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让你释放情感的心灵故事
5426100000022

第22章

大器何必晚成

◆文/罗欣

我就读的商学院是一所名校,不少成功人士以到这里发表演讲为荣耀。作为学生的我们,便常常被迫反复聆听富翁们大同小异的发家史。然而,就是在这些走马灯般往来于讲台上的人当中,有一位老人的演讲让我终身难忘。老人并没有从青年立志奋斗之类的内容开始自己的话题。

“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他一上来就这么说道,“有一个富翁,他很有钱,但是都放在银行里,从不肯花。他的父母没钱养老,他不肯拿出钱来帮助;他的妻子重病在床,他不肯拿出钱来治病。最后他的家人都离他而去,他才幡然悔悟,花了很多钱为他们建造墓园,大办丧事,以求获得心灵的安慰。大家说,这个人是不是很愚蠢?”

“是啊。”我们纷纷答道。

“而那个人就是我,”他说,“所以我不配站在这里为你们演讲。以前站在这里的,都是你们的榜样,可我不是。”

大家沉默了许久之后,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在杂志上读过您的传记,您的父母和妻子因为贫困去世,那都是在很久以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您还没有成功,也没有钱,这不是您的过错。”“是呀,正是因为这些挫折,您才立志创业,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另一位同学说。

老人微微地笑了:“正是这成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懊悔之中。年轻的时候,总觉得岁月漫长,有大把的青春可以挥霍,随心所欲,不求进取。一般像我这样的人,大都会以穷困潦倒的结局收场吧。如果真是那样,我可能还不会像现在这样懊悔,因为我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帮助我的亲人们。可我后来发现,我有才能,可我没有拿出来用,我最爱的人们没能享受到我的才能带给他们的幸福就去了。虽然我为父母和妻子修建了奢华的墓园,可我知道,我的父母在阴暗的蜗居里去世,我的爱人再也不能与我一起在阳光下奔跑,这些是永远无法改变的了。”老人抬起一直垂下的眼睛,望着我们说:“如果你们觉得自己有才能,就在你们还年轻的时候,努力让自己的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一个人,如有大器,就不要让它晚成,否则就会像我一样,虽然成功,但却是抱憾终生。”

大器不必晚成,趁着年轻,努力让自己的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

第二百零一次叩门

◆文/阿健

那年我没考上大学,将那张谁都不会正眼瞧一下的高中毕业证书塞到箱底,便和那些陆陆续续的下岗者,一道加入了满大街找工作的大军。

年纪轻轻,又无一技之长的我,在一次次求职碰壁后,心情黯淡地找遍所有能搭上边儿的亲属网,也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助我一臂之力的人。看来,我注定要承受太多的冷落和失败了。屡次碰壁之后,一家保险公司的经理同意我做一名业务员。虽说没有固定薪水,报酬是按承揽的业务额提成,但我还是很高兴,毕竟找到了一份可以尝试的工作。不管它有多苦多难,我别无选择,我太需要一份工作了,太需要证明我已经长大了。

于是,我怀揣着宣传单和协议书,开始了苦辣酸甜皆有的“扫楼”的日子。上岗第一天,我跑了整整一个上午,一共跑了62家单位和私宅,没有谈成一份业务。拖着沉甸甸的双腿从大街上走过,我的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我真切地感到了这份工作的艰难。看到那些穿着漂亮的时装、从眼前走过的同龄人,我更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

我忍住了泪水,轻轻地告诉自己——再去试试,估计叩到第一百个门的时候,总会得到一份欣喜吧?

下午,我选择了一个自认为很有希望的居民小区,开始从一楼往七楼“扫”,一说来意,却一次次地遭遇拒绝。我的热情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打击,我的嘴唇都被自己咬破了。当叩开第一百家居民的房门时,迎接我的是一屋搓麻将的人一连串十分不满的“快走,别来打扰我们”的呵斥、

歇息了一会儿,我给自己又订了一个计划——再走五十家,若还是揽不到一位投保人,就甩手不干了。主意已定,我又鼓起勇气,开始耐心地去叩门,热情地去推介,但除了失败还是失败。夜幕降临时,我又叩了四十二个门,最后依然是满怀失望地朝家走去。

