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让成功来敲门
5444400000016

第16章 追随梦想(2)

这只是印第安一般族人的筛选方式。至于印第安人部落中勇士的挑选,则要更为严厉得多。印第安人有所谓的成年礼,当一个印第安男孩成长到合适的年龄时,族人会为他举行成年礼,在狂欢舞蹈庆贺之后,这个男孩,将会被族人亲手绑在森林中的一棵大树上,独自一人度过成年礼的夜晚。

森林中多是毒蛇猛兽,这位即将成为印第安勇士的男孩,在成年礼的这个夜晚,必须面对自己最深沉的恐惧,藉由这样残酷成年礼的锻炼,而成为族中公认的真正勇士。

让成功来敲门:我们并不推崇印第安人这种几近野蛮的成长教育方式,但其中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一位真正的勇士的诞生,当然必须历经非凡的考验及挑战,而此际你我面临的苦难或磨练,亦正是上天独特的另一种恩赐。

立即行动

做事要行动,而不是无谓的想法和不切实际的讨论。

--卡夫卡

小村落里,村长拉里的家着火了,全体村民尽全力赶来救火。

可是,尽管村民们用尽一切方法试图灭火,只见火势似乎越来越嚣张,丝毫没有熄灭的意思。

正当众人束手无策之际,突然,山坡上有一辆满载壮汉的大卡车,飞驰而下,直接冲入火场。车上的壮汉们,一秒钟都没有耽搁,立即跳下车来,用他们身边所能找到的任何工具,包括扫帚、拖把、水桶,甚至身上所穿的外套,灵活地运用这些东西,拼命地扑灭身旁的熊熊烈火。

在众村民的喝彩加油声中,这一批火场生力军,竟然奇迹地将这场大火扑灭了。

拉里村长为了感谢这些壮汉的鼎力相助,在数天后,特别举办了一次表扬大会。

在表扬会中,拉里村长颁发一笔巨额的感谢金给这些英雄们,由卡车的驾驶员,代表上台接受这笔奖金。

在颁奖仪式完成后,拉里村长兴奋地问代表领奖的驾驶员:“你们将会如何运用这笔钱呢?”

驾驶员抓了抓头,回答道:“我想,有了这笔钱,我要先把那个该死的煞车,修理好再说。”

让成功来敲门:在我们的人生历程当中,是不是有过无数次,因为自己的煞车失灵,而错失大好良机的遗憾?积极果断的行动方针,相信永远比怯懦不前,更能创造崭新的机会。或许,您不愿意让自己置身于酷烈的火场提炼出真正的黄金来。

改变他人

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你要学会看重自己。

--卡耐基

学生吉尔是校足球队队员,对“爱”这个作业特别感到为难。他强烈地感到了爱,但是却很难表达出来。他下了好多次决心才鼓起勇气走进卧室,把父亲从椅子上拉起来,热烈地拥抱他,对他说:“我爱你,爸爸。”然后吻了他。

父亲热泪盈眶,喃喃地说:“我知道,我也爱你呀,孩子。”

父亲第二天早晨来找吉尔,说那是他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之一。

爱的学习的另一次作业是与人分享自己的什么东西而不指望回报。学生们有的去帮助残疾儿童,有的去帮助贫民区的乞丐,还有许多人自愿到想自杀的人使用的热线电话上工作,希望在发生不测之前发现那些人。

吉尔和他的一个同学乔一块到离海关不远的一家小型疗养院去。在那儿,不少老人穿着旧棉袍,整天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

乔向四周看了看,问吉尔:“我该做些什么·”

吉尔说:“看见那边那位老太太了么·过去向她问好。”

他走过去:“呃,您好。”

她疑惑地看了他一会儿,才问:“你是我的亲戚吗·”

“不是。”

“好!坐下吧,年轻人。”

啊,她告诉他多少事情阿!这位老妇人对爱、对痛苦懂得那么多,甚至还包括她与之取得某种契约的死亡。但是从来没人想听--乔是头一个听她讲的。从那以后,乔每周一次去看望她。这一天就渐渐被人称作“乔的日子”。乔一来,所有的老人们都会聚拢过来。

不久,这位老妇人就让她女儿给自己拿来一件时兴的晨衣。乔再来的时候,发现她坐在床上,穿着漂亮的缎子晨衣,梳着时髦的发式。她有好多年没梳过头了:如果没人真正看见你的话,有什么必要梳头呢·这几天,病房里的其他老人也开始为了乔的到来而梳妆。

吉尔开始讲爱的学习这门课程的那些时日,是吉尔生活中最激动人心的岁月。在努力为别人打开通向爱的大门的同时,吉尔发现门也为自己敞开了。

有一次,吉尔在亚利桑那餐馆用一把油污的匙子吃饭。当吉尔点猪排时,有人说:“你是疯子,没人在这种地方吃猪排。”但是吉尔吃了,而且发现做得极好。

吉尔对女招待说:“我想见见你们的厨师。

他们来到后面厨房里,他就在那儿,是一个满头大汗的大块头男人。

“怎么了·”他问道。

“没什么,我刚才吃的那些猪排做得好极了。”

他盯着吉尔,就仿佛吉尔精神失常似的。显然他难得听见人们夸奖他。

停了一会儿,他热情地说:“您再吃点吧!”

