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得了气管炎怎么办
5450300000022

第22章 自然疗法(10)

适宜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体育锻炼有哪些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经常锻炼有助于提高体质,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及减轻发作时的症状。但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毕竟是有病的人,因此在锻炼时要注意锻炼的强度,不要过于劳累。下面介绍几种适宜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体育锻炼方法:

1.步行锻炼

步行是最简便、安全的运动。如果锻炼得当,其效果与慢跑相同。步行锻炼又分两种:一种是速度每小时3~4千米,每分钟60~90步;另一种是速度稍快的步行锻炼(即快速步行),一般速度可在每小时5千米以上,每分钟90~120步。

体质较弱或尚无锻炼习惯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以从速度慢的散步开始,每日步行500~1500米。开始时可采用自己能适应的速度走,然后用稍快的速度步行练习,适应后再做快速步行锻炼,逐渐增加锻炼的时间和距离。每天锻炼半小时左右,也可采取隔天锻炼1次,每次锻炼1小时以上。

用较快的速度步行称为急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采用间歇锻炼的方法:先急行30秒,然后休息60秒,反复30次,总时间约45分钟,每周锻炼2~3次。这种锻炼方法对增进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的体力效果显著。

2.慢跑锻炼

近些年来,健身慢跑风靡世界各国。由于健身慢跑速度慢,能使全身得到活动,可有效地防止肺组织的弹性衰退,慢跑时吸入的氧气比静坐时多8倍,故对心脏的锻炼作用大,而且速度可随人掌握,因此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较适宜的锻炼项目。

慢跑以边跑边能与人说话、不觉难受、不喘粗气为宜。对原来缺少锻炼或体质差及肺功能差的人,开始时可采取慢跑与走路交替的方法,起初每天50~100米,根据耐受情况逐渐延长。跑的速度由开始锻炼时的每分钟30~100米渐增至每分钟100~120米。锻炼时如觉得累,可多走少跑;如跑后身体感觉舒适,可多跑少走,一次跑步一般不要超过30分钟,距离在500~800米以内。锻炼时要配合做深呼吸。

3.上下楼梯锻炼

上下楼梯锻炼尤适宜于居住在城市而又无活动场所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开始时可只上下一级阶梯,以后逐日增加级数,增至上下24级楼梯(约1层楼高度)。上下楼梯的时间亦逐渐缩短,最后争取在20秒钟内上完24级楼梯。间歇进行,每日数次。

4.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温和的全身运动,体力差者亦可进行。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来说,太极拳也是一种很好的体育活动。

初练时可从简化太极拳入手,学会后早晚各练1次,每次可练2~3遍。体质差、记忆力不佳、学会整套太极拳有困难者,可选练其中某些动作(如云手、搂膝拗步、野马分鬃等)。学会后反复练习也能收效。

练太极拳时要求思想高度集中,做到形意相合;动作要柔和缓慢,体态舒松自然;呼吸要匀细深长,不能憋气。

5.理肺导气训练

自然盘坐,两手掌按于床上,挺胸仰头,同时吸气满胸,略停片刻,然后呼气,同时屈颈弓背、缩胸。一吸一呼为l遍,可做8遍或l8遍。自然盘坐,两手掌置于膝上,以腰为轴,先向左转8周,再向右转8周。旋转时,在向后方转的半圈吸气,在向前转的半圈呼气。

6.做呼吸操

先呼气,后吸气。吸气时横膈下降,腹部鼓出;呼气时横膈上升,腹部凹陷。呼气经口,将嘴收拢,以吹口哨的形式细细呼出;吸气经鼻,要深吸气,但不可用力。呼气比吸气时间长一些,约为2:1,呼吸速度控制在每分钟8~10次。

7.其他锻炼方法

除了上面介绍的锻炼项目外,下列动作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康复颇有好处。

(1)揉搓颈部:解开衣领,先将两手掌搓热,然后用两手掌在颈部摩擦,直至颈部发热为止,每天2次。能改善颈部和气管的血液循环。

(2)拍打胸部:站在空气新鲜处,挺胸深吸气,用左手拍打右胸,右手拍打左胸,先轻后重,每次拍打30~50下,每天2次。可改善胸部肌肉及肺部的血液循环。

(3)膝胸运动:跪在床上把腰弯下,前臂屈贴在床上,使胸部尽量向下压床,然后抬起胸来向后压。如此反复抬起压下20~30次。有利于患者向外排痰,适合痰多的患者讲行锻炼。

(4)两手摸墙:站在墙根面向墙,两手举起向最高处摸墙,摸后放下,反复摸20~30次,能使呼吸肌得到锻炼。

(5)悬吊身体:用两手抓住单杠、横的木棍、门头上的门梁等,让身体悬吊起来,每次30秒~1分钟,每天4~6次。能使胸部充分活动开,多吸一些新鲜空气。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体育锻炼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体育疗法(体育锻炼)在慢性支气管炎的康复治疗中具有极好的效果,但要注意项目的选择和运动量的控制。

