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让你坚强勤奋的励志故事
5426200000022

第22章 感恩生活(5)

选择享受你的生命

◆文/佚名

Jerry是美国一家餐厅的经理,他总是有好心情,当别人问他最近过得如何,他,营是有好消息可以说,他总是回答:“如果我再过得好一些,我就比双胞胎还幸运了!”

当他换工作的时候,许多服务生都跟着他从这家餐厅换到另一家,为什么呢?因为Jerry是个天生的激励者,如果有某位员工今天运气不好,Jerry总是适时地告诉那位员工往好的方面想。

看到这样的情境真的让我很好奇,所以有一天我到Jerry那儿问他:“我不懂没有人能够老是那样地积极乐观,你是怎么办到的?”

Jerry回答:“每天早上我起来告诉自己,我今天有两种选择,我可以选择好心情,或者我可以选择坏心情,我总是选择有好心情,即使有不好的事发生,我可以选择做个受害者,或是选择从中学习,我总是选择从中学习。每当有人跑来跟我抱怨,我可以选择接受抱怨或者指出生命的光明面,我总是选择生命的光明面。”

“但并不是每件事都那么容易啊!”我抗议地说:

“的确如此,”Jerry说,“生命就是一连串的选择,每个状况都是一个选择,你选择如何响应,你选择人们如何影响你的心情,你选择处于好心情或是坏心情。你选择如何过你的生活。”数年后,我听到Jerry意外地做了一件你绝想不到的事:有一天他忘记关上餐厅的后门,结果早上三个武装歹徒闯人抢劫,他们要挟Jerry打开保险箱,由于过度紧张,Jerry弄错了一个号码,造成抢匪的惊慌,开枪射击Jerry。幸运的是,Jerry很快地被邻居发现,被紧急送到医院抢救。经过18小时的外科手术以及细心照顾,Jerry终于出院了,但还有颗子弹留在他身上……

事件发生6个月之后我遇到Jerry,我问他最近怎么样,他回答:“如果我再过得好一些,我就比双胞胎还幸运了。要看看我的伤痕吗?”

我婉拒了,但我问他当抢匪闯入的时候他的心路历程。Jerry答道:“我第一件想到的事情是我应该锁后门的,当他们击中我之后,我躺在地板上,还记得我有两个选择:我可以选择生,或选择死。我选择活下去。”

“你不害怕吗?”我问他。

Jerry继续说:“医护人员真了不起,他们一直告诉我没事,放心。但是当他们将我推入紧急手术间的路上,我看到医生跟护士脸上忧虑的神情,我真的被吓到了,他们的眼里好像写着,他已经是个死人了,我知道我需要采取行动。”

“当时你做了什么?”我问。

Jerry说:“嗯!当时有个硕大的护士用吼叫的音量问我一个问题,她问我是否会对什么东西过敏。我回答:‘有。’这时,医生跟护士都停下来等待我的回答。

同一片天空,你可以选择惆怅的仰望,也可以选择无尽的畅想;同一条人生路,你可以带着泪花走过,也可以选择坦然面对。世界是否是可爱的、美好的,不在于它的本质,而在于看它的人带着怎样的眼光。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喊着:‘子弹!’听他们笑完之后,我告诉他们:‘我现在选择活下去,请把我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开刀,不是一个活死人。’”

Jeny能活下去当然要归功于医生的精湛医术,但同时也由于他令人惊异的态度。我从他身上学到,每天你都能选择享受你的生命,或是憎恨它。这是惟一一件真正属于你的权利,没有人能够控制或夺去的东西,就是你的态度。如果你能时时注意这件事实,你生命中的其他事情都会变得容易许多。

能走多远走多远

◆文/佚名

有师徒两位僧人,从很远的地方去灵山朝圣。他们一路上一边乞食一边赶路,日夜兼程,不敢稍有停息。因为在行前,他们发了誓愿,要在佛诞日那天赶到圣地。作为僧人,最重要的就是守信、虔诚、不妄语,何况是对佛陀发的誓愿呢!

但在穿越一片沙漠时,年轻的弟子却病倒了。这时离佛诞日已经很近,而他们距灵山的路还有很远。为了完成誓愿,师父开始搀扶着弟子走,后来又背着弟子走,但这样以来,行进的速度就慢了许多,三天只能走完原来一天的路程。到了第五天,弟子已经气息奄奄,快不行了,他一边流泪一边央求师父:“师父啊,弟子罪孽深重,无法完成向佛陀发下的誓愿了,并且还连累了您……请您独自走吧,不要再管弟子,日程要紧……”师父怜爱地看着弟子,又将他驮到背上,边艰难地向前行走边说:“徒儿啊,朝圣是我们的誓愿,灵山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既然已经上路,已经在走,灵山就在心中,佛陀就在眼前了。佛决不会责怪虔诚的人,让我们能走多远走多远吧……”

这则故事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居士讲给我的。他说,他年轻时是经商的。在商海中搏命,赚了一些钱,挣下了一份不大不小的产业。这中间,有失败有成功,有笑声也有眼泪。但自己无论怎样努力,却总是离家人的期待和自己的欲望差了很远。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这则师徒朝圣的故事,大受感动之后,他幡然醒悟。他说其实每个人都是朝圣者,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誓愿。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并非每个人都能达到目标和实现誓愿,尽管每个人的目标和誓愿都不相同。其实只要你一上了路,向目标靠近,你就已经到达了,因为每个人的灵山都不一样……

老居士的话让我深思。是的,无论是那矢志不移朝圣的僧人师徒,还是晚年才从迷梦中惊醒的老居士,都让我犹如面对一一面镜子,在反观自己所走道路的同时,也看清自己的真实面目。我知道,我也是一个朝圣者,也有自己的目标和誓愿。但在朝向目标的路上,却如那位生病的年青僧人,只知道路途,而不明白虔诚和誓愿本身就是灵山和佛陀!

