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吉·丁得到庞大的财富,回到北非沿岸的根据地突尼斯。北非海盗的数量庞大,但是从没有一个人能像乌鲁吉·丁一样带回那么多金银财宝,他的名声立刻传遍伊斯兰世界,甚至连基督教世界也听闻他的名号。这个乌鲁吉·丁就是地中海海盗中令人闻风丧胆的巴巴罗萨兄弟里的哥哥。巴巴罗萨指的是“红胡子”的意思。据说因为乌鲁吉·丁是一名蓄着红胡子的豪杰,因此有了这个名号。
当时的北非海岸几乎全部属于公元1228年建立的哈夫西德王朝所管辖。乌鲁吉·丁选择的据点是突尼西亚的首都突尼斯。乌鲁吉·丁施计巴结奉承突尼斯的总督,让他可以随意进出突尼斯的港口,而且只要奉上掠夺品的五分之一,就算是被通缉,突尼斯的总督也会包庇他。据说乌鲁吉·丁是在1504年移往突尼斯的。如果事实真是这样的话,那就表明他才刚移到突尼斯,就干了一大笔买卖。
在乌鲁吉·丁掠夺了教皇的宝物之后,北非地中海沿岸的海盗数量大增。正如前所述,有许多被驱离伊比利亚半岛的人,加入了海盗的行列。他们的内心充满着物欲与复仇心,带着成为第二个乌鲁吉·丁的雄心,来到了地中海。
热血战斗:巴巴罗萨一世之死
海盗活动的猖獗,侵犯了西班牙在地中海的霸权地位,也大大激怒了西班牙人。国王斐迪南下决心要组织起武装远征船队,对海盗开始大规模的远征和讨伐,以彻底肃清北非沿岸的海盗窝点。很快,西班牙军队夺取了海盗在奥兰、布日伊和阿尔及尔的据点,焚烧了这些城市,城里的居民则作为贡赋带走,以图消灭给海盗提供帮助的社会基础。斐迪南还在北非阿尔及尔港外控制了佩尼翁岛,在这个岛上构筑了一座坚固的要塞,派军队在此驻扎,作为西班牙在阿尔及尔港外的门户,以监视和进行打击海盗的行动。对于西班牙人的攻势,乌鲁吉·丁躲藏在突尼斯的一处据点内,不露锋芒,暗中窥探,等待着时机,好给西班牙人以绝地反击。他郑重地向突尼斯总督承诺,要把西班牙人从北非领土上赶走。
因为掠夺教皇宝物船而名利双收的乌鲁吉·丁,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他渐渐地在据点里待不下去了,他要主动出击。乌鲁吉·丁将自己的活动据点从突尼斯移往南方的维加斯湾,选择维加斯湾内的杰鲁巴岛,当做新的根据地。乌鲁吉·丁在这里增加船队数量,精力充沛地展开海盗活动。波尔曾这样记载乌鲁吉·丁的威力:“他拥有12艘装有大炮的小型排桨船,1000名战士,除此之外,还有相当的摩尔人(指北非的伊斯兰教徒)以及从基督徒改信伊斯兰教的信徒跟随他……他非凡的精力以及凶猛的行动能力,也唤起了部下们的热情。如同其他果敢的领导者一样,他的人气也是非比寻常的。”可惜的是,1512年,乌鲁吉·丁在与西班牙军对抗的时候,丧失了自己的左手臂,疗养了半年。虽然只剩下一只手,但是士气却没有因此低落。他整备军力,养足实力,在1516年前往现在的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他收到了来自阿尔及尔的救援请求。
阿尔及尔是海盗们的一大据点,但是在1509年及 1510年受到西班牙军的攻击。西班牙军在港口建造坚固的城墙,监控船只的出入。因为这样,海盗活动和正常的商贸行为都无法进行。而西班牙国王要求庞大的贡品,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而无法采取行动。
