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礼仪教材:小学生礼仪(1-3年级)
5429700000005

第5章 校园礼仪(2)

在校园里,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亲如家人。

所谓同学,一般是指在同一个班、同一年级甚至同一学校学习的人。

在校园生活中,同学关系是每位学生都应该认真处理和对待的。在校园内所产生的同学之间的情谊,往往既纯洁又长久,它通常被视为人类所拥有的、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处理好同学关系,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将对自己的学习、成长乃至今后的事业、生活具有极大的帮助。

如何和同学相处,保持良好的友谊关系,也是学生们讲礼仪、懂文明的重要一环。

一、和睦相处

和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以礼待人。不论你的同学学习成绩、家庭背景、五官相貌、性格特征如何,对待同学都要保持尊重。不能因为同学学习成绩不好,就瞧不起他;也不能因为同学家庭贫困,就不尊重他。

同学之间切忌攀比。学校是一个学习的地方,是一方净土,不要把社会上的一些评判人的标准和习惯用于处理同学关系上。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友好相处。在校园生活中,同学们彼此之间要真正做到和睦相处,主要应当注意以下四点:

1.以礼待人

和同学相处,不论对方与自己的具体关系如何,都应该表现出对其应有的尊重,并且时时刻刻以礼相待。对同学以礼相待,既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所谓“礼多人不怪”,与同学打交道时,要牢记处处依礼行事,将有助于为自己营造出一种较为和睦的同学关系,并且有利于同学之间友谊的建立。

第一,同学交往要适时使用“请”、“你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别客气”、“再见”等礼貌用语。

第二,同学间见面要互相问候“你早”、“你好”或点头招手。

第三,与同学说话态度要诚恳、谦虚,语调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不要轻易打断别人说话。

第四,不给同学取绰号,不叫同学的绰号,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和身体有残疾的同学。

第五,请教同学问题时,要用谦语“请问”、“打扰你一下”等,无论同学对问题是否作出回答,都要道谢表示感激。

同学之间交谈的时候,不能使用不雅的语言,不能讲粗话、脏话,不讲怪话,不讲废话。

粗话,一般是指那些侮辱他人人格的粗野或带有恶意的话语,也就是所谓的“骂人的话”。学生们在交往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不允许骂骂咧咧,不可以在口语中夹杂骂人的话。即使别人首先辱骂了自己,也不允许与对方互相对骂。

脏话主要指庸俗、低级、下流的话语。在和同学交往中,无论是同性同学之间,还是异性同学之间,在交谈中都不能带任何脏字。有些话具有双关性质或暗示作用,容易引起他人的误会,也不可使用。

怪话,实际上主要是指牢骚话。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一定要做到不因为个人的委屈、不满,当着交往对象的面阴阳怪气地乱讲怪话,以发泄自己个人的不良情绪。至于因为一些事情对同学有看法或意见,进而指桑骂槐,也是不礼貌的行为。

废话,一般是指没有什么用处的语言或多余的话,也就是在没话找话时所讲的话。学生应该牢记,在交往中,不宜主动去攀谈与实际的具体内容无关的题外话,尤其是不宜主动询问对方的个人隐私问题。

除此之外,学生还应该在总体上注意,运用文明用语时语言内容要文明、语言形式要文明、语言行为要文明。只有三者并重,三位一体,才能够真正地使自己做到用语文明、文明用语。三者之中缺少任何一个都是不可以的。

2.真诚友善

与同学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以诚待人、与人为善。

以诚待人,就是要要求自己心口如一、言行一致,不可以充当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与人为善,就是要求自己在待人接物方面凡事要心存善意,对同学友好相待,千万不可以心存恶念、以恶伤人。同学们需要谨记:善待他人,是一种教养、一种礼貌。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3.谦虚随和

如果想在同学之中拥有非常好的人缘,那么就要时时刻刻以谦虚、随和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同学。为人谦虚,是要求我们不能狂傲自满、夸夸其谈、卖弄所长、自以为是。为人随和,要求我们要善于与别人相处、善于向别人学习、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它既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亦不是一味地对别人随声附和。

