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点亮智慧人生全集(白金版)
5426300000008

第8章 打造品质,亮丽人生(1)

每一个细节都要完善

1886年,为了纪念自由精神强烈的美利坚合众国成立,法国政府送给美国一座雕刻历时10年、高约46米的自由女神像。女神的外貌设计源于雕塑家的母亲,高举火炬的右手则以雕塑家妻子的手臂为蓝本。这座自由女神像象征着美国人民的自由精神。直至今日,这座雕像依然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由女神像历尽沧桑,它几乎已经成为全球所有为自由而奋斗的人心目中神圣的向往。

人们怀着这种神圣的向往,从四面八方涌来,为的就是一睹自由女神的风采。在雕像耸立于美国自由广场的100多年以后,有一位画家和朋友一起乘坐一架私人小飞机飞到了距离地面约三百英尺的高空,画家和他的朋友已经清楚地看到了自由女神像头部的所有细节:一缕缕飘逸而韧性十足的头发,丰富的脸部表情,额头、鼻翼两侧还有耳廓边的每一个线条,以及坚定地盯着前方、充满火热激情的眼睛……所有的一切都被雕塑家表现得栩栩如生。这位画家素以对作品无比挑剔和苛刻着称,但是看到眼前美轮美奂的自由女神像,他也不由得赞叹,简直是巧夺天工。

在1886年之前,飞机还没有被发明制造出来,而雕塑家却尽其所能地完成雕像的每一个部分,丝毫没有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个细节。

在一个多世纪以前,这位雕塑家用自己的双手一刀一锉地刻出每一个完美的细节,即使最细微、最不可能为人所注意的部位也没有丝毫马虎,他甚至不考虑自己精心雕刻的某些细节可能人们永远都不会看到。但他始终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在巨大的自由女神像上一刀一刀地刻着,在他眼中只有手中的刀锉和刀锉下的完美细节。也正是因为雕塑家鬼斧神工的雕刻技术,以及他对于完美细节的不懈追求,巨大的自由女神像才以近乎完美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展现在人们眼前的还有雕塑家的精巧技艺及其通过每一个细节向人们传递的自由精神。

这位自由女神像的雕塑者就是弗雷德里克·奥古斯塔·巴托尔迪。他的名字将和自由女神像一样流传千古,他向人们传递的自由精神将会被千万代的人所铭记。

成功没有捷径,要说捷径。那就是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尽善尽美。当无数个尽善尽美的细节得以完成时,就可以积累出巨大的成就。

“铁钉”与“王朝”的关系

在英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缺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

掉了一只马掌,失去一匹战马;

失去一匹战马,损了一位骑兵;

损了一位骑兵,丢了一次战斗;

丢了一次战斗,输掉一场战役;

输掉一场战役,毁了一个王朝。

同所有民间谚语和歌谣一样,这首歌谣也是源自社会生活当中,它反映的是战场上的一个真实事件,而且这首歌谣还以极其生动和简洁的形式几乎十分完整地叙述了那场战争。

那是在1485年,当时的英国国王到波斯沃斯征讨与自己争夺王位的里奇蒙德伯爵。决战马上就要开始了,战斗双方剑拔弩张。他们都知道胜败将在此一举,他们当中总有一方要戴上大英帝国的王冠,而另一方则只能沦为阶下囚。

决战开始的前一天,国王责令全军将士都要严整军容,并且要把所有的战斗工具调整到最好的状态,比如,确保足够的盾牌和长矛数量,使自己的钢刀更加锋利,以及使自己的战马更加勇往无前等。一位叫做杰克的毛头小伙子在这场战役中担任国王的御用马夫。他牵着国王最钟爱的战马来到了铁匠铺里,要求铁匠为这匹屡建奇功的战马钉上马掌。

钉马掌只是一件小活儿,却因最近战事频繁,铁匠铺的生意都好得不得了,所以铁匠对这个年轻的马夫有些怠慢。身为国王的马夫,杰克当然容不得对方的这种轻视态度,于是他端着架子对铁匠说:“你知道这匹马的主人是谁吗?你知道这匹战马将要立下怎样的战功吗?告诉你,这可是国王的战马,明天国王就要骑着它打败里奇蒙德伯爵。”铁匠再也不敢怠慢跟前的小马夫了,他把马牵到棚子里开始为马钉马掌。

