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让成功来敲门
5444400000012

第12章 幸福一念之间(3)

正当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之际,蓦然潭边传出“噗通!”的一声,居然有一位勇士跳入潭中。而饥饿的鳄鱼群,似乎从未遇过游得这么快速的游泳者,竟也被这位跃入水中的年轻人吓呆了,迟疑地不敢靠近他。

紧张的时间似乎过得飞快,才一眨眼,在鳄鱼们还没回过神来之前,这位年轻的勇士已然登上了潭中的小岛。老国王欣喜若狂地站起身来迎接他,道:“太好了,我想问你,什么时候可以和公主成亲呢?”

这时,只见这位年轻人气急败坏地对老国王说道:“这些都不急着办,我要先搞清楚,到底是哪一个家伙把我踹进潭里的……”

让成功来敲门:生命中仇人与贵人的界定,似乎在这个故事中变得模糊;能将陷害我们的力量,转化成为协助自己成功的潜能,是上天给予的一项极大奥秘,全看您是否能够正确领悟。

化愤怒为动力

每一件不幸事件的背后,都相对隐藏着更大利益的种子,我们要领会上帝的安排。

--拿破仑·希尔

汽车大王享利·福特曾提到,自己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成就,是缘于在一家餐厅发生的一件小事。

根据享利·福特的描述,在他还是一个修车工人的时候,有一次刚领了薪水,兴致勃勃地到一家他一直十分向往的高级餐厅吃饭。却不料,年轻的享利·福特在餐厅里呆坐了差不多十五分钟,居然没有半个服务生过来招呼他。

最后,还是餐厅中的一个服务生看到享利·福特独自一人坐了那么久,才勉强走到桌边,问他是不是要点菜。

享利·福特连忙点头说是,只见服务生不耐烦地将菜单粗鲁地丢到他的桌上。享利·福特刚打开菜单,看了几行,耳边传来服务生用轻蔑的语气说道:“菜单不用看得太详细,你只适合看右边的部分(意指价格),左边的部分(意指菜色),你就不必费神去看了!”

享利·福特惊愕地抬起头来,目光正好迎接到服务生满是不屑的表情,当下使得享利·福特非常生气。恼怒之余,不由自主地便想点最贵的大餐。但一转念之间,又想起口袋中那一点点可怜微薄的薪水,不得已,咬了咬牙,享利·福特只点了一个汉堡。

服务生从鼻孔中“哼”了一声,傲慢地收回享利·福特手中的菜单。口中虽然没有再说话,但脸上的表情却很清楚地让享利·福特明白:“我就知道,你这穷小子,也只不过吃得起汉堡罢了!”

在服务生离去之后,享利·福特并没有因为花钱受气而继续恼恨不休。他反倒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为什么自己总是只能点自己吃得起的食物,而不能点自己真正想吃的大餐。

享利·福特当下立志,要成为社会中顶尖的人物。从此之后,他开始朝梦想前进,由一个平凡的修车工人,逐步成为叱咤风云的汽车大王。

让成功来敲门:享利·福特正是因为抓住激励自己的种子,来激励自己迈向成功!将每一次我们遭遇的不如意,当成更大利益的种子,埋入充满潜能的沃土中,成功将会指日可待!

凡事必有好处

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需要我们正确看待。

--拉塞尔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非常信任他属下的一位充满智慧的大臣。

这位智慧大臣的口头禅是:“很好,这件事会有帮助的!”

有一天,国王在擦拭宝剑时,不小心将自己左手的小指头割断了,智慧大臣闻讯赶到皇宫,见到国王正在包扎鲜血淋漓的左手。

智慧大臣的口头禅,这时又来了:“很好,这件事会有帮助的!”国王的伤口正痛得厉害,闻言不由怒从心中起,登时下令,将智慧大臣关到牢里去。

几个月后,国王带着心腹大臣到森林里狩猎,国王着迷于追踪一只羚羊,无意间竟然穿越了国界,进入森林中食人族的地盘。

食人族将国王及随侍的心腹大臣全都抓了起来,见到国王服饰华丽,巫师便决定用国王来献祭。却不料,在祭坛上,巫师一声惊叫,发现国王左手少了一根小指头。

根据食人族的规矩,肢体不健全的人是不能用来献祭给祖先的。当下酋长大怒,将国王松绑,赶了出去,换国王身边的一位大臣献祭。

经历九死一生回到宫中的国王,想起了智慧大臣的话,连忙交代左右将他从牢里释放出来。国王深觉在他割断小指时,智慧大臣所说的话颇有道理,并为了这几个月的冤狱向智慧大臣道歉。

