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礼仪金说:国际礼仪
5441600000011

第11章 尊重女性的你

大家好,本篇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下最重要的国际礼仪原则之一:女士优先。

目前,在欧美各国,要看一个男士是不是有教养、有没有所谓的“绅士风度”,关键是要看他是否懂得尊重妇女。尊重妇女的这一思想,目前在国外主要通过“女士优先”的原则来体现。

所谓“女士优先”,并非如同它在字面上的意思--仅仅是要求让女士先行一步,而是对成年男士在其社交场合所必须恪守的一整套原则的通称。

其基本含义,是要求成年男士在社交场合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主动地在行动上尊重妇女、照顾妇女、体谅妇女、帮助妇女、保护妇女,为女士们提供种种方便,并且为之排忧解难。

不仅对待年轻漂亮的姑娘应当如此,对待年老体衰的老妪也应当如此;不仅对待自己熟悉的女士应当如此,对待陌生的女士也应当如此;不仅对待本国的女士应当如此,对待外国的女士也应当如此。

虽说当代西方国家里的“女权主义运动”几度高涨,女权主义者要求所谓真正的“男女平等”,呼吁女士们拒不接受任何以“女士优先”为出发点的特殊“待遇”,而且西方人在上班时也不大讲究“女士优先”。然而“女士优先”作为一种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迄今为止仍为绝大多数西方男士所遵守和信奉。因此,不论男士或是女士,在前往西方国家时,特别是在要同异性打交道时,对此还是应当略知一二,并知道自己应采取的态度。只有这样,才不会显得少见多怪,更不会因误解“犯规”而贻笑大方。

例如,在国内,我们一向提倡尊老爱幼,要是在公共汽车上碰到了老人和儿童,青年男女会有礼貌地起身让座。而在西方国家里,孩子只要会站了,一般在公共汽车上其父母是不会让他坐着的,除非是他生病了。

而在一切公共场合,只要有一位女士尚未入座,在场的男士不论与之相识与否,都应当立刻起身把自己的座位让给她。在我国,一位年轻的女士主动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一位老先生,人们是司空见惯的。但她要是在西方这么做,受“优待”的老先生不仅不会感激她,还会感到很没有面子。因为按照西方人的理解,那位老先生不论多大年纪都是应当主动让座给女士的。

由此可见,我们中国人一旦前往国外,在是否接受“女士优先”原则的问题上,还是应当自觉地入乡随俗。

下面,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女士优先”的原则是怎样具体操作的。

在社交聚会中,男宾见到男女主人时,应首先问候女主人,然后再问候男主人。男宾进入室内,应主动向先到的女士问好,女士如果已经落座则不必起立。女宾进入室内时,在一般情况下先到的男士均应起立迎接,绝不允许男士坐着同站着的女士交谈。

主人在介绍不相识的客人彼此认识时,通常应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以示女士地位“后来居上”。人们见面后握手寒暄时,只有当女士率先伸出手来表示愿同男士握手后,男士方可伸手与之相握。要是男士先伸出手去,则是无礼的表现,女士有权视而不见,不与其呼应。

男士与女士握手时,应摘下帽子,脱去手套,以表示郑重其事;女士则完全不必如此。

男士与女士交谈,遣辞造句应当高雅文明,不可以在女士面前说脏话、粗话、黑话,或是开低级下流的玩笑,以免使女士感到尴尬难堪。即使女士因言行不慎而使人感到好笑,也绝不可以当面指正,或有所表示。

在西方各国曾广为流传这么一个故事:说是一位小姐在参加宴会时,由于“失控”而发出了不雅的“声响”,尽管当时在场者都装着什么也没有听到,依然有一位男士毅然决然地“见义勇为”,挺身而出,连连向人说“对不起,对不起”,以承担责任。这位先生的“壮举”不但为众人所称道,而且还因此赢得了那位小姐的芳心。再后来便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双方皆大欢喜。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充分地体现了西方人所崇尚“女士优先”原则的精神。

发表正式的讲话,或是需要称呼较多的在场者时,千万不要忘了“女士优先”。

例如,应当说:“女士们,先生们!”或是“玛丽小姐,威廉先生”,而不能把这一顺序颠倒过来。

当你与女士聊天时,绝对不宜涉及双方的个人隐私,尤其不能一再打探甚至追问女士“芳龄多少”、“是否结婚”、“有没有男朋友”。前一个问题,是西方女士秘而不宣的个人核心机密;后两个问题,问得不好则会被误以为有“性骚扰”之嫌。