这不美吗·这就是爱的内容之一:与他人共乐。

让成功来敲门:另一个爱的秘诀是懂得你是个特别的人,懂得全世界只有一个你。对爱的追求使我们的生活出现了奇迹。

生命的冒险

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可能会为自己的梦放弃一切。

--苏格拉底

亚瑟被推进手术室做肾脏切除的时候,心情不禁有些激动。亚瑟要切除自己的肾脏,不是因为他的肾脏坏了,而是因为它太好了,要用它换取一枚邮票。

亚瑟的父亲是个老集邮家,一生献给了集邮。老集邮家没有遗传给他的两个儿子--亚瑟和杰西收藏邮票的激情,兄弟俩从小就搞不懂,父亲为什么对那些阵旧得发黄的小纸片入迷。几个月前,老父亲死了,亚瑟和弟弟继承了这笔邮票遗产。兄弟俩商量后,一致同意把这些邮票拿去卖掉。

在邮票拍卖店里,老邮票商吃惊的眼神令兄弟俩惊诧:这些邮票值几十万美元,可以买几栋楼房。老邮票商告诉他们,尽管这些邮票很值钱,但物品的价值不等于金钱。生命热情的对象是无价之宝,可以让热情者倾家荡产去获取,一旦获得,就是金不换的。他们把老父亲的邮票卖掉,等于把老父亲一生的激情卖掉了。老邮票商说他不能买这些激情。

老邮票商的激情没有让兄弟俩感动,倒是被这些“价值几十万美元”的邮票搞得激动起来。兄弟俩放弃了自己喜欢做的事,给收藏室安装警报器,窗户装上铁栏,买来一条大狼狗,整天守护着这些邮票。这些他们本来根本没有感觉的邮票,激起了兄弟俩的热情,或者说邮票的价值,引发了他们的欲望。

老父亲死之前一直在寻找一套意大利的蓝、黄、红三色飞船邮票,费了十几年已经弄到蓝色和黄色的两枚,但至死都没有弄到红色飞船。兄弟俩开始模仿起父亲的集邮激情,四处搜寻那枚红色的意大利飞船邮票。

兄弟俩打听到有一位邮票商可以弄到红色飞船邮票。但那邮票商说,有这枚邮票的人不卖,因为无价之宝从来不出售,只可以交换,比如用红色飞船邮票换一枚自己更喜欢的邮票。那邮票商说自己刚好有那人想要的这张邮票,但这是他的无价之宝,没有必要非换红色飞船不可。不过,邮票商说他的女儿的肾坏了,他爱女儿胜过爱那张邮票。如果亚瑟愿意用自己的肾来换那张红邮票,他就愿意用自己的无价之宝去换红色飞船。

要自己的肾,还是要邮票?亚瑟真还有几分犹豫。弟弟杰西说,自己的肾不如亚瑟的好,邮票商要的不是他的肾,不然……言下之意,亚瑟还不够激情。亚瑟听了这话,鼓起激情躺到手术车上去了。

换肾手术被安排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弟弟守在手术室门外,好像手术刀也割开了自己的身体。手术很顺利,兄弟俩拿着那枚红色的邮票回家了。

让成功来敲门: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那用它来冒险的人也许没有想到会失败,可那并不代表他们就不知道恐惧。于是,我们不免追问:“生命的冒险,究竟是为了什么样的原因呢?也许是亲情,也许是爱情,也许是理想。”

善的回声

善良的心永远像远方的皓月一样美丽动人,最为纯洁。

--莎士比亚

1886年12月的一个黄昏,贫穷的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因为付不起房租,被迫冒着刺骨的风雪来到一家廉价的小画铺的门前,几乎是央求着老板开了门,希望能收购下他的一幅刚刚完成的静物画。

是的,这个年轻的、尚未成名的画家太贫穷了。他一个人流落在异乡,身边既无亲人也无朋友。虽然他每天都要从事14至16个小时的绘画工作,但他的画却一张也卖不出去。他因此而受尽了世人的歧视与冷遇。

但实际上呢,他连这么一点小小的希求都达不到。

他在另一封信上诉说道:

“这几天我过得很不愉快。星期四我的钱已花光了,四天来我靠二十杯咖啡加一点点面包为生,面包钱还是欠了人家的。今晚只剩一块面包皮了……然而创作却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像苦力一样画着我的油画……”

