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点亮智慧人生全集(白金版)
5426300000010

第10章 打造品质,亮丽人生(3)

那人没有回答,而是反问他:“你的骆驼是不是有一条腿瘸了,而且还上瞎了一只眼睛,背上驮着的东西好像是谷子?”

阿拉伯商人高兴极了,“你见过我的骆驼!你能告诉我它往哪个方向走了吗?”

没想到正当他脸上的笑容刚刚展开的时候,那人的回答就令他高兴不起来了。那人说道:“我根本就没有见到你的骆驼,我上面说的那些特征都是我自己猜测出来的。”

“哪里能猜得那么准,是不是这个人偷走了我的骆驼?要不然他怎么会知道得这么清楚呢?”阿拉伯商人心里这样想着,嘴里也没闲着:“你既然知道得这么清楚,那就证明你肯定见过那头骆驼,请你赶快告诉我骆驼在哪里?”那人依然说自己没有见过,然后又说:“虽然我没有见过那头骆驼,不过我应该可以推测出它是往哪个方向走的,根据我的推测,你很有可能找到那头骆驼。”

越是听到那人这样说,阿拉伯商人心里就越是感到怀疑,于是他就不客气地对那人说:“一定是你偷了我的骆驼!你赔我的骆驼,否则我就要拉你去见法官。”而那人则始终不承认是自己偷了骆驼。就这样说着说着,阿拉伯商人被激怒了,他坚持要拉着那人去见法官。

幸好在有人家的地方就有一个法官,阿拉伯商人要求法官判那人有罪。法官最初也站在阿拉伯商人一边——他也认为那人如果没有见到骆驼的话就不会对那只骆驼了解得如此详细,而他又不承认,那其中肯定隐藏着问题。可是当那人带着法官和阿拉伯商人来到荒漠中的一个地方时,经过那人的一番讲解,阿拉伯商人和法官都表示冤枉了对方。

原来,那人带他们去的地方正是他发现骆驼足迹的地方。他之所以会对那只骆驼的情况了解得那么详细完全是因为他善于从细微处观察。那人是这样解释他的推测过程的:“那头骆驼的脚印三只一样深,而只有一只脚印明显比较浅,足以表明那头骆驼很可能有一条腿瘸;而且那个地方的路两边都有一些细嫩的小草,而只有一边的被啃光了,而另一边却丝毫未动,可以表明这只骆驼那侧的眼睛一定看不到东西;至于骆驼背上驮的东西,从道路两边洒下的细碎谷子就可以看出来。”说完这些之后,那人接着对阿拉伯商人说,“通过对骆驼脚印的观察不难看出那头骆驼的前脚一直朝西,而且它一直是一边吃一边走,可以由此推测那头骆驼很可能还会朝西一直走下去,而且走得不会太远,你顺着这条路往下走,应该会找到你的骆驼。”

果然,沿着那人指引的方向追了一段时间,阿拉伯商人找到了自己的骆驼。

聪明人见一叶可以知秋。愚钝者往往是因一叶而障目。其中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们对细节的观察是否敏锐、是否具有从微小事物中把握大局的统御能力。小问题可能会带来大祸患,小变化可能引起大事件,千万不要随意忽略身边小事。

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

凡是去过非洲草原的人都会为那里郁郁葱葱的植物和种类繁多的动物所震惊,可是如果真让那些喜欢大自然的人在那里住一段时间的话,他们又常常会感到受不了。这不仅仅是因为那里天气的酷热难耐,而且更多的时候让人们感到难以忍受的其实是那些无处不在的、以吸血为生的小动物。

有一种叫吸血蝙蝠的小动物在非洲草原上随处可见。它小得有些不起眼,不过吸血的本领却一流,据说每年死在吸血小蝙蝠嘴下的野马不计其数。体格庞大的野马怎么会死在吸血小蝙蝠嘴下呢?难道小小的蝙蝠竟然能使野马因失血过多而死吗?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一批马上就要毕业的大学生来到了非洲草原,他们想要了解野马究竟是如何死于吸血小蝙蝠嘴下的。他们将几十部特制的微型摄像机放到了野马出没的地方,经过几天的跟踪拍摄,大学生们终于看到了野马与吸血小蝙蝠“搏斗”的全过程。

吸血小蝙蝠轻轻地附在野马腿上,然后用锋利的牙齿迅速刺破野马腿上的一块皮肤,同时开始将尖尖的嘴伸到伤口处用力吸血。感到疼痛的野马迅速踢腿、狂奔,可是任凭野马怎样剧烈运动,吸血小蝙蝠都不肯放弃,仍然将嘴埋在那里用力吸血。野马越是剧烈地运动,伤口处的血就越是往外涌,这会吸引更多的吸血小蝙蝠。当越来越多的吸血小蝙蝠飞来的时候,野马仍然不停地奔跑,使劲用力踢踏脚下的植物。吸血小蝙蝠们终于吸得肚皮鼓鼓的飞去,可是野马却被它们折腾得愤怒至极,到处横冲直撞,简直就像发了一疯一样不住地奔跑,最后终于在精疲力竭中死去。

