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礼仪金说:国际礼仪
5441600000032

第32章 在法国的你

大家好!在这一篇里,我将介绍你在法国时所需要注意的风俗习惯与礼仪规范的基本之点。

法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法兰西民族占了83%。他们在历史上担任过欧洲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传播者的角色,同时也形成了基本上一致的法兰西民族特色。

法国人早就以爱好交际,和在社交中开创了无数先河而着称于世。所以,如果你能在法国轻松自如地交际和生活,那你的礼仪修养则必然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了。

在法国,人们的称呼也是名在前姓在后的。法国人的姓特别多。在一般情况下,女子出嫁后,多随夫姓。不过,如果其本身是着名演员、作家等名人,那种女士则必须维持其本姓以显示自己的独立性。

对法国人,在称呼和书写时,往往只用其本名(叫名)或其姓。平时多称“先生”、“夫人”、“小姐”。有职务、学衔、学位者,则注意在其名后加上这些,以示尊重对方。与人初见时,你最好只称其姓。只有当你们是熟人时,才可以互称名字。

平时,法国人颇为讲究“女士优先”的规则,这具体体现在其称呼上。对于女士,你可一律称之为“夫人”和“女士”;对于老年妇女,你绝不能直呼其为“老太太”。当然,你称女士为“小姐”,总是会讨人欢心的。那说明她还颇为年轻、有魅力,这是法国女子最看重的了。

无论走路、入室、开门、入座,你都需要让妇女先行。帮女士提行李,往往是男士责无旁贷的。

你如果去法国人家做客,问好、告别时都要先“偏向着”女主人。你在法国这么做,男主人只会高兴,而不可能“吃醋”。

进餐时,通常由男子定座、招呼侍者。上菜、敬酒,也都是女先、男后。买单时,男士们则必须要主动前去。

当然,现在的年轻一代已不是很在乎这一点了。某些“女权主义者”甚至以此作为女性地位太低的一个明证,来对此加以批判。所以,在法国尽管你要注意“女士优先”,但如果明知对方是“女权主义者”,那就不必对她太客气。

法国人非常重视交际,由此也颇为讲究礼节。与法国人交往,他们那种潇洒的风度和彬彬有礼的举动,一定会让你感到赏心悦目。

在日常生活中,“请”、“谢谢”、“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已成了法国人的口头语。见面时,法国人爱与别人亲面颊或贴面颊。通常是长辈亲晚辈的额头,而爱人、情侣就是热烈的亲吻了。

在法国,各行业的服务员都比较注意笑脸相迎、平等而周到地提供服务,你在那里可以充分体会到做“上帝”的感觉。那些略带职业性但的确让人感到亲切的话语,总会在你的耳边流淌。

在法国,人们上楼、进门、进餐、落座,总是人未行动,“请”字首先出口。在公共场合,人们非常遵守秩序。上汽车、坐地铁、乘飞机,大家都会安静地排队,很少有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在其他方面,你可以参照西方各国所通行的礼节,如进屋脱帽、服装整洁、坐立端正等。介绍两人相识时,也是女士为尊、长者为尊、高职位者为尊。有时,对方忽然忘了你的名字,你应赶紧自我补充,切不可说:“怎么,你不记得我了吗?”那将让别人很没有面子。

人们对巴黎冠以“花都”的美名,不仅是因为其繁花似锦,而且法国人也的确非常爱花。在法国,无论生日、宴会、婚礼,还是去探视病人、做客,你都可以以花为礼,尽表寸心。

当然,你应当对各种鲜花的含义和象征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花,只有送得恰当,才会令对方喜欢;否则送了还不如不送。一般而言,在那里,玫瑰、郁金香表示爱情;百合象征安全和信赖;丁香表示纯洁和爱恋;金鱼草表自信;石竹表幻想;牡丹表害羞;等等。对此要眼明心细,切勿混淆。

茶花则随其色彩不同,而含义各异:白茶花表示“您轻视我的爱情”;红茶花是赞扬女士的“国色天香”;玫瑰色茶花则表示得到爱情的狂喜之情。当然,其国花--鸢尾花,是适合绝大多数场合的。但你最好不要送菊花给法国人,因为在该国它仅仅适用于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对于女士而言,你最需要注意的是慎送玫瑰花,尤其是慎送双数,因为那是表示爱的信息。搞得不好,对方会以为你这人太不正经。

与法国人初次见面时,你通常不需准备什么见面礼,等到你们第二次见面时再送也不迟。此外,你还应当注意其禁忌,在法国,孔雀和核桃都是人们平时所忌讳的东西,所以此类图案也就避免送之于他人。

