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礼仪教材:小学生礼仪(1-3年级)
5429700000003

第3章 家庭礼仪

(第一节)家庭和睦 尊重长辈

一、尊重长辈亲人

1.尊重亲人的地位

学生要表达对长辈的尊重,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对长辈毕恭毕敬。也就是说,对于长辈,尤其是父母,学生必须以礼相待,遵守规矩,处处尊重有加。

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恃宠而骄,仗着长辈对自己的宠爱,把自己当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对长辈亲昵有加而尊重不足。学生不应没大没小,动辄以“喂”或“老太婆”等失敬于人的称呼对长辈呼来唤去。平时不可以随意与长辈打打闹闹,甚至毫无边际地乱开玩笑。至于成心取笑长辈,有意令其难堪,则更不可取。

2.珍视亲人的贡献

尊重亲人就是珍视亲人对家庭的贡献。

例如,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老人,有可能已经退休在家,有的也许并没有收入而要靠父母供养,学生切不可因此而轻视老人,嫌弃老人,视老人为负担、累赘。

再如,对一般家庭来讲,父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全家人生活的支柱。学生平日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很容易错误地认为,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

事实上,父母为了让家庭生活有所改善,可能透支了自己的健康,牺牲了休息的时间,同时还要面对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各种压力。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到父母的工作单位去看一看,了解一下父母平时的工作是处在一种怎样的高压力、高强度的环境下。

因此,学生应当理解父母的处境,体谅父母的苦心。不要在生活上与同学进行攀比,对父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更不应当刻意与父母作对,制造家庭的不和谐因素。

3.回报亲人的关爱

尊重亲人就是接受和回报亲人对自己的关爱。

比如,学生可能因为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或者兴趣班、补习班等,较晚才回家,而回家之前已经在外用过晚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特意留了饭菜,学生不应冷漠拒绝。此时比较恰当的处理方式是,表示感谢并适当品尝饭菜。比如可以说:“又专门给我留了饭菜呀,谢谢!虽然已经吃饱了,但是妈妈做的菜看着就很好吃,还是再吃一点吧。明天不必给我留饭了,真的。不然我也吃不下,太浪费了。”

有的时候,长辈出于关心,经常会对学生叮咛嘱咐许多学生已经知道的事情。面对长辈的唠叨,学生应当面带微笑地听完,礼貌地点点头,说“知道了”。

二、孝敬长辈

学生对长辈的孝敬,不应该仅仅见诸言词,更重要的是要将其付诸行动。

1.听从教导

孝敬长辈就要听从长辈的教导。

当长辈,尤其是父母,管教自己时,学生一定要牢记以下三点:一是要虚心服从;二是要表示感激;三是要知错即改。不允许当场顶撞长辈,无理狡辩,或是置之不理。

要学会从长辈的管教中取长补短,不断进步。很多时候,对长辈来说,晚辈的进步和成绩,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和安慰。

2.经常沟通

孝敬长辈就要多与长辈沟通。

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老年人来讲,通常比较害怕孤独寂寞。有条件的话,晚辈应当争取经常去探望长辈,如果不方便经常探望,则应当按时给长辈打电话进行问候。

3.体贴帮助

孝敬长辈就要体贴和帮助长辈。

那些年事已高的长辈,随着其年龄的不断增长,体力与脑力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对处于上述状况的长辈,身为晚辈的学生们一定要更多地从精神方面对其加以体贴。多抽空同其聊天,谈谈开心的事情,使他们的情绪开朗起来。

对待父母,学生应当体谅父母的苦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父母分担一些家务。比如,帮忙择菜,饭后主动洗碗,打扫自己的房间,自己洗自己的衣物,主动擦玻璃,等等。

在父亲节、母亲节、父母的生日、父母的结婚纪念日等特殊的日子,准备一些小礼物,尤其是自己动手制作的小礼物,也是向父母表达爱和祝福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学生自己过生日时,也应当不忘母亲分娩的痛苦和父母抚养自己的艰辛。

(第二节)情同手足 友爱同辈

一、友爱同辈

同辈,亦称平辈,通常泛指一切辈分相同之人。就家庭成员而言,同辈则主要是指与自己存在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则主要是堂、表兄弟姐妹。不论双方之间关系如何,是否经常见面,联系是否紧密,学生都一定要与自己的同辈“情同手足”,时时处处厚待同辈、友爱同辈。

1.互相团结

友爱同辈要求学生团结同辈。

在同一个家庭中,同辈的兄弟姐妹之间,团结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如果亲人之间不讲团结,四分五裂,甚至兄弟反目、相互仇恨,定然会使长辈们痛心,也会给自己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要与同辈人搞好团结,就应当经常联络。当代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生活中缺少同龄人的陪伴,而与同辈亲人一起玩耍、共同学习,则大大缓解了因缺乏亲生兄弟姐妹而造成的孤独感。

2.宽厚待人

友爱同辈要求学生宽厚待人。

对待自家的兄弟姐妹等同辈之人,理当自觉、自愿地宽容忍让,不要苛求对方。必要的话,要善于容忍自家兄弟姐妹对自己有意或者无意的冒犯。

3.谦让他人

友爱同辈要求学生谦让同辈。

日常生活中,与自家的兄弟姐妹在物质方面应当相互谦让、不争不抢。年龄较长的哥哥(姐姐)应当谦让弟弟(妹妹),家庭条件相对较优越的应当谦让家庭条件相对一般的。但是,即便是弟弟(妹妹),也不应当觉得哥哥(姐姐)谦让自己是理所当然的,要在接受的同时礼貌地表示感谢。

当长辈偏爱某个同辈的时候,学生不应当嫉妒,而要反省自己的不足,激励自己进步。绝对不能因为长辈对其他同辈的肯定多于自己而故意捉弄同辈,令其在长辈面前出丑,否则不仅会令长辈反感,还会降低自己在同辈中的威信。

二、共同进步

同辈亲人之间应当永远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1.互相爱护

同辈亲人要共同进步,就应当相互爱护。

同辈之间在生活上所进行的互相援助,往往表现在极其琐碎的生活小事上。例如,哥哥(姐姐)将自己的玩具或者用过的、有价值的学习资料送给弟弟(妹妹),辅导弟弟(妹妹)学习,或者带领弟弟(妹妹)外出游玩,都是再平常不过的。

对于同辈亲人的爱护,应当大公无私、不图回报。比如,帮弟弟(妹妹)辅导功课就不能讲价钱、谈条件。

就学生的情况来讲,与父母的沟通可能相对欠缺,而与同辈人的沟通则较为容易。要明白,同辈人之间的真诚沟通是信任的表现,学生应当珍视这种信任,并承担起兄弟姐妹应有的责任,尽自己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

2.互相促进

同辈亲人要共同进步,就应当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同辈人相处时,一定要善于发现对方之所长,哪怕对方年龄比自己小,也不要不好意思。

自家同辈,经常有机会朝夕相处。因此,要善于利用这一时机,大家相互激励,以求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