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长江传
5449300000045

第45章

从父亲的力量、阳刚、霸道与权威出发,人类社会更加激烈的变化就要开始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在今南京城西朝天宫一带筑城,冶炼青铜器,名曰冶城。这是南京地面上最早的一座土城,它所给出的信息却是明明白白的:城为剑而筑。公元前473年,卧薪尝胆之后的越王勾践灭吴,大臣范蠡在今秦淮河附近筑了一座较大的土城,名为越城,周遭2里。公元前333年,楚国并吞越国。相传楚威王为南京山川气势所动,为防以后有人在这里称王称霸,埋黄金以为镇而压之,再筑城邑,故称金陵邑。后来秦始皇东巡会稽,途经栖霞山见金陵散发王者之气,便下令开凿秦淮河斩断王气,并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公元212年,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并以石头山旧金陵邑为基础筑造石头城。229年,孙权迁都至此,于石头城东修建业城,城周20里。东晋时加累砖石,隋、唐两次重修,明洪武年间,石头山段古城又加筑,成为城的一部分。

石头山残存一段长约3000米的古城墙,城基在天然山岩上开凿,山岩石质发赭红色,中段怪石突起,其状浄狞,形似鬼脸,又称鬼脸城。

当年,长江恰从石头山下流过,山水之险于此为极,临江的西面石壁在江涛冲击之下,濡湿光滑,易守难攻,所谓大江天险,金汤之势,于此可见。

孙权还做过一件声名远播的事情:公元230年,他点将派兵共10000人,由金陵出发远航台湾(时称夷州可惜金陵王气终于没有成就东吴天下霸业,不过50年,石头城上降幡飘飘。西晋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晋将王濬率兵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直扑石头城,东吴后主孙皓之将以铁索横江却阻挡不住,晋军火攻打到石头城下。大势已去,孙皓竖起降幡自缚双手,抬着棺材开门投降。刘禹锡后来有诗记道:“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西晋灭吴,建业改称建邺、建康。东晋时(公元317年至420年)再次成为国都,然后是南朝宋、齐、梁、陈(公元420年至589年)均以金陵为都,开始了南京历史上的极盛时期,史称六朝繁华梦,更有“六朝金粉”之称。东吴的土墙全部推倒,改用砖砌,皇宫有内外三道城墙护卫,称为台城,有皇家花园。东之青溪,南之朱雀桥、乌衣巷为贵族富绅聚居地,南北东西各40里,人口28万户。

台城周长8里,有宫门6座,亭台楼阁3500间,御花园10处,美女无数,是历代帝皇奢侈享乐之处,也是败亡辱国之地。公元589年,隋兵伐陈,兵临城下时六朝末代王朝的末代皇帝陈后主还在宫中与嫔妃宴乐,奏乐府吴声《玉树后庭花》、《临春曲》。直到兵破台城,陈后主才慌忙走避,带宠妃张丽华、孔贵妃潜入景阳殿侧一枯井中。隋兵将其吊起活捉时,两个贵妃脸上胭脂竟染红井上石栏,拭之不尽,余迹犹存,是为胭脂井。

“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句),亡国之后的六朝遗迹仅存一段古城雉,惟六朝陵墓石雕群仍不失当年风采,是我国古代的石雕艺术珍品。

六朝以后,五代十国的南唐于公元937年定都金陵,开国皇帝李升,中主李瑰,后主李煜。

李璟不会做皇帝,南唐国势日衰,但李璟的诗词却写得不错,词中有名句流传:“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莖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李璟死后,李煜继位,他的词写得更为出神人化,而且每每真情毕露,皇帝却做得更糟,一看公文就头痛。公元975年,南唐为宋所灭。金陵破城之时,李煜正在写诗,接报后不走不避,肉袓出降,逮往东京(今开封去国时写道:“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最是仓惶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囚居北方后,李煜思念故国家园,写有万古流传的《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太宗赵光义读后震怒,指使其弟赵廷美在李煜42岁生日时,赐药酒,李煜被毒死。

