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想不到,那个高举葙宋单当作旗帜,走在整个队伍最前面的人,那个演出了整个这次行动最耀眼的一菘的人,竟然会是法律系的硕士生魏振华。
在红杉园,魏振华是绝对独往独来的人。他不肯同任何人打交道,即使你踩了他的鸡眼,他也决不哼一声,也决不看你一眼。他永远沉默着,一张脸上毫无表情,象个幽灵、象具行尸走肉。他睡的木板床上长年连一张草席也不铺,枕头是一小块从基建工地搬来的花岗石。他冬天穿着单衣单裤,接近夏天了,却又不摘下冬天带的口众。他吃得很少,很糟(每次都只买最便宜的菜,有时甚至只用几根酱菜),营养不良,形容粘槁,但他无分寒暑,毎个晚上都去学校后门外的湖里游泳。湖很大,骑自行车荪湖一周需要三个小时。在那里训练的职业运动员一般只游一个直径,但他毎次都游到对岸,又紧接着游回来。他每次都拿到最商的奖学金。这些钱他都花在旅游上。他旅游也是一个人去。他在冬天的半夜里爬黄山的天都蜂,结果下山时冻昏在雪地里,被几个上山送菜的山地农民救了下来。他在新疆的戈壁滩中暑,发着高烧,迷了路,断粮断水两天两夜,却奇迹般地生还。这株事部是当地的有关部门通知学校的,他自己则一如既往地缄口不言。除了学校的组织部门掌握一些案卷材料,一般人不知道关于他的家庭、身世、经历的任何侪况,甚至连他的家在哪里也不知道。他使人感到神秘,疏离,无从捉投,隔膜而终至反感。他孤独,阴沉,象十字路口的一座小庙,他精瘦却藏有凶悍的力量,象冬夜冰雪覆盖的草原上一只离群的狼。
这样一个人,却在倏忽之问,一改面猊,以极其明确的、毫无保留的态度投入了一项远非明智的群体运动。这自然也就格外地引起了探究的兴趣。
魏振华,生于一九六四年,四川重庆人,父亲在文革期间被迫自杀。一九六八年随原任中学教师的母亲下放巴东农村。不久,母亲即被当地公社革委会数名负资人奸污。事发后,县级革委会为维护该公社红旗单位荣誉,将女方定为坏分子逐出公社中学,遣送到该公社最偏远的生产队务农。之后,该坏分子又被该大队干部以性暴力施以专政。不堪忍受的是,晚上被大队干部占有,白天则要被生产队长随意使用。所有这些,常常不避魏振华。魏振华已略音人琳。母亲受辱时恳求能避开儿子眼目,但专政者却往往不允,令其观之,自得其乐。所有一切,都必须接受,稍有抗拒,即中断口粮供应。母亲每每意欲抱子坠崖,终于不忍。落实政策回到重庆后,母亲精神失常。魏振华由父母原单位供养至考上大学。魏振华潜心攻研法律。本学期前的寒脰,魏振华前往母亲下放时的乡村进行法律问题考查。没有料到临离开当地前,被乡政府扣押,调查报告被没收,当地村、乡负责人传阅后当即撕毁。魏搌华抗议,竟遭毒打,昏厥后被抛到远禽该乡的公路边上。事后他向当地县级司法机关投诉,得到的答复是一定作出严肃调查处理。结果是无人证实他所诉事实,调查遂告中断。对此,他返校后仍是只字未提,有关愔况学校是这一次才了解到的。唯一留下的痕迹是他不久前交给法律系学刊一篇洋洋三万言的论文:《公民权利论》。其中的许多例正可以印证他的这些经历。那篇论文因为许多观点使编者感到棘手,而未能及时发稿。
特殊惨痛的经历,从幼年时代就深受伤害的心灵,使他扭曲而至走向极端,这是校方和有关部门最后得出的一致结论。列宁说,上帝也会原谅年轻人犯错误的,何况世界欠他太多的温情,应该召唤他而不是相反。校方深感过去政治思想工作的薄促,如果更早地了解这些,认识这些,事情决不会发展到这种地步。可惜,这些了解沿太晚,认识得太晚了。
确实太晚了。
振魏华有一天晚上象平日一样出去游泳,再也没有回来。他的蛉迹是在一个月以后找到的。在宵海境内的长江上游的一片乱石滩上,当地牧民发现了他的尸体。他背上的防水背包完好无损,其中有他的关于这次长江漂流的专题日记。从曰记中看出早在少年时代,也就是比第一个长漂者出现之前的很多年,他就有了长漂的想象。至于为什么到这一次才付诸实施,日记中没有透露任何信息。他把自己在一个坚硬的壳里封闭得太紧,完全揭开这个硬壳是不可能的。日记的最后一则显然是他罹难前留下的最后的文字,只有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我已经准备就绪。
历史系很快就有人指出,这是一九二一年以新自由口号当选的美国总统威尔逊面对死神说的最后一旬话。
出师未捷身先死,终是件憾事。最遗憾的是对这次未经宣扬的冒险,新闻和长漂史无法加以报道和记载,既未形成影响也很快就会被人淡忘。最终只不过象长江上偶尔出现又偶尔消失的泡沫。