钉马掌的工作其实很简单,这个技艺娴熟的铁匠不知道已经为多少战马钉过马掌了。但是今天,就在为国王的御用战马钉马掌的这一刻,他却感到了为难,原来他手中的铁片不够了。于是他告诉马夫需要等一会儿,自己要到仓库中寻找一些能用于钉马掌的铁片。可是马夫杰克却很不耐烦,他说:“我可没有那么多时间等你,里奇蒙德伯爵率领的军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我们逼进,耽误了战斗,无论是你还是我都承担不起责任。”看到铁匠愁眉苦脸的样子,他又说:“你可以随便找其他一些东西来代替那种铁片吗?难道在你偌大个铁匠铺里就找不到这样一些东西吗?”杰克的话提醒了铁匠,他找到一根铁条,当铁条被横截之后,正好可以当成铁片用。

铁匠将这些铁片一一钉在了战马的脚掌上,可是当他钉完第三个马掌的时候,他发现又有新问题出现了——这一次是钉马掌用的钉子用完了,这不能怪铁匠储备的东西不够丰富,实在是战争中需要用的铁制工具太多了。铁匠只好再请求马夫再等一会儿,等自己砸好铁钉再把马掌钉好。马夫杰克实在是等不及了,让铁匠再凑合凑合得了,铁匠告诉他恐怕不牢固,但马夫坚持不愿意再等了。这匹战马就这样带着一个缺少了钉子的马掌离开铁匠铺,载着国王冲到了战斗的最前沿。

最后的结果就如同那首歌谣唱的那样,国王在骑着战马冲锋的时候,没有钉牢的马掌忽然掉落,战马随即翻倒,国王滚下马鞍被伯爵的士兵活活擒住,这场战役以国王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庞大的王朝,足以被一个铁钉毁掉。过去听到类似的劝诫时,我们总是将其当做耸人听闻的耳旁风。当我们亲身体验到其中的滋味时,常常为时已晚。

细节影响着全局

1979年12月末,美国着名的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在华盛顿召开的美国科学促进会上发表了一次震惊世界的演讲。演讲的题目就是《不可预测性: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他这次演讲的内容后来被总结为蝴蝶效应,现在蝴蝶效应的理论已经被用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爱德华·洛伦兹提出的蝴蝶效应其实很简单,就是说一只生活在亚马孙河流域的蝴蝶在翩翩起舞时扇动几下翅膀,很可能就会在一段时间之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爱德华·洛伦兹之所以得出这样的观点是完全建立在多年的实践观察和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产生“蝴蝶效应”的原因是这样的:蝴蝶翅膀的不断运动会导致其周围的空气系统发生极其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幅度虽然小得难以让人感受得到,但是它却会形成一股微弱的气流,而这股微弱的气流会引起四周空气产生相应的变化,之后又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天气系统发生更大的变化,最终将很可能在遥远的地方发生一场猛烈的龙卷风。

凡是经历过龙卷风的人,每当谈起它的时候都会脸色大变。这是因为猛烈的龙卷风以其无比的威力侵袭着人们的家园并且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可有谁会在意一只蝴蝶的翅膀运动?身在得克萨斯州的美国人更不会在意远在亚马孙河流域蝴蝶的翅膀运动,但是敏感的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博士却从中发现了龙卷风与蝴蝶翅膀运动之间的联系,这不由得令人们感到震惊。更令人们感到震惊的,还是他在“蝴蝶效应”这一理论中提出的观点。

任何一次看似偶然的变故,其实很久以前就可能已经由某些不为人注意的细节决定了,所以我们不应该忽略任何细微的事物。

一颗纽扣酿成的恶果

20世纪50年代初,一个以科学技术发达而着称的国家决定组织一次规模宏大的军事演习,这次军事演习将由该国的陆、海、空三军联合举行。

这次军事演习几乎邀请了世界各国的重要领导人。整齐的列队、严肃的军容以及先进的高尖端武器,博得了所有在场人士的一致赞赏。正当观看演习的人们意犹未尽的时候,随着仪仗队的退场,一架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被运到了演习现场。驾驶这架战斗机的飞行员经过多次选拔,由一名被认为是该国驾驶技术最好的飞行员担任。这是这一战斗机的首次军事演习,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演习之前,相关的主管部门已经对这架飞机进行了全面检查,而且地勤人员也对飞机实施了多次全方位的检测。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飞行员精神抖擞地启动了飞机。期待着看到飞机直冲云霄的人们紧紧地将视线锁在飞机上,但是他们并没有看到飞机升入高空的飒爽英姿,而是看到飞机刚离开地面就发生剧烈震动,然后就一头栽到跑道上。随着一声巨响,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滚滚的浓烟还有支离破碎的飞机残骸。

原本应该是一场完美的军事演习就此结束。总统亲自派人调查引起这次事故的真正原因。调查小组对飞机的各项技术指标以及飞行员本人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飞机制造技术的先进是毋庸置疑的,而飞行员本人的驾驶经验和技术,以及各项素质要求也全都符合标准。