亡国之君、亡国之人连思念故乡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故乡的本源神圣,只是体现在因为各种原因而离乡去国者的思绪中。

李煜不做皇帝去做诗人就好了,贫困如杜甫还可以漂泊,得罪皇上获流刑遇赦者有李白,而做了皇上却又写诗填词司乐唱戏尽情表演的,大体都是亡国之君、亡国之兆。

金陵王气两宋而元,金陵不断更名,先后被称建宁府、建康府、建康路、集庆路。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改名应天府,在谋士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进言之下,筑高大坚固城垣,21年乃成。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帝位,称明太祖,是为洪武元年。1420年,明成祖以北京为都城,称应天为南京。

公元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称天京,为国都。1864年,曾国藩之弟曾国荃率清兵攻陷天京,火烧天王府。1911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一度是孙中山的大总统府所在地、民国首都。

佛教传到江南,当在东吴时。后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已经佛寺林立了。可以说这是佛法无边,也可以说芸芸众生的心里都有潜伏着的宗教信仰之需求,捷足先登者便占尽风气了。孙权时,在建业修建江东第一座佛寺:建初寺,又名大市寺。到南朝,仅建康一地佛寺过500,僧众达10万,其中有名僧,如道场寺的法显,曾周游中亚、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等地,著有《佛国记》(一称《法显传》还有宝云和尚,翻译订正了《无量寿经》等数十种佛经,对梵文之精通到了边读边译的程度。佛教艺术也随之兴旺,东晋顾恺之在瓦官寺作大幅壁画维摩诘居士像,点睛之日观者人头撗动,点睛之后目光辉照全寺;东晋戴逵为瓦官寺雕铸5尊铜佛像,一壁画5铜佛加上狮子国(今斯里兰卡)送的412尺洁白玉佛像,并称为瓦官寺旷世三绝。南朝时又在栖霞山开凿千佛岩。

鸡鸣山上有鸡鸣寺,寺在山东麓,原为梁武帝所建同泰寺。梁武帝萧衍是南朝诸君中执政最长的,在位47年,曾经轻劳役、施文教、减税赋,治国有方。他笃信佛教,3次进同泰寺“舍身”做和尚,群臣与朝廷只好用巨款将其“赎身”。太清三年(公元549年,萧衍正在寺中作盛大佛会,叛将侯景攻陷台城,并将梁武帝软禁于净居殿,只给少许饮食,梁武帝当时巳86岁,忧愤而亡,同泰寺也毁于兵火。唐韩愈在宪宗皇帝几废朝政、君臣上下狂热礼佛之声中进《谏佛骨表》,其中写到梁武帝“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弄不好还会“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宪宗大怒,下令杀韩愈,裴度等冒死求情才幸免一死,贬为潮州刺史,流放路上风雪载途,得名句传世:“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是题外之话了秦淮河发源于苏南低山丘陵,全长110公里。最初名龙藏浦,后称淮水。秦始皇凿秦淮河以断金陵王气之说其实不确,秦时“开凿方山,断垄为渎”处是方山附近的石坝山,秦淮河自占以来便是长江的一条天然支流。

秦淮河分内河、外河。从东水关人城,经夫子庙、镇淮桥出西水关的为内河,也就是史书有名的“十里秦淮”。东晋以来,十里秦淮已成粉黛佳丽、南曲靡靡的代名词。歌舞楼阁,游船画妨,琵琶弦子,轻吟慢唱,成为迷醉之乡。六朝时朱雀桥、乌衣巷、桃叶渡均在秦淮河两岸,住有名门望族如谢安等,一时珠光宝气车水马龙,后来也都烟消云散了。刘禹锡访金陵,在乌衣巷前颇有感慨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桃叶渡因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在这里迎爱妾桃叶归渡,并赋《桃叶歌》而得名,“桃渡临流”,后来成为骚人墨客唱和之地。

金陵王气眷晚唐诗人杜牧夜泊秦淮河,作《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风月,到明代为极盛,民国仍有灯船泛舟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