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礼仪教材:小学生礼仪(1-3年级)
5429700000007

第7章 社交礼仪

(第一节)文明拜访 礼待客人

走亲访友的礼仪规范,一般可以分为拜访他人、接待客人和特殊场合等。

拜访他人时,应当遵时守约、为客有方;接待客人时,则应当认真准备、热情接待。

一、做客有礼

一、1.遵时守约

就做客礼仪而言,其重点有三。核心之处则在于客随主便,礼待主人。

有约在先,是做客礼仪之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它的基本含意是:拜访他人,应提前有所约定。绝对不可以省略这一程序。预约拜访时,要重视以下三方面的具体问题。

第一,1.提前约定。

拜访亲友时应当提前约定时间。在约定拜访时,一定要在两相情愿的前提下,协商议定到访的具体时间与停留的具体时间长度。对主人所提出的具体时间,应优先考虑。由客人自己提出方案时,最好给对方多提供几种选择。

拜访亲友,一般选择节假日进行。视亲友居所的远近,一般同城亲友至少提前一天约定拜访时间。即便是亲人之间,也不提倡随意进行顺访,否则便会成为“不速之客”,打乱主人的计划。

第二,2.说明固定人数。

拜访亲友时应当说明前往的人数。否则,如果出现空间不足或饭菜数量不足的情况,主客双方都会十分尴尬。

第三,3.如约而至。

拜访亲友时应当如约而至。约定拜访时间之后,必须认真加以遵守。约定的时间也不能改来改去,否则对方会觉得受到戏弄。

万一有特殊原因,需要推迟或者取消拜访,应当尽快打电话通知对方。

二、2.上门有礼

登门拜访时应当彬彬有礼,不要拿自己不当外人,太过随便。

第一,1.先行通报。

抵达亲友居所门外后,应先敲门或按门铃。

敲门时,应用食指轻叩两三下即可;按门铃的话,则让铃响两三声即可。

第二,2.问候施礼。

与主人相见,应当向对方主动问好。学生跟随父母前往拜访不熟悉的亲友时,如果不清楚具体该如何称呼对方,应在到达之前向父母询问。

第三,3.轻装上阵着装得体。

拜访时的着装应当干净、整洁,过分轻佻、随便的服装是不宜选择的。

3.三、客随主便

学生做客时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以下三点要特别注意。

第一,1.应邀就座。

被主人邀请进入室内时,应主动随行于主人身后。不要自行找座,落座时要礼让长辈。

第二,2.限定范围。

学生应当懂得尊重主人的私人空间和个人隐私,自觉地限定个人的活动范围。

第三,3.尊重主人。

学生应当懂得客随主便,做客期间尽量服从主人的安排,不要擅自做主,打乱主人的安排。

四、4.适可而止

做客应当适时告退,适可而止。如果双方对拜访的时间长度早已有约在先,客人则务必要牢记在心,认真遵守。

假如双方无具体时间约定,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不在对方家中留宿,则应当在晚上九点之前告退。如果学生是单独前往拜访,则最好在天黑之前回家,以免家人担心。

学生单独前往亲友家中拜访后,回到家中应该立刻给接待一方的亲友打电话,请其不必担心。

待客有道

一、1.认真准备

待客之道的核心,在于主随客便、待客以礼。

要想令客人满意,保证聚会愉快、有意义,就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

1.首先,清扫卫生。

主人应为待客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客人到来之前,通常需要专门进行一次卫生清洁工作,以便令居所干净、整洁。

在打扫卫生的过程中,学生应当积极、主动地清扫自己的房间,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应帮忙清扫客厅等处的卫生。

其次,2.准备物品。

饮料、糖果、水果和点心被人戏称为中国人招待客人的“四大名旦”,通常在待客时必须做到有备无患。亲友之间互访,经常会以家宴招待。如果家中来客,而恰逢某种食材或调料不足,学生应当主动前往购买,不要只顾嬉闹,而应与父母分担待客的责任。

2.二、热情接待

待客的要点是大方、热情,体察对方的需要。

首先,1.礼貌迎接。

应当礼貌迎接客人。客人到来之时,主人所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要向对方表示热烈欢迎。

2.其次,待客有礼

要应当专心、热情地接待客人。

在待客时,主人一定要表现出自己的热情和真诚之意。

学生要特别注意,即便不熟悉或不喜欢来客,也不能躲在自己的房间不出来,假装自己不在家。

最后,要3.热情地送别客人。

应当热情地送别客人。与客人告别时,应说“再见”。对难以谋面的客人,还应请其“多多保重”,并请其代向家人致以问候。

(第二节)与人为善 彬彬有礼

文明当先,是学生在其交际应酬中具体使用语言时所应当遵守的基本规范之一。要想在使用文明用语方面真正有所提高,除了要不断地努力学习,对自己严格要求之外,最为重要的是要学会恰当地称呼他人。

交际礼仪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学生都必须对交往对象采用恰当的称呼,要做好这一点,主要应当从四个方面来具体着手。

一、区分对象

根据惯例,称呼的使用有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之分。就一般情况而言,在人际交往中称呼他人时,学生最好是使用各种适用于正式场合的称呼,其中尤以使用各种泛尊称为宜。

1.正式场合的称呼

它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泛尊称,例如“同志”、“先生”、“小姐”、“夫人”、“女士”,等等;二是职业加以泛尊称,例如“警察同志”、“经理先生”、“秘书小姐”,等等;三是姓氏加以职务或职称,例如“邹经理”、“卫科长”、“余教授”,等等。

2.非正式场合的称呼

它主要分为六种类型:一是直接以姓名相称;二是直接称呼名字;三是称呼爱称或小名;四是依照亲属关系进行称呼;五是交往双方约定俗成的称呼;六是在姓氏之前加上“老”字或“小”字等。

二、照顾习惯

在实际生活中称呼他人时,必须对交往对象的语言习惯、文化层次、地方风俗、行业特点等各种因素加以考虑,并分别给予不同的对待,切不可不加任何区分。

称呼熟人或老年人的时候,往往可采用一些非正式的称呼,诸如“大哥”、“大姐”、“王哥”、“李姐”,等等。

三、有主有次

学生面对交往对象使用称呼时,一般的讲究是分清主次,并由主至次、依次进行。需要区分主次称呼他人时,标准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由尊而卑,即在进行称呼时,先长后幼,先女后男,先上后下,先疏后亲;二是由远而近,即先对接近自己者进行称呼,然后依次向下称呼他人。此外是统一称呼,假如几位被称呼者一起前来,可对对方一起加以称呼,例如,“各位”、“诸位来宾”,等等。

四、严防犯忌

在称呼方面,学生有可能触犯的禁忌主要有两类:一是不使用规范的称呼,而直接代之以(dàizhīyǐ)“喂”、“嘿”、“下一个”、“那边的”,甚至连这类本已非礼貌的称谓索性也不用;二是使用不雅的称呼,直呼来人的外号。这些都是学生必须忌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