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礼仪金说:职场礼仪
5440900000014

第14章 握手礼仪(1)

各位好,这次我来跟大家谈一谈每个人在其人际交往中都不可回避的一个礼节的问题:相见礼节,也就是我们老百姓平常所说的见面礼仪。在本篇之中,我介绍的主要是以握手礼为主的相见礼节。你和任何人打交道,不论老朋友还是新认识的人,双方只要进行交往,见面礼节都是不能缺少的,握手礼尤其不会不使用。

一般而论,相见之礼有其四大特征:

第一,中外有别。实际上,中国人跟外国人所使用的相见礼节,是不太一样的。目前在国际社会,最通行的相见礼节是拥抱、亲吻,而中国人一般则不讲这套。我与我们电视主持人也好,制片人也好,如果对方是个女孩子,双方见了面顶多是握手,告别的时候再握一次手就到位了。如果我不是一个俄罗斯人,不是一个美国人,我上去跟她拥抱,我搞不好就要挨一巴掌,我们彼此不是那个关系。而在欧美国家,拥抱、亲吻是比较通行的一种礼仪,所以中外有别。

第二,外外有别。极个别的同志,因其国际交往的经验比较缺乏,误认为外国人都长得一个样子,外国人的礼节都千篇一律,那怎么可能?你想一想,联合国有一百九十多个国家,世界上有五大洲、四大洋呢,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国家的礼仪自然是不太一样的。就是欧美国家,有些国家喜欢拥抱亲吻,有些国家则对此也不太讲究。比如美国人对亲吻、拥抱,有时候能接受,有时候则不太接受。中国古代流行的传统礼节是拱手礼。在一些中华文化比较通行的地区,比如说我们的台湾地区,我们的香港地区,我们的澳门地区,以及有一些华人聚居的东南亚地区,像新、马、泰,加拿大,实际上拱手礼在老辈华人里还是比较流行的。在韩国、朝鲜、日本,鞠躬礼则比较流行。还有一些国家的礼节就更有意思了。我去过太平洋某岛国,那个地方流行一种什么礼节呢?我实在叫不出来它的名字。我问当地人,他们讲的是当地方言我也不懂,我写过一篇游记,称之为“伸舌礼”,或者叫“吐舌礼”。什么意思呢?来了贵宾的话,当地土着,为了表示对你的欢迎,不仅要跳草裙舞,上身裸露,穿干草制作的裙子给你跳草裙舞,而且在跳舞的过程中,还会一边跺脚,一边把舌头伸出来。据说舌头鲜红表示赤诚的心。这个礼节你得了解,不了解的话,你到那里人家一伸舌头,你好害怕啊。

我第一次到法国去,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当时对国外了解得比较少,简直是井底之蛙。我一下飞机就晕了,哎呀,法国人热情啊!尤其是法国女人不仅漂亮,而且还主动与你拥抱接吻,吧叽吧叽好几个,有点受不了。当时我们都是二十来岁的几个小年轻,回来自己偷着总结经验,说:“怎么回事?你被人亲了吗?”“亲了!”“抱了吗?”“抱了!”现在来看,当时我们真的有一点少见多怪啊!

其实,欧美国家的亲吻礼节,在社交场合往往仅是象征性的。它亲什么地方有其讲究。它一般是长辈亲晚辈,亲额头;晚辈亲长辈,找下巴;平辈人之间,则一般是贴面颊或者吻面颊。区别通常是:异性之间吻面颊,同性之间贴面颊。即便亲吻,大多也是象征性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国家不同,风土人情不同,礼节往往就不一样。

我们知道,在欧洲国家流行一种见面礼节,叫做吻手礼。很多影片,尤其是一些古装片,诸如《斯特凡大公》、《拿破仑在奥斯德里茨》,或者《战争与和平》,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吻手礼。它其实很有讲究。谁吻谁的手?一般情况下,是男士吻女人的手,而男人被别人吻手的概率极低。男人要被别人吻手,大概只有下述两种人,其一,Baby,即小孩子。爸爸妈妈喜欢他,什么地方都敢亲,连脚丫子都敢亲。其二,教皇,宗教界人士。此外,男人没那机会。而女性受礼者通常则是成年妇女,在欧美国家其实指的就是已婚妇女。总之,是女人而不是女孩。吻手礼是从欧洲中世纪流传下来的,是所谓骑士向贵妇人献殷勤的礼节。再者,吻手的地点颇有讲究。一般是在室内,有屋顶的房间之内,在马路上没这套。行这种礼节的多在室内的社交场合,宴会、舞会、音乐会、登门拜访。你拎棵大白菜,牵只狗,怎么办?你连手都腾不出来,你一伸手那狗跑了,你把白菜放地上?此外,吻手的部位也有讲究,行礼时要在手背这块象征性接触。我要讲的意思,倒不是说我主张吻手礼、亲吻礼、拥抱礼在我国推行,这不可能。但是你跟别人打交道,这个你也得明白。有的事情,世界不会因为你而改变,你看得惯你看,看不惯你也得看。

第三,今古有别。见面礼节在现代、当代和古代是有所区别的。比如,在我国古代,逢年过节时,晚辈要向长辈行跪拜礼。时至今日,它已不多见了。

第四,场合有别。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礼节。比如,正式场合一般相见礼节不可缺少,非正式场合也就算了。在座的各位电视机前的观众和现场的听众,您平时常见您家老婆,见您家孩子时,会与其握手吗?肯定没有这个程序。但如果是工作场合,即便熟人,我们也要相互之间握个手,表示关心,表示爱护,表示尊重,表示重视,表示致意,表示欢迎或者表示挽留。