1.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病情稳定时,可以体育疗法为主,辅以适当的药物,以便增强抵抗力,达到根治的目的。当病情发作时,仍应以药物治疗为主,适当配合体育锻炼,借以缓解症状。

2.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参加体育锻炼,必须因人因地制宜,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兴趣,选择适宜的项目进行锻炼。锻炼的目的是强身健体,促进身体的康复。因此,在锻炼中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对运动的耐受力,做到量力而行,适可而止。要持之以恒,只有坚持锻炼,才能见成效。

3.当出现各种急性炎症,体温超过37.5℃以上,活动后引起剧烈疼痛或明显不适及咯血等情况时,应暂停锻炼,待查明原因、治疗康复后再恢复锻炼。

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太极拳怎么做

太极拳是一种增强体质的健身运动,又是一种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太极拳运动自始至终贯穿着中医阴阳、动静、虚实的理论,是一种顺应自然的强身治病方法。

太极拳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的康复治疗,通过锻炼能使患者气息通畅、呼吸凋匀、症状改善、肺功能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选练动作以倒卷肱、云手为主,现将有关动作及方法介绍如下:

预备姿势: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向前平视。

1.起势:两臂慢慢向前平举,高与肩平,两腿屈膝下蹲,眼看前方。

2.左右野马分鬃

(1)上体微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脚,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下蹲成左虚步);然后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左右手向左上右下分开。

(2)后坐,上体向左转,左脚外撇,右手向左上方划弧于左手下,成抱球状,右脚成虚步。左右手向左下右上分开。

(3)后坐,上体向右转,右脚外撇,左手向右上方划弧于右手下,成抱球状,左脚成虚步。左右手向左上右下分开。

3.白鹤亮翅:上体微向左转,左手掌向下,右手心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同时,右脚跟进半步,重心移右脚,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两手分别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右额前,手心向左后方。

4.左右搂膝拗步

(1)左搂膝拗步。右手下落,向后上方划弧至右肩外侧,左手向上向右下方划弧至右胸前,上体向右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成左弓步,左手搂膝,右手由耳旁向前推出。

(2)右搂膝拗步。后坐,左脚尖外撇,然后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成右虚步。同时左手翻掌由左后向上划弧至左肩外侧,右手至左肩前。右脚向右前方迈出成右弓步,右手搂膝,左手由耳旁向前推出。

(3)左搂膝拗步。同上。

5.手挥琵琶:右脚跟步,后坐,左脚稍前移,脚跟着地,同时左手向上挑举,右手收回在左臂肘部里侧。

6.左右倒卷肱

(1)左脚尖着地,右手心向上,由下向后上方划弧,左手掌翻向上,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左臂后撤,同时左腿提向左后退一步,重心移左脚上,成右虚步。

(2)上体微向左转,左手向后上方划弧,右手翻掌,左手由耳侧向前推出,左臂后撤。同时,右腿提起左后退一步,重心移右脚上,成左虚步。

(3)与(1)同。(4)与(2)同。

7.左揽雀尾:

(1)上体向右转,右手向上方,左手向左下方划弧抱球,左脚尖点地。左脚向左前方迈出,成左弓步,上体向左转,同时左臂向左方绷出,右手落于右胯旁。

(2)左手翻掌向下,右上翻掌向上,然后两手下捋向右上方划弧,重心移右腿。

(3)上体左转,右手附于左手腕,双手向前挤出,重心前移。

(4)右手经左腕上方、上体后坐,两手收回下按至腹前再向斜上方推出,重心前移。

8.右揽雀尾:重心移右脚,上体右转,扣左脚,右手向右下方划弧与左手成抱球状,右脚尖点地。又做绷捋挤按动作,只是左右相反。

9.单鞭:重心移左腿上,右脚尖里扣,上体左转,两手运转到身体左侧;重心移右脚,上体右转,左脚向右脚靠拢,脚尖点地,右手向上方划弧变钩,左手向下腹前向右上划弧;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重心移左腿,上体左转,左掌向前推出。

10.云手:重心移右腿。上体右转,左脚尖里扣,左手经腹前向右上方划弧至右肩,右手变掌,重心左移,左手由脸前向左侧运转,右手向下向左上划弧,同时并右步,上体向右转,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右手向右侧运转,左腿向左横跨上步。再重复上述动作,连并3个右步。

11.单鞭:动作同前单鞭。

12.高探马:右脚跟步,重心后移,两手心向上,左脚前移,脚尖着地,右掌经右耳旁向前推出,左手收至左腰。

13.右蹬脚:左手伸向右手背,随即分开向下划弧,同时左脚向左前方迈步,重心前移。两手交叉合抱于胸前,右手在外,同时右脚向左脚靠拢,脚尖点地,两手分开,同时右腿提起向右前方蹬出。