断臂之痛使巴巴罗萨发热的头脑冷却了下来,他不得不改变战术。他决定离开此时已不安全可靠的突尼斯,搬到一个名叫吉得热显的小岛上住了下来。这个小岛原来被意大利热那亚人占领,现在他夺了过来,他根据西班牙人在北非沿岸军事力量的部署情况,把力量集中在公海上劫夺船只,一时间战果频传,海盗们又从四面八方投奔到他的麾下。
情况在1516年发生变化。这一年,西班牙的费迪南国王逝世。国王给阿尔及尔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国王一死,人们都很高兴。他们停止纳贡,并向附近的酋长萨里木·爱德图米求助。但是萨里木无法与西班牙对抗,于是向乌鲁吉·丁求援。乌鲁吉·丁带了16艘小型甲板船以及6000名海盗向阿尔及尔去了。
但是接下来乌鲁吉·丁的行动却很奇怪。他首先的目标是卡拉·汉森。汉森是一名海盗,以阿尔及尔以西的一些地方为活动据点,在这一片地区颇有势力。乌鲁吉·丁在与西班牙军对抗前,先杀了汉森。波尔在书中写道:“乌鲁吉·丁觉得这块狭窄的土地上,不需要两个王。”
乌鲁吉·丁抵达阿尔及尔后,开始攻击西班牙军的城墙,但是怎么看也只是道义的攻击。炮击了20天,城墙却毫无损伤。海盗们和阿拉伯起义者勇猛地冲进了西班牙人占领的城市,西班牙人不得不退到佩尼翁岛上,困守在要塞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西班牙人不愧为天生的斗士,在巴巴罗萨海盗们的长期围困之下,他们竟然固守这座要塞长达13年,其顽强和坚忍令人钦佩。
乌鲁吉·丁虽然助了萨里木一臂之力,但起义胜利之后的“桃子”却被萨里木单独摘走,他不仅当上了阿尔及尔王,还住进了极为豪华的宫殿。这使得乌鲁吉·丁大为不快,他决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他在萨里木洗澡的时候袭击了他。
一天,乌鲁吉·丁若无其事地来到了萨里木的宫殿里。对这位海盗同盟者,萨里木宫殿的所有大门都是敞开的。当时萨里木正在一个不大的池子里游泳。
乌鲁吉·丁径直来到萨里木跟前,对他说:“我要立即同您单独谈谈。”
萨里木对乌鲁吉·丁热情欢迎,并笑着问道:“什么重要的事使您突然造访啊?”
“萨里木,现在该是我让你感到吃惊的时候啦。”乌鲁吉·丁突然来个饿虎扑食,上去抓住了萨里木的头发,把他拖出水面。萨里木虽然感到有点惊慌失措,但还以为这是乌鲁吉·丁的恶作剧。
海盗头子乌鲁吉·丁紧紧卡住他的脖子,萨里木大声地喊道:“乌鲁吉·丁,放开我!你这是干什么?你疯了还是怎么的?”
很快,萨里木再也说不出话来,扑通一下倒在了地上。
乌鲁吉·丁掐死了萨里木,宣布自己是阿尔及尔苏丹,自己授予以乌鲁吉·丁的名字,史称乌鲁吉·丁一世。
从这一天起,北非诞生了一个海盗国家。
乌鲁吉·丁一连串奇怪的行动,吓坏了阿尔及尔的市民。于是他们采取了比乌鲁吉·丁更奇怪的行动,他们与城内的西班牙军串通,企图以武力反制乌鲁吉·丁。乌鲁吉·丁敏感地察觉到他们的企图,不仅将反对势力一网打尽,甚至一举击垮从西班牙本国蜂拥而至的大舰队。一扫反对派加上击垮西班牙舰队后,乌鲁吉·丁成功地占领了阿尔及尔,还控制了阿尔及尔的周边地区。已然在阿尔及尔呼风唤雨的乌鲁吉·丁自立为王,成为阿尔及尔苏丹,史称“巴巴罗萨一世”。