第二天,我显然没有最初那份热切的期望了。叩完八个门之后,我一脸沮丧地坐在一栋楼前的花坛边,把那一张张花花绿绿的宣传单抱在怀里,想着怎么回去跟那位答应让我试试的经理交差。

这时,不远处正在玩弹子的一对祖孙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见那个小男孩儿一次次地弹击前面的弹子,但总是偏差那么一点点。祖父在一旁耐心鼓励道:“差一点儿了,再试一次。”小男孩儿满头大汗地坚持着,一次次充满自信地弹击着……那情景让我怦然心动,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就在我刚刚站起身来的时候,身后便响起小男孩儿畅快的欢呼声:“击中了,击中了,击中了!”

但我没有那个小男孩儿那么幸运,迎接我的还是失望。191、192、193……越往下数,我的脚步越沉重。大概我命中注定不该吃这碗饭吧,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和能力。

来到最后一个门洞的五楼,当我第二百次叩门时,我收到的依然是深深的失望。扶着楼梯,我大口地喘息着,心想就此回头,去他的“保险业务员”,我这辈子再也不干这苦差事了。

然而,顺着楼梯,我看到六楼微启的门,脚竟不由自主地往上挪去。而这一次叩门,我不仅叩到了打工以来的第一次成功,也叩出了此后一连串的成功。当那位家庭主妇同意为儿子加投一份人身保险时(她的儿子已在学校办理了一份人身保险),我欣喜得竟然泪眼模糊了。

虽说接下这笔小小的业务,我只能拿到十五元钱的提成,但它给我的鼓舞却是无法估量的。我知道了:如果在第二百次那一瞬间,我放弃了继续努力,那所有的失败都将一钱不值;而坚持下来,所有的努力都将重新计算价值。

此后,我又遭遇了无数次失败,但我从未灰心,而是一次次地从头再来,最终我谈成了一笔可观的业务,得到了很高的报酬,成了本地保险界的“知名人士”。

一天,当我坐在一家保险公司的部门经理的位置上,为几个初遇挫折便想打退堂鼓的年轻人打气时,我由衷地鼓励他们:“记住,别轻易地放弃叩门,成功会在你下一次叩门的时候,微笑着迎接你的。”

记住,别轻易地放弃叩门,成功会在你下一次叩门时,微笑着迎接你的。

两千五百个“请”

◆文/袁文良

3年前,米·乔伊遭遇公司裁员,失去了工作,从此一家六口的生活全靠他一人外出打零工挣钱维持,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一天连一顿饱饭也吃不上。

遇到困难时不要放弃,要记住,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为了找到工作,米·乔伊一边外出打工,一边到处求职,但所到之处都以其年龄大或者单位没有空缺为借口将其拒之门外。然而,米·乔伊并不因此而灰心,他看中离家不远的一家建筑公司,于是便向公司老板寄去第一封求职信。信中他并没有将自己吹嘘得如何能干,如何有才,只简单地写了这样一句话:“请给我一份工作。”

这家名为底特建筑公司的老板麦·约翰收到这封求职信后,让手下人回信告诉米·乔伊“公司没有空缺”,但米·乔伊仍不死心,又给公司老板写了第二封求职信。这次他还是没有吹嘘自己,只是在第一封信的基础上多加了一个“请”字:“请请给我一份工作。”

此后,米·乔伊一天给公司写两封求职信,每封信都不谈自己的个人情况,只是在信的开头比前一封信多加一个“请”字。

3年间,米·乔伊一共写了两千五百封信,即在两千五百个“请”字后是“给我一份工作”。见到第两千五百封求职信时,公司老板麦·约翰再也沉不住气了,亲笔给他回信:“请即刻来公司面试。”面试时,麦·约翰告诉米·乔伊,公司里最适合他的工作是处理邮件,因为他“最有写信的耐心”。

当地电视台的一位记者获知此事后,专程登门对米·乔伊进行采访,问他为什么每封信都只比上一封信多增加一个“请”字时,米·乔伊平静地回答:“这很正常,因为我没有打字机,只能用手写,而每次多加一个字,是让他们知道这些信没有一封是复制的。”

