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尘扬古战场:中国古代战场秘境追踪
5449900000021

第21章 钓鱼城古战场——旷日持久的攻防战持续了36年(2)

3.有勇有谋的王坚

王坚(公元1198年—公元1264年),邓州彭桥人。南宋嘉定时,金兵占据了邓州大部分地区,为了防止金兵南侵,王坚应募赴枣阳加入“忠顺军”,成为了孟珙的部下。

王坚作战勇敢,有谋略,很快被升为劲军统制,主要负责忠顺军在杏山山区的屯田、练兵以及守备御敌。

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蒙古军驻守顺阳丹江沿岸,打算造船南侵江汉。王坚派潜士兵将蒙古军的船材烧毁,从此,王坚崭露头角,成为孟珙部下得力将领。后来,蒙古军攻打四川,王坚随孟珙入川御敌。

宝佑二年(公元1254年),王坚被升为兴元府都统兼知合州,负责钓鱼城防务。

4. 屡立战功的张钰

张钰(? -公元1280年),字君玉,凤州(今陕西凤县)人,南宋名将。他18岁从军,有勇有谋,因功升都统制,号“四川猇将”。 张钰曾作为合川钓鱼城首任守将王坚副将击退蒙哥,后来成为钓鱼城第三任守将,并率领军民,将城池牢牢守了12年!

张钰屡立战功,后来被提升为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

他在升任后,并没有即刻前往重庆,而是集中兵力夺回涪州、忠州、石门、大宁、泸州等地。

张钰收复泸州后,杀了元朝守将熊耳,然后把泸州神臂城交给王世昌守卫,带着自己器重的部将赵安守卫重庆城,把钓鱼城交给了另一个部将王立,从此,宋军抵抗元军的防御形成了三足之势。

可惜,南宋的江山并没有因张钰而力挽狂澜,张钰最终选择了自杀殉国。

历史的转折点就在钓鱼城

一场钓鱼城战争,竟然耗时如此之久,这是为什么?其战争过程与其他的战争有什么不同之处?

1.连续的失败

南宋宝祐六年(公元1258年)七月,蒙哥汗率领4万蒙古军从六盘山(今宁夏境)分兵三路进攻四川。

十二月,蒙古军攻占川西和川北大部州县,到达武胜山(今武胜县城附近),打算进攻合州。

此时,宋将余玠已将合州治所转移到了钓鱼城。钓鱼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城内有大小池塘13个,井92眼,可以说是兵精粮足,水源充足。此外,钓鱼城江边筑设水师码头,布有战船,上可控三江,下可屏蔽重庆(今重庆市),是支撑四川战局的防御要塞。

蒙哥汗为了减少战争损失,最初他派降将晋国宝进入钓鱼城招降,结果晋国宝被宋将王坚所杀。

南宋宝祐九年(公元1261年)正月,蒙哥汗没有听取蒙将纳术速忽里避开坚城,迂回夔、万东下的建议,仗着自己兵强马壮,无视天气和地理的不利条件,决定攻打钓鱼城。

于是,蒙哥汗命诸王末哥攻打礼义山城(今渠江东北);命曳剌秃鲁雄攻打平梁山城(今四川巴中西);命宋降将杨大渊率军突袭合州旧城,以此来切断外围诸城和钓鱼城的联系。

与此同时,蒙哥汗命四川都元帅纽璘在成都和涪州蔺市(今四川涪陵西)之间建造一座浮桥,想要断绝宋朝的援助。

此外,蒙哥汗在铜罗峡据险为垒,达到阻遏重庆宋军北进的目的。

当时,钓鱼城由将领王坚和副将张钰守卫。

南宋宝祐九年(公元1261年)二月,蒙哥汗率领蒙古军渡过鸡爪滩(今钓鱼城东北鸡心石),在城东石子山驻扎。

很快,蒙哥汗亲督诸军攻打钓鱼城。

接着,蒙古军又攻打了一字城墙和镇西门,都没有成功。

随后,蒙古东道军史天泽也率领部下到达钓鱼城,准备参战。

南宋宝祐九年(公元1261年)三月,蒙古军连续进攻城东的东新门、奇胜门、镇西门和小堡等处,但是在南宋守城军民的顽强抵抗下,全部都失败了。

一天,蒙古军想要偷袭城南护国门,结果又失败了。第二天深夜,蒙古军攻破城北出奇门至嘉陵江一侧的一字城,但是,最终又被王坚率领勇士力战夺回。对此,宋理宗特意下诏嘉奖和鼓励合州军民。

2. 进取之计

由于钓鱼城长时间都没有攻下,蒙哥汗命诸将“议进取之计”。

蒙将术速忽里建议:“蒙古军长期屯兵于坚城之下是非常不利的,不如将少量军队留下困扰宋军,让主力军队沿长江水陆东下,同忽必烈等军会师,这样一举灭掉南宋的可能性会更大。”

