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识人谋略的九种法则
5371100000010

第10章 友人:人生的第三根“拐杖”(2)

法国有一本名叫《小政治家必备》的书。书中教导那些有心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起码搜集20个将来最有可能做总理的人的资料,并把它背得烂熟,然后有规律地、按时去拜访这些人,和他们保持较好的关系,这样,当这些人之中的任何一个当起总理来,自然就容易记起你来,大有可能请你担任一个部长的职位了。

这种手法看起来不大高明,但是非常合乎现实。一本政治家的回忆录中提到:一位被委任组阁的人受命伊始,心情很是焦虑。因为一个政府的内阁起码有七八位部长,如何去物色这么多的人去适合自己?这的确是一件难事,因为被选的人除了有一定的才能、经验之外,最要紧的一点,就是“和自己有些交情。”

和别人有交情才容易得人赏识,不然的话,任你有登天本事,别人也不知道。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菩萨”虽灵,也不会来帮助你的。因为你平时眼里没有“菩萨”,有事才去找,“菩萨”怎么肯成为你利用的工具!所以,你想请求“菩萨”帮忙,就应该在平时多烧香。

人生悟语:

友情也像沙漠里的绿洲,要使它不蒸发消失,必须时时保持水分的滋润,没事多联系。

5.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有这样一句话:"父母兄弟是上帝给的,而朋友是自己选的。"的确,人的一生当中,会有很多的朋友,然而能够拥有神圣名字--知己的,或许只有唯一,或许有的人一辈子连这个惟一都没有在生命中出现过,正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周易·系辞上》中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朋友之间同心协力,就可以锋利无比,截断黄金。孔子也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所说的朋友,当然是指对自己相交有益的朋友,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友直,友谅,友多闻”,即正直、诚实和有教养有学识的朋友。这类朋友都是从友爱之心出发,不过分苛求朋友,他们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们还能谅解朋友一时的过失和错误。同时,益友又是诤友,他们并不一味迁就朋友的过失和不足,自己认识到的真理,自己的学识,自己某些方面的美好品德,他们都尽量输送给朋友,帮助朋友涵养德行。

真正的朋友,相互尊重,不相互吹捧;往来频繁,但不过分亲昵;往来不多,也心心相应。

近代知名学者王国维是不可多得的才子,他博闻强记,智力过人,在甲骨文研究上卓有成绩,被罗振玉赏识,并结为朋友,后又成了儿女亲家。王家贫穷,罗出于把王国维当作赚钱机器的目的,常在经济上接济王。罗大量收进甲骨,让王来考释,但发表文章的署名却都用罗的名字,使他赚了大量的钱。而王最终由于经济上有勒逼,壮年投湖自尽。这都是交友不当害了他。

着名人物鲁迅虽然和王国维是同一时期,又都有弃医从文的大体近似的经历,由于鲁迅交友慎重,结果截然不同。鲁迅早年师从于资产阶级革命家、着名学者章太炎,后与蔡元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又同许寿裳等学者、作家在事业上是互相切磋的好友。此外,还结交了许多革命青年,特别是结交像瞿秋白、冯雪峰等共产党人朋友,对他能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鲁迅和瞿秋白在文化战线上经常合作,介绍翻译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和苏联文学作品。在最危险的关头,鲁迅让瞿秋白避在自己家中,瞿秋白在自编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对鲁迅给以很高的评价。鲁迅也在瞿秋白牺牲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带病将朋友的遗言编成《海上述林》出版,并在前言引用的对联中,把瞿秋白在内的共产党人比作“知己”,并以有这样的“知己”为人生最大的满足。

郭沫若曾指出:“王国维之所以戛然止步,甚至遭到牺牲,主要是朋友害了他。而鲁迅之所以始终前进,一直在时代的前头,也未始不是得到了朋友的帮助。”鲁迅之所以能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除了主观上的原因之外,也得益于他身边的那些良师益友。

