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让你坚强勤奋的励志故事
5426200000007

第7章 点燃希望(1)

别让小事困扰你

◆文/佚名

有一条大家都知道的法律上的名言:“法律不会去管那些小事情。”一个人也不该为这些小事忧愁,如果他希望得以心理的平静的话。

在多数的时间里,要想克服被一些小事所引起的困扰,只要把看法和重点转移一下就行了——让你有一个新的、能使你开心一点的看法。荷马·克罗伊,是个写过好几本书的作家。他举了一个怎么样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好例子。以前他写作的时候,常常被纽约公寓热水炉的响声吵得快发疯。水汽会砰然作响,然后又是一阵刺刺的声音——而他会坐在他的书桌前气得直叫。

在生活中,许多不幸的大事都是以小事开端,人心不应是小事的沃土,时刻应保持宽广的胸襟。

“后来,”荷马·克罗伊说,“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出去露营,当我听到木柴烧得很响时,我突然想到:这些声音多么像热水炉的响声,为什么我会喜欢这个声音,而讨厌那个声音呢?我回到家以后,跟我自己说:‘火堆里木头的爆裂声,是一种好听的音乐,热水炉的声音也差不多,我该埋头大睡,不去理会这些噪音。’结果,我果然做到了:头几天我还会注意热水炉的声音,可是不久我就把它们整个地忘了。”

很多其他的小忧虑也是一样,我们不喜欢那些,结果弄得整个人很颓丧,只不过因为我们都夸张了那些小事的重要性。记得有人说过:“生命太短促了,不能再只顾小事。”

理智

◆文/佚名

雷吉尔先生对自己公司的工作状况不甚满意,于是在开会时宣布:“各位,我觉得本公司目前的工作状况不佳,想要重新整顿。我身为公司的首脑,应该以身作则。从今以后,如果我表现得很好,希望大家也能效法;如果我自己表现得不好,即使各位做得不好,我也不会责怪大家。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尽忠职守,公司一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雷吉尔先生的立意很好,但是仅仅几天之后,他就在郊区的俱乐部里和朋友聊天忘了时间。等他猛然想起来,立刻夺门而出,飞车赶赴公司,不幸却因为超速接到罚单。

雷吉尔先生怒不可遏,自言自语道:“太过分了,像我这么循规蹈矩的公民,还要开罚单给我!那些警察不去抓犯人,却来找我的麻烦。难道开快车就一定会发生危险吗?太可笑了!”

他走进办公室时,为了转移别人的注意力,立即把扎伊尔部经理找来,愤怒地质问销售计划进行得如何。经理回答:“不知道怎么回事,生意没谈成。”

这下子,雷吉尔先生失去理智了,他斥责道:“你在公司18年了,眼看着扩展公司的大好机会被你弄吹了,你不觉得对不起公司吗?告诉你,你要是不想办法把生意拉回来,我就炒你鱿鱼。别以为你在公司待了18年,就吃定了公司!”

扎伊尔部经理满肚子火,一边走出去,一边在心里嘀咕:“这算什么嘛!18年来,要不是我,公司会扩展得这么大吗?只不过没有谈成一笔生意,他就威胁要开除我,太过分了!”

他回到办公室,就把秘书叫进来质问:“我今天早上给你的5封信打完没有?”她回答:“没有哇!你不是叫我一定要先把希德公司的账算出来吗?”扎伊尔部经理破口大骂:“不要找借口!告诉你,今天一定要把那5封信寄出去,要是你做不到,我就换个能做到的人。别以为你在公司待了7年,就吃定了公司!”

秘书小姐当然也气得两眼冒火,一边踩着高跟鞋“咚咚咚”地走出去,一边在心里念道:“神气什么嘛!我为公司鞠躬尽瘁7年,做的工作比其他3个人还多。要不是我,公司哪会有今天,我又没有两双手,一下子做不了那么多事就想开除我,他以为他是谁呀?”她像一阵风似地走到总机小姐面前说:“我有几封信要你打,虽然平常不是你的工作,可是你除了偶尔接接电话,什么事都没有,何况这是急事,今天一定要把信寄出去。要是你做不到就告诉我,我会找个能做到的人。”

秘书一走,总机小姐就咬牙切齿地说:“莫名其妙!我在公司最辛苦,薪水最低,还要叫我做额外的工作。他们在后面喝咖啡、聊天,整天做不了一点事,每天忙不过来就找我的麻烦,太过分了!想炒我鱿鱼?没门!就算有两倍薪水,也没有人肯做这份工作!”

她满怀怒火,回到家时已经气得七窍生烟了。一进门,她就看见12岁的儿子躺在地板上看电视,又看到他裤子后面裂了一条大缝,立刻高声质问:“说过几百遍了,叫你一回家就换衣服,听不懂吗?妈妈辛辛苦苦赚钱养这个家,你连这一点小事都做不到吗?马上去换衣服,今天晚上罚你不许吃晚饭,还有3个礼拜不准看电视。”

她12岁的儿子一骨碌爬起来,一边跑出去一边抱怨:“太不公平了!我替妈妈做事的时候不小心弄破裤子,可是她根本不听我解释。”这时,家里养的猫咪不声不响地走过他面前,他狠狠地踢了猫一脚说:“滚出去!没事挡什么路!”