当这些大学生反复对这些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之后,又结合吸血小蝙蝠的吸血量和野马的体格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他们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吸血小蝙蝠吸取的血量对于野马来说其实是微不足道的,真正使野马死去的原因根本就不是失去的这些鲜血,而是野马在被小蝙蝠袭击之后的暴怒和剧烈运动。也就是说,如果野马能够按捺住怒气,不理会吸血小蝙蝠的袭击,任凭小蝙蝠吃个饱,它也不会失去多少血,更不会因此丧命。

面对强敌。人们常常依靠勇气和毅力来唤醒无尽的潜力。最终获得胜利的往往是自己;可是当面对微不足道的小事时,人们往往不能沉着冷静地处理。结果小事扰乱了人们的心绪和生活,使人们最终在琐碎的烦恼中终其一生。

不要寻找借口

肯德基的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土原本像其他孩子一样生活在一个虽不富裕但是却很幸福的家庭中,父母对他十分疼爱。但是不幸的是在他刚刚5岁的时候父亲就在一次意外中离开了人世,而母亲在不久之后因为不堪生活的重负也改嫁他人。小小年纪的哈伦德从此以后就没有人照顾了,所以13岁他就辍学开始到处流浪。

在流浪期间,他几乎从来没有穿过一件干净漂亮的衣服,甚至都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寻找各种各样的工作来做。他曾经当过餐馆的杂工,也当过汽车清洁工,在农忙季节他还到农场谋一份工作。在他16岁的时候军队来招募士兵,虽然还不到规定的年龄,但是他还是通过谎报年龄的方式参了军。军队生活虽然枯燥无味,但是却锻炼了他的身体和意志。在服役期满之后,他利用在军队中学习的技术开了一个简陋的铁匠铺,由于竞争激烈,在不久之后铁匠铺就关门大吉了。

他的生活几乎又回到了参军以前,不甘现状的哈伦德·山德士又通过自己的勤劳肯干谋得了一份在铁路上当司炉工的工作,而且不久以后他就因为工作表现好从临时工变成了一名正式工。哈伦德·山德士感到从未有过的高兴,因为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可以结束漂浮不定的生活了。

但是好景不长,在经济大萧条前夕,他失业了,而当时他的妻子刚刚怀孕。更不幸的是,就在他的事业处于低谷之时,妻子也离开了他。他到处寻找工作,却到处碰壁,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这段时间,他不得不从事多种工作,如推销员、码头工人、厨师等,但是无论哪种工作都不能长久,他不得不一次一次地更换工作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其实在这期间他也试着自己开过加油站或经营其他小生意,但是均以失败告终。后来他的朋友们都劝他不要再折腾了,认命吧,你已经老了。

哈伦德·山德士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已经老了,所以对于朋友的劝告一直不予理会。直到有一天当邮递员给他送来一张属于他自己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时,他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真的老了。也许真如朋友所说,认命吧,折腾了一辈子都没有折腾出什么成就,现在已经老到了领社会保险的时候了,难道还不放弃吗?哈伦德·山德士曾经多次这样问过自己,但是每次他给自己的答案都是“绝对不能放弃”。

之后,他就用那张105美元的社会保险支票创办了闻名于全球的肯德基快餐店,终于在他88岁的耄耋之年迎来了欣欣向荣的伟大事业。

哈伦德·山德士比其他人更容易找到放弃努力的借口,但是他从来没有找任何借口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哈伦德·山德士都没有借口放弃努力,我们又有谁具有寻找借口的资格呢?

把“不可能”变为现实

有一个孩子从小就热爱篮球运动,并且和所有热爱篮球运动的美国孩子一样,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参加NBA的比赛。孩子拥有这样的梦想本来是一件值得人欣慰的好事,可是孩子的父母却从一开始就劝告他要打消这个念头,周围的邻居们听到孩子的这个愿望也都付之一笑,他们难道是要存心打击一个年幼孩子的梦想吗?也许他们并不是要故意打击这个孩子。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劝告纯粹是善意的,因为这个孩子的梦想是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为什么大家都这样看待孩子的梦想,甚至连平时最疼爱孩子的父母也这样想呢?原来这个孩子一直以来都比同龄人矮小得多,以他的身体条件也许可以把打篮球当成一种业余兴趣,要想成为NBA比赛的篮球巨星无异于白日做梦。

但是这个孩子却不肯接受人们的建议放弃这个梦想,即使白日梦他也要奋力一搏。这个孩子渐渐长大成人了,他的梦想依然没有改变。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一直以来都坚持不懈地练习投篮、运球、传球等技巧,同时也加紧对体能的锻炼,几乎每天人们都能看到他在球场上与不同的人进行篮球比赛。凭着长期以来的锻炼,他的篮球比赛技能已经为自己赢得了很多荣誉,但是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对他要参加NBA比赛的梦想嗤之以鼻,这是因为已经长大成人的他,个子也不过一米六。一米六高的个子想去参加NBA比赛,这在所有人眼中都是一个笑话,但是他本人却认定了自己的理想,并且决定一步一步地向着这个理想迈进。

