找到了!伊甸园可能就在美国。
宗教界这回可以说了,看吧,这就是我们说的东西。收起你们的达尔文进化论,用到别处去吧!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谢谢!
有幸见识过这一“奇迹”的人对它的细节议论纷纷。他们觉得这个人像看上去比艺术家在石头上所能雕刻出来的纯粹艺术品,要精美得多。何以见得呢?因为人像上居然有微小的蓝色静脉网状组织!
这种局面持续了大约两个月,乔治花2200美元做的石膏像给他带来了10万美元的收入。但也有一些人不以为然,其中包括康奈尔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安德鲁·迪克森·怀特。他宣称这是一种出自宗教热忱的欺骗,而且也是一件拙劣的雕刻品。当科学家开始质疑石膏像的年代时,乔治知道自己的骗局快破产了,于是他就主动站出来说明了真相,巨人身上所谓“蓝色的静脉”,不过是被雕岩石上的天然花纹而已。
有趣的是,乔治的坦白反而增加了“加的夫巨人”的吸引力,人们仍然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没人在意他说了什么,大家认为,那东西太有意思、太吸引人了。
乔治带着“巨人”四处展示,引起了展览举办人P.T.巴纳姆的注意。这个精明的商人立刻喜欢上了这种骗术。他很后悔自己为何没能先想到这个主意。于是,他向乔治提出,要以6万美元的高价租赁加的夫巨人3个月,在美国各州巡回展览。乔治当然拒绝出让自己的摇钱树,巴纳姆索性自己仿造了一个,并宣称自己买到了真品。
这个故事中最有意思的部分,就是巴纳姆那个赝品的赝品竟然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收入。大多数美国人所能看到的“加的夫巨人”,仅仅是巴纳姆的复制品。乔治被骗术更高明的骗子给耍了。但不管怎么说,经过这一番拨弄,“加的夫巨人”已经在美国家喻户晓了--谎言居然创造了历史。
而历史总是以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式重复着。2003年,还是在美国,又有一起20世纪重大发现的惊人内幕被当事人揭露出来。华盛顿州雅吉瓦一名63岁的老人鲍伯·希罗尼穆声称:曾经轰动全美的“大脚怪”根本不是什么北美野人,是他和业余摄影师帕特森联手炮制了这个“世纪大骗局”。帕特森拍摄到的“大脚怪”图像,就是鲍伯本人穿着一件大猩猩道具服装扮而成的。
事情还要从1967年10月说起,那时,美国人帕特森用自己的摄影机拍下了一段长约60秒钟的“大脚怪”出现的珍贵镜头。据称,那天帕特森和同伴骑马经过加利福尼亚北部的某处山谷,刚拐了一个弯,他发现一只黑色的“人形巨兽”蹲在河岸边,帕特森的马吓得惊叫一声,后蹄直立起来,将帕特森摔到地下。帕特森连忙取出摄影机来进行拍摄,这时“大脚怪”已慢慢向森林走去,一边走还一边回头张望。在它没入丛林之前,帕特森及时拍下了一段难得的“珍贵镜头”。摄影短片上的“大脚怪”肩宽近一米,毛皮黑色,用两足屈膝行走,有一对下垂的乳房,看上去很像一只大猩猩,但体态和行走姿势却显得比大猩猩更像人类。帕特森的摄影短片震惊了全美国,许多科学家认为,镜头中的“大脚怪”很可能是古代巨猿的后代。
谁曾想,在36年后,鲍伯接受《华盛顿邮报》“可靠来源”记者采访时,竟然会宣称,他就是那只“大脚怪”!而且他还有别的证人,北卡罗莱纳州一名大猩猩道具服装专家菲利浦·莫里斯站出来证明,他的确曾在1967年左右将一件毛发蓬蓬的大猩猩道具服以435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帕特森。
据说19世纪美国著名政客H.L.门肯曾说过一句名言:从来没有人因为对美国公民智力的低估而吃亏赔钱。这句话也许适用于全世界。
大师级骗子
他因为伪装了一系列身份而为自己博得了传奇性的绰号--骗术大师。
2002年,一个名叫弗兰克·阿巴内尔的美国青年的真实故事把斯皮尔伯格、汤姆·汉克斯和莱昂纳多·迪卡普尼奥三个好莱坞大腕级人物吸引到一起,拍摄了一部情节绝佳的影片《猫鼠游戏》。弗兰克·阿巴内尔是联邦调查局历史记录上最年轻的头号通缉犯,17岁时即犯下数额创记录的伪造支票案,21岁之前曾冒充泛美航空公司的飞行员周游世界,后来他的身份千变万化,随心所欲,从未失手。甚至被捕后,FBI还聘请他为专门对付金融犯罪的顾问。后来他开了一家防伪公司,全球五百强公司中,大多数都在用他设计的支票。不论多么富有想像力的编剧,在这样近乎传奇的事实面前,也只能甘拜下风。
就像以假身份招摇撞骗而大获成功的骗子绝不仅只有弗兰克·阿巴内尔一人一样,将他们的经历搬上银幕的也不只是《猫鼠游戏》一部。早在1960年,“多面人德马拉”的故事就被改编成电影《伟大的骗子》,并一举成为当年好莱坞最卖座的影片。“多面人德马拉”这个因为伪装了一系列身份而为自己博得“骗术大师”绰号的传奇人物,就是我们第8号骗局的主人公。