不用说,这整个事件中,只有猫咪无法把怒气发泄在别人身上。我们忍不住想问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如果失去理智了的雷吉尔先生直接到总机小姐家踢那只猫一脚,事情不就单纯多了吗?

一个错误导致一连串的错误,世界上没有无缘故的事情,问问你自已是否保持了清醒与理智。

教师的道歉

◆文/佚名

一味地坚持自己的错误,还谈何尊严?

作为教师,也许“道歉”比“训斥”难度大得多。

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小学教师向我讲述了他的一次“经历”:四年级语文单元测验,老师误将一位学生答对的题扣了分。卷子发下来,这位学生举起手:“老师,我认为这道题这样答是对的,理由是……”老师重新看后作了纠正。按说这件事就过去了。不料,一会儿这位学生又举手:“老师,您错了,应该向我道歉。品德课上老师就是这么说的。”顿时,教室里一片寂静,老师也愣住了。片刻,这位老师笑着说:“是我疏忽了,对不起!”我问这位老师:“您当时不觉得窘迫吗?”他却说:“像这样有道德勇气的学生,很少见,我喜欢。”

这句话深深地震动了我。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敢于坚持自己认知的正确性,要求教师纠正自己的错误已属不易,更可贵的是他用品德课上构架起来的道德标准去待人处世,坚持学生和老师不仅在真理面前平等而且在人格上平等,更为勇敢。更何况这份勇敢还可能是要承担“胆大妄为”、“得寸进尺”,甚至“目无尊长”的嘲笑和训斥。

尽管道歉是生活中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细节,但在我的所见所闻中,作为老师,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诚恳道歉的并不多。因为,道歉对于老师来说,同样承担着“威信”一落千丈,学生效仿“找茬儿”等风险。但是,那位老师做了,他用自己的道德勇气呵护了幼小学生心田里刚刚萌芽的异常圣洁的光芒。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育人,就是教孩子做具有健全人格、高尚人格的人。如果说“教书”是教师以知识的力量征服、感召自己的教育对象,那么,“育人”就需要教师以人格的力量征服、感召自己的教育对象。因此,塑造和维护好自己的人格形象,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必要条件。教师人格上的“失足”,不仅会导致“育人”不能,甚至连“教书”也会难以为继。试想,如果那位老师坚持维护个人“尊严”,动辄训斥学生,那个小学生还敢与老师“据理力争”吗?

“做好人的工作要凭两种力量,一是真理的力量,一是人格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就是知识的力量,多数教师是比较注意的。可是,人格的力量、人格的形象呢?

在错误中维持“尊严”,只会降低尊严的价值。

给自己一个空间

◆文/佚名

常常,我会碰到朋友对我手上那只玉环的晶莹剔透发出许多称赞,接着就是牵着我那双冰冷的老手对它仔细端详把玩,又往往是接上一句大惊小怪:“怎么?镶一节K金,难道有瑕疵?”然后我就可看到一副透着无限怅然的惋惜面孔。逢此镜头,我也总会不厌其烦、千篇一律地解释:“不小心碰裂了,为了补拙,惟有包金一途,土则土矣,但总胜过折断啊!”

我常常为此遗憾。十多年前,与它初次相遇时,我被那翠绿光泽给吸引,爱不释手,为了所费不赀的售价,着实让我思量斟酌好久,好不容易才痛下决心,把它带回家当纪念品,从此长系我手,视为珍物。自从有了它之后,每天行走动作都格外仔细小心,惟恐一个不小心留下任何伤痕。而这份美丽无瑕的完美,曾经令人艳羡、夸赞,成了我一个美丽的负担。我是如此这般小心翼翼地呵护它,珍爱它,但在美国之行最后一顿晚餐之际,我却因倦乏之极,一个大意撞上乐园的门柱,只听“铿”的一声,玉镯断裂,留下了不可弥补的印记。

几年来,我已习惯了那样的称赞、好奇与疑问,并且渐渐了然世间一切种种完美的不可强求。我不禁想起当年一个师大好友。她从小就是模范生,从来就是拿第一的“乖乖牌”,自幼到大,在学业、演讲、做事方面都独占鳌头,旁人难以匹敌;她任教高中,在教学、带领学生方面,也是处处在人之上;她已惯于“人上人”的情势,为了永远高高在上的盛名,她只有永不停止地督促自己拼命往前,她比旁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几乎是走火人魔,也因此煎熬在高处不胜寒的冷冷孤独里而不自觉。一年、两年——数年的压抑累积,终于在教学的第十个年头正当要领教育部颁发的奖章之际,她已不胜负荷各种承受不住的自我期许而病倒了,一场忧郁症,让她住进了医院。我前往探视时,她流着泪细述自己一路行来的追求完美、逞强为好的求全心,怎堪沦落如此?