智慧大臣还是那句口头禅:“很好,这件事会有帮助的!”

此时国王不以为然,辩称:“你说我少了小指头会有帮助,到今天印证了,我当然愿意相信。但是我关了你这么久,让你受了这么多苦,难道对你也有帮助吗?”

智慧大臣笑着点点头:“当然会有帮助!国王,您不妨想想看,今天若不是我在牢里,我一定会陪你去打猎,而此刻你回来了,会不会正好是我被留在食人族那里呢?”

让成功来敲门:《圣经》上面有句话说:“凡事互相效力!”所有遇到的祸福之别,全在于您的一念之间。国王与智慧大臣,都可以是我们学习跨越生命低潮的对象。

积极的无限力量

正确的信念导致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导致成功,生活就是这么简单。

--奥里森·马登

拿破仑·希尔的小儿子在出生时,即没有双耳,也就是说,这个小孩子,终生将无法听到声音,因而也无法学习说话。而在70年前的美国社会,这样的小孩长大后,惟一的出路,就是成为乞丐,在路边仰赖别人的施舍。

拿破仑·希尔的太太为了这个孩子,终日泪流不停。但钻研成功学的拿破仑·希尔却不愿放弃,从婴儿在襁褓中开始,拿破仑·希尔夜以继日地在儿子的双耳位置(因为他没有耳朵)不断地激励他,告诉这个孩子,他是最棒的、是宇宙当中独一无二的,也不管这个孩子是否能够听得见,拿破仑·希尔不断地对这孩子输入正面积极的信念与讯息。

到了孩子3岁时,有一次,拿破仑·希尔无意间发现,孩子喜欢用牙齿轻轻咬着留声机的边缘,同时脸上露出极为陶醉投入的表情。拿破仑·希尔终于获得证据,这孩子可以借由耳骨传递声音的方式,来听到外界的声音。也就是说,拿破仑·希尔不断在他耳骨旁输入的那些正面的讯息,能够有效地让他听到。

从此以后,拿破仑·希尔要求全家人,不要再将这个孩子当作残障者看待,而用一切对待正常人的态度来与他相处。连这个孩子上小学时,拿破仑·希尔也独排众议,不让他进入特殊教育班级,坚持让他与一般的小朋友共同学习。

虽然拿破仑·希尔的一意孤行,的确造成这个孩子在学习上的极大困难。但拿破仑·希尔用他的耐心克服了孩子学习上的障碍,他每天用加倍的时间,来帮助孩子复习功课,终于使得孩子顺利地升上大学。

在大学中的岁月,是孩子一生中的最大转折点。由于一次试戴新型助听器的经验,这个孩子第一次听到清楚的声音。再加上父亲拿破仑·希尔从小到大不断地鼓励,这个孩子勇敢地去找生产助听器的厂商,要求合作及改良助听器的品质,并成为那家助听器厂商的代理人,从而帮助无数失聪的人们得以重新获得聆听的能力。

让成功来敲门:不断地输入正面积极讯息的力量,可以改变所有人们认为“不可能”的事物,伟大的拿破仑·希尔,证明了这一点。您,是否也相信呢?

从小事改变自我

要赢得光荣名誉,须经过崎岖小径,爬上那座通到不朽声名的峭壁上去!