也许我们该仔细观察乌鲁吉·丁在阿尔及尔一连串行为的动机了。关于这一点,我们来看一位海洋评论家是怎么说的:“被驱离西班牙本土,移居北非沿岸的摩尔人贵族们为了保有周边各地的势力,有的时候选择对抗西班牙,有的时候选择向海盗求援或是利用海盗,更有的时候选择归顺西班牙。……从阿尔及尔往西进的话,地中海的北非沿岸离伊比利亚半岛的距离就急速缩短,变成西班牙南部的‘对岸’。来自格拉纳达的摩尔人社会与本土间有台面下的交易,受到西班牙统治的阿尔及尔附近地区之所以对这次武装行动如此不积极,这应该也是理由之一吧。……对乌鲁吉·丁而言,假设卡拉·汉森接受萨里木的援助要求,他就不可能在重要的决战前夕,袭击同样是援军的自家人。”也就是说,由于情况的复杂,各方都怀有自己的目的,而乌鲁吉·丁只是做出了最有利于自己的行动罢了。
“关于乌鲁吉·丁这段期间的行动,许多海盗书都将其归类于说明乌鲁吉·丁本身邪恶残暴的个性。的确,我们不能否定有这样的一面,但是应该还有上述的复杂地理政治情势隐藏在后。当乌鲁吉·丁一暗杀萨里木,反乌鲁吉·丁的势力马上跟西班牙结合,我觉得这似乎在暗示着驱使乌鲁吉·丁谋杀萨里木的背景。也就是说,乌鲁吉·丁发现西班牙人与摩尔人(指北非的伊斯兰教教徒)的背后交易,因此怒而杀害萨里木,这样的见解应该比较妥当。再加上之前杀害卡拉·汉森的行为来看,针对摩尔人的战略,直性子的乌鲁吉·丁的一连串反应,不仅仅是因为他对征服这一地区有野心,更是因为拥有势力的他,想要一口气冲破政治策略的夹缝所导致的。”
也许他们打算把乌鲁吉·丁当做一步棋利用,而乌鲁吉·丁发现这个事实,非常生气,破坏了对方设好的圈套,一口气拿下了阿尔及尔吧。但是乌鲁吉·丁的跃进也到此为止了。因为接管阿尔及尔,让他树立了三个敌人。其一是誓言夺回阿尔及尔的西班牙军;其二是周围的伊斯兰势力;其三是以阿尔及尔为主的乌鲁吉·丁统治区域的民众。民众会成为乌鲁吉·丁的敌人,完全是因为他的政策失败。乌鲁吉·丁是海盗,并不是政治家,他缺乏良好的经济策略,让民众的生活陷入贫穷。
再说西班牙自费迪南死后,查理五世继承了王位。当他听到巴巴罗萨竟然自立为王的消息后,当即决定要对其进行更大规模的征讨。
公元1518年,民众趁着乌鲁吉·丁不在的时候,在阿尔及尔兴起大规模的武装暴动,而非常注意情势变化的西班牙,也立刻派遣远征军来到阿尔及尔。西班牙军的动作迅速,乌鲁吉·丁来不及赶回阿尔及尔,也没有机会跟西班牙军交战。最强的海盗在陆地上也是一筹莫展,撤退作战时,乌鲁吉·丁在混乱中战死了。其实乌鲁吉·丁曾一度成功地甩掉西班牙军的追击,但是当他看到护卫队为了掩护自己逃亡而决心奋战时,表示“我不能丢下部署不管”,于是回头在战乱中被斩首而死。
法国历史学家摩根所写的《阿尔及尔史》是这样描写乌鲁吉·丁这个人的。“他并不高,但是身材比较匀称,而且体格很健壮。头发跟胡子一样是红色的,眼光准确、锐利。鹰钩鼻,肤色黝黑。彪悍无比,很大方,积极进取,而且不吝啬与人分享财物。除了在战场上之外,并不嗜血,只要不反抗,他并不残虐。他的部下跟奴婢都很崇拜他、敬畏他,因此他的死亡,让这些人非常惋惜与感慨。他并没有儿女。”
根据这份描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乌鲁吉·丁这个人的实际轮廓。他应该也是怀抱着某种信念的海盗吧。他的信念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是正因为有这股信念,让他得以成功,也因为这股信念,让他在中途倒下去了吧!