健康是福,盛名如烟,活着平安才是最聪明与最好的选择,千般万般的第一也不过镜花水月,在失去健康之后,更是一文不名,何苦来哉!人应学着善待自己,放自己一马,毕竟宇宙大千,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凡事量力而为,尽己之心,过一个健康平和又知足的生活,才是对自己“第一”的安排。

“水至清则无鱼”是人人都懂的大道理。要求太多是一种心灵的负担。

别做“完美主义者”

◆文/佚名

在我们的周围,你会发现一些人,他们的智力很高,才智过人,很聪明,工作能力也很不错,而且又非常勤奋,一工作起来常常什么都有可能忘了。但是,他们却就是出不了什么成果,眼看着比他们在各方面都差一些的人成果都十分显著了,而他们却依然默默无闻。

寻找这类人之所以迟迟不能成功的原因,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他们的才华虽然说不上盖世,但比起我们常人却超出了一截,他们的脑筋也很灵光,工作也够勤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他有可能是个“完美主义者”。

你可能要说:“完美主义”不好么?回答是:不好。如前所说,这些人之所以不能取得成绩,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不是他们缺少能力,而是他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不能克服自己追求完美的痴情与冲动。他们想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这当然是可取的,但他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总是想使客观条件和自己的能力也达到尽善尽美的完美程度然后才去做。因而,这些人的人生始终处于一种等待的状态之中。他们没有做成一件事情不是他们不想去做,而是他们一直等待所有的条件成熟,因而没有做,他们就在等待完美中度过了自己不够完美的人生。比如,他想写一篇某一方面的论文,他首先会在尝试几种、十几种,乃至几十种方案之后才去动手去写论文。这么做当然是好的,因为他可能在比较之中找到一种最佳的方案。但是,在他开始写的时候,他又会发现他选择的那种方案依然有些地方不够完美,多多少少还存在着一些错误和缺点,都不是尽善尽美,而他却非得要找出一种“绝对完美”的方案来。于是,他就将这种方案又重新搁置起来,继续去寻找他认为的“绝对完美”的新方案,或者,将这一论文的选题又放下,又去想别的事情。实际上,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完美”的,他要寻找这种东西是不可能的。这种人总是不愿出现任何一种失误,担心因此而损害自己的名誉。所以,他的一生都在寻找的烦恼中度过,结果什么事情也没能做成。

如果你不相信这一点,你可能从你的人生档案中找出你拖延着没有做的事情,没有完成的项目或者课题。这样的事情你可能也会找出一大堆:搬了新家窗帘还没有装,所以没有请朋友来家里玩;这篇文章的构思还不是非常成熟,所以还没有写;这只现价30元的股票原想等掉到5元钱再买,但它一直掉不下来,所以就一直未买,等等。归纳一下你会发现,你一直在等待所谓的条件完全具备,你好将它做得尽善尽美。可是,你可能会发现社会上同样的事情有些人的方案或者条件还不如你的成熟,但他们的成果已经问世,或者已经赚了一大笔钱。你又会因此而烦恼。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你也患上了“完美主义”的毛病。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表面看起来相当精明能干的人,到头来却一事无成,在人生的道路上坎坷颇多,进退维谷。

你还可以做这样的试验,把手头的某项工作交给你的两位部下,一位是完美主义者,一位是现实主义者,可看他们面对同一工作会有哪些不同。等他们的方案提交上来,你会发现,完美主义者可以一下子给你提供十多种可能的方案,分别说明了其可行性与利弊得失。但是它无法确定哪种方案最好,他会采用哪种方案。而现实主义者则不然,他可能只有一种方案,也就是他要实施的那套方案。在聪明才智方面,他比不上前者,但他能够给一套很实在、马上就可实施的方案。

所以,在人生中,无论是对待工作、事业,还是对待自己、他人,我们不妨做一个适度的妥协主义者,而不要做一个完美主义者。因为完美主义者有可能什么事情也没有做成,而妥协者却会多多少少有些进展。

也许你在等待完美的条件时,许多机会已经错过了,你只能永远地等下去了。

吃亏是福

◆文/佚名

清代志士郑板桥积十载为官之辛酸用血泪凝成的条幅“吃亏是福”,屡被认做是怪论,其人也被视为怪物。于是,友人送此条幅良久,我终不敢理直气壮地将其挂起来。

郑板桥得此绝“论”,并非一时冲动。他始作秀才时就断然将家奴契券付之一炬,宣称此举“是为人处,即是为己处”,其中便隐含了“贪得是祸”的含义。及至登上县令之位,他谈及为人之道时又披露的某些人“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做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走错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这就明言“贪得是祸”了。看几个《东方时报》的记载吧(1988年8月20日);

——广东建行××分行营业部某票据交换员,贪污200余万元巨款潜逃澳门,原以为“过了海便是神仙”,且不说此人早被反解回佛山,“神仙”将成“鬼仙”,就是过海之后也何曾“神仙”过一阵子?如若不信,但看他自供的在澳门惶惶然如惊弓之鸟的窘态:半步不敢出街门,常以腐乳、大头菜佐餐度日。此情此景,也许是孔老夫子描述的“小人常戚戚”吧,不亦“贪得是祸”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