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7S倍速学习法
5438800000023

第23章 S倍速阅读力(SUPER READ)(6)

眼睛要感知文章,只能够在它处于停止状态(或者说固定状态)的条件下才能实现。人的眼睛一天所固定的次数可以达到十万次。但是,其中的大部分时间不是在获取信息,就是说,它只是处于一种无效固定的状态。眼睛固定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察者本身所观察的目标的性质和内容以及感知它的目的和价值。

当然,眼睛在这种情况下处理信息的速度还依赖于它每次停顿时所获得的信息量。这样一来,提高阅读速度的问题,就成了提高眼睛在停顿的单位时间里接收信息量的大小问题。必须指出,这里所提到的过程还反映了视觉感知文章的特点问题。提高阅读速度的这种方法是学习快速阅读法的基础。事实上,尽管提高阅读力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所有的快速阅读法只有一个目的:使读者在单位时间里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

阅读时眼睛的运动是一种无意识的运动。其原因就在于,眼睛里没有所谓有意识的、自觉控制的动觉反馈现象。假如有这种反馈现象的话,就可以通过它把眼睛细微变化的信息传给大脑。人们要知道自己目光的方向,不是根据眼睛运动的结果,而是根据观察物体的方向和其他因素,例如,头部的摆动和综合等。

由此可见,眼睛的无意识运动在视觉感知方面起着巨大作用。视力系统的变化过程是综合性的,因此,当专家们认识到这种现象的时候指出:“我们往往并不知道我们看到了什么,也不知道我们在看什么。”当人们在看一个确定目标时,眼球总是在眼眶内做有规律的跳动,跳动的频率是每秒钟2~5次。观察的结果表明,人在读书时,这种跳动是沿着文字以每秒钟3~4次的频率跳动的。眼睛微动的形式有3种:

波浪式--从中心向外的跳动;

飞跃式--从眼边向内的跳动;

颤抖式--沿着主波的高频率跳动。

这3种微动的振幅都是很小的。从这里可以得出一个对于提高阅读力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结论。这个结论是:阅读速度快和阅读速度慢的区别,不在于读者眼睛运动的快慢,而在于眼球固定时眼睛感知的信息量的多寡。

同样,我们读完了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的时候,虽然能够转述其中的内容,但是却永远也不知道,在阅读的时候眼睛是如何转动的,在哪儿停顿的,又是如何继续下去的?多数人总以为人在读书时目光是沿着字里行间均匀地滑行的,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人在阅读时眼睛在做跳跃式的运动,或者说,在做所谓急速扫描式的运动,眼睛在每一行里只停留两三处。除此之外,视觉分析器从任何一种图形(包括文章)里只能吸取部分信息,也就是说,它不能把一个地方(如视网膜)形成的图像全盘地搬到另一个地方(如大脑)。

视觉神经具有100多万根独立纤维,因此,眼睛就像是一台复杂的仪器。视网膜大约只有12cm2×0.01cm那么大,100mg那么重,这些数字表明了生物微型化的程度和视觉系统处理信息的能力。

要从文章里提取精华、舍弃不必要的东西,就要像重新编码那样,要把从反复出现的信息中所得到的无用信号排除掉。眼睛的运动及其在看书时的线路,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习惯决定的。科学家们把各种不同职业的读者读书时处理文字信息的基本习惯分成了4种:

第一按字阅读,即一个字一个字地挨着读。采取这种读法的多半是文化程度低的人。

第二按音阶阅读。按音阶阅读的人多半为一年级的学生。这是因为,音阶是发音的最小单位。

第三逐词阅读。这种人读起文章来只看几个词,就能够确定定义。要养成这种习惯得有很高的阅历、渊博的知识、很强的视觉记忆能力和广泛的词汇量。可以肯定,多数成年人采用的都是逐词阅读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们阅读起来多半是带音的。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看第一个词的前几个音阶,第二个词的前几个字母,其他的主要就靠猜测了。

第四按概念阅读。采用这种方法,先从文章里找出关键词和反映基本概念的线索,然后再由读者加以提炼。这种读法说明,读者具有高超的阅读力,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高的知识水平,超人的记忆力和创造性的理解力。

值得一提的是,莎士比亚对此早有阐述。他写道:“阅读和写作一样重要;因此,读者有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称号也是必要的,这是古代埃及的产物,在那里祭司被认为是惟一够资格的作家同时也是惟一够资格的读者。”

猜读是一种通过文章的逻辑结构预测文章内容的方法。一般来说,无须阅读文章的所有单词就能达到这种目的。这种阅读甚至可以不用眼睛就足以完成。可以断言,具有一定目读习惯的成年读者都能抓住文章的总调子,例如,是反映令人“忧郁”、“不安”的事件,还是讲使人“高兴”或者“扫兴”的故事。再读下去,随着概念的具体化,读者又能得出深一层的结论。例如,谈的是“对个人生活的不安”或者“为即将举行的会晤而高兴”等。读者心目中进一步形成的文章概念同他所读的内容正好相符,读者通过这种或者那种方式充分掌握了作者在文章里所反映的具体情节。

语言学家们指出,在分析文章和理解文章中,所谓报纸的版面效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回忆一下作家摩尔斯写的中篇小说《巴克教授的实验》是颇有意义的,小说的主人公是个新闻工作者,他只通过大脑里记下来的几个版的几个现成的词组就可以对巴克教授的任何提问对答如流。从这位新闻工作者善于对报刊材料做出成套反应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专门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员心里有一套现成的词组。不仅新闻工作者如此,报刊材料的热心读者也是如此,这种有益的阅读力,通过一些特殊的练习就能很快地培养起来。

在进行这次实验性的观察的前一年里,这位被实验者读书时眼睛运动的情况却并不是现在这样。这篇文章是发自美国国家宇宙研究中心的一篇报道。全文共分6段。这位被实验者用了25秒钟读完了它。文中的关键词相当多。但是,所有的关键词基本上由我们有意把它排列在每一页中间的一条垂直线上。从这里可以看出,被实验者总想使自己眼睛运动的轨迹沿着关键词而摆动,跟着反映核心内容的基本概念而前进。我们看到,这位被实验者采用的是垂直阅读法。但是,他的眼睛又多次出现水平运动的现象,做了重复阅读的无效劳动。

事实说明,人们的目光总是集中在关键词和基本概念上,也就是说,目光的中心部分总是集中在作者和读者所认定的概念性最强的词组上。要达到这种目的,就得学习超级阅读法,因为这种方法是可以抓住文章的概念关系的,是可以吸取文章的精华的,学习了超级阅读法的人由于扩大了眼睛的余光区,由于克服了读书时的发音现象,所以养成了足以把视力集中到中心概念(即文章的精华)上的一种最佳回授能力。综上所述,为了增加阅读速度,必须做到:

减少眼睛固定的次数;

增加眼睛固定时接受词汇的数量;

减少重读的次数。

总而言之,这些要求是超级阅读法不可缺少的。因为在采用这种方法的条件下,读者的目光主要是沿着每一页中间的一条假设的垂直线上下运动的,至于左右之间的摆动则是很不明显的。在采用传统式的慢读方法时,情况则是另一样:目光从左到右逐行逐行地运动,即先读完前一行,再去读下一行。在采用超级阅读法的条件下,目光运动的线路就短多了:它从整页文章中找到了一条捷径(直线)而向下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