“地狱之魔鬼”:巴巴罗萨二世——海尔·丁
乌鲁吉·丁死后,继承这个庞大海盗帝国的是他的弟弟海尔·丁(1483—1546年),史称“巴巴罗萨二世”。 相比之下,巴巴罗萨的兄弟海尔·丁更聪明,更狡猾诡诈,更有谋略,在组织能力和政治手腕上更成熟一些。他总结他的兄长的失败原因:一是仅仅为了逃避对苏丹的纳贡义务而与奥斯曼帝国断交;二是低估了西班牙的力量。
巴巴罗萨死后,海尔·丁继承了他兄长的舰队,尽管他对失去的阿尔及尔王位一直念念不忘,但他很清楚,这一夙愿只有靠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帮助才能实现。审时度势之后,海尔·丁认为自己有两条路可供选择:要么宣布自己是埃米尔,继续凭借自身的力量,谋求和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要么走迂回之路,努力恢复自己兄弟留下的产业,联络实力强大的同盟者做靠山,与敌周旋,以图东山再起。
他知道要想复仇,就只有靠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审时度势之后,海尔·丁于1518年正式投靠奥斯曼帝国,承认土耳其苏丹的最高权力,宣布自己为其藩属,并向土耳其苏丹宣誓效忠。对土耳其苏丹,海尔·丁既不诚惶诚恐、曲意奉承,又不失尊敬和应有的礼节。因为他心里很清楚,论实力只有奥斯曼帝国能和西班牙抗衡。土耳其苏丹慷慨地授予他高级军官的职务,承认他在阿尔及尔的权力。在军事部署上,调拨了两千名优秀的土耳其近卫军士兵听他调遣,并答应在必要时给予进一步的支持。
有了土耳其苏丹的支持,既解除了巴巴罗萨二世的后顾之忧,也增强了他军事上的战斗力,使他能全力以赴投入对西班牙人的斗争。巴巴罗萨二世明白,他越是对西班牙人有威胁,越是能吸引更多的投奔者,自己的力量也会随之壮大,而摩尔人则是他最可资利用的盟友,也是他首选的同盟力量。
海尔·丁全身心地投入对西班牙人的斗争。他寻找—切机会抢劫和袭击西班牙商船以及西西里岛、撤丁岛和巴利阿里群岛(今属西班牙)上的居民。他毫不留情地洗劫各沿岸城市和村镇,所过之处是一片恐怖,巴巴罗萨二世被人们称为“地狱之魔鬼”。
巴巴罗萨二世也有其忧心之事,他痛感缺少一个永久性的、牢固的陆上基地。
于是,他想到了卡斯巴哈。
假如我们打开阿尔及利亚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会发现那里有一处举世闻名的城堡,即卡斯巴哈城堡。
建造于公元前6世纪的卡斯巴哈城堡是地中海最杰出的海岸景观之一。它面对着海湾的港口与地中海,在历史上主要起军事与贸易职能。而现在展现在世界各地游客面前的,是土耳其的军事建筑、摩尔人的建筑、阿拉伯建筑及城堡,古代寺院和奥斯曼宫殿等多种不同的风格和谐地融为一体,犹如一幅打开了的美丽画卷,优雅地舒展在地中海海岸。
卡斯巴哈先是腓尼基人贸易基地,994年被阿拉伯人夺回,并在此建造了一个城市。
到了15世纪,它的历史就和巴巴罗萨二世联系在了一起。作为17和18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西地中海的前哨,阿尔及尔这个防御型的城市不仅成了野蛮的海盗们的藏身处,其军事和贸易活动也为阿尔及尔带来了滚滚财源,经济空前繁荣。
那么,这座著名的世界遗产又和巴巴罗萨二世有什么关联呢?
原来,在西班牙还控制着佩尼翁岛的时候,海盗们要想夺回阿尔及尔几乎是不可能的,以唐·马丁·瓦尔加斯为首的佩尼翁岛的守卫者,他们在十多年中竟成功地打退海盗们的100多次进攻,使巴巴罗萨二世蒙受了重大损失。
1529年,在持续了六天六夜的炮击之后,海盗们终于摧毁了西班牙人的抵抗,闯进了岛上的要塞,但他们看到的只是些死人和伤员。
正是由于巴巴罗萨二世控制了佩尼翁要塞,从而结束了西班牙对阿尔及尔周围岛屿的占领。也就是从那时起,阿尔及尔扩展到了海边。
巴巴罗萨二世把自己对西班牙人的全部仇恨都发泄到了不幸被俘的要塞司令身上。根据海盗的命令,受了伤的唐·马丁·瓦尔加斯被拖到集市的广场上。他被脱光上半身衣服,绑在柱子上,巴巴罗萨二世命令剽悍的摩尔人对其进行抽打,直到把他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