14.双峰贯耳:右腿收回;左手向前,两手同时向下划弧于右膝两侧,右脚向右前方落下,两手变拳分别向上向前划弧,拳眼斜向内下方。

15.转身左蹬脚:重心移左脚,上体左转,右脚尖里扣,两拳变掌,由上向左右划弧。重心移右脚,虚左步,两手合抱于胸前,左手在外。两臂左右分开,左脚提向左前方蹬。

16.左下势独立:左腿收回,右掌变钩,左掌向右划弧于右肩前,右腿下蹲,左腿向左侧伸出成左仆步,左手向左腿内侧穿出,脚尖外撇,重心前移,右腿后蹬,上体起身,右手反钩。右腿慢慢提起,右手钩变掌立于右腿上方,左手立于左胯旁。

17.右下势独立:右脚下落成右虚步,左脚跟转动身体左转,左手向后变钩,右手向左侧划弧于左肩前,其余同左下势独立,只是左右相反。

18.左右穿梭

(1)身体微左转,左脚向左前落地,脚尖外撇,右脚虚步,同时两手在左胸前抱球(左上右下),右脚向左前方迈出,成右弓步,右手翻掌停在右额前,左手由左下向前推出。

(2)后坐,右脚稍外撇,重心右移,左虚步,两手在右胸前抱球(右上左下),其他动作与上同,只是左右相反。

19.海底针:右脚跟步,重心后移,左脚稍向前移,成左虚步,同时右手下落经体前向后上提至耳旁,再向正前下方插出,同时向下落于左胯旁。

20.闪通臂:上体稍右转,迈左脚成左弓步,同时右手上提,停于右额上,左手上提向前推出。

21.转身搬拦捶

(1)重心移右脚,左脚尖里扣,身体向右后转,重心又移左脚上,右手向右下变拳划弧至左肋旁,拳心向下,左手上举于头前。

(2)向右转体,右拳经胸前翻转撇出于右腰旁,左手下落胯旁,右脚收回后向前迈出。

(3)重心移右腿,左脚向前迈出,右手拦出。

(4)左弓步,同时右拳向前打出,左手附于右手里侧。

22.如封似闭:左手由右弯下伸出,右拳变掌,两手回收,后坐,两手在胸前向下向斜上方推出,左弓步。

23.十字手:重心右移,左脚里扣,向右转体,右手向右划弧,与左手成侧平举,同时右脚尖外撇,成右侧弓步。重心左移,右脚尖里扣,向左收回与肩同宽,两腿蹬直,两手交叉合抱于胸前,右手在外。

24.收势:两手下落,手心向下,停身体两侧。

呼吸操对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有哪些要素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特别是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一般而言,药物治疗只能暂时改善肺功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证实,呼吸操作为医疗体育的一种形式,是使减退的肺功能得以恢复及阻止肺功能进一步下降的有效方法。

呼吸体操之所以能防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

1.使呼吸肌尤其是膈肌强壮有力。慢性支气管炎特别是肺气肿患者的膈肌长期处于紧张性过高的状态,活动能力差,故需要有意识地加强锻炼,加大它的活动范围。据研究观察,膈肌活动度每增加1cm,就可能提高肺通气量250~300ml。长期进行专门的呼吸操锻炼,可使肺气肿患者的膈肌活动度增加2~4cm,这就使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量大为增加,从而促进肺功能的改善,使气短、气喘症状减轻,甚至消除。

2.改变呼吸形式。慢性支气管炎特别是并发肺气肿者的呼吸多为以上胸部活动为主的浅而快的胸式呼吸,这种呼吸既不能保证肺脏有效通气量,又容易使胸部呼吸肌紧张疲劳。通过呼吸操的锻炼,患者可由此种呼吸逐渐变成以下胸部、膈肌及腹肌活动为主的深而慢的腹式呼吸,这样既可改善血液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交换,又不至明显增加呼吸肌做功而避免疲劳。

3.促进排痰,减轻由痰引起的气道阻塞,使呼吸变得通畅。

4.呼吸操作为一种体育锻炼,可增加体质,放松精神,调动人体免疫系统的应激能力,增强免疫功能。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呼吸操锻炼的方法有哪些

呼吸操历史悠久,种类很多。远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就总结出了“吐纳术”—呼吸体操。随着历史的变迁及社会和医学的发展,呼吸操也不断更新、完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内容丰富,并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目前常用的呼吸操锻炼方法有腹式呼吸锻炼、卧式呼吸操、坐式呼吸操、立式呼吸操以及一些简易的练习方法。

1.腹式呼吸锻炼:腹式呼吸锻炼法不但是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功能最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还是其他锻炼方法(如呼吸体操、气功等)的基础。呼吸操的特点就是采用腹式呼吸,加强呼气。但有些人不会用腹式呼吸,一吸气就收腹扩胸,这还是胸式呼吸。其实,腹式呼吸运动的方式,就是通常所说的“吸鼓呼瘪”。吸气时腹壁鼓起,膈肌位置下降,胸腔体积扩大,增加了吸入气体量;呼气时则正相反,腹壁瘪下去,膈肌恢复原位或稍上升,帮助呼出气体,使肺内残留的气体量减少。从外表看腹部呈节律性的鼓起与瘪下。

生活中,有相当多的人平时就是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只要留意一下自己的呼吸,如果是腹式呼吸,便顺其自然,然后加大幅度,控制吸气、呼气时间比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