生活是这样的不公平,梵高又是如此的贫困无助!他知道,这个冬天,如果再卖不出去一张画,那么只有被赶出旅店而露宿在风雪街头了……

还算幸运,小画铺的老板勉强买下了他的一幅静物画,给了他五个法郎。对于梵高来说,这算是最大的恩宠了。他紧紧地攥着这五个法郎,赶忙离开了小画铺。

可是,就在这风雪交加的归途上,他忽然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刚从圣拉萨教堂里走出来。小女孩很美丽,但从她那一双可怜的孤苦无助的眼睛里,梵高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她也正处在饥寒交迫之中。

“可怜的孩子!”梵高用忧郁的目光注视着这个正在哀求的女孩,喃喃地说道:“没有错,当风雪降临到世界的时候,所有的穷人都是困苦的,可是那些富人是不会懂得这些事的。”

这样想着的时候,梵高完全忘记了房东此时正守在他的住处,等着他回去交房租呢。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刚刚拿到手的五个法郎,全部送给了这个素不相识的、楚楚可怜的小女孩。他甚至还觉得自己所给予这个小女孩的帮助太少、太无济于事,于是便满脸惭愧地、逃也似地离开了小女孩,消失在凛冽的风雪之中……

四年之后,文森特·梵高--这位尝尽了世间的饥饿炎凉和人生的孤独贫困的艺术家,便在苦难中凄惨地辞别了人世。这个可怜的画家,他仅仅活了三十七岁!

梵高生前的绘画成就始终没有得到世人的承认,但他死后,所留下的作品却成了整个世界仰之弥高、光彩夺目的珍品。

更没有人会想到,1886年冬天的那个黄昏,他那幅仅仅卖了五个法郎的静物画,若干年后,在巴黎的一家拍卖行的第九号画廊里,有人出价数千法郎买下了它!

让成功来敲门:善是心灵的美德,它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不同的时代里,人们需要的总是同一种善良。因为它会带给我们幸福,始终如一。善良的心就是太阳。

必须承受的痛苦

学会直面痛苦的人,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学会用微笑迎接困难。

--爱默生

鲍勃三岁半的女儿扁桃腺发炎,开了十针青霉素,上午八点、下午三点,一天两针。头两天是妻子带她去打针,女儿不肯去,妻子就骗她,说不打针,瞒哄着抱她下楼。当针头扎进小屁股蛋时,针剂的疼痛加上被欺骗的愤怒,女儿无法承受,哭得惊天动地,大夫直担心孩子会闭过气去。女儿哭,妻子也垂泪。她实在受不了啦,第三天死活不干了,把担子卸给了鲍勃。

鲍勃把针药和注射单揣进兜里,对坐在床上翻画书的女儿说:“乖,咱们去打针。”

女儿可怜巴巴地仰望着鲍勃,沙哑地说:“爸,打针很疼。”

鲍勃坐下来,说:“疼也得打呀,要不你的病好不了,上不了幼儿园,爸爸妈妈也上不成班,得在家看着你。不上班就没有钱,怎么给你买玩具和好吃的?”

“那我以后不要玩具和好吃的还不行吗?”

鲍勃停下来,给她时间思考。鲍勃想小孩也有足够的做出正确分析判断的能力,只要把道理讲清楚。除非她硬要抓电源或玩刀片,鲍勃绝少采取强制手段。而且,鲍勃从不骗孩子。

女儿想了片刻,终于无可柰何地张开双臂叫鲍勃抱,并说道:

“爸爸,咱们去吧。”

打针时她又哭了,不过不厉害,针没拔出来已哭完了。

女儿睡了个大午觉。下午两点多鲍勃去卧室门口看了一眼,她已醒了,瞪着两只眼睛瞅着天花板,聚精会神不知在琢磨什么。鲍勃没打搅她。三点了,鲍勃关上客厅的电视,起身去卧室。女儿睁着眼,可她一看见鲍勃,马上说:“爸爸,我困了!现在要睡觉了。”就阖目装睡。

斜阳照在她的紧张的小脸上,楚楚动人。

鲍勃一阵感动--

不知她动了多长时间脑筋,才想出这么个自以为是的办法以逃避打针。

“不行!回来再睡。”鲍勃硬着心肠拉她起来穿外套。

抱着她慢慢往医院走,鲍勃对她说:“乖,不是爸爸不疼你,可人活着就有很多事,很多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谁也替不了你。”

女儿似乎懂了,因为鲍勃感到她的小脸好像刚毅起来。

这一针,她没哭,嘴唇哆嗦着,却一滴眼泪也没掉。

第二天上午八点,鲍勃刚要开口,女儿突然拿着注射单和针药站在鲍勃面前,说:“爸爸,咱们去打针!”

鲍勃抱起她,紧紧搂在怀里。

让成功来敲门:“痛苦就是力量,痛苦就是骄傲。”体验过痛苦,才能更充分地品味幸福。所以,聪明的人不会否定痛苦的价值。痛苦,应该成为我们的又一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