4.理解宽容

同学之间,理解和宽容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难能可贵。同学之间常会有误会和矛盾,一般是因为缺乏理解所致。而这些误会和矛盾的产生,通常都因为其中的一方或者双方待人不够宽容。

在同学之间提倡理解,就是要求同学们能够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态度,懂得他人的思想感情,对对方的喜、怒、哀、乐能够心领神会;提倡宽容,其实就是要求同学们能够宽宏大量、善于容人,特别是能够原谅别人的错误和过失。所谓“有容乃大”,古今中外能够成就大事的人,通常都有能原谅别人、容让别人的雅量。

二、团结友爱

在学生时代,与同学加强团结友爱,不仅是对一名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其完成学业的重要保证。

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重点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团结

在学校生活中,由于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经历、习惯各不相同,同学之间难免会有一些小摩擦。作为一名合格的学生,理应拥有开阔的胸襟,不要计较同学之间的小是小非,尤其不要无事生非。

在日常生活中,要主动团结同学,特别是要团结本班级、本年级、本宿舍的每一位同学。同学之间的团结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制造同学之间的分歧,甚至挑拨离间,破坏同学之间的相互团结。

应当强调的是,团结同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与之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而并非是要拉帮结派、称王称霸,欺负其他同学。

2.相互帮助

从根本上说,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既是大家互相爱护、互相关心、互相体谅、互相照顾的具体体现,也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时代精神的基本要求。在许多时候,只有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才能够真正战胜困难。

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获得同学的帮助,对受助者来说是莫大的慰藉,而助人者也会因此感受到对方的感激与尊敬。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有四点应予以注意:一是帮助别人应当量力而行;二是对同学的帮助应当涉及思想、生活、学业等方方面面;三是对同学所进行的帮助应当不图回报;四是同学之间的帮助应当有来有往。

三、共同进步

在学校期间,同学之间往往都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因此,在处理同学关系时,应该特别提倡学生与自己的同学共同进步。

具体而言,与自己的同学共同进步,主要应当在以下三个方面得以体现。

1.本人努力进步

在校求学期间,每位有理想、有上进心、有自尊心的学生,均应该从各个方面对自己从严要求,使自己不断进步。就同学相处而言,本人努力进步,既是对其他同学给予自己关心和帮助的一种最好的报答,又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其他同学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从而带动其他同学进步。

2.鼓励同学进步

与同学相处时,若是对对方真正的关心、爱护,就应当与对方共同努力,并鼓励对方不断取得进步。在任何时候,鼓励同学、推动对方在学习、生活、个人能力等方面的进步,都是做同学的一种责任和情谊。在日常交往中,对同学所进行的鼓励与鞭策,不仅要讲究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且还要注意鼓励应该坚持不懈、永不间断。

3.大家一起进步

与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一样,同学之间的进步也应该是互动的、步伐一致的、一起进行的。

面对同学的进步,既要为对方高兴,对对方有所鼓励,又要及时地自我对比、自我检查,努力使自己比、学、赶、超对方,这才是好学生应有的健康心态。

千万不要对同学的进步心怀嫉恨,暗中阻止对方的进步,或者对对方进行恶意的诋毁、中伤。

(第三节)面对国旗 行礼肃立

学生们在出席升旗仪式时,应该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行为严加约束。

一、肃立致敬

我国《国旗法》规定: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参加升旗仪式的人员应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因此,当国旗升降之时,任何在场者均应停止走动、交谈以及手中一切正在进行的事情,面向国旗立正,并向其行注目礼。届时,戴帽者应脱帽,唯有身着制服者可以例外。

升国旗时,全体学生都要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要行少先队礼。

行少先队礼时,右手需五指并拢,高举过头。这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注目礼的具体做法是:起身立正,抬头挺胸,双手自然下垂或贴放于身体两侧,面容庄重、肃穆,双目正视国旗,或随之缓缓移动。

二、神态庄严

参加升旗仪式时,学生均应用庄重、严肃的态度与表情来表达对国旗的敬意。此时此刻,绝对不应该态度漠然,或者嬉皮笑脸。

三、保持安静

在升旗仪式上,学生应自觉保持绝对安静。绝对不允许在升旗过程中交头接耳、打打闹闹,更不允许接打电话、收发手机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