在法国,“住”是一个较大的问题。你要找比较宽敞、舒适的地方,往往又费事又费钱。在巴黎,大街小巷各种各样的窗子都配上了别致的窗帘,你也应养成挂窗帘的习惯,用法国人的话说,就是“将美置于窗前”。

如果说巴黎人是世界性的“国际模特”,一点都不过分,他们在穿戴上花样百出。目前,极其讲究和奢华的法国人,终于使巴黎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世界“时装之都”。很多高级时装都是出自于法国,例如,迪奥、香奈尔等。其服饰潮流时刻翻新,年年不同。现在,服装与文化、与健美,甚至与保健等都挂上了钩。

不过,近年来,人们的着装观念开始趋于简朴、大方而舒适。球衣、牛仔裤等成为大多数人的便装。即使穿西服,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也很少成套地穿,领带也常常是能不戴就不戴。但在正式场合,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出席者都还是会在自己的装束上刻意讲究一番,以示庄重的。

过去,女士们最怕冬天,因为无论天多冷,女士都应着裙装以示庄重,极少有人会穿长裤。而现在,年轻的女士们则大多喜欢长裤、平跟鞋,有时甚连袜子也懒得穿。

要是说“吃在法国”,肯定一点都不夸大其辞。面包是那里的主食,其中可以加入许多富于营养的特别配方。在巴黎,几片面包加上一杯牛奶或牛奶红茶,就是一顿早点。

法国菜肴以其美味可口、品种丰富、选料广泛而名声极响,并为法国赢得了“世界三大烹调王国之一”的美誉。法国菜选料鲜,人们爱吃肥浓、鲜嫩而略生的菜。比如牛肉仅七八成熟,水鸭才三四成熟,至于牡蛎,则干脆生吃。吃的时候,自己再加一些大蒜、丁香、芹菜、胡萝卜等配色、调味,那就尽善尽美了。

法国人还特别喜欢吃一些极具营养价值的菜,例如,蜗牛、青蛙腿、昆虫、鹅肝等。这些都是在其他国家难得见到的美味佳肴。法国人的家常菜是炸牛排加土豆,而对于无鳞无鳍的鱼、鱼翅、辣椒等等,他们则没有什么兴趣。

在法国进餐时,你必须适当注意一下自己在餐桌上的举止。进餐时,你可以将自己的双手放在桌面上,但注意不要将双肘搭上来。进餐中,刀叉应一半放在碟中,一半放在桌布上。此外,你盘中的菜一定不能剩余下来。否则,主人和厨师都会很不高兴。你无论对某一菜多么喜欢,也不要夸张地撕面包皮去蘸盘子里的菜汁,那样则是一种颇为粗俗的举动。

如果你对于“洋酒”略知一二,那你就会发现,在法国,你无异于处于名酒、好酒的天堂。法国人只要是进餐,那就必然会有酒。他们喝起酒来,就像英国人对于茶的那种偏爱,不分昼夜,想起来就喝。酒,在那里只不过是一种普通饮料。因此在法国,你若是在酒桌上不胜酒力,那最好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这样主人就不会再给你加了。要是你总喝不完,主人就总会流水般不断地给你添加,让你喝得败下阵来。

法国人爱喝酒,也有许多讲究:你如果应邀出席宴会,那多半会是先上来一点威士忌、罗姆、利口酒等高度数的甜酒。在进餐时,则一定要喝葡萄酒。烈性酒通常是不上餐桌的,人们只是会在饭后来一点白兰地,以助消化。

进餐中,葡萄酒也是有讲究的,即视菜的具体品种而定:吃海鲜时,要配玫瑰红或白葡萄酒;吃肉、禽、蛋时,则要配红葡萄酒。如有节日和喜庆,往往还会来一瓶喷洒着泡沫的香槟酒以助兴。

法国多产名酒。波尔多地区的红酒,香槟地区的香槟,干邑地区的白兰地,早已是名闻全球。对于“拿破仑”、“马爹利”、“轩尼诗”、“人头马”等法国白兰地名牌,你一定非常地熟悉呢。

此外,法国人也很爱喝啤酒和汽水,他们还特别喜欢饮用矿泉水。

平时,法国人喜欢以独特的蒸馏方式做出风味独特的咖啡。巴黎的咖啡馆举世闻名,有机会你不妨亲身体验一番。

法国人往往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自豪感,这一点最明显地体现在他们对于英语的态度上。其实英法两国一直联系最多,在法国绝大多数人都会说英语。可是,你若是在巴黎街头用英语问路,法国人十有八九会故意装作听不懂而将你晾在那里。所以,在法国,有关“扬英抑法”、“美国强大”等等的话题,你最好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