男女一同在室外行走,男士应主动地“把墙让给女士”,即请女士走在人行道的内侧,自己走在外侧。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交通安全上的考虑,同时也是为了防止汽车疾驶而过时飞溅的污泥浊水弄脏女士的衣裙。

一位男士与两位或两位以上的女士外出行走时,男士依旧要走在外侧,因为他这么走着与任何一位女士谈话,都好似与她们几位一起交流。要是男士居中而行,虽说威风凛凛,可一旦需要与任何一位说些什么的时候,都会把后脑勺留给其他女士,使人产生厚此薄彼之感。

当条件不允许同行的男女并行时,通常情况下,男士应请女士先行,自己则走在其身后,并与之保持一步左右的距离。这既是为了避免男士因步伐过大使女士难于跟进,也是为了把选择“行进方向”的权利让给女士,由女士决断应该怎么走。

不过有时也有一些例外,在开门、上楼、下陡梯、遇到障碍或危险时,男士通常要先行一步,以便为女士开道。

行走中遇到关闭的大门,男士应先走过去,为女士拉开门,请女士首先通过。

上楼时男士先行,是考虑到女士在社交场合多半穿着裙装,男士在上楼时走在女士身后,一不留神抬头向上看,会令女士裙底“走光”。

走下陡梯时之所以需要男士先行,则是担心喜欢穿高跟鞋的女士一旦失足跌倒,没有什么好挡住她的。

与女士一同外出,男士应主动帮助女士携带较重和难拿的物品,如手提箱、旅行箱、文件夹、不穿的大衣等等。

但是,不能要求帮助女士拿她的坤包,因为其中通常装有化妆品、卫生用品等妇女常用之物。所以当男士要求为女士效劳而再三遭到拒绝时,是不宜勉强的。女士之所以这么态度坚决,一定会有她自己的理由,善解人意的男士是不应该“热情越位”的。

在大门口、楼梯口、电梯间门口以及走廊、楼梯、人行道等比较狭窄的通道上遇到女士,男士不论是否与对方相识,都应侧身相让一步,请对方先行通过。

陪伴女士一起乘坐公共汽车或火车时,男士应首先登车,设法为女士找一个座位,然后再替自己寻找一个尽可能靠近她的位子。假如找不到,则应站在女士身边,以方便照顾对方。要是对号入座,应请女士靠窗而坐,自己坐在外侧,这样上下车的人不大可能干扰到女士的休息。

在车上,有座位的男士一般要向后来无座的女士让座,而不管认不认识对方。

乘坐小轿车时,男士应首先走向汽车,为女士拉开车门,照顾女士先坐进去,自己方可上车。抵达目的地之后,男士则需要先下车,以便为女士拉开车门,协助其下车。

在许多国家里,参加舞会、观看演出时,检票员原则上不会检查女士的票,换言之入场券应是男士负责出示的。

入场之后,男士应立于女士身后,协助其脱下外套,然后代为存放在衣帽间里。

在舞会上邀请舞伴,应当是男士请女士,而由女士决定是否同其共舞一曲。

出外用餐,男士应帮助女士落座,即先把椅子从桌下轻轻拉出来,待女士就座时再轻轻把它移向餐桌,然后自己坐在女士左侧或是对面。

点菜时,应先把菜单递给女士,由她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而付账则是男士的不多的“特权”之一。除非女士坚决要求自己“买单”,否则没有什么例外。只有当身边的女士拿起餐具进餐时,男士才能加以仿效。

在西方正式的宴会上,通常女主人是第一顺序。其他宾客要做的事情,就是随她跟进。西方的女主人在正式的宴会上是不必动手操劳的。

当有女士在场时,是不允许男士吸烟的。他即使是问一下女士是否介意自己抽一支烟,都是不应该的。

在西方国家里,我国的男士应当像绅士一样地照顾周围的女士,而我国的女士如果遇上外国男士友善地为自己效劳时,则应当大大方方地表示谢意,而大可不必怀疑对方居心不良,或是表现得扭扭捏捏、显得自己没有见过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