对子这次行动,红杉社的多数成员持温和的批评态度。他们觉得行动的整个过程明显暴露出当代大学生的诸种致命弱点:自我期望甚高,而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理论上生搬教条,却自以为掌握了治世良方;观念前倾,以至脱离现实。游行即是物理学上所谓的前倾的震荡,前倾即是失去平衡、自我意识过强,以至产生迷幻性;强调自我反思,独立思考,却变成我行我素,为所欲为;注重自我选择、自我实现、自我设计,却变成否定社会,唯我独萚。其中的大多数人并不真正知道忧患为何物《莫如说对歌星、影星更熟悉》,并不能深刻洞察中国的文化背景、历史和现状,甚至有许多在文革期间出生的人还只是怀着一种遗憾,一种对红卫兵运动的向往的肓目的英雄主义冲动,想要制造出一种亳无历史内容的豪迈和轰动。
有些要求更散发出市侩气息一条巨幅标语上居然写着:
同学们,你能在食堂的土豆烧猪肉中找到猪肉吗?总之,这是一次幼稚的、不负责任的盲动。这种盲动除了造成混乱实于社会无补。
态度特别激烈的是戴执中和张黎黎。戴执中认为这种社会撒娇行为除了给自己、给别人招惹麻烦不会有任何结果。国家不可能不关心其国民的政治素质。中国每年培养二百万大学生,如果任其成为自己的异己力量,那还了得!这次行动,只能使人对当代大学生能否胜任国家栋梁发生担忧,使人觉得他们是潜在的人才,同时又是潜在的危险。最现实的证明是本年度应届毕业生的分配铳要受到本来根本不存在的影响。这次行动之后,那些早已佐在学校招待所里对本届毕业生进行预选调查的人都纷纷夹起皮包走路了。他们都是从中央和省级的许多重要和热门部门派来的。这些部门一直对东方大学怀宥极人的兴趣,对之提供的毕业生甚感放心。因为东太洵以治学严谨,校风稳健着称,即便是文革高潮,尽管两派对立,也从朱发牛武斗,连窗玻璃也少有洞穿的。戴执中顿足作色说,破坏这种长期形成的校风以及对这种校风的信任,实在是一种罪过。没有比这种只颐由己一时痛快而不顾可能殃及别人的行为页可恶更缺德的了。他颇担心他原在的省委党校会对他在该校的就读产生疑虑。本学期他面临分配,他仍是要回去的。他因此给萏委党校的负责人写了一封长信,说明他跟东大这次行动完全无关以及他的批判性认识。同时以相间的内容给系党支部写了一份思想汇报,意在促进他们尽快讨论他的入党申请。至于对魏振华,他取的更是比学校还彻底的否定态度。他认为,从分析的观点看,个性不过是一种固执的幼稚的大狂,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劣根性。一个人应该牺牲它以适应历史的必然性,这才符合真理的需要。而真理之为真理,正是因为它可以使所有的人都在这面铳子面前看到自己同样是多么丑陋。
张黎黎则因魏振华而寝食不安。她曾经因为一向的粗心火意而忽视了魏振华在红杉园的存在。魏振华在学潮中流星般炫目的一亮立刻使她眼花缭乱。她对当代中国男性一向持13。
的是悲观主义。她在红杉同首次发表的关子她心3中的男子汉的演说中,眉飞色舞地列举了阴盛阳衰的种种现象,痛心疾首地发出了中国的男人到哪里去了的深沉慨叹。魏振华在一瞬间粉碎了她的女性的骄傲,使她一下子记起了一张铁铸似的冷脸。
况达明没有参加游行。他从一开始就怀疑采取这种大规模的、感情用事的过激行动究竞于社会变革有多少切实的意义。以他向来的观点,中国改革亟待解决的最重大、最严峻、最无可回避也最难于举措的课题是深层次的国民文化心理结构的改造。在经济基础以至思想观念没有发生普遍性的根本变革之前,一个农业民族事实上不配享有现代意义的民主。这无疑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言目的冲动,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只能损害乃至毁灭一切冷静的、周密的、确有成效的社会改良计划。尤其当这种盲目冲动以一种狂热的群体运动方式出现的时候,对历史进程与社会进步的负面作用,就更其难以估跫。就像引水抗旱,却使洪水冲决了堤防借火取暖,却酿成了祝融之灾。一场风暴过去,扫荡了枯枝败叶,也扼杀了有价谊的生命。这次行动付诸实行的那天,他静静地站在静诤的红杉林里的自己的宿舍窗前,谛听着东大校园里的猛烈的风暴的呼啸,脑子里出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
我的《山鬼》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