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加薪术
5384400000003

第3章 求职--打好薪资的底子(1)

在踏进职场前,你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这个问题问一百个人恐怕有一半以上的人会回答:“工资的高低是自己最关心的。”但是薪金的高低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你在职场的发展、个人能力的提高而不断进行变化。可能你刚入职的时候工资并不高,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提升技能,薪金也会随之升高。其实,当你求职的时候,对今后的发展是否有利、你的个人特长能否得到发挥,以及如何体现自身价值等都是要优先于薪资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人被工资“一叶障目”,只看薪资的多少,失去的将会是一大片的森林。

男怕入错行

在职场中,最重要的是要选对行业。既要进入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也要挑选可以发挥自己特长的行业。有的人开始就想找到一份比较好的工作,尽管不适合自己,也要进一些待遇、福利好的公司或单位,所以许多人拼了命往国有企业和政府机关里钻,结果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看着当初不如自己的同学、朋友发展得都很好,心里不免陷入矛盾。一方面想离开,自主创业;一方面又不愿失去既得利益。加之工作多年,贸然离职的话,转换成本太高,而且自己没有别的专业知识,只好在现在的单位继续待下去,最后勉强得来一官半职,自己也觉得了然无趣,整个人的思想始终处在矛盾中。就这样,本该有的激情就在挣扎和矛盾中慢慢地被消磨殆尽。

张超是一名毕业于某着名大学的大学生,在毕业后的一年里,他先后换了三份工作,每次不是因为觉得和自己的理想差得太远而主动放弃,就是老板觉得他无法胜任工作而被开除。在北京这个大城市中,张超想要找一个自己心仪的工作却是千难万难。

又到了一年的中秋,妈妈打电话来说家里为他找了一份事业单位的工作,问他愿意不愿意回家乡。张超思索再三,回想起自己在北京这一年来受到的种种遭遇,觉得回家发展也没什么不好。

就这样,张超回到了家乡。因为是单位内招,他很顺利地就到了某机关单位上班。三险一金齐备,工作不累,工资也不低。张超开始为自己当初的选择而感到庆幸。

三年之后,在大学同学聚会上,张超发现和自己同寝室的小吕在北京开了一个企业宣传规划工作室。虽说在开始阶段自主创业很难,但是小吕还是坚持了下来。不到两年的时间,小吕的工作室就接了一份大的单子,一下子发展壮大起来,如今已慢慢步入正轨。

看着昔日同窗好友意气风发的样子,张超忽然开始怀疑当初自己的选择是否是正确的。日子安逸确实不假,然而却少了很多在学校时的激情。没有奋进,没有惊喜,甚至连挫折也没有。和小吕相比,自己的人生过得实在是黯淡无光。

除了张超这种只要求高薪不看行业的“冒失派”,还有一种“考证派”,这种人为数不少,他们害怕和拒绝进入职场。“考证派”的人盲目相信考证和考研,希望借助证书和学历增加自己在职场的薪金砝码。当然,有人成功了,但是许多人却越读越穷。等到自己进入职场时,所获得的薪酬远远达不到自己的期望,甚至比同年毕业的本科生还低。失望之余,心态更加不平和。如果我们把考证和考研当作在职场的投资的话,那至少在现阶段投资收益率不高。不少招聘单位面试了很多高学历、多证书的人,发现他们对事务管理和专业知识上没有获得和他们的投资相匹配的回报。

正确的行业选择是如此重要,然而我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面临选择的时候非常草率。一个人花在影响自己未来命运的工作选择上的精力,竟比花在购衣上的心思还要少,这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尤其是当他的前途和命运全都系于一份工作时,他还是不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份详细的计划。几乎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错误的--没有人会故意做出不利于自己的决定。他们之所以选错,往往是由于不懂得如何选择。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工作,只好换来换去,希望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但许多年过去了,仍然感到很迷惑。

在现实生活中,总有这么一种人,他们从刚参加工作就抱怨不断,却一直委曲求全地留在原地。他们有的从一开始就没有为自己的职业做过规划,有的只做过短期的求职规划,等有了一份自己可以接受的工作之后就停止了前进的步伐,任由无聊和无奈一天天侵蚀自己的内心,消磨自己的热情和斗志。

所以中国有句古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入职之前你要做的就是找到切实适合自己的行业,而不要由于高薪的诱惑或者其他原因而找一份并不适合自己的工作。