--维加

一大群人聚在一起闲聊,其中一名中年人无意间提到,一双劣质的袜子改变了他的一生,众人皆不相信,于是这个中年人便娓娓道来。

在中年人还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和朋友相约,打算去远地旅行。出发前几天,他却因为伐木时不小心,弄伤了脚。

当时脚上的伤口很小,他也不以为意,随便敷了药,便不去管它。没想到,他所穿的那双劣质袜子上,深色的染料具有某种毒性,污染了他脚上的小伤口,造成严重的发炎。

眼看脚上的伤口令他的脚肿得有两倍大,不得已,只好取消和朋友一起去进行的计划。正好当时有一位着名的演说家,来到他所居住的镇上,闲在家中无聊的他,也就撑着拐杖,去听听那位演说家的演讲。

一场演讲下来,演说家所说的内容,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让他觉得必须改变自己的生活,甚至决定继续求学,为将来做好最适当的准备。

从那一天开始,因为袜子引起脚伤发炎的这个男子,在一切的事情上都加倍努力,不再虚度时日,他的人生也因此有了极大的转变。

他的名字叫做詹姆斯·加菲尔德,最后成为法国总统。

让成功来敲门:用我们凡人的智慧,去看待上天的计划,的确有着以管窥天之憾。一次机会的错失,往往正是一个更大成就的开始。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上天在我们身上的计划是什么,除非我们自己先准备好。惟有您真正愿意调整自己的步调,改变自己的人生,新的机会才会在您的面前展开来;也惟有当您一切准备就绪,方能适时抓紧机会,协助自己脱离低潮的困扰。

寻找

帮助他人也就是帮助自己,世间的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

--爱默生

那时,利特挺年轻,有一回利特停车在佛蒙特州南部的森林里,一位附近的农夫倒车时不小心将利特的汽车撞瘪了一块,而利特并不在场。当利特前往取车时,发现车窗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一行字:“我们等着您。”下面是一个电话号码。

后来利特是如何在农夫家的饭厅里同他相见,并交换各自汽车投保情况的情节,利特已想不起来了,但利特清楚地记得,当利特就农夫主动承担责任的精神表示感谢时,他平淡地回答说:“这是我们做事的习惯。”他的妻子则微笑着在旁用围裙擦干手,附和着丈夫的话。

许多年过去了,可利特始终记得这场面、这句话。这对正直、体贴人的农家夫妇生活得好吗?利特决定再次拜访他们的农舍。

带着自家烘制的馅饼,驾驶着汽车朝佛蒙特州的南部驶去。一路上利特使劲地搜索着记忆中的小屋。停下车,利特向路人描绘着记忆中的农场--低矮的苹果林边有一个石头砌成的谷仓,大片的向日葵地,屋前的花坛里种着太阳花、瓜叶菊和毛地黄。路人笑着对利特说:“我们这个州有三分之一的地方类似这样,先生,除非你能说出姓名。”可利特说不出。

“许多人都会这样干的。真是,这是我们做事的习惯。”一个老妇人听利特复述往事后这样说。

几个小时后,利特把车开进了野餐区,这是一个有清澈小溪、种植着大片菠萝的美丽地方。可利特正为此次重返旧地一无所获而心情不佳。

“对不起,先生,我打搅你一下。”一对陌生人过来,他们正为自己的车钥匙被锁进了汽车而不知所措。

“我可以替他们打电话请来锁匠?或许让他们搭我的车回城……”利特想。

于是利特请他们上了利特的车向城里开去。一路上,那位夫人向利特介绍说,她丈夫是个植物学家,他们正一路旅行去北方收集蕨类植物。

他们终于把锁匠从城里带回了野餐营地。锁匠工作时,他们夫妇和利特则在露天餐桌边坐下共同分享利特带的馅饼。植物学家兴奋地说:“你真好,您真肯帮忙。”利特笑着回答:“这是我们做事的习惯。”接着就把当年的故事告诉了他们,并倾诉了寻找无着的懊恼。

此刻,他的夫人甜甜地插上一句:“寻找?您已经寻找到了这里的‘习惯’。”

让成功来敲门:利特寻找的人不见了,但他却已寻找到了他要找的东西。农夫互相友爱的精神不是已传播到了他身上了吗?因为利特失去的,竟已是利特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