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友谊,是万古长青的,它经得起任何考验。与品质高尚的人交朋友,结下的真挚友谊是事业成功的推进剂。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己者,即是心心沟通,事串相助,刻骨铭心的友谊,没齿难忘。

和朋友相处一直保持着那份淡淡的清醇,如茶一般的品质,生活实际就是一杯茶,不管是红茶、绿茶还是花茶,也不管是高档、低档还是没有等级,你都必须用心去品味,只要你细细地品了,当到了茶尽杯空的时候,你才不会后悔。

朋友是人生中偶尔的伙伴,就象是儿时一起玩耍的伙伴一样,疯够了玩累了,总要各回各的家各走各的路,而知己虽然不能天天见面,但却时时保持着一种心灵上的默契。时间在流逝,各自在自己的人生航道上行驶着,在人生旅途中是永远的同路人,也许有时并没有并肩而行,可是放眼看去,知己永远是和我们走在同一条路上的,我很珍视我的每一个朋友,我更珍惜我的知己,当然这样的知己是可遇不可求的,对朋友我是以诚相待的,对知己我则是以心相交的。

人生悟语:

知己,就是当你一旦拥有时,你就希望她就是你一生一世的朋友。朋友会因时间的阻隔而逐日变淡,而知己却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带给你无尽的惊喜与感动。

6.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人的一生不能没有朋友。然而,真正的朋友在于“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天地之大,却不是人人都能成为朋友。

“管鲍之交”是天下交友者推崇的楷模。正因为鲍叔牙对管仲知人、知心,“同忧相亲、同忧相救”,才有管仲“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的感叹。

“世无钟子期,谁知心所属”的俞伯牙,当会听琴的钟子期去世之后,善鼓琴的俞伯牙心里究竟想些什么,便再也无人知晓其意了。于是,毁琴以示纪念。难怪古人要唱道:“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啊!

善良的人是最容易成为朋友的。朋友如酒,需要“贮藏”,“贮藏”的时间愈久,味道愈醇。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品出个中滋味。

有些朋友,犹如夏日里的绿荫,当你酷热难熬时,他会带给你一片清凉;有些朋友,好似寒冬里的一团火,当你的心被凄风苦雨冷却时,他会送给你无限温暖;有些朋友,仿佛一剂苦口的良药,虽难以下咽,却能医治你身上的“顽疾”;还有些朋友,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当你身藏“污垢”而自己又难以看清时,他会时时提醒你应该怎样懂得生活的洁净。故唐太宗以三镜自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传统的思想正慢慢地被激进的潮流所侵蚀。有的人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而发生了心灵上的蜕变;有些人为了追求时尚而变得愈来愈市侩;更有甚者把追求金钱奉为圭臬,你如果过于清廉贫穷,哪怕是再好的朋友,昔日之情也会随着“孔方兄”的侵入而慢慢淡化。但无论怎样,人还是万物之灵的神,各自的追求和爱好,不同的性格与人品,造就了这个世界的五彩缤纷。我们不期待十个手指一般长,更不希望这个世界是千人一面。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人不是孤立的存在,你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必须要与人交往,必须要有自己的同类。故此,谁拥有真正的朋友,谁就拥有幸福和安宁;而真正的朋友是不会嫌贫爱富的,你越是身陷困境,他(她)愈会用心去拯救,直至奉献生命。所以,我们要学会善待朋友,用真诚去换取真心。

有这样一则阿拉伯故事: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途中他们吵架了,一个还打了另外一个耳光。被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上:“今天我的朋友打了我一巴掌!”之后,他们又继续走。经过一条河流时,挨打的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到了岸上,挨打的用剑在石头上刻下一行字:“今天我的朋友救了我一命!”朋友好奇地问:“我打了你,你却把字写在沙子上,为什么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挨打的回答说:“被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如果得到朋友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灵深处,任何风都不会抹去它!”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真心帮助过你的人,你就会感到朋友是多么的重要!