他用比一般人多出几倍的时间来练习篮球技巧,而且每一次练习他都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为镇上有名的篮球运动员,代表全镇参加过无数次比赛;后来他又成为全州最出色的全能篮球运动员之一,而且还是最佳的控球后卫;再后来,他成了NBA夏洛特黄蜂队的一名球员。虽然他的个子创造了有史以来NBA球员身高最矮的纪录,但是他却成为NBA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不仅控球技术一流、远投神准,甚至还可以凭借不可思议的跳跃能力拦截两米多高球员的传球。他在球场上更引人注目的是灵活迅速的行动速度,有一位篮球评论员称他的速度“就像一颗旋转中的子弹一样”。

说到这里,也许一些熟悉NBA比赛的人已经知道他的名字了,他就是博格斯——NBA历史上个子最矮的篮球运动员。

“不可能”只是懒惰者和懦弱者的借口,是人们主观上对希望的放弃和对自身潜力的限制。抛开所有“不可能”的局限。奇迹就会发生。

当替罪羔羊的人

在久远的都铎王朝,英国王室流传着这样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那就是为自己家的每一个孩子都请一名所谓的“挨鞭子的男孩”。这是因为王室的人都具有不可侵犯的尊严,但是小孩难免会因为调皮和顽劣而违反国家或王室的规矩,这些规矩同样不容人轻易破坏,所以这些所谓的“挨鞭子的男孩”便是应王室的孩子触犯规矩时所用——当王室中的小孩触犯规矩时,事先找好的“挨鞭子的男孩”就会替王室中的小孩来承担应受的责罚。当然了,这些“挨鞭子的男孩”也不会白白地承受责罚,他们会因此而得到王室的奖赏。

英国都铎王朝这一流传甚广的做法还真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妙法,一方面王室的尊严能够得以保全;另一方面还可以使那些穷人家的孩子得到一笔不小的收入。可是采用寻找“挨鞭子的男孩”的方式,王室的尊严就真正能够得以保全吗?让我们听一听当时流传在民间的一首童谣吧,“王室尊严不可侵犯,王子犯法有人替代,没有经过皮鞭抽打的脊梁啊,还有力量承担一个国家吗?”

无论是英国都铎王朝时期,或者是在当今时代,面对责任。人们会寻找太多的理由开脱自己;面对不幸,人们会不停地指责上天、父母以及整个社会;面对失败,人们可以埋怨家境贫困、教育落后、缺少机会等。人人都在寻找替罪的羔羊,最后有谁来当这个替罪羔羊呢?在犯下错误或者面对困难之时,人们常常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改正错误或克服困难,而是寻找一个替罪的羔羊,这一做法只会使错误日渐加深、困难更加难以应付。

英雄不问出处

当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个偏远山村的一家农户中传出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时,正处于宁静中的乡村被这婴儿的啼哭声划破了。这个婴儿带给农户一家的既有为人父母的喜悦,又有对难以维持的贫困生活的担忧。用这个孩子后来在其自传中的话来形容,那就是“当我还在襁褓中的时候,贫穷就已经露出了它凶恶的面目”。

当这个婴儿渐渐长大,已经牙牙学语之时,父母为了维持几个孩子的温饱不得不同时打好几份工,但即使这样,这家人依然一天只吃一顿饭、吃了上顿没下顿,时时面临饥饿的威胁。就在这个孩子刚刚记事时,他就比有钱人家的同龄孩子们懂事得多,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在那时,当他稍稍感到饥饿时是不会向母亲要东西吃的,只有在感到非常饥饿时才会用一双深陷在眼窝中的眼睛观察母亲,如果看到母亲脸上的表情不是十分严肃,他就会伸出一双小手向母亲要一片面包。

贫困使得这个家中的孩子们都没能受到完整的教育,本文的主人公更是在10岁就不得不出外谋生,之后当了整整十一年的学徒。学徒的工作又苦又累,如果不是被逼无奈,没有任何一对父母愿意让孩子受如此的苦难。

当结束了充满血泪的学徒生涯之后,这个孩子又到遥远的森林里当伐木工,森林离家很远,而且当地除了几名一贫如洗的伐木工之外几乎没有人烟。在森林里当了几年伐木工之后,已经长成强壮青年的他又继续依靠自己的能力干其他工作。虽然这期间的工作都十分辛苦,但是他居然利用夜间休息的时间读了千余本好书,这些书都是他在干完活后跑十几里山路从镇上的图书馆里借来的。就这样,他一边辛苦地工作;一边从书本中学习知识、汲取智慧。

无论面临怎样的困苦和艰难,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任何人和任何事,即使面对极不公平的待遇时他也仍然如此。

一次,他得知伐木厂附近的一家政府机构要招书记员。以他的能力和水平是完全可以胜任书记员这一职务的,于是工友们都支持他去报名,结果在报名时,一位负责人不屑一顾地告诉他:“要想成为这家机构的书记员,首先要有高等学历,同时还要有当地资金丰厚的人愿意担保。”这两项条件他都不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