我之所以在此喋喋不休地讨论上述见面礼节的四大区别,主要是要让大家明白,见面礼节其实是习俗礼仪,而习俗礼仪都有其特定的适应对象和特定的场合。比如,有些民族讲男尊女卑的,一个男人到那里去,你是不能跟女主人亲吻拥抱的,连握手都不能握。你要上去跟女人握个手,搞不好就犯了大忌,搞不好会招揍、招骂,甚至会违反法律。有鉴于此,对这些情况要有所了解。

目前,握手已经是国内最通行的相见礼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其实也是国际社会中最常见的礼节。因此,我下面想跟同志们谈谈有关握手的一些基本礼仪。在交际场合我们跟别人握手为礼时,通常需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握手的场合。一般来讲,我们需要跟别人握手的主要是以下三大场合:其一,见面或者告别。我到你家去也好,我到你单位也好,我是主人也好,我是客人也好,彼此见面的时候握手,这个程序一般都不能缺少。金老师到你家串门去了,进了门你连个手都不来同我握,说明不欢迎我。像刚才我来的时候,本次讲座的主持人在门口迎我,我们俩见面就握手了。虽然彼此是老熟人,这个手还是要握的。一会儿走的时候,我还要跟他握手。见面或者告别是一定要握手的,这种礼节不能缺。其二,表示祝贺或者慰问。别人有喜事了,升职了,晋级了,考上大学了,结婚了,年高做寿了,娶妻生子了,等等一些情况,往往需要我们与之握手为礼。过生日了,你需要祝贺,要握手祝贺。口说无凭,握手为礼,表示祝贺。再者,就是慰问他人。有人身体不太好,家里遭遇了不幸,领导去登门慰问,朋友去表示声援,或者予以鼓励,都少不了要与之握手。其三,表示尊重,我曾经多次讲过,“礼”的意思是尊重,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自己,要尊重别人,要尊重社会。我多次讲过以上这三个尊重。“仪”的意思是什么呢?“仪”,就是规范的表现形式。你尊重别人,就要以适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握手,往往意在向他人表示尊重对方。

第二,伸手的先后。以前我们曾经强调过:介绍两个人的时候,作为第三方介绍别人,你总得明确先介绍谁后介绍谁。我当时讲了一条游戏规则,就是客人有优先知情权。现在要把它讲专业点,我可以称之为位高者居后。你介绍双方的话,一般是地位高的人后介绍,地位低的人先介绍。地位高的人拥有优先知情权,亦可称之为位高者居后。

我曾经给礼仪下过一个定义: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规范。行为就是举止动作,规范就是标准做法。由此可见,所谓礼仪实际上就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待人接物的标准化做法。因此,在比较正规的场合,人和人握手时谁先伸手是有其标准化做法的。有可能的话,最好是两人同时伸手,但在实践中此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并不高。总有一个人是发起者。

握手时,双方谁先伸手呢?我给现场与电视机前的听众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跟别人握手时,你觉得谁先伸手更加合乎礼仪呢?

业已讲过介绍双方时的标准化做法,是位高者居后,即地位高的人后介绍。握手的标准化做法则恰恰相反,我们称之为位高者居前。请大家记住,在一般性的交往应酬之中,握手时标准的伸手顺序,应该是位高者居前,也就是地位高的人先伸手。比如,男人和女人握手,一般应由女人先伸手。给你举个例子,有两个人在社交场合见面,别人介绍这一位是马先生,那一位是李小姐。李小姐位置高,是后介绍的。那么两个人愿不愿意聊天,愿不愿意认识,愿不愿意换名片,都应该是由李小姐决定的。李小姐若不想认识这个马先生,李小姐跟他笑笑就完了,“你好!”寒喧一下就过了。那位马先生总不至于上去高攀:“您在哪儿高就啊?给张名片吧!能跟你认识吗?”那叫做不自觉。但如果此时李小姐跟他握手,则说明她接受他了。下面的话题可能就跟进了,交换名片啊,留个电话啊,以后有机会再约一约啊。切记:男人和女人在社交场合见面的话,一般规则是由女人先伸手。当然,假如你是一个女孩子,万一碰到一个男同志不太自觉,他先伸手了,也别让他伸出来的手回不去,否则他会特尴尬。

我有一次见过一位极度尴尬之人。别人替两个人介绍说:“这位是孟先生,这位是侯小姐。”

当时,那位孟先生不自觉,一下就把自己的手首先伸出去了。没想到人家侯小姐端架子,不搭理他。孟先生的手回不去了,在那儿死撑,足有二三十秒。别人还是不配合,后来他一着急,“蚊子!”他转手去打莫须有的蚊子,实在是不幽默。

我看到当时孟先生的脸上都出汗了,他实在没办法,只能自己给自己找一条退路。当然,那位侯小姐也不应该如此,该握手还是要握的。

男人和女人握手,一般是女人先伸手;晚辈和长辈握手,一般是长辈先伸手;上级和下级握手,一般是上级先伸手;老师和学生握手,一般则是老师先伸手。当然,我们还必须注意具体的场合。比如说,你是个女孩子,你是公关经理;我是个男人,但我是董事长。现在我们两个单位进行商务交往,不用说我董事长此时此刻的地位高,是不是这个道理?但如果是在社交场合,大家在一块玩,则是不讲职务、不讲头衔的。那时就是女孩子地位高。她虽然是一个女孩子,但是她成年了,尊重妇女是一种教养。那时双方握手,则应该由女孩子先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