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礼仪教材:小学生礼仪(4-6年级)
5429800000003

第3章 家庭礼仪(2)

学生还应当学会对亲人说“我爱你”。刚开始的时候,无论是自己还是亲人,都可能觉得不习惯,但是渐渐地就会习惯并喜欢上这种直接的表达。对亲人说“我爱你”是表达自己感情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学生都应当去努力尝试。

亲人的生日、对家庭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日,学生都应牢记在心,尽自己所能准备一点小礼物,并说一些温暖人心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3.勇敢道歉

学生应当勇敢地向亲人道歉。家庭成员共同生活,难免会发生一些冲突和摩擦。学生学会勇敢地向亲人道歉,就能够尽快化解矛盾。

如果是自己做得不对,毫无疑问应当主动道歉和承认错误,请求亲人原谅。这一点,受过基本教育的学生都应当做到。

但是家庭生活中许多事情根本难以分清谁对谁错,或者大家都没错,只是一些习惯的不同或者误解,才造成了矛盾和摩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应当勇敢地站出来,主动道歉,检讨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取得亲人的谅解。亲人之间,互相友爱,远比其他问题重要。

如果确实是对方做得不对,学生也不可得理不饶人。可以主动检讨自己处理问题的态度是否欠妥,是否伤害了对方的感情,如果是,则应当就自己的态度向对方道歉。如果责任全在对方,也不要咄咄逼人,而应当保持沉默,给对方以冷静和反省的时间。

二、亲疏有别

学生要掌握交谈的礼仪,就应当根据交往对象和场合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技巧,做到亲疏有别。

1.区别对象

不同的交谈对象要区别对待。同关系十分亲密的对象交谈,通常可以畅所欲言,在寒暄和礼貌用语等方面也可以略微省略。但是,同除至亲以外的对象交谈,就应当小心谨慎,不要因为交谈技巧的失误而惹对方反感。

例如,同父母在一起时,可以适当地开开玩笑,活跃一下气氛,不必拘束自己。但见到不经常联络的远亲,则应当规规矩矩地向其问好,绝不可以乱开玩笑。

再如,如果学生通常每周都去祖父母家一次,那么当遇到有特殊情况不能前去的时候,打个电话说一声就可以了。但是如果约好了要去某位联系不是特别紧密的亲戚家中拜访,却临时出现不方便的情况,则必须尽早打电话通知对方,在郑重道歉之后,还要认真地、尽量详细地说明不能前往的原因。

2.区别场合

学生要对不同的交谈场合区别对待。同他人交谈时,应当考察当时、当地的情境,不要说出不合时宜、令人尴尬的话。

例如,如果学生同父母之间的关系较为融洽,很可能不称呼“爸爸”、“妈妈”,而代之以“老爸”、“大美女”等亲切的称呼。如果父母认可,则此类爱称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则应当中规中矩地称呼“爸爸”、“妈妈”。

同理,平日说话可能不太注意用“您”来称呼自家的长辈,但若是有外人在的场合,则应当使用“您”而不要用“你”。当然,如果能在平日养成良好的习惯,对所有的长辈都称“您”,则再好不过了。

3.大胆说“不”

学生应当学会大胆地说“不”。一方面,要敢于拒绝力所不能及的要求;另一方面,则要掌握拒绝他人的必要技巧。

对学生来说,由于自己的能力和时间都十分有限,而且凡事要以学业为重,所以很多时候,并不能完全满足亲人的各种要求。遇到这种情况,学生要学会勇敢地拒绝对方。

例如,堂(表)兄弟姐妹邀请自己出去玩时,如果自己的学习任务还没有完成,或者正在帮助父母做家务,就可以礼貌地回绝。

如果亲人想要借用自家的东西,比如私家车等,切不可擅自做主借出,而应当请示父母。在父母给出答复之前,应当礼貌地回绝。比如可以说:“姑姑,不好意思,我做不了主。请您稍等一下,让我问一下爸爸。我会尽快给您答复的。”

如果亲人向自己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更应当理直气壮地予以拒绝。如果堂(表)兄弟姐妹要求自己一同说谎欺骗长辈,或者个别亲戚要求自己做一些违反乱纪或违反道德的事情,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答应的。不但不能与其同流合污,还应当尽力劝阻,并且应当及时通知家中的长辈,让长辈酌情处理。

在解释原因或是回绝对方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拒绝别人时所惯用的语言,称为推托用语。推托的本意,是借故拒绝。在拒绝他人时,如果语言得体、态度友好、理由充分,拒绝往往可以“逢凶化吉”,被拒绝者的失望心理会迅速淡化。反之,如果拒绝得过于冰冷、生硬,甚至直言“不知道”、“不行”、“不管”等话,则很可能会令对方不快、不满。

学生在拒绝别人的要求时,不妨直接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歉疚之意,以求得到对方的谅解。比如可以说“对不起,表妹,这件事情我真的帮不了你”,等等。礼貌性地表达歉意,应当注意态度诚恳,不要让对方觉得自己是在找借口、编理由。

接下来要尽可能详细地解释自己不能满足对方要求的原因。说明具体的缘由,可以让对方觉得自己的推托合情合理。比如可以说:“我的作业还没有写完,明天一早老师要检查的。”或者可以说:“我不能帮你说谎,因为说谎骗家长是不对的;表面上看是帮你,实际上是害你。”

三、语言得当

在语言方面,交谈的总体要求是:文明、礼貌、准确。

1.语言文明

学生在交谈时应当注意语言文明,下述几种语言绝对不可使用:

第一,不可以讲脏话,这是文明礼貌的基本要求。

第二,不可以讲粗话。不能把父母称为“老爷子”,也不能称女同学为“小妞儿”。把名人叫“大腕”,把吃饭叫“撮一顿”,这类说法最好也不要使用,因为它们不符合学生的身份。