那么,怎么选择有助于自己发展的、适合自己的行业呢?一般来说,你可以从这几方面来考虑:

1.社会发展前景。

社会发展前景指的是你选择的行业现有的社会的需求度大不大?是否还有发展前景?如果你想选择的行业没什么社会需求,那么,你将来的发展将会很难。退一步想,就算你现在做得很好,一旦企业发展停滞,你被迫离职的话,会很难迅速地找到相关行业,从事你得心应手的工作。而且,这几年你一直在这一行业供职,并没有其他行业的相关经验和技能,俗话说得好,“隔行如隔山”,如果你离开这一行再去学习其他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时,恐怕就为时已晚了。

2.同行业从业人数的多少。

这里指的是本行业的人才饱和度。如果这个行业是朝阳行业,正是欣欣向荣发展时期,那么势必会有大量的公司涌入来抢占市场。随之而来的就是本行业专职人员的稀缺,那么就能认定这个行业的社会需求度很大。可同时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新兴的朝阳行业都容易就职,随着行业的蓬勃发展,选择这个行业的人也会很多,如果这个行业对新人的需求已呈饱和状态的话,你也要谨慎思考是否该选择另一种行业。

3.切合自身实际。

你准备投身的行业各方面都不错,但因为你的个性或能力根本不适合从事这个行业,那么你也不应该贸然投身这个行业。比如说,你性格内向,不善于和别人沟通,那么就不应该看到别人当业务员能拿到很高的提成就觉得自己也能做这一行;如果你是性格外向的人,那么文案之类的工作和需要专心的科研工作就不怎么适合你。现在电视上有很多选秀节目,我们看到很多相貌不佳、嗓子不好的人抱着“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这样的思想“登台展艺”,幻想自己“一鸣惊人”,这些人其实就是对自己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自我定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明确你的长处和兴趣在哪里,然后去选择一份工作,你才能在这个行业中如鱼得水。不要去应聘自己没有兴趣和不擅长的工作,这样只会让你在以后的工作中压力倍增。

4.行业远景。

求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行业在以后的发展中是否具备深远的发展前景。在入职时要判断出这个行业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如果你准备进入的行业现在很热门,待遇、福利等各方面都还很不错,你就要仔细地判断是长荣发展的现象还是虚假繁荣的泡沫现象。如果是夕阳产业,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市场就可能会沉寂没落下去,那么,你选择这一行业就是不明智的选择。如果有的产业现在工资、福利还不是很高,但是很明显有长期社会需求的话,那么你投身其内,就能和企业一起成长、发展。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你个人也会获得相当宝贵的成长经历。而这些经验对你将来的职业发展和提高收入是十分有益的。

5.企业成长氛围。

对于职场中的人来说,一个企业是否拥有良好的成长氛围,是否有帮助你学习和提高的环境因素,是决定你是否入职的重要评判标准。比如,在一家公司中你所任职的部门,学习氛围很好,大家在平时的工作中相互交流经验和心得,有困难也能互相帮助,那你在这样的公司成长就会很快。而个人能力的成长到最后都会成为你加薪的本钱。但是,如果得到了一份高薪的工作,到了部门却发现所有的同事都是冷冰冰的,你遇到什么问题他们都不会协助你解决,这样的公司,就算提供很高的薪水和待遇,你能取得长足的进步么?还有一点就是,你的老板是否很赏识你,这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能遇到一个能欣赏你才华,容忍你缺点的老板,那会对你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反,如果老板看你不顺眼,处处给你“穿小鞋”,那你谋求发展,势必会举步维艰。

6.对这一行业是否有热情。

这一点说到底是个人兴趣的问题。对一份工作是否充满了热情,这完全是个人的主观因素。兴趣盎然的话,做起事来也会特别顺心。的确,一个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会比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要顺手得多,所以,你在选择一份工作的时候,要注意自己是否对这份职业抱有很大的兴趣。如果你受不了整日坐在电脑前,那就不要去应聘研究员和编程员这类的工作;如果你讨厌和人打交道的话,就不适合做营销员、业务员等工作。所以入职前,最好多方面地了解下这份工作的要求,弄清楚自己是否很有兴趣参与。如果你对一份工作没有热情,那就不会做出很大的成绩,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7.个人能力特点。