父亲的教导

◆文/佚名

大约在玛丽亚12岁时,有个女孩儿总是跟她过不去,她老是挑玛丽亚的缺点,什么她讲话声音太大,她是皮包骨,她不是好学生,她是捣蛋鬼,她骄傲自大……

有一回,听完玛丽亚的“控诉”后,她的父亲平静地问道:“玛丽亚,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难道不好吗?你可以把那个女孩儿的看法一一写在纸上,在正确的地方标上记号,其他的则不必理会。”

遵照父亲的话,玛丽亚把那个女孩儿的意见罗列下来。她惊讶地发现,这个女孩儿所讲的差不多有一半是正确的。有一些缺点是玛丽亚无法改变的,例如她特别瘦的身材;但是大多数她都能改,并愿意立即改掉它们。有生以来,玛丽亚第一次对自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升入中学后,有一天,同学们说好到附近的湖边去野炊。那天很阴冷,玛丽亚的母亲千叮万嘱,要她千万别下湖。可是,当别人下水时,不甘落后的玛丽亚也穿上游泳衣,跳上划艇。当她最后划向岸边时,几个顽皮的男同学开始摇晃她的船;在要靠岸时,她的船翻了。为了不掉进水里,玛丽亚一个大步想迈上岸去,却不料踩到了一个破瓶子,玻璃碎片一直插到她脚跟的骨头上。

玛丽亚被送进了医院。父亲来看她,她辩解说:“我所有的同学都认为下湖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果我老实地在船里待着,就不会出事了。”

“但他们都错了!”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你会发现世界上有不少人,他们自认为在对你负责。不要忽视他们的意见,但你只能吸收正确的,并努力去做你认为是正确的事情。”

在人生许多关键的时候,父亲的这个教导总是萦绕在玛丽亚的耳边。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玛丽亚来到好莱坞闯荡。在电影城,她试遍了每一家制片厂。岁月流逝,转眼两年一晃而过,玛丽亚还没有找到正式工作,只能当一名候补演员。

有一位导演讨厌她的外表,他说:“你的脖子太长、鼻子太大,你这副样子永远演不了电影。”玛丽亚想:“倘若这位导演说的是正确的,我对此也没有办法。对我的脖子和鼻子,我又能怎样呢?可是,也许这意见并不对呢。

后来,一位名叫杰罗姆·科恩的人给了她所需要的正确意见,他对玛丽亚说:“你应该学会用你自己的方法去演唱。”

她认真地思索着科恩先生的话,觉得很对。这些话开始鼓舞着玛丽亚,正像父亲常对她讲的那样。不久,好莱坞夜总会宣布候补演员演出节目。同以往一样,“候补玛丽亚”又一次登台了。

但这次,玛丽亚不再试图模仿别人,她决心做真正的自己。她不想施展所谓的魅力,而只是穿上一件普通的镶有黑边的白罩衫,用她在德克萨斯学到的唱法放开喉咙歌唱。玛丽亚终于成功了,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

展现自我的风采,用加倍的努力来赢取成功。

你必有一样拿得出手

◆文/佚名

我的一位商界朋友,45岁的时候,移民去了美国。

大凡去美国的人,都想早一点拿到绿卡。他到美国后3个月,就去移民局申请绿卡。一位比他早来美国的朋友好心地提醒他:“你要有耐心等。我申请快一年了,还没有批下来。”

他笑笑说:“不需要那么久,3个月就可以了。”朋友用疑惑的目光看着他,以为他在开玩笑。3个月后,他去移民局,果然获得批准,填表盖章。很快,邮差给他送来绿卡。朋友知道后,十分不解:“你的年龄比我大,钱没有我多,申请比我晚,凭什么比我先拿到绿卡?”

他微微一笑,说:“因为钱。”

“你来美国带了多少钱?”

“10万美元。”

“我带了100万美元,为什么不给我批,反而给你批呢?”

“我的10万美元,在我到美国的3个月内,一部分用于消费,一部分用于投资,一直在使用和流动。这已经在我交给移民局的税单上显不出来了。而你的钱一直存放在银行里,所以他们不批准你的申请。”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