善待朋友,贵在“诚信”二字,最忌当面说人话,背后说鬼话,充当可耻的“两面”角色。

“大度”和“气量”是善待朋友的两剂药方。真正的朋友不可能时时让你“称心如意”,有时也会因对你的误解而说出一些“不尽人意”的话;或者因求他办事而一时难以如愿,难免会引起你“气不顺,心难平”。这时,你一定得设身处地为朋友想想,用理解的尺度好好丈量自己的“胸襟”,拿出“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度,三思而后行,万不可因一时之气短而毁掉长期建立的友情。要知道,“万两黄金易得,难寻知己一个”。如果是患难至交,一旦毁掉这份友情,待你明白之后,岂不是悔恨终身?

善待朋友还要懂得“宽容”二字,“不责人小过,不揭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论是谁,都有做错事、走错路的时候,我们又何必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亲情之间尚且难免相争相斗,更何况朋友乎?

善待朋友,便是给自己架设一座通往未来的桥梁,同时也是为自己构筑一个幸福的楼台。无论你是高官还是一介草民,当得意时,别忘了“福兮祸之所伏”;当你沉沦时,也别忘了“祸兮福之所倚”。凡事都得为将来做些考虑和打算。人生命途多舛,谁也料想不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但只要拥有真诚的朋友,你的面前便多了几条通途,又何须为自己的前途担忧?

人生悟语:

抹去世俗的偏见,学会与朋友坦诚相处。只要你懂得善待朋友的真正意义,你就永远不会感到孤独,你心灵的天空就会永远纯净、明亮!

7.雪中送炭,帮人的最佳机会

“患难之交才是真朋友”。这话大家都不陌生,有时候不用很费力地帮助别人一把,别人也会牢记在心,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晋代有一个人叫荀巨伯,一次去探望朋友,正逢朋友卧病在床,这时恰好敌军攻破城池,烧杀掳掠,百姓纷纷携妻挈子,四散逃难。朋友劝荀巨伯:“我病得很重,走不动,活不了几天了,你自己赶快逃命去吧!”

荀巨伯却不肯走,他说:“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我远道赶来,就是为了来看你。现在,敌军进城,你又病着,我怎么能扔下你不管呢?”说着便转身给朋友熬药去了。

朋友百般苦求,叫他快走,荀巨伯却端药倒水安慰说:“你就安心养病吧,不要管我,天塌下来我替你顶着!”

这时“砰”的一声,门被踢开了,几个凶神恶煞般的士兵冲进来,冲着他喝道:“你是什么人?如此大胆,全城人都跑光了,你为什么不跑?”

荀巨伯指着躺在床上的朋友说:“我的朋友病得很重,我不能丢下他独自逃命;”并正气凛然地说:“请你们别惊吓了我的朋友,有事找我好了。即使要我替朋友而死,我也绝不皱眉头!”

敌军一听愣了,听着荀巨伯的慷慨言语,看看苟巨伯的无畏态度,很是感动,说:“想不到这里的人如此高尚,怎么好意思侵害他们呢?走吧!”说着,敌军撤走了。

人们总是可以敏感地觉察到自己的苦处,却对别人的痛处缺乏了解。他们不了解别人的需要,更不会花功夫去了解;有的甚至知道了也佯装不知,大概是没有切身之苦、切肤之痛吧。

虽然很少有人能做到“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境界,但我们至少可以随时体察一下别人的需要,时刻关心朋友,帮助他们脱离困境,当朋友身患重病时,你应该多去探望,多谈谈朋友关心的感兴趣的话题;当朋友遭到挫折而沮丧时,你应该给予鼓励;当朋友愁眉苦脸,郁郁寡欢时,你应该亲切地询问他们。这些适时的安慰会像阳光一样温暖受伤者的心田,给他们希望。

人生悟语: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碰到失利受挫或面临困境的情况,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别人的帮助,这种雪中送炭的帮助会让他人记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