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得了气管炎怎么办
5450300000029

第29章 其他疗法(2)

1.超短波治疗

(1)适用范围:超短波电场有良好的抗炎作用,适用于一切炎症病症。可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早期,有明显的消炎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有扩张血管、促进炎症消散的作用。

(2)作用机制:超短波治疗并不是高频电流直接通过人体,而是超高频电场作用于人体。其作用机制为:(1)增强生物免疫系统和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此外,可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炎症部位营养和代谢好转,加速炎症产物、细菌、毒素的排除和组织修复过程;(2)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炎症部位的白细胞、抗体增加,有利于炎症局限;(3)电场还使局部组织的pH值趋向碱性,从而减轻和消除组织酸中毒,使组织兴奋性降低,渗出液减少,局部环境改变,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3)治疗方法:选择大小适当的电极2块,在脚背部前后对置,电极与皮肤的间隙为3~4cm,微热量,每次10~15分钟,小儿6~8分钟。每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

(4)禁忌证:恶性肿瘤、活动性结核、有出血倾向、严重心肌病变、血管硬化、体内金属存留部位、带有人工心脏起搏器者及高热患者。

2.紫外线治疗

(1)适用范围:有炎症的病灶。

(2)作用机制:紫外线照射能增强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改善组织营养,加强新陈代谢,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白细胞增多,抗体增加,从而加强机体的防御功能。此外,紫外线还有杀菌作用及脱敏作用。

(3)治疗方法:(1)急性支气管炎:选用紫外线穴位照射,选取肺俞、大椎、天突、定喘、内关等穴位,每次照射2~3个穴位,用1~3个生物剂量,每周照射2~3次,每个穴位照射3~5次;也可选用胸背部两区,隔日交替照射。每日照射面积不超过300~400cm2,用2~5个生物剂量(弱—中等红斑量),每日1次,3~6次为一疗程。(2)慢性支气管炎:可选用穴位照射法,如背部的大椎、定喘、肺俞、膏肓、膈俞穴,腰部的肾俞、命门穴,胸部的膻中(主治气短)、天突穴(主治咳嗽),感冒时加用合谷和涌泉穴。用15个生物剂量照射(弱—中等红斑量),每周治疗2~3次,每穴不超过5次,15~20次为一疗程;也可采用全身照射法,用亚红斑量开始作全身照射,20次为一疗程。

(4)注意事项:(1)初次治疗要测定生物剂量,全身照射必须测定。紫外线的生物剂量是指紫外线灯管以一定距离(常用50cm)垂直照射皮肤,引起最弱红斑所需要的时间,也叫一个生物量或阈红斑量,是计算紫外线剂量的单位。生物剂量测定实际上是测定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从而确定合适的治疗剂量。(2)在紫外线治疗时应注意先预热,待发光稳定后再进行治疗。(3)局部照射时将非照射区用布遮好,并注意保护眼睛。(4)治疗期间不要洗浴和抓治疗部位,治疗前后不做其他物理治疗(配合治疗除外)。(5)治疗后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下降应停止治疗或减少剂量,照射过量引起强烈红斑、灼痛、兴奋不安应服用苯海拉明。

(5)禁忌证:活动性结核、重症心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有出血趋向疾病的患者,光过敏症,糖尿病,恶病质,急性泛发性湿疹,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服用易引起光过敏药物的患者。

如何用艾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艾灸疗法是用艾绒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烧灼或熏烤体表穴位或患部,使局部产生温热或轻度灼痛的刺激,以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提高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一种疗法。

艾灸疗法有直接灸、间接灸之分,适宜于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的为直接无瘢痕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穴位有3组:(1)肺俞、膻中、足三里;(2)膏肓俞、中府、曲池;(3)云门、孔最、丰隆。3组轮流施灸。

操作时,将艾绒做成麦粒大小,放到涂有凡士林的穴位皮肤上点燃,待燃到约剩l/4、患者感到温热舒适而稍有灼痛感时,去掉未燃尽的艾炷,另换一个再灸。每灸1次,称为1壮,每次每穴灸3~5壮,10~15次为一疗程。间隔3~7天,可行第二疗程。

如何用毫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毫针是传统针刺医术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常用的一种针具,由不锈钢或金、银、铜等合金制成。它是通过针刺腧穴,给予腧穴一定量的刺激,经过腧穴经络的作用,来达到医疗目的。现介绍如下:

1.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1)风寒型

(症状)喉痒,咳嗽有力,痰液稀白,咳吐不畅,伴有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楚、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