第三,不可以讲怪话。有些人说起话来怪里怪气,或讥讽嘲弄,或怨天尤人,或黑白颠倒,或耸人听闻,存心以自己谈吐之“怪”而令人刮目相看、一鸣惊人。这就是所谓说怪话。爱说怪话的人,往往很难令人对其产生好感。

第四,不可以讲气话。说话时泄私愤、发牢骚、指桑骂槐,不仅无助于沟通,而且还容易伤害别人。

2.语言礼貌

学生应当注意语言礼貌。在交谈中多使用礼貌用语,是博得他人好感与体谅的最为简单易行的做法。

例如,初次见面,要说“久仰”;许久不见,要说“久违”;客人到来,要说“光临”;等待客人,要说“恭候”;探望别人,要说“拜访”;中途先走,要说“失陪”;请人批评,要说“指教”;请人帮助,要说“劳驾”,等等。

亲人之间,有时不必使用太多的礼貌用语,否则反而显得生分。但是,基本的礼貌用语是不可舍弃的。所谓基本的礼貌用语,是指“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和“再见”。在家庭中视对象和场合的不同,适当地使用礼貌用语,可以促进亲人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在交谈中,不应直接陈述令对方不快、反感之事,更不能因此伤害其自尊心。必要时,可在具体的表达上力求含蓄、婉转、动听,并留有余地,善解人意,这就是所谓的措辞委婉。

例如,在用餐时要去洗手间,不宜直接说“我去方便一下”,而应说“我需要出去一下”、“出去有点事”。

3.语言准确

学生应当注意语言准确,需要留意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发音标准。

在交谈之中要求发音标准,其含义有三:其一,发音标准。不能读错音、念错字,让人笑话或误会。其二,发音清晰。要令人听得一清二楚,而不是口齿不清、含含糊糊。其三,音量适中。音量过大或过小都不合适。

第二,语速适度。

语速,即讲话的速度。在讲话时,对语速应加以控制,使之保持匀速,快慢适中。交谈中语速过快、过慢或忽快忽慢,都会影响效果。

第三,口气谦和。

在交谈中,讲话的口气一定要亲切、谦和。不要恃宠而骄,对他人颐指气使;不要随便教训、指责别人。

第四,内容简明。

在交谈时,应力求言简意赅、简单明白。

四、态度礼貌

进行交谈,还有必要注意具体的操作方式,通过礼貌的态度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真诚和敬意。

1.双向共感

学生应当注意交谈双方的感觉。在交谈中,不可一味地宣泄个人的情感,而不去考虑对方的反应。

根据礼仪规范,在交谈中应遵循“双向共感法则”。这一法则,具有以下两重含义:

第一,双向。

它要求人们在交谈中,要注意双向交流,并且在可能的前提下,要尽量使交谈围绕交谈对象进行,无论如何都不要妄自尊大,忽略对方的存在。

第二,共感。

它要求在交谈中谈论的中心内容,应使彼此共同感兴趣,并能够愉快地接受、积极地参与,不能只顾自己而不看对方的反应。这条规则,是交谈能否成功的关键。

2.神态专注

学生应当注意交谈时的神态。在交谈中,双方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见解能被对方接受,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说”的一方并不难,往往难就难在“听”的一方。

“听”的一方在交谈中若能够表现得神态专注,就是对“说”的一方的最大尊重。学生除了要掌握“说”的技巧,还要学习“听”的技巧。通过认真地聆听对方讲话,深刻地领会对方的意图,更好地与其进行沟通。要做到这一点,应重视如下三个问题:

第一,表情认真。

在倾听时,要目视对方,且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不要用心不专,“身在曹营心在汉”,出现明显的走神儿情况。

第二,动作配合。

当对方观点与自己不谋而合时,应以微笑、点头等动作表示支持、肯定,或暗示自己与之“心有灵犀一点通”。

第三,语言合作。

在对方“说”的过程中,不妨以“嗯”声或“是”字来表示自己正在认真倾听。在对方需要理解、支持时,应以“对”、“没错”、“我明白了”等加以呼应。这些,都是以语言同对方进行合作。

学生在与亲人交谈时,不可自始至终心不在焉,或表现得烦躁不安;不可以中途借故走开;更不可以一言不发地离开,无视对方的存在。

3.礼让对方

学生应当在交谈中注意礼让对方。在交谈时,务必要争取以对方为中心,处处礼让对方、尊重对方,尤其是要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不始终独白。

既然交谈讲究双向沟通,那么在交谈中就要目中有人、礼让他人,要多给对方发言的机会,不要一人独白、侃侃而谈,只管自己尽兴,而始终不给他人张嘴的机会。

第二,不导致冷场。

不允许在交谈中走向另一个反面,即从头到尾保持沉默,不置一词,从而破坏现场的气氛。不论交谈的主题与自己是否有关、自己是否对其感兴趣,都应热情投入、积极合作。

第三,不随意插嘴。

出于对他人的尊重,在他人讲话时,尽量不要在中途予以打断,突如其来、不经允许地插上一嘴。这种做法不仅干扰了对方的思绪、破坏了交谈的效果,而且会给人以自以为是、喧宾夺主的感觉。确实需要发表个人意见或进行补充时,应待对方把话讲完后再讲。但插话次数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与长辈交谈则绝对不允许打断其讲话或插话。

第四,不与人抬杠。

抬杠,就是指爱与人争辩、爱固执己见、爱强词夺理。交谈应是各抒己见、言论自由的。若自以为一贯正确,且无理辩三分、得理不让人,非要争个面红耳赤,会大伤和气。

第五,不否定他人。

在交谈之中,要善于聆听他人的意见,若对方所述无伤大雅、无关大是大非,一般不宜当面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