这一点和上面的第六条是相辅相成的。你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职场上能胜任什么职位。因为人的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效率,而职场中任何一种职位对工作者的能力都会有一定的要求。如银行中的职位,从业者必须细心、耐心,同时需要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对于工程、建筑及服装设计等这些职业的从业者,就需要要具备空间想象能力和判断能力;你在选择职业时不但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且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思下自己的职业能力是否能达到这项工作的要求,这样才能避免被人打上“水货”的标签。

只有把握好这些内容,全面、客观、公正地对自己以及即将进入的工作进行剖析,你才能正确地做出选择,才能主动地把握自己的职业生涯。

做好职场规划

当你仔细地分析过你的性格和能力以及行业的前景后,你终于要开始进入职场了,但是在进入职场之时,你还需要做一份详细的职场规划,作为你今后职场生涯的长期指导,这样的话工作起来就有了明确的目标,不至于感到迷茫。

在这个世界上,通向成功的道路何止千万条,但你要记住:所有的道路,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你有什么样的选择,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你有什么样的职业选择,也就会有什么样的职业生涯。你今天的现状是你几年前选择的结果,你今天的选择决定你几年后的职业状况。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在于:成功者选择了正确的方向,而失败者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因此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基础相差无几的人由于选择了不同的方向,职业生涯也迥然不同。

1.确定你所就职的城市档次。

很多人对自己缺乏清晰的认识,更不用提对自己适合在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有明确的定位了。不少人为了找到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而忽略工作的地点。但是我们知道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会成为影响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你想要投身于管理行业而且也适合这份工作,如果你在小县城找,那么十之八九会让你希望落空。因为小县城相比一线的大城市,大型企业会少得多。如果你进入的是中小型企业的话,那作为一个管理者是很难学到什么管理经验的。而且等到你觉得自己已经熟知了管理方式,以为自己积累了很多经验,准备跳槽去更大的企业时,你会发现原来在小企业用的那一套在大型企业完全吃不开。这就是你当初没有选择好城市的档次而造成的结果。

但是,选择城市,并不是鼓励大家“一窝蜂”地涌去国内一线城市发展。更换工作城市而获得职位的提升或发展受阻的例子在生活中都是存在的,这里只是向准备迈入职场的人提供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在跳槽越来越频繁的今天,工作地点几经变换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在你刚入职场的时候要尽可能选择在一线二线城市工作,因为在这些地方机会比较多、企业比较成熟的地方积累了一定成熟的工作经验之后,你就积累了一定的资本,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在生活上更舒适的城市;同时要注意在你开始工作的前几年里不要频繁地更换工作地点,因为你在一个城市积累的人脉和工作经验等等会随着你的离开而大大贬值,这就在无形中使你的离职成本上升了很多。如果不把这些因素计算在内,只是单纯地看到另一个城市的高薪而变动工作的话,结果很可能是得不偿失。

大多数刚入职场的新人认为大城市人才很多,竞争过于激烈,而且生活成本太高,所以没有勇气留在一线城市,其实这种想法是没有必要的。职场上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不逼自己的话,人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有了竞争反而更能激发个人潜能,达到你自己都始料未及的职业高度。

2.跳槽不宜跳向完全不同的行业。

如今,在一家企业干到退休这样的事情已经很少见了。有不少人在跳槽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当他觉得做这一行不得心应手时,就会跳到另一行去做和现在截然不同的工作。有的人进入职场多年,都说不清自己到底擅长的是什么工作。这样对个人的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门门都浅尝辄止,却行行都不精通。在这个分工越来越明确的社会,这样的人注定在职场上不会有大作为。有的人一说起来干过多少多少行,以为这是值得自豪的事情,其实这种人自己的职业素质很不高。经常跳来跳去的人往往是眼高手低,结果什么都没学到。所以要持续地在一个岗位钻研下去,这样你才能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如果你频繁地改行,就会丢掉很多在原行业积累的工作经验。并不是说入了一行就不能再改,而是说职场发展要有一定的内在连续性,以保证你以前积累的经验、技能、人脉等能够得以延续,而不是呈现出断层式的跳槽。如果你原来是一名教师,那么你转行做一位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这样的转行就是有内在连续性的;但是如果转行做一名企业的财务总监的话,你的转行成本会在无形中提高很多,这样的转行就是断层性的,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在社会分工极其明确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在一个行业里的“精才”,而不是哪行都懂却每行都只懂一点的“全才”。你只有对一个行业有了透彻的见解和精确的掌控力,才能在职场中显得与众不同,才能为自己谋得更高的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