连高中都没有毕业的斐迪南·华尔多·德马拉,却先后拥有过几十个不同身份和显赫头衔。他当过外科医生、牙医和心理医生,当过大学校长、精神分析专家、副典狱长,还教过生物学,是拉丁语硕士。他最常扮演的身份是牧师,恐怕只有老天才知道,他究竟进出过多少次修道院。
有人使用假身份并不奇怪。奇怪的是,斐迪南使用的是别人的真实姓名和身份,他还能把这种身份一直装到底,好像一点也不担心自己会被人揭穿。在伪装过的职业中,他甚至比真正的从业者还要出色。
他曾化名约瑟夫·塞尔医生过了11年,在这期间,他英勇救人,报纸上刊登了他的事迹,这才使他的真实身份被揭露。真正的约瑟夫医生是加拿大海军军医,直到看到了报纸的报道,才发现自己突然一夜之间成了英雄,他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他认为是有人在和他捣鬼,就向当局检举了此事。
斐迪南一夜成名。他把自己的故事卖给了《生活》杂志,然后就回去做他的斐迪南·华尔多·德马拉去了。但时间不长,四年后,他就忍不住重操旧业。
这一次,他摇身一变,成了得克萨斯州罕茨维尔监狱的副典狱长。这是得州最重要的监狱,名声很大。他的职责是看管立即执行的死囚犯。
他本来可以在这里度过余生的,但这个新身份更加短命。一天,他正往外走,正巧看到一名囚犯在看登载有他的故事的《生活》杂志。囚犯抬头看了看斐迪南,做贼心虚的他马上意识到身份有可能会暴露,当即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了罕茨维尔监狱。
生活总是喜欢捉弄人,30年后,当斐迪南成为一名临终关怀牧师的时候,他遇到了真正的约瑟夫·塞尔医生。
医生仔细打量了一下手术台对面扮演过自己的人,但他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举动。
那时斐迪南的身份是医院的牧师,他做牧师的工作,为临终的病人们祈祷,约瑟夫·塞尔没有理由揭穿他,他也确实没这样做。
斐迪南在1988年去世,他度过了非常充实的一生。
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至少有上千种方法可以很快确定一个人的真实身份,像斐迪南那样的传奇经历似乎已经很难再现了。但我们必须承认他是天才,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斐迪南生活在今天,他也一定能战胜这些技术,就像他经常做的,总是比别人快一步。
赝品大师与“民族英雄”
一件赝品让造假者成了民族英雄。
荷兰人汉·凡·米格伦毕业于海牙艺术学院,从20世纪20年代起开始从事绘画创作,但其作品反响平平。
作为一名艺术家、画家,他或许还算不错,但绝对称不上大师。他渴望成名,但遭到了评论界的各种非难,这或多或少影响了他的发展。于是,他在很早的时候就下决心要愚弄一下这帮评论界的家伙。
凡·米格伦的复仇计划开始于仿制荷兰艺术大师扬·弗美尔的作品。
弗美尔是17世纪荷兰北方画派的代表画家,作品以风俗生活和圣经传说为主题。他的生活经历与米格伦很有几分相似,在世时不被人赏识,一生穷困潦倒,最后在默默无闻中死去。但是到了19世纪后期,随着印象派的异军突起,他的作品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他被推崇为运用和调度光线的艺术大师。他的许多已被时间湮没的作品也纷纷浮出世面,成为艺术品收藏市场的抢手货。
凡·米格伦不仅刻意揣摩弗美尔作品的艺术神韵,在绘画材料等细节上也非常讲究,小心翼翼地避免露出马脚。为了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他在17世纪的旧画布上作画,还自己动手,非常细心地把颜料碾碎,而不是去画店里买现成的颜料。
就这样潜心模仿了五年之后,他把自己创作的赝品送到了著名的艺术评论家亚伯拉罕·布莱蒂斯面前。
“就是它。”
亚伯拉罕·布莱蒂斯被那逼真的画技、线条和画布给欺骗了,简直为这幅作品欣喜若狂。他激动地说,这肯定是弗美尔的真品,或许还是他的代表作呢。
当艺术界的其他人士也异口同声地认为这是弗美尔的代表作时,凡·米格伦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他本来应该站出来说明真相,但此时,他的报复之心已经完全被贪欲所占据。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找到了赚钱的捷径,没必要再执行原来的报复计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