朝圣者呵,只要你心中装着灵山和佛陀,不管你最后走了多远,你都已经抵达了目标,完成了誓愿。

关键是你要整装上路,要向前走!能走多远走多远……

师徒朝圣,日夜兼程,虔诚地向心中的目标奋进,为了曾在佛陀面前许下的誓愿。

一幅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也许,他们历尽艰辛终到灵山,也许,他们费劲全力也未能如愿。

另一种珍爱

◆文/乔叶

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并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灭了自己。

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已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寻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过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光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使我们的灵魂更为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印度一位挑水工有两只大水桶,分别在他所挑的担子两头。其中一只水桶上有个裂缝,而另一只却完好无损,从小溪经过长途跋涉到主人家时总是满满一桶水,而那只有裂缝的桶里每次只剩下半桶水。

就这样日复一日,两年过去了。挑水工总是为主人家挑来一整桶和另外半桶水。当然,这只完好无损的水桶为自己的成就和生来的完美无瑕感到非常自豪。那只有裂缝的桶却为自己的缺陷感到羞愧难当,为自己只能运半桶水感到可悲。认识到这两年的痛苦失败之后,有一天,它在小溪旁与挑水工交谈起来。

“我真为自己感到羞愧,我想向你道歉。”

“为什么?”挑水工问,“你为了什么感到羞愧?”

“这两年我只能运半桶水,边上的这个裂缝使水漏了一路。由于我的缺陷,你得做这么多工作,你的工作价值也得不到完全实现。”水桶解释道。

挑水工为这只有缺陷的水桶感到难过,同情之余,他说:“在我们回主人家的路上,我想请你注意一下路边各种美丽的花。”在他们

人,生而有憾。有人将缺憾化成动力,鼓舞着自己奋进;有人却自暴自弃,草草给自己的人生画上句号。人与人之间根本没有什么差别。差别都是由自己造成的。真正的差别在于自身看待问题的心态。上山时,有缺陷的桶真的注意到阳光暖融融地照在路边美丽的花朵上,这使它高兴了一些。然而,到了路的尽头,它依然感到悲哀,因为还是漏了半桶水,它又一次为自己的失败向挑水工道歉。挑水工对这只水桶说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只在你这一侧路边有野花,而在另一只桶那边却没有?那是因为我早就知道你的缺陷,而充分利用了它。在你这边的路旁我撒了些花种,我们每天从小溪旁回来时,你就浇灌它们。这两年我一直摘这些美丽的花来装饰主人的桌子。如果没有你,他就不会有这么美丽优雅的房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我们都是残缺的水桶,但如果我们能够容忍缺陷存在,上帝会利用它来为主人的桌子增色。你应该相信每样东西都有它的价值,不要为你的缺陷感到羞愧。

承认这些缺陷,你也能成为美丽的理由,并要善于从我们的缺点中发现长处。

觉悟会改变人生

◆文/鲁先圣

我在年轻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印度的《奥义书》,里面有一段精彩的论述让我不寒而栗,年轻的生命第一次受到巨大的震撼:“一个人到了30岁,就要用全部的时间来觉悟,不觉悟的话,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道路。”

我那个时候大约30多岁。这句话让我突然发现自己竟然糊糊涂涂生活了很多年,人生的目标很不明朗,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也几乎没有什么意义,每天做的工作都是在不断地重复自己,可以说都没有什么价值。本来很重要的事情竟然被自己抛到九霄云外,每天只是专注于一些微不足道的细枝末节,而自己竟然还麻木不仁。我感觉必须迅速改变自己,否则,真的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了。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我的抱负是切合实际的还是盲目的?我的人生优势是什么?我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我应该如何把自己一生的目标切割成一段段的具体规划?我怎么才能让自己摆脱那些没有什么意义的琐碎生活?

停顿下来思考的结果,是我毅然决然地改变。既然想通了自己的路应该怎么走才能更快地达到目标,就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了。

现在我已经人到中年了,我真的感谢十多年前的觉悟。如果没有那个年龄的觉悟,我一定还是一个小县城里每天平平庸庸吃吃喝喝的小职员,一定还是糊糊涂涂的人生,一定还徘徊在理性的殿堂之外。

其实,并不一定只有犹豫彷徨的人才应该觉悟,不论是谁,在30岁的年龄,不论你有什么样的起点和心境,都应该尽早觉悟。因为,30岁,一切都还不晚,一切都还可以重新再来。

人生之路犹如登山,如果你选择对了方向和路径,你只要义无返顾,就一定能够抵达山顶。最可怕的是你方向没有选择正确,或者你走了一条死路,都是枉然的徒劳。你奋斗一生,你可能都没有离开起点,或者,你转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附近。

在起点附近徘徊一生的人很多,所以,我们的身边大多是那些平庸之辈。毫无疑问,这是那些没有选择正确方向、没有走对路径的人,或者说那些没有及早觉悟的人。相反,我们同样发现有一部分人在30多岁的年龄就事业有成或者平步青云,没有别的,他们在起点附近就觉悟了,就是一个理性的人了。

20岁太早,一切都还没有开始呢。30岁是应该觉悟的年龄,因为你已经站在了人生之路的起点上。

目标,是一个人向着理想迈进的源源不竭的动力。

没有了目标,失去了目标,人就无异于行尸走肉。

人是一种有野心的生物,向上攀爬是人的本性,可是时间如同砂轮,容易把内心的波澜打磨得平平整整。40岁当然就晚了,但是相比一生没有觉悟的人总还是有益的,亡羊补牢,总比望洋兴叹好。

一个觉悟的人爆发出来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可以改变自己,也可以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