可是,多数蒙将过于骄横自负,他们主张强攻坚城,认为术速忽里的话太迂腐。

最终,蒙哥汗没有听取术速忽里的建议,决定继续攻城。如果当时蒙哥汗听取了术速忽里的建议,此后的局面又会另外的样子。

蒙古军大举攻蜀,南宋不得不对四川采取了大规模的救援行动。然而,增援钓鱼城的宋军被蒙古军阻挠,一直没有到达钓鱼城下。

即使这样,被围攻达数月之久的钓鱼城仍然物资充裕,南宋守军斗志高昂。

有一天,南宋守军将两尾重15公斤的鲜鱼和百余张蒸面饼抛给城外蒙古军,并向蒙古军投了一封信,信上说蒙古军就算再守10年,也不可能攻下钓鱼城。

事实上,此时的城外蒙古军由于长时间屯于坚城之下,天气又非常炎热,蒙古人本来畏暑恶湿,再加上多数蒙古军水土不服,军中出现了暑热、疟疠和霍乱等疾病流行,情况非常严重。

3.混乱的局势

南宋宝祐九年(公元1261年)六月初,四川制置副使吕文德率领数万艘战船,溯江而上,他们冲破蒙古军的封锁,抵达了重庆。

随后,南宋军又率千余艘战舰沿嘉陵江北上,准备救援合州。当他们到达三槽山西的时候,却遇到了蒙古军的阻截。

蒙古军经略使史天泽分军为两翼,跨江侧射,并且亲自率领舟师顺流纵击,夺得百余艘宋战船,并击退了他们,一直将他们逼退到重庆。

由于当时天气十分炎热,再加上军中瘟病流行,致使其战斗力大减。

宋将王坚认为现在的情况对于宋军来说是一个有利的时机,于是他多次夜袭蒙古军营地,使得蒙古军人人惊恐,夜不得安。

一天清晨,蒙古军前锋元帅汪德臣率军突破外城马军寨,宋将王坚及副将张钰率兵顽强抵抗。

天快亮时,突然下起雨来,蒙古军攻城云梯又被折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好撤退。

蒙古军5个月都没有攻下钓鱼城,于是蒙古军将领汪德臣单骑到钓鱼城下对南宋军进行劝降,结果被城上飞石击中,不久死在缙云山寺庙中。

对此,蒙哥汗大怒,他命蒙古军在东新门外筑台建楼,以此来窥探城内宋军的虚实,准备同南宋军展开决战。

4.蒙哥之死

蒙哥汗亲自督军指挥,不幸中飞石受伤,于是蒙古军撤围北还。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多数随蒙哥汗出征的将领都战死于钓鱼城下,由此可以看出钓鱼城之战的激烈以及蒙古军损失的严重。

对于蒙哥汗的死,现在存在两种说法。

第一,据《元史》记载,蒙哥汗在六月也患病,在《史集》中更明确说蒙哥汗是得了痢疫,最终死于疾病。

第二,《马可波罗游记》和明万历《合州志》等书则称蒙哥汗是因负伤而死。

对于这两种说法,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现在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蒙哥汗本来就染上轻微的疾病,再加上后来不幸受伤,导致了病情的严重,最终身亡。

5.历史的转折

蒙哥汗在钓鱼城下的败亡,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并且对世界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钓鱼城也成为了历史的转折点。

首先,钓鱼城之战全面瓦解了蒙古这场灭宋战争,使得南宋延续了20年。

当进攻四川的蒙古军护送蒙哥汗灵柩北还时,率领东路蒙古军包围了鄂州的忽必烈,为了争夺汗位,也只好撤军北返。

此外,从云南经广西北上的兀良合台一军,已经到达潭州(今长沙)城下。因为蒙哥汗已死,他们在忽必烈派来的一支部队的接应下,也渡过长江北返。

其次,钓鱼城之战缓解了蒙古势力对欧、亚、非等国的威胁。

当年,蒙哥汗让他的弟弟旭烈兀发动了第三次西征,旭烈兀先后攻占了现在的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等阿拉伯半岛大片土地。

当旭烈兀正打算攻打埃及时,得知了蒙哥汗的死讯,于是,他留下少量蒙古军继续征战,自己则率领大军东还。结果蒙古军因寡不敌众被埃及军队打败,使得蒙古军始终没能征服非洲。

从此,蒙古的大规模扩张行动逐渐走向低潮。

最后,钓鱼城之战为忽必烈执掌蒙古政权提供了契机。

蒙哥汗属于保守主义者,他所施行的带有浓厚的蒙古部族和西域色彩的政策,不能适应统治广大中原汉地的需要。

而忽必烈是一位倾慕汉文化的开明之士。他在蒙哥即汗位后,受任掌理漠南汉地,他大力招揽汉族儒士,积极推行汉化政策,取得很大成效。

忽必烈登上大汗宝座后,继续推行汉化政策,逐渐改变了蒙古军的滥杀政策。后来钓鱼城降元,他没有执行屠杀钓鱼城中所有军民的遗言,使得蒙古汗国这个边疆政权转变为一统中国的封建大王朝——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