(针刺穴位)列缺、合谷、肺俞、外关,酌情选配风池、上星、昆仑、温溜。

(操作方法)毫针浅刺,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风热型

(症状)咳嗽气粗,痰黄质黏、咳吐不爽,咽痛口干,身热恶风,头痛,汗出不畅,舌苔薄白,脉浮数。

(针刺穴位)尺泽、肺俞、曲池、大椎,酌情选配以少商点刺放血;或配选合谷、陷谷、复溜。

(操作方法)毫针疾刺,用泻法,留针时间宜短,并可放血。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燥热型

(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胶黏难以咳出,鼻燥咽干,舌质红,少津,脉细数。

(针刺穴位)风门、肺俞、太渊、复溜,酌情选配尺泽、曲池。

(操作方法)进针得气后,用泻法,留针宜短;复溜穴用补法。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

(1)痰湿型

(症状)咳嗽晨起较重,咳声重浊,痰多黏稠,色稀白或灰暗,胸脘痞闷,食少倦怠,舌苔白腻,脉濡或滑。

(针刺穴位)肺俞、脾俞、太渊、太白、丰隆、合谷,酌情选配定喘、内关、足三里。

(操作方法)进针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法和提插泻法,或背部俞穴加灸。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肝火型

(症状)气逆咳嗽阵作,咳引胸肋作痛,痰少质黏,面赤咽干,口苦,舌尖偏红,舌苔薄白,少津,脉弦数。

(针刺穴位)肺俞、肝俞、经渠、太冲,酌情选配列缺、阳陵泉。

(操作方法)肝俞、太冲,毫针刺,用泻法;肺俞、经渠,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肾虚型

(症状)咳嗽,痰多色白清稀,尿频或不禁,气喘动则更甚,腰酸腿软,舌苔白、滑润,脉沉细无力。

(针刺穴位)肾俞、太溪、太渊、关元、定喘,酌情选配天突、三阴交。

(操作方法)进针得气后用补法,定喘、肾俞、关元均可灸。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怎样运用拔罐法治疗支气管炎

拔罐法是以杯罐作为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而产生负压吸附于皮肤,造成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及康复目的的一种民间常用方法。用这种方法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的咳嗽、气喘,能达到止咳降气的疗效。

1.工具:早时以牛角制罐,作为外科吸血、排脓之用。随着生产的发展,罐的质料也在不断改进,逐渐出现了竹罐、陶罐、铜罐、铁罐、玻璃罐、抽气罐等,目前以玻璃罐最为常用。一般用长圆筒状玻璃罐,口径约3~4cm,边缘光滑,可以紧贴皮肤不致漏气。因其透明,可以看到罐内皮肤的瘀血程度,便于掌握时间的长短。

2.操作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投火法:将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不等纸条烧完,迅速将罐罩在应拔的部位上,这样纸条未燃的一端向下,可避免烫伤皮肤。

(2)闪火法:用镊子夹住燃烧的酒精棉球,在火罐内壁中段绕一圈后迅速退出,然后将罐罩在应拔的部位上。此法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比较安全,但要注意棉球不要蘸酒精太多,以防发生烫伤。

(3)贴棉法:用一小块棉花略蘸酒精,贴在罐内壁上,以火柴点燃,罩于要拔的部位,即可吸住。但要注意蘸酒精不宜太多,以免沿罐壁流下,烫伤皮肤。

3.选择部位:拔罐部位要注意选择肌肉丰满、富有弹性及毛发少的部位。治疗时选择相应的穴位(取穴与针灸相同)拔罐。

4.治疗方法:拨罐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可根据临床需要加以选用。

(1)坐罐(留罐):即拔罐后留置一定时间,一般为5~15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留置时间应短,吸力小的时间可稍长。用玻璃罐可以观察皮肤颜色,一般以变为紫红色为度。

(2)闪罐:罐子拔上后立即起下再拔,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变潮红时为止。

(3)走罐(推罐):先在罐径较大且平滑的玻璃罐口上涂一些润滑油,待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将罐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可上下或左右来回推移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

(4)煮药罐:将配制成的药物装入布袋中,放入清水煮至适当浓度,再把竹罐投入药汁煮15分钟。然后按水罐法操作,拔在所需部位。

(5)贮药罐:可用特制的抽气罐,罐内盛贮一定药液,然后抽去空气,产生负压,使其吸在要拔罐的部位皮肤上,可使药物起到治疗作用。

治疗咳嗽、气喘,一般多用坐罐,可每天或隔天拔1次,10天或20天为一疗程。也可用贮药罐的治疗方法。

5.注意事项

(1)取罐时用手指轻压罐子边缘皮肤,使空气进入,即可取下,不能硬拉或旋转。

(2)皮肤有破溃、水肿处及有大血管部位不宜拔罐。

(3)高热、抽搐及有自发出血倾向的患者不能使用拔罐法。