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如此严重的事故呢?随着调查工作的不断展开,迷雾被一层层拨开,但是最终的结果却难以令人置信——造成这次飞机失事的原因就是飞行员衣服上的一颗纽扣。原来在飞机起飞的一刹那,飞行员衣服上的一颗纽扣掉到了仪器当中,仪器不能正常运行,影响了其他部件的运转,最后导致了机毁人亡的恶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伟大事业的成功源自每一个细节的完美。同样,任何一次重大灾难也源自一些不起眼的细节上的失误。

微小处的跌倒

哈特从小就在父亲的教导下练习心算,经过多年的刻苦训练,他终于成为一名出色的心算大师。他能够在别人刚刚说完需要计算的数字之后,马上说出正确无误的答案。即使面对特别难的混合运算,哈特也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偏差。为此,哈特感到十分自豪。他也经常受到各地的邀请,前去进行心算表演。正所谓“艺高人胆大”,无论去什么地方参加表演,哈特从来都没有怯过场,几十年来一直如此。

这一次,他同样信心十足地站到了台前进行心算表演。台下的大多数人都是带着小型计算机来的。他们一方面是想验证一下哈特的心算技能;另一方面也想感知一下人脑与计算机哪一个反应更快。在表演期间,人们一个接一个地上台为哈特出题。上台出题的人们尽可能地出一些运算更为复杂、数字更为庞大的题目,显然他们既为哈特的心算技能所折服,又想出其不意地难倒这位从来都没有失误过的心算大师。但是他们都没有难倒他。哈特看到他们一个一个心服口服地走下台去,心里更加得意。

就在哈特倍感得意之时,又有一位女士走上台来。这位女士其貌不扬,但是脸上的表情却很严肃。看到这位女士,哈特想:“眼前的这一位肯定又是想来难倒我,可是这只是一场游戏,何必那么认真呢?”女士缓缓说出了要出的题目内容。

“有一列火车要开往某一个地方,在始发站上一共有6089人上车,在经过第一个车站时下车22人,上车84人;下一个车站又下了13人,上了61人。”

听到这里,哈特不由得在心中轻笑了一下,“如此简单的加减运算题,真是幼稚得很。”

女士依然在不紧不慢地说着自己的题目,“下一站又下了48人,上了39人;再下一站下了64人,上了76人;再下一站下了94人,上了77人;再下一站下了59人,上了162人;再下一站下了195人,上了67人。”说到这里女士停了一下,哈特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但是他愿意装作谦虚大度地对女士说:“您还可以接着提问的,请问还有吗?”

女士仍旧是一副不慌不忙的严肃样子,她说,“当然有,火车一直向前行驶,到下一站又下去295人,上来24人;再下一站下去82人,上来35人,再下一站下去673人,上来15人。”

女士又停了下来,此时哈特真希望她能说出一点更有难度的题目,因为她的题目几乎不能让哈特充分地表现自己的心算才能。但哈特依然表现得相当有礼貌,他对这位女士说:“如果题目到此为止的话,我想我现在就可以说出火车上剩下多少人了。请问您的题说完了吗?”女士看了看哈特说,“只剩下最后一句了”,然后她大声地说:“我要问的是这列火车沿途一共经过了多少站,而不是火车上还剩下多少人。”听到女士最后的这一句话,哈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为什么大风大浪都已顺利走过,小小阴沟里却经常翻船?其中的原因不在于环境本身。而在于人们对待环境的态度:面对大风大浪人们会集中精力、全神贯注,而对于小小阴沟却少了几分小心。多了一些大意。

弱小的对手也不能忽视

一头威风凛凛的巨狮从森林中穿过,它用其惯有的王者尊严居高临下地审视着周围的一切。看到正在磨牙的老虎时,它知道对方是一个劲敌,但是只要自己不恶意地挑起争端,对方是不会轻易出手的,而且即使双方争斗起来,只要自己养足了精神大多数时候肯定不会吃亏;看到向自己献媚的狐狸时,它既对狐狸做作的笑容感到嗤之以鼻,又觉得有几分受用——有谁不喜欢被赞美和奉承呢?之后它又看到了对自己充满警惕的野牛和惊慌失措的麋鹿,它心里感到几分满足和可笑,它刚刚美美地饱餐了一顿,现在只想好好地消化消化,不过看到它们对自己畏惧的模样还是满足得很。接着它看到了几只灰褐色的田鼠,这些小东西吃起来没有多少肉,而且长相又难看,实在不值得自己一顾。这样想着,它大模大样地从田鼠身边走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